..續本文上一頁說保任,保任個什麼?說管帶,怎麼個管帶法?也只是要你在待人接物、語默動靜之際,要留意自己的心態。顯然所謂管帶不就是秒秒觀心嗎?若不觀心,請問你怎麼管帶?
說到照顧腳下,則又低頭看水溝,其實它的意思是提醒你照顧自己的心態,不要被外物換去了所保任的心態。倘若連這句話都不會,妄議觀心不是禅,那才真是荒謬絕倫。可知唯有觀心,才是修禅最穩妥、最殊勝的方便法門。
大家也知道禅宗有個野鴨子公案。百丈隨侍馬祖散步,前面一群野鴨子飛過,馬祖問:是什麼?百丈說:野鴨子。馬祖又問:到哪裏去了?百丈答:飛過去了。于是馬祖把他的鼻子用力捏,百丈痛得大叫。馬祖道:你再說飛過去了!百丈有省。有什麼省?省的只是不該離心外觀,不覺心爲物轉。很顯然馬祖是在糾正百丈不觀心而觀野鴨子。
佛學有一個專用的名稱叫做內學,又稱內明。內明個什麼?曰“明自本心,見自本性”。若不觀心,如何明心?不觀到本心綻現,如何見性?
當知唯有觀心才是禅宗的不二法門,禅宗的真血脈。離開觀心就沒有什麼叫做保任,就沒有什麼叫做管帶,也沒有你學禅的入手處。若果成天把公案背來背去、解來解去,俨然是在埋沒祖師心,與禅有什麼交涉?有些人專務解釋公案,什麼拈古啊!評唱啊!古人講的話我們不懂,他唱的比古人講的更晦澀。有的時候我們看古人的話,還可以明白一半,經他這一評唱,我們對那一半也糊塗了。運用這種方法,不但是浪費時間,也浪費了生命,驢年能夠開悟!
我們常說觀心可以入禅,不是一種推斷而是一種實證。禅學研究會成立兩年,明心見性者大有人在。我昨天還跟人家說笑話,說雖然我們不能轉物,但我們可以改變物質的結構式,這雖然是個笑話,但確有太多舉不勝舉的實例,足可證明觀心才是禅的最佳方便法門。
南嶽懷讓大師在六祖身邊追隨了十幾年,有一天六祖蓦地問:什麼物?恁麼來?南嶽毫不思索,脫口而出:說似一物即不中。你說是什麼都不對。你想想南嶽大師若不觀心,怎知道六祖在問什麼?憑空而來,根本沒有來龍去脈嘛!突然的:什麼物?恁麼來?是個什麼東西,從哪裏來的?你指的什麼嘛?因爲懷讓大師秒秒觀心,他知道不是指別處,才立即回答:不論你說它是個什麼都不對。
有太多的地方證明只有觀心才是參禅最契機、最穩妥的修行法門,不肯觀心,絕難入真正的禅。
各位應該知道一個最現實的事實,佛法是內明之學,內明者,明心見性,離開自心、自性,向外求玄,向外找道理,顯然就是外道。
馬祖的大弟子百丈,那個被捏著鼻子喊救命的小和尚,大澈大悟以後,也升座教導弟子,有百丈上堂句,這是很有名的。大家翻翻指月錄,能把他那幾句印在心裏,你就可以說:我即是佛,自他不二,生佛平等了。百丈還有一個下堂句,也含蓄甚深悲心。一個真正說法的人,是可以喚醒別人原本的心態的,是可以使人的無師智、自然智當下發露,而展現出生命的光芒的。百丈說法的上堂句是:
靈光獨耀──只有一片光明,沒有別的。
迥脫根塵──六根六塵與我無關。
體露真常──我的生命的當體就是永恒、就是真實。
不拘文字──這些文字不足以拘限。
心性無染──只要我的心、我的本心、自性,不被汙染的話。
本自圓成──本來自己就是圓滿、成功的。
但離妄緣──只要你不黑白(亂)想。
即如如佛──便跟佛一樣。
這叫上堂句。你看說得多麼真實,沒有廢話。
百丈還有個下堂句更絕,什麼是百丈下堂句?他每次講話完畢以後,等大家都散去時,他突然又招呼,喊道:各位!大衆聞聽回頭時,百丈問:是什麼?
是什麼?這叁個字就叫下堂句。爲什麼問這句話呢?消耗了老和尚半天的精神,每個人接受他的啓發,心靈引起共鳴,這個心態多好,只要留意一下,很清醒,沒有睡著,但是確實是已經離念了。那個時候的心態已經沒有念頭,縱然想來個妄想,妄想也起不來了。當他一問:是什麼?你只要自己一觀心就知道了,只要保持這個心態就已盡修行之能事了。語言文字頂多是指月的手指,並不是月亮本身。
可惜古人與今人大同小異,當百丈問“是什麼”時,大家有的看腳下:我該沒有踩到狗大便吧!有的看旁邊猜想:可能是誰掉了錢吧!誰撿到是誰的,都養成向外尋覓的習慣。如果你是習慣于秒秒觀心,時時內觀,那你就跟懷讓大師一樣,回答“說似一物即不中”了,你就馬上知道應該保任了。
五、什麼是參禅的大根器?
真理是一般的,是普遍的,不是特殊的,不是局部性的,沒有什麼難懂,而且也勿須用懂。各位都具備參禅的根器,什麼是大根器?大信心、大誠懇、大尊敬便是。
我們經常講誠、敬、信、行,大家以爲說誠就是有求必應,心誠則靈,不是!誠就是純一。我們讀書經,說“文王純亦不已”。大禹谟“危、微、精、一、中”就是誠,誠就是全感情、全理智、全人格、全生命的投入。
什麼是敬?不是說每天拜拜,洋洋乎如在其上,敬神如神在,不是這回事。敬是不散漫、不隨便、不吊兒郎當、不馬馬虎虎,簡單地講就是很認真、很莊重。如果大家認爲嬉笑怒罵、講笑話、罵大街就是禅,吃狗肉、飲燒酒就是禅,那是變調的禅,絕不是常態的禅。
道濟禅師表現的禅是變調的、是降D調,失去C調的莊嚴華麗,不足爲法。所以真正的禅是要敬,敬就是不放逸、不散漫、不吊兒郎當,很認真、很莊敬。
講到信,若對于自己親身體驗的、深深感受到的、深得我心又深入我心的法,而不抱定“只此一事實,余二皆非真”的堅固信念,這叫信不具。不信就是不相應,就是無緣,修學就不能夠成功。
什麼叫做行?古人說:說食不飽。你到我家來玩,我正在吃飯,我問你:吃飯沒有?你說:吃過。其實你沒吃飯,那我坐在那兒吃飯,你在那兒等,結果你就流口水,我吃得很飽,你還是肚子餓,這就是說食不飽,你說吃了,那並沒有飽。所以你要想得到法的利益,一定要行,不但要行,還要發爲正行。
有很多人一談到禅,就聯想到指月錄那麼難懂。那些不是要你懂的!是要你悟。我已經給你們割破了一個謎題──庭前柏樹子,大家明白了吧!它是引發、激起你契合佛法的心態,而不是給你什麼知識。什麼是祖師西來意?講一番道理,對你有什麼用?沒有用的。
禅學研究會成立已經兩年,我看在座的各位,每個人都是福智具足,都是大菩薩相。也許你謙虛地說:我不敢!沒有什麼不敢,菩薩就是人,菩薩跟人不同的就是無私無我、大慈大悲而已。
各位有很高的學曆,有很豐富的同情心,各位也都決心追求真實,現在有很多光明磊落的朋友來和我們一齊同見同行,今天的成果已在許多會友們的心地上顯現出來了,我今天有機會跟各位報告一下禅的一般概念,非常高興。我們大家共同來參學安祥禅,什麼叫參?參就是參詳,參就是商量,我非常樂意跟各位共同來參詳。願大家都達到生命的圓滿。
謝謝各位!
《參學正眼》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