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心銘”直解▪P3

  ..續本文上一頁,“無爲”乃解脫因。雖然如此,苟非具有大智慧,能澈見法界實相,無爲又談何容易。因此自古以來,造業自縛的比比皆是,無事、無爲、無心閑道人殊少其人了,能不慨歎!

  法無異法 妄自愛著 將心用心 豈非大錯

   真正的法是無差別的,所以也無可分別。說密宗好、禅宗好,都是妄自愛著。讓真心起妄想,名爲起惑造業,果然大錯特錯。

  迷生寂亂 悟無好惡

   心迷時有動與靜之分,有調和與雜亂之別,顯然並非究竟;悟了的人,心境始終保持原本自在、安祥的覺受,根本說不上什麼好惡。悟後的心是平等心,以自他不二、相對非真故。

  一切兩邊 良由斟酌

   “斟酌”是分別心,爲什麼有二邊呢?因爲你在斟酌,你就是在思惟,你是在分別。當人一切放下,遠離分別時,二邊根本就不存在。

  夢幻空華 何勞把捉

   由我們分別心所浮現的形像,沒有一樣是真實的、原本的,當然也沒有一樣是永恒的,都只不過是一種現象和過程而已。既然如此,有什麼追求的價值和意義呢?

  得失是非 一時放卻

   真實的,原本不增不減,無得無失。

  眼若不睡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

   夢是前塵幻影,若能得法眼淨,自然無夢;倘能泯除差別覺受,做到“心一境性”,自然萬法一如而如一了。

  一如體元 兀爾忘緣

   唯有恢複不二如空的原本心態,才能忘卻攀緣,遠離顛倒。

  萬法齊觀 歸複自然

   “齊觀”者離分別之平等觀是也。能泯高下,一物我,自然回歸于離言泯迹的法爾如此。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動無動 動止無止

   當你把一切起心動念的原因,把一切産生分別心的因素,都消化掉時,就會出現全然離分別、離言說、不可方喻的境界,否則你要止住動的心,卻不知道它是本無動搖的。當你以爲變動的停止下來的時候,實際上並沒有可以停止的實體。

  兩既不成 一何有爾

   相對既然非真,除了自覺更向何處覓一?阿誰覓一?

  究竟窮極 不存軌則

   到達最究竟、最徹底的法的極則時,一切分別、思惟當下全息,既沒有所謂真理,亦沒有一定的價值標准,海闊天空,任意縱橫。

  契心平等 所作俱息

   契心平等,才能與無爲法吻合,自然所作俱息而歸于無爲、無心、無事了。

  狐疑淨盡 正信調直

   狐疑沒有了,正信就堅固了。什麼叫做“正信”?就是信心銘的最後兩句“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一真法界,法界一真,就唯余清淨了。

  一切不留 無可記憶

   若有一法,不名般若。

  虛明自照 不勞心力

   這就是自觀自在、自在自觀的無上法門。生命的屬性就是覺,把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改成“我覺故我在”,便是“虛明自照”了。

  非思量處 識情難測

   人們可得思量的,只限于常識的範圍,若是法界的實相,豈能思量、測度?

  真如法界 無他無自

   真心無異故自他不二,自他不二故生佛平等。

  要急相應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無不包容

   與法相應最快速者,莫如全心身、全人格融入一真法界,親證自他不二、物我一如,方名親到。既親證海水一味,則萬物萬法皆非別有,豈不慶快平生!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十方有大智慧的人,都會來崇尚禅宗。

  宗非促延 一念萬年

   我們所崇尚的法是超時空、離概念的,所以一念與萬年等無有異。

  無在不在 十方目前

   因爲法是統時空,一物我,普遍存在的,所以十方目前毫無間隔。

  極小同大 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 不見邊表

   極小,佛經叫它鄰虛,即接近于無的意思,也就是現在自然科學講的原子,用肉眼是看不見的。極小看不見,那大宇宙你看得見嗎?也看不見。所以說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也看不見邊沿和表像了。

  有即是無 無即是有

   有從無來,無因有顯;如果有是有,無是無,大宇宙如同一潭死水,再沒有創造的生機和發展的可能了,那還算是無盡藏嗎?而且基于不二的義谛,大小只是一種妄執罷了。

  若不如是 必不須守

   若非如此,什麼是不二法門的准則呢?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性空則緣起,緣起則性空。萬萬種差別,來自一個本源,這叫做萬殊一本,一本萬殊。

  但能如是 何慮不畢

   但作如是觀,自然別無剩義了。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但信心外無法,唯存一心,便是究竟行門。

  言語道斷 非去來今

   “道”是言語所不能表達的,也不屬于過去、現在和未來。它是原本如此,普遍如此而又畢竟如此的。

  

  

《“信心銘”直解》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不二法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