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为”乃解脱因。虽然如此,苟非具有大智慧,能澈见法界实相,无为又谈何容易。因此自古以来,造业自缚的比比皆是,无事、无为、无心闲道人殊少其人了,能不慨叹!
法无异法 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 岂非大错
真正的法是无差别的,所以也无可分别。说密宗好、禅宗好,都是妄自爱著。让真心起妄想,名为起惑造业,果然大错特错。
迷生寂乱 悟无好恶
心迷时有动与静之分,有调和与杂乱之别,显然并非究竟;悟了的人,心境始终保持原本自在、安祥的觉受,根本说不上什么好恶。悟后的心是平等心,以自他不二、相对非真故。
一切两边 良由斟酌
“斟酌”是分别心,为什么有二边呢?因为你在斟酌,你就是在思惟,你是在分别。当人一切放下,远离分别时,二边根本就不存在。
梦幻空华 何劳把捉
由我们分别心所浮现的形像,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原本的,当然也没有一样是永恒的,都只不过是一种现象和过程而已。既然如此,有什么追求的价值和意义呢?
得失是非 一时放却
真实的,原本不增不减,无得无失。
眼若不睡 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 万法一如
梦是前尘幻影,若能得法眼净,自然无梦;倘能泯除差别觉受,做到“心一境性”,自然万法一如而如一了。
一如体元 兀尔忘缘
唯有恢复不二如空的原本心态,才能忘却攀缘,远离颠倒。
万法齐观 归复自然
“齐观”者离分别之平等观是也。能泯高下,一物我,自然回归于离言泯迹的法尔如此。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 动止无止
当你把一切起心动念的原因,把一切产生分别心的因素,都消化掉时,就会出现全然离分别、离言说、不可方喻的境界,否则你要止住动的心,却不知道它是本无动摇的。当你以为变动的停止下来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可以停止的实体。
两既不成 一何有尔
相对既然非真,除了自觉更向何处觅一?阿谁觅一?
究竟穷极 不存轨则
到达最究竟、最彻底的法的极则时,一切分别、思惟当下全息,既没有所谓真理,亦没有一定的价值标准,海阔天空,任意纵横。
契心平等 所作俱息
契心平等,才能与无为法吻合,自然所作俱息而归于无为、无心、无事了。
狐疑净尽 正信调直
狐疑没有了,正信就坚固了。什么叫做“正信”?就是信心铭的最后两句“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一真法界,法界一真,就唯余清净了。
一切不留 无可记忆
若有一法,不名般若。
虚明自照 不劳心力
这就是自观自在、自在自观的无上法门。生命的属性就是觉,把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改成“我觉故我在”,便是“虚明自照”了。
非思量处 识情难测
人们可得思量的,只限于常识的范围,若是法界的实相,岂能思量、测度?
真如法界 无他无自
真心无异故自他不二,自他不二故生佛平等。
要急相应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无不包容
与法相应最快速者,莫如全心身、全人格融入一真法界,亲证自他不二、物我一如,方名亲到。既亲证海水一味,则万物万法皆非别有,岂不庆快平生!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十方有大智慧的人,都会来崇尚禅宗。
宗非促延 一念万年
我们所崇尚的法是超时空、离概念的,所以一念与万年等无有异。
无在不在 十方目前
因为法是统时空,一物我,普遍存在的,所以十方目前毫无间隔。
极小同大 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 不见边表
极小,佛经叫它邻虚,即接近于无的意思,也就是现在自然科学讲的原子,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极小看不见,那大宇宙你看得见吗?也看不见。所以说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也看不见边沿和表像了。
有即是无 无即是有
有从无来,无因有显;如果有是有,无是无,大宇宙如同一潭死水,再没有创造的生机和发展的可能了,那还算是无尽藏吗?而且基于不二的义谛,大小只是一种妄执罢了。
若不如是 必不须守
若非如此,什么是不二法门的准则呢?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性空则缘起,缘起则性空。万万种差别,来自一个本源,这叫做万殊一本,一本万殊。
但能如是 何虑不毕
但作如是观,自然别无剩义了。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但信心外无法,唯存一心,便是究竟行门。
言语道断 非去来今
“道”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也不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原本如此,普遍如此而又毕竟如此的。
《“信心铭”直解》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