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概論▪P3

  ..續本文上一頁爾雖近佛本生地,且殘存之梵文經典,時有足資參證者,然今所傳行之佛教,蓋與蒙古、青海、同奉西藏爲法式,故西藏爲今大地現存佛教之又一大系。佛教之傳入西藏,始于何時不明,然至我國李唐時,始盛行不替。其文字亦由佛學輸入,仿梵文造成。唐初藏汗蘇朗司登娶唐文成公主及尼泊爾王女爲妃,二妃皆崇佛,汗建大昭寺小昭寺等,佛事甚盛,至蘇朗司登第五世時,命使請北印度蓮華生上師入藏,遂大興密宗,茲後相承流布,即爲西藏之紅喇嘛派。大元帝師之發思巴上師,亦藏僧之高德,蒙古字由彼而製。紅派盛極之後,由濫而衰。至明初有宗喀巴大師注重教理及戒律,革紅派躐等濫雜之弊,遂別爲黃喇嘛派,建布達拉宮及叁大寺等。後出四人,即達賴、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如次分領前藏、後藏、外蒙、內蒙之教區,代代轉生以行教化,遂成近四五百年來蒙滿及西藏青海之特殊佛教。他若印度東北之新疆,與西北之阿富汗,及西方之波斯等,在昔皆嘗爲佛教傳布之地, 然今則已變爲回教教區矣。

  第叁節、朝鮮日本臺灣安南之佛學

  朝鮮乃包括高勾麗、新羅、百濟之叁國者。最早爲高勾麗,秦符堅始遣道順送經像與麗王小獸林,即建寺居之。後十二年由梵僧摩羅難陀傳入百濟,後五十年由高勾麗傳新羅。後百年當唐武後間,新羅文武王滅麗濟統而爲一,元曉等盛傳華嚴。逮王建興,滅新羅複號高麗,中國經五代之亂,高麗頗興盛,宋初自彼取回散失之天臺賢首章疏。又有沙門叁十余人,詣杭從永明智覺禅師禀受宗鏡錄,是爲朝鮮有禅宗之始。宋真宗時,刻麗藏最稱善本。明初李成桂滅王氏建號朝鮮,儒道當權,佛法蕭寥已極。按朝鮮佛學皆傳自中國,今存一、漸派,持戒誦經以種佛因;二、頓派,一心念佛以生淨土,近年合叁十余本山,設立中央教務院,嘗開東亞佛教聯合會,頗有振興之兆。

  日本佛教,由朝鮮或中國傳入。其傳承自中國者,爲四分律宗、叁論宗、唯識宗、華嚴宗、法華宗、真言宗、淨土宗、與禅之臨濟宗、曹洞宗、黃檗宗、雖或盛或衰,大抵迄今猶傳持不替。而發達昌明者,要推淨土、法華、真言、曹洞、故由淨土宗轉出之日本新宗派,則有真宗之東西本願寺派等,又有融通念佛宗及時宗,皆淨土支流。由法華轉出者,則爲日蓮宗。真言有東密、臺密、東密又有古義、新義。于僧製改成通俗,始淨土真宗,明治維新以來,各宗皆然。然佛教教育蔚興,由歐、梵、巴、藏文探佛教原典,頗有進步。至臺灣則承中國及日本之余緒,安南亦僅接中國暹羅之末流,無何發展。然日本等,昔可歸于佛學之中國系中者也。

  學理

  第一章、因緣所生法(五乘共學)

  第一節、總論

  因緣所生法,是佛法之大宗,五乘之共學。以佛之說法,應聞法者根機而說,大致分爲五類:一、人乘,人乘中之聖即是聖人。二、超出人類之天乘,佛說之天與別種宗教所祟天神不同,乃叁界中一種勝過人間之超人世界。此爲世間二乘。更有一種人,以生天猶有限量窮盡,欲求永離流轉,于是有出世叁乘法,出世叁乘法者,目的在解脫生死得永久安甯。一、聲聞乘,以依佛說法音聲,始發心覺悟得解脫故。二、辟支佛乘,辟支佛譯言獨覺,亦曰緣覺。聲聞乘聞佛說四谛,從苦谛上悟入,而辟支佛乘由集谛上悟入。故較聲聞乘爲深。以由苦之緣起悟入,故曰緣覺,以無須聽法亦得悟了,故亦曰獨覺。然以獨覺而不遍覺有情,放下于佛乘。叁、由此以上有佛乘、菩薩乘,故曰五乘。以其根器不同,依佛教法所解學理亦不同,然以皆爲佛教之學理,故有五乘共通之學理也。共通學理者何?即五乘共明“因緣所生法”之義也。因緣所生法,亦曰諸法因緣生。此所雲法,遍于五乘,以世出世間法皆因緣所生故。此中先明法字義,法者、義言軌持,軌者、軌範他解,持者、任持自性。自性猶雲自體,如筆有筆之自體,以不失自體,故能軌他心使了解其爲筆也。如鉛筆自體不失,即可使他物了解其爲鉛筆。具此二義,皆名曰法。無論事事物物,一切所有皆可曰法,非但“有”者是法,即“無”亦是法。故法之範圍,極爲寬廣。法之分類有數種,大分之曰有法、無法。在有法中,曰有爲法、無爲法。在有爲法中分二,一、心法,二、色法。佛典所謂法界諸法,即一切法之總稱,如普通言宇宙萬有是。此中因緣所生法之法,是指有爲法,然無法與無爲法亦不離此。以無爲法即有爲法之真實性故,以無法即因緣所生法之已過或未來。或爲因緣所生法上之假想,如龜毛免角。故因緣所生法,雖包有無諸法,而此雲因緣所生法,則專就有爲法說。因緣者,或合因緣爲一名辭,或單曰因,或單曰緣,佛典中常見之、此處當分開講。合因與緣通稱曰緣者,有四,緣者、彼法對于此法有力能生,則彼法對此法即曰緣。一、因緣,二、增上緣,叁、所緣緣,四、等無間緣。第一種因緣即因,下叁種即緣。有爲法分心法色法,心法即精神,色法即物質。色法有因緣,增上緣即可生起,而在心法中須加所緣緣及等無間緣。此二者本可包于增上緣中,以其在心法中殊重要故,別分爲二。

  因緣細講頗奧,淺言之,即就作因之本身,轉成所生之法者曰因。佛典雖皆講因緣,而法相唯識之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講較精詳。萬有因緣,即阿賴耶識中之種子,此識如地中藏有能生一切草木之種子。此能生之種子,謂之親因緣,余則增上緣也。譬之草木,種子爲親因緣,日光水土皆增上緣也。然依真義釋之,草木種子仍非親因緣,亦是增上緣,真因緣乃阿賴耶識中能生起諸法之種子也。

  增上緣、乃依別種已生起之物爲助起耳。依佛法看,通俗所謂因,都非藏識種子,只是巳現之法,是對于此法相助而生,即是增上緣。有一種是順益增上緣,有一種是違損增上緣,以有彼法能使此法之或生或滅,增加勝進,故曰增上緣。此增上緣有必要或不必要之別,其不必要之增上緣,非但增長此法者爲增上緣,或阻障此法生長,破壞此法存立,亦屬違損增上緣,故增上緣義極寬泛。鉛筆有鉛有木,推此鉛此木之成因無窮無盡,故無論講何種法,必皆講完宇宙諸法,而後始全。然祗就得成此法直接必要之增上緣言,則有限量可語耳。

  心法者,能了知能識別之功能也。成此能知識之知識,必有被知識所知之法,苟無此法,則知識不能成立,是即所緣緣。所緣、即所思維所觀察之謂,必有所思察之法,爲有力能生之緣,始能有此知識。吾人有一知識,必有一所知識之必要條件,是曰所緣緣,此所緣緣,亦即知識上之所有,非在知識之外,所緣緣與知識不分先後,是心法中所知之一分法也。

  等無間緣,等者同類爲義,無間者無間隔義,以先後兩同類法中無所間隔故。──世人以色法有空間分位,而心法但時間分位,──如佛法中說一念一刹那,皆指極短的時分,謂一生即滅,此時間中謂之一念心,一刹那心。心法之生滅並非單純,故曰一聚。要前一聚心法滅下,後一聚心法始能生起,即如意識生起,前一刹那意識心聚未滅,則後一刹那意識心聚不生,此前念之滅,即後念能生之緣,故心法無空間關系,惟有時間關系。然此念念開導,不必連接無斷,而以中無間隔故曰無間。時分是依心識流動刹那生滅而假設,吾人平時所覺心境,皆現前生滅相續之意識境,至無意識生滅時,如睡眠無夢,或一小時乃至一年,皆無時間相可得。是故空間是物質假相,時分是心法生滅假相。

  因緣所生法,即宇宙萬有諸法。依佛法義,世間諸法皆因緣生,空無自性,世或言上帝造成,或言大梵天生,或言地水火風所生,或言陰陽太極生,或言原子電子生,或說由虛空生;佛法不如是,以是諸論,皆執一端故。蓋凡因緣,亦所生法,即阿賴耶種子亦所生法,是故一切法皆因緣所生。而因緣又即爲一切法,此關系之衆緣無際無盡,故佛法明因緣生諸法真象,無邊無中,無始無終,一切分別對待之所執,皆安不上。世間之所執,于佛法明因緣所生法義上,都打破之。此五乘共通最低限度所明──因緣所生法──之學理,今分說如下。

  第二節、無始流轉

  因緣所生法(法界諸法)即通常言世界萬有。因緣者,非于世界萬有之外別有其物,因者以世界萬有爲因,緣者亦以世界萬有爲緣,是無邊無中,無始無終者,此諸法是有爲生滅法,相續生滅,有似旋流。成唯識論雲:“恒轉如暴流”,以刹那生滅,後一刹那即非前一刹那,是故世界萬有皆以生滅相續爲相。其來無始,其去無終,皆以轉爲義──轉有轉起轉現二義,轉起者、以轉而生起,轉現者、以轉而顯現──。此無始流轉,亦即世界萬有諸法之真相。以無固定起時,故曰無始流,以刹那刹那流轉,故曰無始流轉。

  一、心之分析

  在無始流轉中,心法最要,故先以分析。今分心爲二部,一、心識,二、心所有法。心識又分二類,一、不恒行者,以不恒時現起流行,故曰不恒行,即指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識言。成唯識論等說之甚詳,今不具述。二、恒行者,無一時不現起流行,故曰恒行,即末那識、阿賴耶識。末那識正翻意識,第六識亦名意識者,以依第七識現起流行,故亦假末那識之意名。或翻末那爲染汙意者非是,意者恒審思量爲義故。阿賴耶翻藏──亦雲第八識──,含藏一切法種子,即因緣中之因。所有能生諸法功力,即曰種子,萬法之因藏在此識中,故曰能藏識。又以隱藏在有情根身之中,爲有情根身及器界之所藏,故曰所藏識。兩類八種心識略如此。

  吾人平時即末那識亦辨不清,所能辨者僅散意識,前五識亦不易明,只知爲五根(五官)之知覺而已。其實五根並非五識,不過五識依五官爲增上緣而現起爾。世人以助五識之增上緣,認爲自有知覺者非是,如人戴眼鏡,鏡能助見而鏡非見。吾人用內省法審觀意識時,與前五識同行之明了意識,亦不易察覺,可察覺者,唯散位獨頭意識。獨頭意識有叁種,一、散位獨頭意識,二、定位獨頭意識,叁、夢位獨頭意…

《佛學概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