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合所成的假相;而真相是普遍全宇宙。又人生與世界,是無始<#PAGE 247>無終無邊際無限度的,既知道無限度,就見到宇宙人生的無限量,能與真相完全契合,將人生思想行爲改善,逐漸進步而成進化,這是超出生死輪回的起點。
大乘佛法上講,由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薩不是偶像的代名詞,乃有覺悟的衆生),打破循環流轉,走上進化的大路。由衆生的地位用種種方法修證,走到佛的地位,這個就叫做進化。也就是由人到十信菩薩地位。再經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經過這種種進化,到佛地位才算圓滿。可知宇宙是進化的,人非最後進化之結果,還有超人地位。十信完成人的地位,例如世間的大聖大賢;十住是超人的地位;十住以上是超超人的地位。佛以全宇宙爲生命,全宇宙無限量,佛身亦無限量,這才是最後進化的結果。
佛雖然普度一切衆生,一切衆生雖皆有成佛的可能性,但惟人類最宜于佛法中修學。人以下的衆生如畜生之類,一則苦痛逼迫,一則知識不發達,雖有佛說法也不能領會。人以上的衆生,所處境遇太好太快樂,心爲當前境界所迷醉,不想學佛。所以<#PAGE 248>人類是六道中最能端正心意趨向菩提的。就是唯有人類最富于成佛的可能性。所以佛示現在人類中說一切法,現在所講的佛法,就是人類中流行的佛法。
自釋迦成佛至今。已兩叁千年,流行的國土有好幾十國,所經過的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所以佛教史上很有相沿相革變化的地方。從佛的教化上看,第一、是契真理──所謂真理,是佛的圓滿大智慧所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二、亦須合時機──即所謂合時代潮流符群衆心理,倘若不合時機,就不得通行。佛法流行兩千多年,經過幾十國,當然是符合群衆心理的。所以,佛法真理,雖然亘古亘今不變不遷,但因爲符合各時代各民族思想之不同,佛法的法門也隨著不同。
講到此地,且把佛教曆史的變遷說一說:釋迦在印度出世時,國家安靖,民殷物阜,人民只怕生老病死。怕死之極,就求個人解脫。釋迦爲適合當時印度群衆求個人解脫心理,于是先說小乘法。換句話說,就是當時求解脫的太多,並不知道人生世界當體是無始無終、無限量、無生死可解脫的;所以佛法不得不迂回曲折,適合當時群<#PAGE 249>衆求解脫的心理,說無我解脫。把個人看空,我且無有,尚有何生死流轉可得?但從無我上否認自我,非佛法真正意義,不過適合當時群衆心理。所以所說小乘解脫法,是迂回曲折使由小乘達到大乘的,像大乘妙法蓮華經中所說。小乘是一時的方便,不如此群衆不生信心,不能到佛法中來。佛本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即令一切衆生受佛開示,悟入佛智,得安甯無障礙的快樂,當時一般人只流傳小乘;到四五百年後,龍樹等才昌明大乘,但仍然是小乘形式。臨了婆羅門教複興,佛教衰落,就因爲大乘思想與印度民族不十分相合的緣故。過後,大乘從北印度到中國來,中國人的思想是順自然重人生的,所以小乘思想不甚合宜而流行大乘思想。但一般社會上流行的,非純正之佛教,而爲羼雜神道設教之佛教。大乘思想在儒家思想的中國政治社會下,只能退處山林,不能做社會事業,不能社會化,所以雖然昌明大乘思想,亦未能成社會民族教化。近來佛教有逐漸衰落的趨勢,就因爲不能隨中國民族之變遷而進步的緣故。<#PAGE 250>
現在講佛法,應當觀察民族心理的特點在何處,世界人類的心理如何,把這兩種看清,才能夠把人心中所流行的活的佛教顯揚出來。現在世界人心注重人生問題,力求人類生活如何能夠得到很和平很優美。所應用的工具乃科學的;所實行的方法乃社會的、有組織的群衆生活。換句話說,就是成功科學的,組織化的生活。現在中國民族所奉行的,是中山先生集合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精華和世界上一切文化的特長的叁民主義,要求佛學昌明于中國昌明于世界,應當在這個基礎上昌明佛學,建設佛學!引人到佛學光明之路,由人生發達到佛。小乘佛法,離開世界,否定人生,是不相宜的。大乘頓教,也有與現代思想不相合的地方。能與現在的中國民族世界人類最相宜的,以大乘漸教爲最。大乘漸教以人類爲基礎,進一步有一步的實證,就是大乘漸進之法。與科學化、組織化漸得完善之法相近。所以在此時顯揚佛法,應當提倡大乘漸教。
詳細一點說,就是佛學的第一步,在首先完成人格,好生地做一個人。一方面,<#PAGE 251>衣食住等物質生活,要有相當的解決;一方面,也要有合于人類理性上的知識、道德上的行爲,做成有人格之人,與古來所謂士君子相合,然後把所明白宇宙人生的原理拿出來實行。就是先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人,安全物質的生活,增高知識的生活,完善道德的生活;再以此完成優美家庭、良善社會、和樂國家、安甯世界,到士希賢賢希聖的地步,成功人中聖人,完成了完善的人格,再發無上圓覺的大心,起普度衆生的大願,到聖希天的地位,這是在人生上求進化,絕非離世獨善的生活。像這樣高尚的進化,就是十信心菩薩地位,也就是達到人格優美高尚的地位,使世間受其教化,古來聖賢都如此。這是大乘佛法第一步所行,所以大乘佛法初步,是人間世一切所行的道德。第二步十住,也有十種經過階段。所有十信心完成的功能德用,結合成初發心住;此住成功,才真正的走上進化的道路。到這時候,生命流不是隨風飄蕩的,不是輪回流轉的。發起了盡未來際普度衆生悉皆成佛的決定心,所以須廣學世間一切學問才能等等。這是堅固的菩提心,從此有進無退。初發心住以上還有九住,從這條路一階<#PAGE 252>段一階段進化上去。第叁步是十行,從十住心更進一步而入十行地位。十住心由理觀上去用功,修行圓滿的時候,對于真理的理性已經能夠符合一致。有此基本能力,多做犧牲利他之事,修波羅密多行:第一是修布施行,又叫做歡喜行,以世間一切衆生之歡喜爲歡喜,生命財産都以之布施,乃至犧牲一己去救人救世救國──這是財施。還有法施,以種種所發明的真理以及好方法,布施一切人。最後爲免除衆生恐布危險,濟人救世,叫做無畏施。這樣經過了十重階位,所修行也一步進一步。佛法所說的神通證驗,由此經過都實現出來。第四步是十向,向是回向的意思。從前十住偏于理,十行偏于事,到了十向事理就相一致(回事向理、回理向事到事理不二),這是第一重。其次、回衆生心向佛,回佛心向衆生,回自一切功德向他衆生,以一切衆生爲自己( 回自向他、回他向自,自他不二),是第二重。
進化上所經過的階級,由人而信而住而行而向,已經走了叁分之一,就是佛典上所謂初阿僧祇劫。更起加行,就是集中以前所修種種行再加功用之行。由加行到初地<#PAGE 253>──歡喜地,此時已經到了見道的地位,體驗到宇宙人生無始終無方體離一切言說不可思議的實相(與思想上假思理想不同)。身心改變,爲平常人思想上所不能有,程度越高,力量越大。心理力量漸高,生理物理都變化,現實世界隨心理改變,所謂宇宙唯心,萬有唯識,到此都能實現。在現實世界上所可見到的,唯蟲能知蟲之境界,只能隨天然生理生活,不能憑心理所造。高等動物生活,有心理力量。心理強影響生理,生理影響物理,到禅定成功,身體變化、眼耳鼻舌不同,自然一切物質跟著變化,入火不爇,入水不沈。改造進步的結果,心的智慧光明充滿全宇宙,全宇宙無不洞澈。
從初地起,宇宙真相完全證明,但智慧還有可以充實之處。一重一重再進步,到第十法雲地,盡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所說法,一刹那心中全能了知;到了菩薩最高地位。如觀音菩薩等、離佛甚近,十地圓滿,即到佛位。佛不是相對的,也不是單獨的,是不思議的。既不是一,也不是多,既不是異,也不是同,無論出現何種自體,而此自體都遍滿全宇宙,以全宇宙爲佛,而佛之全宇宙,究竟安樂光明清淨完善。所以佛<#PAGE 254>法是改造人類、改造全宇宙都成最善圓滿,實現佛之理想的辦法。此乃實事,須實行;能實行,便可以由人進化到佛。<#ITEM>四 效果──自由主義(即無障礙義)<#_ITEM>
自由主義,並非放縱自我,恣其妄爲。無一佛而非遍滿全宇宙,即無障礙法界,亦名無礙法身。無障礙與無我理不相反,無我故無障,無障故自由。這是以全宇宙關系力量成此一物,能夠互相爲主,互相爲伴,就是主伴重重無盡不可思議的無障礙法界(平常思想是相對的分別的,就是非彼此互相對待而言的)。到此境界,即不可說不可說,非不說而極盡說之能事無所不說(但言說不過做進行上的指導方向,如以手指月)。學佛目的,就是成功無障礙法身。在此無障礙宇宙中,自他不二,圓融無礙,得大自由。
一、境智自由 境是被智慧所認識的一切事物,宇宙間一切事事物物的真相完全無礙,境無礙故顯于無礙智慧光明,智無礙故境亦無礙;無境外智、無智外境,境智一如無二相可得,而又了了然知一切境,一切境而爲一切了知智所了。這就是無上正<#PAGE 255>遍覺知,圓明了知宇宙諸法真相,不爲空時所拘。平常的知識是相對的,是爲空時所拘的;因生理心理關系不同,各以其心理境界爲是,各有障礙。佛則完全無障礙。又菩薩見普遍真理不見差別,不見差別的緣故,智慧有區別有隔礙;而佛的智慧是正遍覺知,就是平等普遍智慧──一切時、一切空、一切種類、同時無不周遍了知,能知智所知境圓融無礙。這個境智自由,佛典上叫做智德。
二、業果自由 業果、是以前業力爲因所得的結果,業力、是以前的行爲。以前的行爲結合成現在生命,結果又爲前世及現生的行爲力量所束縛,受新陳代謝,生死輪回。到阿羅漢位,還只有部分的自由,到佛才是大自由──去盡一切有漏不善業,無量劫無漏清淨業因圓滿,成就無障清淨之涅槃果。一切不好皆無。一切好的皆圓滿(圓寂),成就斷除一切不良業因所成涅槃功德。這個業果自由,佛典叫做斷德。
叁、完全自由 完全自由是法身,就是無障礙法界本身,也就是宇宙全體。一切衆生在法身中生死,而法身在全世界一切衆生中完全自由。宇宙法身自他不二,能夠<#PAGE 256>加被衆生,利益衆生。衆生于不知不覺間受佛感化,發佛智慧,解一切苦,得一切安樂──于衆生有大恩德,所以佛典上叫做恩德。
以上叁種自由,就是叁德佛果,是學佛者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忏華達蘊合記)(見海刊九卷第九及十期)
《佛陀學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