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在今後人世之意義
太虛
十九年二月在廈門大學講
(楊慧英校對)
一 佛學的定義
要想把整個的佛學加以如實的說明,予一般人以一個完整的概念,那是須費很多的時間才可能。通常的講:佛學者,是佛的學問。譬如我們是一個人,就要歸到動物裏的人類去;所以講佛學是佛的學問,自然是不錯的。但佛的學問,到底是什麼學問?據近今中外一般的學者觀察所得的結果,有如下的叁種:一、佛學是宗教,二、佛學是哲學,叁、佛學是科學。主張前兩種的是多數,後者僅是少數,于是把整個的佛學叁分五裂的歸到各方面去了。其實、我們加以具體的觀察和綜合的研究,佛學不要下呆板的定義,說是宗教,是哲學,是科學,我們直接的叫他“佛學”罷!因爲他的內函成分,也可是宗教、是哲學、是科學;反之,從整個的佛學來講,佛學是非宗教、非哲學、非科學的。所以,我們下了呆板的定義,祗能說到這一邊,同時說不到那一邊。我們還是還他一個佛學就是“佛學”的原來名稱吧!現在我要把我提出來的題目,分作叁項來講:
二 佛學對于文化之意義
佛學在現在將來,對于人類世界之文化的意義是怎樣?未說明這問題之前,先一講文化的意義。文化這東西,可說是人類生活的特徵。因爲,自然的動物——人也是自然界動物之一——,都忙它自身的生活。我們和其他的動物,明顯的區別,就是人類是有文化生活的動物,其他的動物是但有生活沒有文化的。所以,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特徵,同時也可以說是人之所以爲人的定義。
文化的使命,是負有改善人類自然生活的企圖。原始的人類和高等的動物,同生活于自然界裏,沒有十分特殊的地方。但我們人類對于自然界,近之于本身,遠之于外物,在在努力改善,漸漸擺脫了初民的與其他動物相似的生活,成功了一種人類的生活。所負的使命,是將素樸的人類,變成爲文明的人類,野蠻的生活改善爲文明的生活——這就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所負的使命。在時間上講,文化是有曆史性的,無論那一種文化,決不能和以前的文化全無關系而憑空生出來的。新的文化,具有和舊的文化相異的特質,但它又是舊文化的承繼者,改善者。在空間上講,文化是含有社會性的,因爲人類原爲生活而生活,要取得自然界生活資料,須多人協力去工作,故發生種種交互關系,同時對于自然界所取得的生活資料協力改造。文化所負的使命如彼,而它本身的性質又如此,在人類生活的特徵上明顯地表現出來,這我就叫它是文化。
這文化關涉的方面非常之多,如宗教、哲學、政治、經濟、科學、工藝、文學、美術、禮俗、方言……總稱曰文化;因爲、這都是文化的成分,都負有改善我們人類生活的使命,使素樸、野蠻的生活改善爲文明的生活,都涵蘊著曆史性與社會性的。在人類生活史上看起來,個人與個人之間,爲著生活上關系,使之有適宜組織成爲社會的結合,要算宗教的力量最爲偉大。宗教是適合某區域、某時代人們心理上普遍的需要而産生;在各種宗教産生時,都能把當時人們信仰精神結合起來,成功爲共同一致的行動。它的本身將過去優良的文化承繼過來,同時向著將來新的園地去開展新的文化。中國的儒家,西洋的基督教,及其他各國的宗教,都是繼承過去、開展未來的。還有一重要的意義,就是集中現在——即當時——使社會人們的思想和信仰,集中在一個目標上。我們知道從前的宗教已成爲過去的了,但它確是曾爲過去的那時那國的文化集中點。我們要討探世界現在的文化和過去的文化,非研究世界各國的宗教不可。
文化內容是最複雜繁亂的,我剛才說過它的成分,有宗教等做主要成分的。在實際上觀察起來,人類的文化,是依各宗教爲集中點而彼此有歧異的,這並非是過分武斷的話。世界各國不同,民族殊異,故所采取的生活手段不同,于是産生的文化也各別。他雖有別的種種原因不同,如天然地理的隔離,人民種族的歧異,但他各有他的集中點,即集中在他所有的宗教上,形成世界一個一個民族不同的文化。文化,無論屬于宗教、哲學、科學等任何方面,他本身的使命,是改善人類生活向前進步的,但采取方法和手段是可有各不相同方面的,所以,結果也成爲各式各樣的文化。有些民族的文化,向自然界方面去改善生活,如我們覺得衣食住行不適意,都向著人以外的自然界去改善我們的生活,于是形成一種征服自然的文化。反之、也有偏重集中人以內的生活,他們有時覺得對于人世、外界有什麼不滿意的時候,他就用內省的功夫來改善內心的生活,于是形成一種冥思深想所謂“玄想”的文化。還有一種不積極去改善內心和外物,但集中在內和外調的和諧,以爲改進生活的方法,于是又形成一種身心和自然融合的文化。再進一層,還有一種覺得現實身心方面的生活,和現實宇宙萬有方面的生活資料——即內和外——,雖有調和相通的可能,但他覺得有一個缺憾非內外調和所能救,所以他就根本上謀內外全盤的改善,于是又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過去世界各種民族的文化,雖種種不同,歸納起來不外如上的四種;都是依著各種宗教的力量爲集中點,這是誰也不能不承認的。
講到這裏,我要轉移到今後世界人類的文化究竟怎樣了。二十世紀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海陸空的交通非常發達,于是全世界國際民族成爲密切的關系。倘是此民族與彼民族之間,因文化生活的不同,不能互相諒解,在在易引起彼此互相異視、互相排拒。如我們視外國人爲洋鬼子;反之、外國人對于我們中國人,自然也是這樣。這唯一的原因,就是各民族文化生活不同的緣故。我們要免除這錯誤的成見,須研究各民族文化生活相異點和相同點,彼此能完全了解,將以前的互相異視隔膜的情形無形消滅,把世界各民族的特長文化,綜合起來構成爲世界人類的文化,此爲將來世界人類文化重要的意義。
佛學對于人類文化有什麼意義?我對這個問題是很感興趣,同時,也是人人所及要知道的。全世界各種民族的文化,雖極其複雜,比較上相類似的,將它歸納成叁大線索,可以作我們研究的對象:一、現在歐、美、澳洲各民族的文化,表面上所流行的,差不多可說是科學和工業的文化,但一探究其骨格,還是二千年以遠的基督文化;如風俗習慣等,覺得遠是基督教的成分爲多。它——基督教就是歐、美、澳洲各民族文化的總線索,可以作我們研究的對象。二、紅海兩岸,即亞西和非洲各民族的文化,近今雖有一部分大起變動,然對于舊有文化不能一時完全毀滅,可以作研究這區域各民族文化總線索的,不能不把異教拿來作對象。叁、上兩區域中兩種總線索的文化,經過西洋學者深刻完整的研究,大概都能明白了。唯對于波斯灣之東的所謂亞南、亞東的各種民族文化,尚沒有人起來做荜 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工作,把這亞洲內部占世界大半數人類文化的總線索,給我們以明晰的概念。研究人文史上有了這樣的缺陷,國際間異類相視的情形就不能免,世界不安甯的媒介也可以說就是這個。所以,我們無論怎樣的困難,應找出一個可以作研究這區域內文化的總線索。
我們知道,道教不出中國本部,神道教不出日本,婆羅門教不出印度,儒教不出中國本部及日本、朝鮮、安南,只有佛教曾爲印度、阿富汗、波斯、新疆、及南洋群島的教化,和到現在還遠爲錫闌、緬甸、# 羅、安南、西藏、蒙古、滿洲、中國本部、與日本、朝鮮的教化。其關涉所及,不僅爲人民信仰而已,而成爲風俗、習慣、政治、禮製、文學、美術等全民族思想行爲中心的文化生活。且蒙古、西藏、日本、錫闌、緬甸、# 羅等文字,亦直接由佛學産生。故我以爲亞洲各民族文化的總線索,舍佛學外恐怕找不出同這樣具有偉大性的,作我們研究的對象了。故真能從事佛學的研究,即可以得到研究亞南、亞東各民族文化的總線索。
把上列叁大總線索,作分析的貫通的研究,使各種民族文化生活上相異點和相同點,明白的揭示出來,使世人由共同了知而互相了解。進一步、將這叁大系的文化熔冶在一爐,使之鑄成爲全人類瑰玮燦爛的新文化。在這裏,我不能不喊一聲:佛學爲今後造成人類文化之要素!
叁 佛學對于哲學之意義
在從前哲學稱霸時代,宇宙觀、人生觀,盡可以憑藉純粹思想以構成之,故舉凡自然與人事的研究,都仰承哲學的鼻息。但到了科學發達的現在,哲學似已不爲人類所需要了,以此哲學將來運命,是否能繼續延長下去,似乎成了一個問題。但我覺得哲學與科學,皆專心致志于真理之發見,其所不同的,科學的方法、研究大自然界的各種學問,分門別類的組織起來,一科一科作分析的研究,其方法愈精密,其成功亦愈足驚人,故科學所得的知識,比之以哲學來得可靠。科學老老實實的研究各種事實,這種態度非常的可以佩服!但我們知道,自然界裏無論那一種存在的或有生命的東西,它是整個的或全個活動的東西,一施以科學的解剖分析或化驗,已非原來的本身了。所以人生宇宙,果然可以分析,而事上它是整個,或是有生命的東西,故科學在這方面實在不能一手包辦,而哲學對科學所不以包辦的事情,不能不盡些義務。故哲學不僅是冥思玄想,他的職務是:通盤的徹底的,一種了解整個宇宙人生的企圖,它周密的把科學零零碎碎的散材,加以綜合與批評,組織成一個毫無矛盾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故科學無論怎樣發達,而哲學依舊不可廢;因爲宇宙和人生,終究是和合、連續的緣故。所以宇宙和人生的問題,仍得由哲學來解決。不過須注意者,科學發達後之哲學,同以前純主觀的哲學不同,必須由謹嚴的科學爲基礎,以建立宇宙觀和人生觀。
哲學的使命,是討論宇宙的本體與構成。近世紀所發生哲學,差不多都是集中在認識論上。在科學未能整個透底解決的問題,哲學很忠實地加以更進一步的精密研究,所…
《佛學在今後人世之意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