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雞說:“他們把我生的蛋都拿走了。”
小豬說:“他們利用我做腌熏豬肉。”
鯨魚說:“他們獵殺我是想奪取我身上的油脂。”
最後,蝸牛說:“如果他們拿得走,我身上的確有一樣寶藏。這是人類最想要的東西—我有的是時間。”
—回教蘇菲教派
◎善于利用時間的人,將擁有更多的財富。懶惰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
◎時間是實現理想最根本的資源,要好好把握與利用。
◎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便是懂得“生命意義”的智慧者。
◎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
◎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
◎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吵不起來
有兩個老年人共同生活了很多年,從未發生爭執。
其中一位老人提議:“讓我們吵一次架好嗎?就像別人一樣。”
他的同伴聽後回答:“我不知道要怎樣開始吵架。”
第一位提議的老人說:“放一塊磚頭在我們之間,然後我開始說這是我的,而你要爭論這是你的,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吵起來了。”說完,他擺了一塊磚頭在兩人之間。
其中一位開始說:“這是我的。”
另一位 :“不,這應該是我的。”
“的確,那是你的東西,你就拿去吧!”他們兩人始終無法發生爭執。
—荒漠神父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吵架是弱者的武器。
◎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月亮禮物
一位禅宗宗師住在一座山腳下的小茅屋內,過著簡樸的生活。
有一天,一名小偷來光顧禅宗宗師的茅屋,但卻發現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偷。
宗師回到住處,和小偷碰個正著,宗師對他說:“你大概是千裏迢迢來此拜訪我的吧!實在不該讓你空手而回,請拿走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就當作是見面禮吧!”
小偷感到手足無措,拿了衣服就離開。
宗師全身赤裸的坐在茅屋內,望著窗外一輪皎潔的明月,惋惜道:“可憐的家夥,真希望我能送他一輪美麗的明月。”
—禅宗故事
◎無私的愛是最美的禮物。
◎接觸生命中每一時刻的喜悅。把微笑、愛的眼神、快樂帶給生命中每一位我們碰見的人。發揮你的才華,找出快樂,帶給你自己和他人。禅觀的喜悅能滋育正念、理解愛。試著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能激勵自己和他人的深刻快樂。我立誓,要在早上將喜悅帶給一個人,要在下午解除另外一個人的苦難。問你自己:“今晨,我要將微笑帶給誰?”這就是製造快樂的藝術。
起死回生
在佛陀的時代裏,有一位曆經滄桑的年輕女子,名叫“琦莎.米占特”,她的丈夫和親人相繼離世,留下她和唯一的兒子相依爲命。不久,兒子也因爲生病而死了。
在悲痛萬分、難以接受事實的情況下,她抱著兒子的遺體四處求助,希望有人能讓他起死回生。當然,她只有失望的份了。
最後,有人指點她到附近的樹林中請教佛陀。當她見到佛陀時,悲傷的放聲大哭:“偉大的名師、先生,請幫幫忙,讓我的兒子複活。”
佛陀回答她:“好,我會救你的兒子。但是,琦莎.米古特,你要答應我一些事,你必須先到附近的村裏收集一碗芥子(印度最常見的種子),我才能用芥子做藥材,救回你的兒子。但是,有一點很重要,這些芥子必須來自一個從未有人過世的人家,這個家庭必須從未經曆過親人、父子、配偶或是朋友的喪事。”
琦莎于是到附近的村子,懇求人家賜些芥子給她。村民們都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不吝施舍芥子,但是,當琦莎問道:“貴戶以前曾經有人過世嗎?無論父母、孩子或親戚。”他們回答:“有,有位親戚就在去年去世。”
琦莎只好再到別戶人家乞求,當他們給琦莎芥子時,她又問:“請問貴戶曾有親人過世嗎?”這次對方回答他們的大嬸剛過世不久。于是她再前往另一戶人家,對方回答他們曾經有位女兒去世了。一戶一戶詢問後,竟沒有一戶人家不曾有人去世。
最後,琦莎傷心的坐下來,忽然明白自己遭遇的一切和兒子的死,如同每個人家中免不了有親人亡故。每個人出生到這個世界,但最後都會離開。她抱著兒子的遺體回到佛陀的住處,佛陀依照當地的禮俗將遺體埋了。
她鞠躬致意後,向佛陀求智慧,希望能頓悟生死之道,于是虛心學習、虔心修行,不久之後,成爲一名偉大的瑜伽修行者,一位智慧高深的女人。
—早期佛教故事
◎心,常想要抗拒改變、抗拒無常。
◎我們應當周喜悅的心情,共面對生命中無常的變化 ;抱持樂觀的心情,去面對隨時可能遭遇的挫折。要從順逆中覺醒過來,無常是生命的真相,放下是最好的依靠。
◎佛陀在衪的教誨中,提供了我們道德行爲的准則,他認爲人們雖然生活在無常的痛苦中,然而只要我們學會了認清自我,並且依循佛法去自我持守,便能體會到實質的幸福、喜樂。
德蕾莎修女也幽默
德蕾莎修女在她爲額外的任務向上帝禱告之後,一名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對她說:“您在某些方面,服務人群的機會比一般人容易些,因爲您畢竟沒有家累、沒有車、沒保險,更沒有丈夫。”
修女卻立刻回答:“不!我也嫁了呀!”
她舉起戴在身上象征嫁給耶稣基督的信物 ;她將自己奉獻給了上帝,奉獻給了耶稣基督。
然後,她附加了一句:“祂有時也挺麻煩的。”
—天主教故事
◎良好的幽默態度是處理一切難題的良方。
◎真正的快樂,是無憂無慮的,人唯有在不斷的犧牲奉獻與行善中,才更能體會出其中的滋味。
◎人的價值在于奉獻與犧牲。
◎當你將自己奉獻出來的時候,你就真正得到生命。
◎貢獻自己所學、所能,多爲利益衆生盡一分心力,這才實在。因爲一個人所能留給別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
用錢請回一個討厭的人
葛傑夫主教在法國的教區裏,遇到了一個易怒、肮髒、容易和人爭執的老人,沒有人想和他做朋友。于是,他決定前往巴黎。
葛傑夫主教一路上跟著他,說服他留下。
好不容易在主教的勸說下,感動于主教的誠意,他終于答應回來了,卻也嚇壞了所有人。當大家知道教友們的捐獻全給了這老人後,更是氣憤得跑去問主教爲什麼。
葛傑夫聽了他們的抱怨後,笑著回答說 :“他就像發粉一樣,沒有了他,你們就無法知道什麼是生氣、什麼是憤怒、什麼是忍耐、什麼是同情。我爲了讓你們學到這些,才將你們捐獻的錢用在他身上,這樣才不枉費你們的心意呀!”
—回教故事
◎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
◎當你看到某些事物的益處時,必須認知到不利之處。當你感到怨恨、憎惡時,你應該思惟愛和諒解。
◎刺激我們的人,才是我們真正的指導者。
◎給你最大痛苦的人,也是你最要感恩的人。
◎如果你還沒有辦法愛自己,你就沒辦法愛你的敵人。但,當你可以愛自己時,你就有辦法愛所有的人。
當真理遇上遇上謊言
有一天,“真理”在路口遇到“謊言”。
一番寒暄後,謊言問道:“日子過得如何?”
“一年不如一年了。”真理歎息的說。
“看得出來!”謊言瞥了一眼真理破舊的衣服,忽然掩鼻說:“天啊!你怎麼連呼吸都有股怪味啊?”
“我已經叁天沒說話了!”真理十分沮喪,“我走到哪兒,麻煩就跟到哪兒,連我的朋友都被我拖累。我撐不下去了!”
“唉!你老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太累了吧?我看你就跟著我,”謊言邀請真理,“包你吃香的喝辣的,穿好的睡暖的。不過我要把話說在前頭,你可不能扯我後腿喔!”
餓得站不住腳的真理答應了,于是他們來到城裏最豪華的酒店,吃了豐盛的一餐。
當擁擠的人群散去,穿著華麗的謊言用拳頭打著桌子咆哮:“有個服務生拿了我的金幣去結帳,錢呢?我還要等多久?”
酒店老板立刻找來服務生,但他否認拿了金幣。
謊言大發雷霆,“我會永遠記得你們這家黑店,但我不跟小人一般見識。”接著,謊言拿了個金幣給老板:“現在可以找我錢了嗎?”
老板擔心名譽受損,非但沒有收下金幣,還把“原本該找的錢”都給了謊言,甚至割下服務生的一只耳朵,表示酒店負責任的決心。
服務生拼命辯解,卻沒有人肯相信,于是他大聲哭喊:“這世上難道沒有真理了嗎?真理到哪兒去了?”
“我在這裏,”真理終于開口:“可是“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我實在不方便多說,你只好自個兒找尋真理了。”
他們走出酒店,謊言一邊大笑一邊對真理說 :“這下子,你可見識到我足智多謀了吧!”
“但我甯願餓死,也不屑做你做的這種下等事!”真理忿忿不乎的回答。
從此,他們分道揚镳。
—古老的寓言
◎理直氣壯,永遠不怕武力,勇敢地擁護真理,把真理告訴別人,爲真理而戰鬥。
◎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夥伴們大步地沖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心靈成熟,是要把自己訓練成一個具有美德與智慧的人,依賴“愛”這永恒不變的真理,引導我們到達完善光明的境地。…
《慈愛手冊~愛與智慧的心靈小品~ (海濤法師編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