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爱手册~爱与智慧的心灵小品~ (海涛法师编选)▪P2

  ..续本文上一页智慧可以令你不枉此生。

  

  ◎知识是成功之钥,沉思是领悟完美幸福的良器,而道德则为二者所需。

  

  ◎接受各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的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吓人的蛇

  

  村庄外,住著一只又大又危险的毒蛇。它咬死了一个村里的人,并且用毒液伤了很多村民。

  

  一位慈悲的流浪圣者来到了这个村庄,每一个村民都向他抱怨毒蛇的恶行恶状,以及它如何伤害很多无辜的人。

  

  圣者问:“在哪里可以找到这只毒蛇?”他立即动身前往毒蛇出没之地。

  

  圣者以其弘大的慈悲心将毒蛇唤到面前,他说 :“现在,你将自食恶果,很多村民都想捕杀你。如果你愿意向我保证今后不再做伤天害理的事、不再咬人,我会力劝村民们放弃捕杀你。”

  

  几个月以后,这位圣者再度造访该村,这只快被打扁、遍体鳞伤的毒蛇,爬行到圣者居住的茅屋内,抱怨说:“你看,我不咬人之后,村民便开始欺负我,即使我不反应,小孩子们依然拿木棍和石头丢我。看看我这一身,都是你要我不咬人的结果。”

  

  这名圣者很有智慧的回答:“朋友,我要你不咬人,并没有禁止你发出嘶嘶的吓唬声。”

  

—印度故事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种甘露;无智慧的忍辱,却是一种压抑。

  

  ◎有智慧的人,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避免受苦。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有了也不会发光。

  

  

  

  学者与水手

  

  一位博学多闻、满腹经纶的学者,踏上漫长又艰辛的航海之旅。为了让船上的水手了解自己的才学,每当水手休息完毕,准备工作之前,他总是不忘开口问:“我的好兄弟!告诉我,你读过哲学吗?”

  

  水手回答:“喔!从来没有,先生。我只是个单纯的水手,只知道如何将一艘船由这个港口航向另一个港口。”

  

  学者听了之后回答:“可怜人,你浪费了半个人生。”

  

  第二天,学者再问:“兄弟,你学过几何学吗?”

  

  水手依然回答:“没有,先生。我只会安装船具和掌舵。”

  

  学者听到答案,失望的摇摇头说:“可怜的家伙!一辈子与无知相伴,你浪费了大半的人生啊!”

  

  日复一日,学者每天都不断的问:“你读过几何学、人类学、动物学和心理学吗?”

  

  水手摇头以对。

  

  有一天,船遇上了暴风雨,这名学者焦虑的望著汹涌的波涛,紧握住船身。

  

  此时,水手靠近他,问道:“兄弟,你曾经学过游泳吗?”

  

  学者不解的摇摇头。

  

  水手回答:“你枉费了全部的人生,因为船就要沉了。”

  

—佛教故事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自己有多高的学问,而在于自己有多少的“涵养”,可以安顿自己,也可以清醒别人。

  

  ◎人的生命要不断发挥它的功能,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

  

  

  

  争端与和平

  

  有一只八哥在村中找到一大块食物,便用喙叼起食物飞向空中。

  

  八哥的同类见到之后,拚命的追逐、攻击它,想要夺取它口中的美食。

  

  最后这只八哥松开鸟喙,放弃口中最后一片食物,而它的同类也不再攻击。

  

  它在空中展翅翱翔、来回俯冲,心想:“我失去一块食物,却重新拾回这片天空的宁静。”

  

—回教苏非教派

  

  ◎生命的幸福是一种无欲与奉献,它是一种超越欲望后的安稳与宁静。

  

  ◎时间总会过去,安住于当下,宁静祥和,才有永恒的生命。

  

  ◎人往往祈求祥和,然而,只有在内心的冲突解决后,世上才有和平呈现。

  

  

  

  看见疑心

  

  有一个人的斧头不见了,他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因为他无论走路或说话的样子,都像个小偷。

  

  但在找到斧头后,再看见那男孩时,不论是走路或说话,都觉得他和一般小孩没两样了。

  

—传统德国故事

  

  ◎要深入真理的核心,我们首先要先深入自已的内心。

  

  ◎能够舍离,才能深入真理的核心。要远离执著,就不应该和任何人或事有所牵扯。这样既不会有爱恋也不会有憎恨,只有平等,对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对待。

  

  ◎心如工厂,有严格的品管、正常的作业流程、良好的环保观念,必定能制造出上好的产品。生活里,拥有一颗经过品管的“不动之心”、没有是非的污水、没有烦恼的黑烟,如此清净,人人才欢喜亲近“放光的人”。

  

  ◎一个人的感情、人格、品行、气质、面貌、命运,皆是由心理作用和一切行为举止变化所累积出来。

  

  

  

  迷路

  

  有一个商人要到远地去参加会议,他决定不走公路,改走乡间小路,享受田园风光。

  

  几小时后,他发现自己迷路了。刚好有个农夫在照料路旁的田地,商人驱车向前问道:“请问这儿离芝加哥有多远?”

  

  “我不清楚。”农夫回答。

  

  “那离纽约有多远呢?”商人又问。

  

  “我也不清楚。”农夫还是一样的答案。

  

  “那至少可以告诉我回到公路的方向吧?”失去耐性的商人不死心的继续问。

  

  “不,我不知道。”农夫老实的说。

  

  恼羞成怒的商人冲口而出 :“你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笨蛋!”

  

  “是啊!但至少我没有迷路。”农夫平静的回答商人。

  

—现代寓言

  

  ◎人一生气,他就在地狱的境界中。无嗔的心是清凉、新鲜和理智的,是真正快乐、同情与爱的基础。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与烦扰,是一种恶习。使心灵向著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且没有理性的行动。

  

  ◎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怒,就得到两种胜利—战胜自己、战胜他人。

  

  ◎幽默的本身就是一种禅趣,因为“禅”是活泼生动又充满智慧的,唯有如此,才能随时引发出幽默,使人的生活充满著「禅趣”与“自在”。

  

  

  

  羽毛与说出口的话

  

  木拉.那斯鲁下的家附近,住了一个以说闲话出名的人—阿奇斯。

  

  无论白天或晚上,你都会看见那个人在市场或茶室里,和人说著镇上最新、最不确实的消息。他就这么一边批评,一边散布谣言,在大家心中播下不和谐的种子,有时他说的话再传回耳中时,连他自己都觉得离谱,不过他就是戒不掉这个坏毛病。

  

  最后,他的朋友决定请镇上最聪明的人—那斯鲁丁—来帮他。

  

  那斯鲁丁对阿奇斯说:“到市场替我买只鸡,而且要快,还有,一定要确定所有的羽毛部拔干净了,一根也不能剩。”

  

  阿奇斯到了市场买好鸡,却等不及老板把羽毛拔光,便抓起鸡一边赶路、一边自己拔著剩下的羽毛。但当他把一根羽毛也不剩的鸡交给那斯鲁丁时,那斯鲁丁却放下鸡,要阿奇斯回市场把拔下的羽毛全部带回来。

  

  “不可能!”阿奇斯大叫:“那些羽毛部散在路上了!”

  

  “你说的话就像被风吹散的羽毛,”那斯鲁丁劝诫著:“随意乱说的话弥漫整个镇上,再也难收回,所以,你要注意脱口而出的羽毛,别让它们散布在空中。”

  

—回教故事

  

  ◎传播是非者,就如同制造是非者。

  

  ◎爱自己的人,就会谨言慎行的保护自己,并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深切反省自己。

  

  

  

  呵欠与祷告

  

  沙迪说当他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晚和父亲以及其他人一同作晚祷,不久,其他人便纷纷打呵欠睡著了。

  

  小沙迪对父亲说:“这些睡著的人之中,没有一个张开眼或抬起头来祷告,若别人看到了,还以为他们全都死了。”

  

  沙迪的父亲却说:“我亲爱的儿子,我宁愿你也像他们一样睡著,而不是醒著中伤别人。”

  

—回教故事

  

  ◎慈悲是一种感受、一种力量,除了帮助别人外,更能包容别人;不要看不起别人,不要轻率批评别人。

  

  ◎真正的爱,是一种过程、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一种服务,这裹面没有批评、不接纳或怨恨。对方如何对不起我们,我们只是更同情他 ;对方对我们好时,我们要更爱他、更关怀他。

  

  ◎不要论断别人,就不被论断: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 ;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要毅然伸出爱心的手,拥抱仇敌。

  

  

  

  包容的天使

  

  曾经有几位强盗闯入修道院内,其中一位对年老的神父说:“我们要将你放在密室中的每件东西都带走。”

  

  神父回答:“孩子们!想要的都带走吧!”于是,这群强盗把看得见的物品搜括一空后,转身离去。

  

  但是,在密室里藏有一小包东西没被他们发现,神父拎起来,随后追出去,大声喊著 :“孩子们,拿去吧!你们忘了这包东西。”

  

  这些强盗被神父包容的心感动,于是将刚才带走的每件东西都还给神父,并且向他告解。

  

  他们说:“您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荒漠神父

  

  ◎宽恕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愤怒有如刀的两刃,能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而爱心、宽容,如香水能够自香,亦能使人常闻到香味。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能宽恕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荣誉。

  

  ◎能够宽恕别人,将可以化解心中的痛苦 ;接受别人的宽恕,更可以反省自己的过错。

  

  

  

  我有的是时间

  

  许多动物在一起集会讨论,抱怨人类总是从它们的身上掠夺。

  

  母牛说:“他们取走了我的牛奶。”

  

  母…

《慈爱手册~爱与智慧的心灵小品~ (海涛法师编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