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愛手冊~愛與智慧的心靈小品~ (海濤法師編選)▪P5

  ..續本文上一頁

  

  第二天,婆羅門者再次進城,又來到這家小茶館。那個富商正在安靜的喝茶、吃點心。

  

  “我可以坐下嗎?”婆羅門者說。

  

  “不管怎樣,”富商開心的說:“你帶給我快樂喔!”

  

  “我們再賭一次吧!”

  

  富商驚訝的說:“你再這樣會輸得精光!”

  

  “來吧!”婆羅門者說:“上次的賭法,一切照舊,但是賭金提高爲二千銀幣。”

  

  富商暗自想著:“傻瓜總是學不到教訓。”然後,他聳聳肩說:“我能說不嗎?”

  

  “那麼是賭定了?”婆羅門者問。

  

  “如果你希望的話。”富商微笑著回答。

  

  “是的,我希望這麼做。”婆羅門者愉快的說著:“明天在廣場上,和上次一樣的時間,到時候見!我的朋友。”

  

  他離開時,祝福這富商有個愉快的一天。

  

  第二天早上,婆羅門者再一次梳理著快樂,然後帶著這神聖的公牛出發。

  

  同樣的,群衆再一次聚集,等待著趣事發生。

  

  但是,當快樂被領著往車隊前進時,它精神奕奕的昂起頂著牛角的頭,天上灑下的陽光,有如在它的身上燃起火花;好像有股能量在它閃亮的背上鼓動著,蓄勢待發 ;它的尾巴仿佛龍尾般鞭擊著天空;大而卷曲的牛角似乎要撕裂了天上的雲彩;紅棕色的光滑毛皮則像通電似的硬直豎立著;群衆被它的氣勢震懾住了。

  

  “好一頭公牛啊!”他們叫著:“或許它真能拉得動!”

  

  他們再一次把牛轭架到它身上,再一次結實的系上繩索。然後,婆羅門者走到它的身邊,爲它的大脖子套上花圈,拍拍肩膀,平靜的說:“時候到了,我親愛的朋友!我寬大爲懷的公牛!拉吧!我的兄弟,拉吧!我偉大的快樂,讓他們見識一下你全部的力量!”

  

  有了這些溫柔的鼓勵,快樂愉悅的將腳踩在溫暖的土地上,就像神木一樣的堅定壯碩;然後,它開始使勁的拉著,用盡全身的肌肉和力氣往前拉,直到車輪開始緩慢的轉動,一寸一寸的往前滾動……

  

  “動了!動了!”驚訝的群衆大叫著:“車子開始往前動了!”隨著快樂越拉越快,車輪也跟著越滾越快。富商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下巴掉了下來,手中的銀幣叮叮咚咚的滾落地上。

  

  “那是不可能的!這……怎麼可能?”但是,“它辦到了!”群衆叫嚷著 :“公牛贏了!”

  

  快樂保持著這樣的速度,拉著車子繞過廣場,並經過城門,車輛不停的滾動著,快樂繞著城鎮跑,再把這一百輛車子拉回廣場。

  

  所有的人狂笑著跟在它的後面跑,互相拍打著背部,並且把襯衫高高的丟往空中,他們從未看過或聽過這麼奇妙的事情!

  

  富商再度收集好他的銀幣,加入跑步的人群之中,當然,貧窮的婆羅門者也在其中。這頭自愛自重的公牛在今天真的爲大家帶來許多快樂。

  

  也許有些人會認爲這是個小鎮,才會對牛拉車這種小事大驚小怪,有些人(智者)認爲,無論是人或動物,都沒有極限,只要我們找到自己的路,並全力以赴。

  

  這是很重要的,你認爲呢?

  

—早期佛教故事

  

  ◎如果我們想交朋友,就要先爲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

  

  ◎快樂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有互依互生的本質。如果你能使一個朋友微笑,他的微笑也將滋潤你。

  

  

  

  慈悲師父當肉墊

  

  很多弟子追隨禅宗大師修行,其中有一名弟子經常叁更半夜起床,擅自翻越寺廟的圍牆,溜進城裏去玩樂。一路上,他逍遙自在的漫遊著。

  

  有一天,大師巡視弟子的寢室時,發現少了一個人,他在圍牆邊看見一張可以翻牆的高凳子,便把它移開,自己站在那裏。

  

  當那位遊蕩的弟子回來時,不知道大師站在那張凳子的位置上,一腳踩在大師的頭上,“砰!”一聲跳了下來。

  

  這時,他才發現原來自己踩的是大師頭,當場羞愧、訝異得說不出話。

  

  大師對他說:“一清早的天氣很涼,小心別感冒了。”

  

  從此,這位門徒再也不曾在半夜溜出去了。

  

—禅宗故事

  

  ◎“慈悲”乃是一種能和藹、溫柔地對待一切我們所不喜歡的人、事、物的能力。

  

  ◎要化導一個人,慈悲的言行、關愛的心懷,比任何都更加受用。

  

  

  

  快樂就在放下之後

  

  老人的祈禱

  

  那斯魯丁坐在茶館中。

  

  他向朋友述說自己的故事。

  

  “當我年輕的時候,擁有強烈的情感,我想拯救每一個人。我向阿拉祈禱,請祂賜給我改變這世界的力量。

  

  “中年時,我突然醒悟過來,發現生命過了一半,但我連一個人都沒有改變。因此我祈求阿拉賜給我力量,讓我能改變四周急切需要改變的人。

  

  “唉!現在我老了,所祈求的更簡單了。阿拉,我祈禱著 :請賜給我能改變自己的力量吧!”

  

—回教蘇菲教派

  

  ◎人活著的任務,就是要淨化自己,發掘生命的唯一真實。

  

  ◎以感激的心情、寬容的精神、謙卑的態度,不斷的學習、成長,追求改善自己,才能成就充實的人生。

  

  ◎不必企圖改變世界,也不必把自己躲入黑暗之中。寬容興了解的心,是使心靈平靜的因素,而愛、忠誠與關懷,才是人生不渝的寶石。

  

  

  

  一杯平等之水

  

  可敬的阿難,是佛陀身邊的隨從,也是最親近的弟子。有一天,他經過一個小村莊,因爲口渴,他走向村中的水井,看見一個年輕女孩站在那兒,便向她要了一杯水喝。

  

  女孩對他說:“噢!尊者呀!我不配給你送水,請你別向我要水,因爲這樣做會玷汙你自己。我是村中階級最低的人啊!”

  

  阿難尊者以同情的眼光看著她說:“我向你要的東西不是你的階級,只不過是一杯水罷了。”

  

—早期佛教故事

  

  ◎慈悲是一種把感情升華,成爲衆生的“大愛”,而不是私愛;是一種平等的愛,而不是有選擇的愛 ;也是一種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愛;更是一種清淨而沒有染欲的愛。

  

  

  

  計程車司機

  

  我稱他爲“羅”。那是典型的波士頓早晨,每日總刮著大風。交通擁擠,駕駛人怒視著彼此。每個人都不快樂,除了這個計程車司機。

  

  “我們一直沒有辦法前進,但你似乎一點都不沮喪。”我說。

  

  “是的,”他很冷靜的說,指著四面八方的交通隊伍。“我們哪裏也去不了。既然如此,激動又有何用呢?”他點燃一根煙,徐徐的噴出,然後轉頭對我說:“你打高爾夫球嗎?”

  

  我點頭,“會打,但打得不好。”

  

  “你曾經到了球場,才發現有兩組正在路上等著另一組在草地上的人嗎?然後,還有另外一組人在下個球場等著嗎?”

  

  “常常碰到,”我說。

  

  “無處可去,是吧!”他說,然後指了指四周的交通。“這兒也一樣。”他又吸了口煙,“激動能怎麼樣?瘋了又如何?”他聳了聳肩。

  

  “我與他們都在趕時間。”我說,低頭看了看表,提醒自己快要遲到了。

  

  “噢!當然。”他同意。“那就是爲什麼他們現在都在計程車上。每一個人都要去其他地方,除了計程車司機他已經在那兒了。你看那家夥,”他邊說邊指向穿著體面的男士,他正從車上下來,無助的和一個警察說話。“看!那家夥可結實的挨了一拳。”羅大聲的說。

  

  “他也許是上班遲到了。”

  

  “我上班從不遲到。我一上車就是准時上班了。”

  

  我們等了一陣子,交通警察終于解決了交通問題,于是我們又上路了。

  

  “你看來似乎很喜歡當計程車司機。”我說。

  

  “我不可能去做其他事了。”他說。

  

  “你試過去做其他事嗎?”我問。

  

  他點頭。“很多。我曾在海軍當文書士官,也坐過辦公室,然後有一陣子是證券公司的外務員,但我不想再做那些事了。”

  

  “做其他的事不是比較賺錢嗎?”我問。

  

  “噢!當然。”他同意。“如果我一直待在那家證券公司,可能早就是百萬富翁了。誰知道呢?不過我沒有那種野心。”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企圖心。”我告訴他。

  

  “爲什麼?”他問。

  

  以前從沒有人這樣問我。每個人似乎都接受這個說法,就如同接受其他顯而易見的真理。

  

  “爲什麼?”我重複道。“嗯,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企圖心,否則不會成功。”

  

  “那又怎樣?”他問。

  

  “怎樣?呃,這樣他們就可以擁有一個美滿的家、華麗的衣服,還可以爲家庭做很多事。你知道的,生活上的成功。”

  

  “我沒結婚,也沒有家人。”他告訴我。

  

  “即使如此,”我說:“你應該也想要成功。”

  

  他說:“告訴你一個故事。”他身子向後面的椅背一靠,開始說這段故事:

  

  有一位印地安人坐在河邊釣魚,一位白人幾乎每天見到他在此釣魚,每當再度看到印地安人時,總是不忘對身邊的人說:“窮苦的印地安人,羅。”

  

  有一天,白人獨自經過這裏,走到印地安人的身邊問他:“你在這裏做什麼?”

  

  印地安人回答:“釣魚。”

  

  白人說:“你就一直在這裏做這件事?”

  

  印地安人“嗯”了一聲。

  

  “你應該去找份工作賺錢。”印地安人一臉半信半疑的模樣。白人繼續說:“你能將賺來的錢再投資,賺更多的錢。”

  

  你想印地安人會說什麼呢?他淡淡的回答 :“是嗎?”

  

  突然間,白人勃然大怒,告訴印地安人:“一旦你有錢,就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印地安人轉過身去,繼續釣魚,說:“我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位計程車司機笑了一笑:“這個貧窮的印地安人,羅,就是我。”他滅了手上的煙,扔到窗外。 …

《慈愛手冊~愛與智慧的心靈小品~ (海濤法師編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