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一會兒:“你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嗎?”
他回答:“嗯!在這麼混亂的交通裏,每個人都感到心煩,除了我以外。爲什麼呢?因爲他們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還沒到達想去的目的地,他們的時間正一秒一秒的流失,他們正在消耗時間、金錢,或是其他什麼。但是,我不同。我不用趕到任何地方,因爲我已經在自己想去的地方了。我不必浪費時間、金錢,或是有什麼損失。他們在大雪紛飛、酷寒的季節、下雨、泥濘的氣候裏,要外出做事。而我只要待在這輛溫暖、舒適的計程車裏,你知道我何時才走出這輛計程車嗎?”
我搖搖頭。
“當我“想要”離開這輛計程車時,想去喝杯咖啡、去某個地方找人聊天,當我想去時,隨時都可以出去,而不是因爲我不得不去某地。我載乘客到他們的目的地,而不是我的目的地。”
“你辦到了。”我回答。
“你說的沒錯,兄弟,趁著好天氣,不論春、夏、秋、冬,當樹葉新綠或是凋零之際。你曾聽說過人們在周日的下午做什麼嗎?他們騎著單車,是嗎?”
我同意:“人們騎著單車繞郊區一圈。”
“騎過公園、小溪,或到哪裏都可以,看看碧綠的樹葉、草坪。”他繼續說:“而且不只是年紀較大的人,就連十幾歲的年輕人或小孩子,也喜歡騎單車四處漫遊,除了看看風景之外,他們還做些什麼事呢?”他指向查理斯。“夏天時,你曾看見我將車窗拉下,開著車到河邊。”
他繼續說:“先生,當我說出目標時,我不知道你爲了生活需要做些什麼事。我希望你能喜歡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並不喜歡自己所做的事,希望你能成爲百萬富翁,那麼就可以隨心所欲了。而我,不是什麼百萬富翁,但是我沒有必要成爲一個爲所欲爲的人,因爲現在的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事。”
當他開著車子離去時,我望著他的背影良久。相較于他,我正在一個不是自己想來的地方,正要走到這棟大樓裏見一個我不想見的人,做我不是很喜歡做的事。羅呢?雖然貧窮但卻准備迎接自己的工作。
—福斯特.法可羅總裁
◎熱愛人生吧!爲了在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
◎人生取決于我們所做的決定決定,而不是所遭遇的狀況。
我那如動物園的家
有一位窮途末路的貧民,前去請教先師。
“偉大的先師啊!”他哭喊著:“我的環境糟透了,而且一直無法改善。我們的日子好窮苦啊!我與妻子和六個孩子必須擠在一間小小的茅舍裏。我們彼此沒有自己的空間,日常生活常常互相阻礙,而且精神緊繃,我們常被很多困擾的事感到煩心,且爲此爭執不休。相信我—我的家真像個地獄,我甯願早點死,也不要再這樣生活下去!”
先師慎重的思考了一會兒之後,他說:“我的門徒!照我的話去做,你的情形將會改善。”
“先師,我一定照您的話做。”陷入痛苦中的弟子滿口答應著。
“告訴我你養了什麼動物?”
那可憐的人回答:“我養了雞、山羊和牛。”
“很好,現在你回去把那些動物牽到家中,和你一起居住。”
這可憐的人滿頭霧水,但是既然答應先師了,就回去照著他的話做。
第二天,這位可憐人又來到先師的面前哭喊著:“先師啊,您爲我帶來了新災難,我照了你的話做,但事情變得更糟。我的生活簡直像在地獄中—整間房子像谷倉一樣,我該怎麼辨才好啊?”
“門徒啊,將那些雞趕離你的屋子,願老天保佑你。”先師回答。
然後,可憐人回到家裏,把雞趕離屋子。但是,過不了多久後他又回來求助于先師,他向先師抱怨山羊快把他的屋頂掀了,先師要他把山羊帶離屋子,他照先師的話做。
但沒多久他又來找先師,怨恨的大聲嚷嚷:“牛讓我的房子像牛棚一樣,你怎麼能叫人和動物住在一起?”
“你說的沒錯—百分之百正確。”先師同意:“那麼,把你的牛也牽出去吧!”
這位不幸的可憐人連忙趕回家,將牛也牽到屋外。
不到一天的時間,他又來找先師,這次是滿臉燦爛笑容的說 :“您又讓我回到以前那麼美好的生活了。沒有了那些動物,整間房子變得好安靜、寬敞、幹淨,多麼美好的家啊!”
—猶太教故事
◎心不安甯,任何角落都是牢獄。
◎天堂和地獄,都是出心和行爲所造作的。我們不要怕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饑餓者的樂音
波斯的夏哈師父是一位擅于以反諷的寓言方式和人談的智者,其中有一位門徒名叫“莫茲.薩奇”,特別能領悟先師語意中蘊藏的真理。
有一天,夏哈和他的信徒們在廣場聚會,討論世界的真理。他隨即問信徒們:“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是什麼?”
有人回答:“是橫笛的聲音。”
另一位信徒說:“不。豎琴才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
第叁個人回答:“都不對。應該是小提琴的樂聲。”
在場的人議論紛紛,爭論的情緒升到最高點。
只有莫茲.薩奇沈默很久,未發一言。
幾天過去了,莫茲.薩奇邀請夏哈和一州的重要官員,參加他精心安排的榮譽宴會。各種美妙的音樂吹奏著,贊頌這些貴賓。
奇怪的是,桌子上沒有陳列出任何的佳肴,貴賓們沒有美食和飲料可以享用。
大家都知道,在西式的宴會桌上會陳列很多精美的佳肴,當來賓享用的同時,會不斷供應更多的美食、上等的美酒、精心腌製的肉塊。現在呢?食物在哪裏?貴賓們不好意思問,于是一直坐著。
直到午夜,莫茲.薩奇向服務生領班示意,把把上好的佳肴帶進宴會廳,用一支大湯匙敲擊鍋子的邊緣,發出“锵、锵、锵”的聲響。
所有的來賓松了一口氣。的確,是上菜的時候了。
于是,夏哈先師開口說話了:“碗盤的锵锵聲在饑餓者的耳中,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
—回教蘇菲教派
◎真正的歡喜,是要在衆生身上求得,是從真理中發覺內心的寶藏。
◎在書本裹可以尋找知識,但不能找到“智慧與真理”,因爲智慧和真理只能自己親身去體驗。
國王的叁個難題
曾經有一位國王,他一心想得到叁個問題的答案,因爲他認爲,只要解決了這叁個難題,天底下沒有什麼難得倒自己。這叁個問題分別是:
何時是適合做每一件事的最佳時刻?
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夥伴?
每一個時刻,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國王昭告全國者老百姓只要能提出解答,就能獲得極大的財富和尊貴。
民衆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紛紛前往宮殿。
有一個人建議國王,應該先訂定一份時間表,內容包括每一年、每個月的大綱事務細則,詳列每一天甚至每個小時該做的事情,然後依據訂定的時間表來完成事情。
但是,看來只有他這麼認爲。
另一個人對國王說,要預定下一步的計畫是不可能的,國王設法想知道何時該做何事,無異是天方夜譚。
也有人堅持,憑國王一人的力量,想預見未來的發展非常困難,更不可能有能力正確的決定何時該做何事。他建議國王成立一個議會,根據衆人的想法和事情來裁決事情。
另外,有人說某些事情需要速戰速決,不可拖泥帶水,更沒有時間等到大衆討論後再作決定。事情若非常急迫,應該去請求術士占蔔。
對于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每個人的見解也不盡相同。
有一個人回答國王,工作上最重要的夥伴是,能夠完全信服國王的行政人員,但是另一個人認爲是教士或僧侶,當然不乏有人偏好哲學家,更有人傾向武士。
人民對于第叁個問題的答案議論紛紛:有人認爲研究科學是當務之急,有人堅持宗教才是一國治世最重要的根本,另外一種聲音則支持國防裝備和技能。
國王對所有的答案都不滿意,所以沒有人得到獎賞。
過了幾天之後,國王打算到深山裏去請教一位隱士,據說他是一位德行高尚的智者。但是,他只接見貧民和無助的弱者,拒絕與權貴人士或是富人見面。于是,國王喬裝成一位樸實的農夫,吩咐他的隨從在山腳下等候,單獨上山尋找這位傳說中的智者。
來到隱士的住處,國王看見他正在自己的屋舍前面搭建花園。隱士看到有陌生人來訪,點點頭表示歡迎之後,又繼續手邊的工作。
國王上前去告訴這位隱士來此的目的,是爲了求得叁個問題的解答。隱士聽完後,輕拍國王的肩膀,便繼續挖土的工作。
每當他將土壤鏟到另一個地方之後,都會累得氣喘不休,這樣的工作對年邁的老人而言顯然太吃力。
國王說 :“你一定累了,讓我幫你忙。”隱士向他道謝,將鏟子交給國王,自己坐在地上休息。
國王工作了一會兒,又停下來問隱士剛才那叁個問題。
隱士仍未回答,他起身對國王說 :“爲何不休息一下,該換我了。”
但是國王仍然不停止手邊的工作。時間很快的過去了,一小時、兩小時……
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最後國王說:“我來此的目的是要請教您叁個問題,如果您不能爲我解答,請讓我知道,我想我該回去了。”
隱士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倒擡頭問國王,有沒有聽見有人經過那裏的聲音。
國王轉過頭看,此時,一位胡子又長又白的老人出現在樹林中。他一邊瘋狂的跑著,一邊按住自己身上血淋淋的傷口,跑到國王的面前時,便失去知覺倒地不起,先前他呻吟的聲音依然清晰可辨。
他們將老人的衣服掀開,發現他身上有一個被刺得很深的傷口。國王將他的傷口清洗幹淨,脫下衣服替他包紮。但是很快的,衣服被如水柱般…
《慈愛手冊~愛與智慧的心靈小品~ (海濤法師編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