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種智,所以沒有佛眼。這佛眼與前四眼是不同的,前面所說的四種眼,都是有分限的,所見的境也是各各不同的;佛眼于每一刹那心中,都能具足前四眼的見,對于前四眼所見的境、無不照了,于一念心中、于一一事都能見到即俗即真即中。如來問善現,如來有沒有五眼,善現回答說;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肉眼乃至有佛眼。因爲如來具有如上的五眼,所以說見具足。
以下,說知具足。佛告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乃至殑伽河中所有的沙,如來說是不是沙呢?善現回答說:如是,如來說是沙。佛說:善現!在你的意思怎樣?乃至殑伽河中所有沙的數目,假設有像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殑伽河,乃至這些殑伽河中所有沙的數目;假設有像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殑伽河中所有的世界,這些世界算不算多呢?善現回答說:如是,這些世界的數目很多。佛說:善現!乃至像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世界中、所有的有情,那些有情,各有種種,其心流注——各各都有八識心王同相應的心所,這些心王同心所都是刹那生滅、流注不斷的,如水前流後流是相續不斷的,那些有情,各有種種的心心流注,我都能知。因爲心流注者,是虛妄分別因緣,假名心流注,是空無自性的,沒有流注的實體可得,所以如來說非心流注;但這無相無執所顯的,就是真實法性,所以如來說爲心流注。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其心流注、不斷相續的相,是虛妄的,過去已經過去了,所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還沒有來,就是沒有,所以未來心不可得;現在是在一刹那上建立的,在這一刹那中,沒有能得的同所得的;能得的在這一刹那,所得的已又是一刹那了,覺到是現在的時候、已經就不是現在了,所以說現在心不可得。佛智具足知見,所以有意業鑒照輪,能照了一切諸法、鑒達一切衆生心,這就是妙觀察智所成的大用。
庚二 身輪福相
辛一 從因緣所生福聚明身輪之。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叁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甯爲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彼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何以故?善現!若有福聚,如來不說福聚福聚。”
善現想:要是無有少法名爲菩薩,無有少法名爲如來,都無有少法,那麼就應當無福德相,無福德相、于是佛果上的身輪福相也應當沒有。因爲佛所現的神通相好的身,是依福德爲因所成的。佛知道他有這種疑惑,就問他說:在你的意思怎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叁千大千世界裝滿了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這善男子或善女人,由這種奉施的因緣,所生福聚算不算多呢?善現回答說: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同善逝、都是佛的十種尊號中之一種。善現說了甚多世尊,又說甚多善逝,就是顯誠懇尊重的意思。佛說:善現!如是如是,那善男子或善女人,由這種奉施因緣所生的福聚,他的量是很多的。因爲福聚是沒有福聚相的,所以就是無相真實,這無相真實是等虛空、遍法界的,福聚的量也是等虛空、偏法界的,所以說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佛的相好身,是因緣所生、空無自性,無相可取,是即相離相的。所以要無相的福德,才能成無相之身。
辛二 正明身輪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色身圓實觀如來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色身圓實觀于如來。何以故?世尊!色身圓實、色身圓實者,如來說非圓實,是故如來說名色身圓實、色身圓實。”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何以故?世尊!諸相具足、諸相具足者,如來說爲非相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諸相具足。”
佛告訴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可不可以用色身的圓滿充實來觀如來呢?善現回答說:不可以,不可以用色身的圓滿充實觀于如來。因爲色身圓實者,如來說非圓實色身。化身、報身、都現有色身。這化身、報身、是以法身爲本的。但法身是無色身相可取的,所以圓實色身、就是離圓實色身相所顯的無圓實相可取的法身。不過爲開悟初發心的人,依色身圓實相立色身圓實名,所依的相同所立的名,都是假相假名;真實證得法身,是無色身圓實名同色身圓實相可取的。但這所顯的無相真實法,就是如來之本,正是如來的色身圓實,所以如來又說名爲色身圓實。佛問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可不可以用諸相具足來觀如來呢?善現回答說:不可以,不可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因爲諸相具足者,就是一切福德聚完備所現的,就是無相的福德聚,所以如來說爲非相具足;但無相就是無爲無漏真實法性功德,所以如來又說名爲諸相具足。達磨祖師說“淨智妙圓,體是空寂”的無漏功德,正是如來的功德具足。所以佛所現的身,就是顯無爲真實法性,現一切相、也就是無相。
庚叁 語輪說法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何以故?善現!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我,爲非善取。何以故?善現!說法說法者,無法可得,故名說法。”
佛有叁身。法身佛是沒有說法的,報身佛(他受用身)同化身佛、都是有說法的。佛現報身、是爲地上菩薩說法的,現化身、是爲地前同凡夫二乘說法的。但這兩種身、都是依法身才顯的,所以佛以無相之相爲身輪。身輪既是無相,那麼誰能說法呢?善現生起這樣的疑惑,所以佛就告訴他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如來頗作這樣的念:我當有所說法嗎?善現!你不應當作這樣的觀察。因爲若說法身佛也有說法,就是毀謗法身如來,就是取虛妄分別相而不善取如來的真實相。因爲說的法本無可得,所以也無法可說;如以指指月,正顯月不在指中,才能得月;若說月就在指中,那麼不但不能見月,就是指也不知了。所以若是在名句文言相中以爲有法可得,那就不明說法的義了;不如名句文言而生執著,能通達其中的理,如實的修行,就能證得離相真實法性,這才名爲如來說法。此中是就無自他對待,無說聽機緣相叩,無這樣的說法,所以說法身佛不說法;其他的經中,也有說法身佛說法的,但那是據真實法性說。因爲法性的理,遍一切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常時如是,頭頭上明、事事上顯、無處不流露、無處不示現的,這就是說法,所以說法身佛也說法。
己二 總斷難信疑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于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頗有有情,聞說如是色類法已能深信不?”佛言善現:“彼非有情,非不有情。何以故?善現!一切有情者,如來說非有情,故名一切有情。”
善現聽說依佛果不思議所顯的叁輪相用、即非叁輪相用,只是真實法性,他就生起了疑惑:如平常以成佛爲目標而修行,所以就能成佛。若佛果的叁輪都沒得,又無相可觀,如何發心成佛呢?所以這種法是甚深難信的。那時就白佛說;世尊!在當來世末法的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的時分轉起的時候,頗有有情聽說這種色類法後,能夠深信不能呢?色類、即流傳于世間的經典,這經就是色法的名句文、是能诠的,所以名色類。佛說:善現!彼非有情,非不有情。彼、指那些能聞法起信的有情,不是不具戒、德、智慧、常時顛倒分別的凡夫有情,而是多生以來久積善根、廣聞佛法,久已薰習具戒、具德、具慧的有情。在末法中有智慧能聽此法,並且聽了還能深信此法,所以說彼非有情;非不有情。平常顛倒分別的有情,不容易聞此法而深信,所以佛所說的有情,是說的具戒、具德、具慧、聞了此法就能深信的有情。但這有情是離有情相,此法也是無法相的;無有情相所顯的、就是真實法身,無法相所顯的、就是真實法性。所以這具戒、具德、具慧的有情能深信此法,就是以真實法身深信真實法性,如以空合空、以水投水,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戊二 斷叁相疑
己一 明成正覺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耶?”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佛言善現:“如是,如是。于中少法無有無得,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叁相,就是八相中之叁相。什麼叫作八相呢?一、入胎,二、住胎,叁、出胎,四、出家,五、成正覺,六、轉*輪,七、度衆生,八、入涅槃。前四種是未成佛以前的相,涅槃是終了的相,成正覺、轉*輪、度衆生,是成佛住世的相。此中就是明對于佛住世叁相所起的疑,疑中又分叁,今先明成正覺。
前面所說的叁輪應化的相用而無相用可得,就是無相法身的真實佛;要是這樣,怎麼又有成正覺的這一回事呢?如果沒有成正覺這事,那就也沒有佛了。佛知善現有這疑,于是問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還有少許的法、是如來應正等覺現前所證無上正等菩提的嗎?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沒有少許法、是如來應正等覺現前所證無上正等菩提的。于是佛印可善現所說的說如是如是。一切都是空的,所謂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沒有一切法的相可得,這才名成無上正等菩提。
己二 轉*輪
“複次、善現!是法平等,于其中間無不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以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等性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一切善法無不現證,一切善法無不妙覺。善現!善法善法者,如來一切說爲非法,是故如來說名善法善法。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集七寶聚,量等叁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妙高山王、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爲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善現!前說福聚,于此福聚、百分計之所不能及,如是千分、若百千分、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