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執的空相,這空相也是種種相中一種,還是有定相可取,于是還不離法我執;由法我而起人我執,于是有情執、命者執、補特伽羅等執,也就生起了,不但不能息滅虛妄分別,反增加虛妄分別。菩薩當住于般若大智慧中,明無相實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所以如來從前于他經中,以秘密意而說過筏喻法門。筏、是一種過渡的工具,在過渡時,是不可少的,但既到了岸就當舍棄,如果到了岸還不肯舍,豈不是顛倒嗎?佛說的法就如竹筏似的,只是從衆生位到佛果所用的工具,不當于法生執而不肯舍。不過佛以筏爲喻,還含有其他的意趣,不可只看表面的意義,所以說是密意。一、雖到岸當舍棄,但是還未到岸就不能舍棄,若正在過渡的時期舍棄了工具,就要發生危險了。二、自己到岸可舍,但要到河中渡人時還要用筏,如果不用那就連自己也保不住了。所以一切有智慧的人,聞了筏喻法門,當離虛妄分別的法,才能得般若智慧;一切法都應斷,何況用以遮法的非法呢?本是一句假名,若再執著,豈不成顛倒中的顛倒了嗎?
庚叁 佛果有證有說疑
佛複告具壽善現言:“善現!于汝意雲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是所說耶?”善現答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無有少法、是如來應正等覺所說。何以故?世尊!如來應正等覺所證、所說、所思惟法,皆不可取,不可宣說,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以諸賢聖補特伽羅,皆是無爲之所顯故。”
由上文所說,菩薩所成的佛果是無相,所行的法也是無相的。但在事實上看來,釋迦佛在然燈佛前得受記,乃至成道說法度衆生,這豈不是如來有證、有說嗎?當時善現心中有這樣的疑惑,所以佛又告善現說:善現!在你的意思怎麼樣?頗有微少的法,是如來應正等覺、證得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嗎?頗有少許的法,是如來應正等覺所說的嗎?佛說出來問他,正是要使他自己參究明白,善現當時回答說:世尊!像我解佛所說的義,沒有少法是如來應正等覺證得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離了一切相的真實菩提──也沒有少法是如來應正等覺所說的法。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爲如來應正等覺所證、所說、所思惟法,都是不可取,不可宣說的非法、非非法。因爲凡有可取,就有能取,有能所取就有對待、有限量邊際,這就不能顯佛所證無相真實義了。若是法,就可取、也可分別言說,若是非法,也可取、可分別言說;但如來所證、所說,既非有、也非空,所以不可宣說,非法非非法。如這樣,怎麼會有佛、菩薩、阿羅漢,這些賢聖補特伽羅呢?──菩薩中有叁賢,聲聞中有七賢,這都名爲賢;須陀洹至羅漢的四果與菩薩十地與佛名爲聖──須知這都是無爲法所顯現的。因爲證得無爲法,就成叁乘聖賢,而無爲法不可取、不可分別,所以聖賢也不可取、不可分別。佛說的法,也只是爲掃去衆生的虛妄分別,令證無相真實的法,所以是不可宣說,非法非非法。
以上都是以諸法空所顯真實義來斷疑;但又不是斷滅一切、空無所有,若能真實了達諸法空相義而修布施等行,正是成爲無限量無窮盡的功德。所以現在就以信解受持此法的功德,同世間善所成的福德來校量。
己二 校福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叁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持用布施,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甯爲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何以故?世尊!福德聚福德聚者,如來說爲非福德聚,是故如來說名福德聚福德聚。”佛複告善現言:“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叁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法門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爲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甚多于前無量無數。何以故?一切如來應正等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從此經出,諸佛世尊皆從此經生。所以者何?善現!諸佛法諸佛法者,如來說爲非諸佛法,是故如來說名諸佛法諸佛法。”
七寶、僅就世人所知而認爲貴重的列舉七種,所謂金、銀、琉璃、玻璃、砗磲、瑪瑙、珊瑚。叁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叁種的千世界,合名爲叁千大千世界,這是一應化佛所教化的範圍。在凡夫就覺得他的量很大了,難以推想到的了。不過依現在天文學也能推知的:一小世界、就是較一太陽系的範圍稍大點,積一千個小世界爲一小千世界,就是天文學所謂星團、星雲;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爲一中千世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爲一大千世界,是天文家所謂星河星海。叁千大千出界,這就有百萬億太陽和幾百萬億行星。佛告善現:在你的意思怎麼樣?假使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叁千大千世界爲裝七寶的器具,盛滿了最貴重的七寶、持用布施,這個善男子或善女人,由這種因緣所生福聚,還算是多不多呢?這是明他的量極大,而所盛的又是極貴的七寶,依世間心理當然這人的施福是很多的了。所以善現答言:甚多,甚多。善逝,是佛十號中的第五號,就是善隨法性而往;佛的一切身心所行,都隨法性無所違礙,善能相應法性而去,所以名爲善逝。又隨順法性,即是于一切時、一切處善能隨順大涅槃,所以也名爲善逝。善現認爲這個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他的量很多。因爲福德聚、福德聚,在如來說爲非福德聚,這才名爲福德聚。福德聚,本因緣生法、空無自性,依因緣生法假相上而立假名,本無福德聚的實體可得,所以如來說爲非福德聚;但空無自性所顯的離言法性,是無量無邊的,因爲法性無量,所以所成的功德也無量,所以如來又說名福德聚福德聚。
佛聽了,又告善現說: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叁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持用布施;雖然叁千大千世界量是很大的,但還是有量得很。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法門,或于全經乃至最少四句伽陀──伽陀是一行經文或是一四句頌──能領受憶持不忘,常能讀誦,其中的義、也能究竟通利,自己既明了此理、還能廣爲他宣說開示,依所明的理而體會實行修習:由這種因緣所生的福聚,比較前面以叁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的布施功德,要多得無量無數。因爲此法是稱法性的大法,是無量無邊的,聞了此法真能信受,他所作所爲也都是無量無邊的,當然是比不聞此法所作所爲的功德大多了。乃至雖聞此經一字,也就是真實法性,也是無分限的。所以佛告訴善現說:一切如來成無上菩提果,都是從此經出的。叁世諸佛,依此般若波羅密多法而證真實法性;從真應化于世間,也都是從此經生的。要知所謂諸佛法,都是因緣所生假相上所立假名,既因緣生就空無自性,所以如來說爲非諸佛法。此空無自性所顯的,就是無相真實法性,所以如來說名諸佛法諸佛法。這樣,聞此經的功德無量,不是平常功德所能比的;但不可執著聞此法功德無量,就不修行一切的善法才是。
戊二 叁斷二校
己一 斷疑
庚一 諸聖證得自果疑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諸預流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果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預流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何以故?世尊!諸預流者,無少所預,故名預流;不預色、聲、香、味、觸、法,故名預流。世尊!若預流者作如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即爲執我、有情、命者、士夫、補特伽羅等。”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諸一來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一來果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一來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一來之果。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證一來性,故名一來。”。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諸不還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不還果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不還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不還之果。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證不還性,故名不還。”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諸阿羅漢頗作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阿羅漢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名阿羅漢,由是因緣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如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即爲執我、有情、命者、士夫、補特伽羅等。所以者何?世尊!如來應正等覺說我得無诤住、最爲第一。世尊!我雖是阿羅漢永離貪欲,而我未曾作如是念,我得阿羅漢永離貪欲。世尊!我若作如是念,我得阿羅漢永離貪欲者,如來不應記說我言:“善現善男子得無诤住最爲第一。”以都無所住,是故如來說名無诤住無诤住。”
上說諸佛法即非諸佛法,那麼諸聖也不是諸聖,所證法也不是所證的法;何以佛又說有證聖果的,有不證聖果的,這些聖者各各證得自所得的果呢?當善現有這疑,于是佛就問他:在你的意思怎樣?一切親證預流果的人,頗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果嗎?預流、就是初預入聖人流類中名爲預流。善現回答說:不能,世尊!諸預流果人,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的果,正當親證預流果時,是以生空般若而證生空真如,是無能證人及所證果的。諸證預流果的人,無少所預,所以名預流;不預色、聲、香、味、觸、法,所以名預流。這因爲已證我空見衆生皆空,無所執著、無可參預,所以名預流;因爲證我空無所參預,所以也不預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這才名預流。若證預流者,覺得我能證得預流果,這就有能證的我,所證的法,就有了對待、有了我執;由有我執,于是有情、命者、士夫、補特伽羅等執,都生起了,當然不能證我空;那怎樣名預入聖流呢?梵語斯陀含、譯爲一來,就是一來人間的意思。佛告善現:在你的意思怎樣?諸一來果的人,頗作是念,我能證得一來的果嗎?善現答言:世尊!諸證一來果的,不作這種念,我能證得一來果。因爲沒有微少的法,是證一來性的。當證一來果時,正是人我皆空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