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釋▪P8

  ..續本文上一頁。由能斷的金剛般若慧爲功用,就能到究竟彼岸,所以將此法門名爲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善現聽佛說完了受持此法門的功德,他就又請白佛言:世尊!此法門叫什麼名字?我應當怎樣奉持呢?佛告訴他說:此法門名爲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像這樣的名字,你應當奉持。因爲這般若波羅密多,在如來說爲非般若波羅密多,這才是如來所說的般若波羅密多。般若波羅密多,這本是因緣和合,假立名言,無定相可取可得;所以如來說這種波羅密多,是非波羅密多。既無定相可取,可得,就是無相實相,證這無相實相的,就是根本無分別智,這才是如來所說的般若波羅密多。佛告善現說:善現!在你的意思怎樣?頗有微少的法,可爲如來所說嗎?善現回答說:不能。沒有微少的法,可爲如來說。因爲佛說一切法,爲破一切相,正顯無分別所顯無相實相真實,所以如來說的一切法、畢竟無可說,所以說無有少法如來可說。達摩祖師初見梁武帝時,武帝告訴祖師說:我曾廣作造寺、飯僧、印經、供佛等種種功德。達摩祖師說:這不過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並無功德。武帝問他說:那麼什麼是無漏功德呢?祖師回答說:“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向世求”。此文所說般若功德,就是這淨智妙圓,體自空寂的意義。

  壬叁 第叁釋所以

  佛告善現:“乃至叁千大千世界大地微塵,甯爲多不?”善現答言:“此地微塵,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善現!大地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故如來說名大地微塵。諸世界,如來說非世界,是故如來說名世界。”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應以叁十二大士夫相,觀于如來應正等覺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應以叁十二大士夫相,觀于如來應正等覺。何以故?世尊!叁十二大士夫相,如來說爲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叁十二大士夫相。”

  佛告善現:乃至叁千大千世界的大地碎爲微塵,算多不多呢?善現回答說:此地的微塵很多,很多。這種微塵雖然多,但是有限量的,所以佛對善現說:大地微塵,如來說非大地微塵,所以如來說名大地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故如來說名世界。這就是說:如來所說的多,不是取微塵、世界相的多,正是顯微塵世界是因緣所生的,無自體可得,當下就是無相實相,所以沒有限量、邊際,這才名爲微塵、世界的多。佛告善現:在你的意思怎樣?可不可以叁十二大士夫相,觀于如來應正等覺?善現回答說:不也,世尊!不應以叁十二大士夫相觀于如來應正等覺。什麼緣故呢?世尊!叁十二大士夫相,如來說非相,這才是如來所說的叁十二相。叁十二相是因緣假合,隨衆生心所現的相,所以如來說爲非相;但因緣假合、空無自性、所顯的真實法性身,具有無量功德相,所以如來說名叁十二大士夫相。

  庚二 內身施校

  辛一 正校量

  佛複告善現言:“假使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日日分、舍施殑伽河沙等自體,如是經殑伽河沙等劫數舍施自體;複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法門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爲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甚多于前無量無數。” 

  這是第叁重校量。在前兩重都是外財施,這是以如殑伽河沙數內身布施,可見更勝前了。佛又告善現說:假使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每日每日分,舍施像殑伽河沙數的身體,如是經于殑伽河沙等劫數,舍施身體──劫,不是通常所說以遭災禍爲遭劫的劫數,要知道這個劫是梵語,全稱是劫波,譯爲時分。時,有好時,壞時。減劫的小叁災、大叁災、是壞時,增劫與成劫、住劫、是好時。現在所說的劫,是指的大劫,就是世界一成、一住、一壞、一空共有八十小劫的大劫——還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門,乃至最少四句偈,領受憶持,于文能讀誦,于義能究竟通利,並且廣爲他人宣說開示,如所明的理去作意,能實行修習;這種因緣所生的福聚,比較前面的于日日分舍施像殑伽河沙數自體的福聚,那是很多無量無數的了。因爲能受持此法,就能斷我、法二執,除煩惱、所知二障,證二空所顯真如;所以受持此法的功德,當然不是世間功德所能比了。

  辛二 善現領悟

  爾時、具壽善現,聞法威力,悲泣墮淚,俯仰扪淚而白佛言:“甚奇希有,世尊!最極希有,善逝!如來今者所說法門,普爲發趣最上乘者,作諸義利,普爲發趣最勝乘者、作諸義利。世尊!我昔生智以來,未曾得聞如是法門。世尊!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經典、生真實想,當知成就最勝希有。何以故?世尊!諸真實想、真實想者,如來說爲非想,是故如來說名真實想、真實想。世尊!我今聞說如是法門,領悟信解,未爲希有。若諸有情,于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當于如是甚深法門,領悟信解、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爲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當知成就最勝希有。何以故?世尊!彼諸有情無我想轉,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轉。所以者何?世尊!諸我想、即是非想,諸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是非想;何以故?諸佛世尊離一切想。” 

  以上所校量的福德,說若有人以殑伽沙數身命布施,不如聞此法的功德。因爲身命是有漏惑業所成的苦報,以這種苦報爲布施的因,當然所感得的果也是叁界有漏的苦報。所以外道不明此理,雖修種種的苦行,也是不能出叁界,徒勞無益。要是聞了此法,就能通達真實法性而親證真如,所以這兩種,當然不能相比了。善現在那時,聽了這種法有這種威力,他就已經見了無相真實的理,于是自己悲痛流淚;他想起從無始來,舍身受身不知有多少了,乃至現在已證得阿羅漢果的最後身,還是一個業報苦果的身。所以善現俯仰扪淚而向佛說:甚奇希有,世尊!最極希有,善逝!如來現在所說的法門,普爲發心趣向最上大乘的人,能作一切利義。世尊!我從生無漏智以來,沒有聽過這種法門。要是諸有情、聽得說如是甚深經典,能信爲真實了義,應當知道這是成就最勝希有。爲什麼呢?因爲真實想,亦是假立的,實則沒有真實想可得,是空無自性的,所以如來說爲非想;但空無自性所顯的真實法性,才是真實想,所以這才是如來所說的真實想真實想。善現以爲我現在聞說這個法門,領悟信解倒不算是希有;若諸有情,在當來世後時後分第五個五百歲、正法將要滅的時候,能于這種甚深的法門,領悟、信解、受持、讀誦、究竟通利並且廣爲他人宣說開示、如理作意而能修行,應當知道是成就最勝希有。因爲那些有情,沒有我想轉起,乃至沒有受者等九種想轉起;這因爲一切我想、就是非想,一切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就是非想。爲什麼呢?諸佛世尊,是離于一切想的。這就是即一切法而離一切法想。因爲地離地想,水、火、風、離水、火、風想,乃至以離想亦離想,無一可取;因爲無一可取,所以般若無分別智當下就現前了。

  辛叁 明持經勝德

  作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具壽善現言:“如是,如是,善現!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經典,不驚不懼無有怖畏,當知成就最勝希有。何以故?善現!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謂般若波羅蜜多。善現!如來所說最勝波羅蜜多,無量諸佛世尊所共宣說,故名最勝波羅蜜多。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即非波羅蜜多,是故如來說名最勝波羅蜜多。” 

  那時候,世尊告善現說:如是!如是——這是佛印可他所說的——善現!要是一切有情,聽說這種甚深經典,不驚不懼、沒有怖畏,應當知道這是成就最勝希有的。驚、懼、怖畏,此叁種在梵文中,實都是怖的意思。但是中國分有這叁名的不同:初起恐怖的時候,名驚;不是初起的恐布是相續有的恐布,名懼;決定怖畏,名怖畏。初聞此法不恐怖,名不驚;聞了以後也不相續的恐怖,名不懼;不決定怖畏,名不怖畏。如來所說的法門中,最勝波羅密多,就是般若波羅密多。如來所說最勝波羅密多,是無量無數諸佛世尊所共宣說的,所以名最勝波羅密多。如來說最勝波羅密多,就沒有最勝波羅密多的實體可得,是空無自性的,所以就不是波羅密多;但是空無自性所顯的真實無相般若,如來才說名最勝波羅密多。

  戊叁 叁斷一校

  己一 斷疑

  庚一 持法苦行招苦疑

  “複次,善現!如來說忍辱波羅密多,即非波羅密多,是故如來說名忍辱波羅蜜多。何以故?善現!我昔過去世、曾爲羯利王斷肢節肉,我于爾時都無我想、或有情想、或命者想、或士夫想、或補特伽羅想、或意生想、或摩納婆想、或作者想、或受者想,我于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何以故?善現!我于爾時若有我想,即于爾時應有恚想;我于爾時若有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于爾時應有恚想。何以故?善現!我憶過去五百生中,曾爲自號忍辱仙人,我于爾時都無我想、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我于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是故善現!菩薩摩诃薩,遠離一切想,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住于色應生其心,不住非色應生其心;不住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不住非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都無所住應生其心。何以故?善現!諸有所住則爲非住,是故如來說諸菩薩應無所住而行布施;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複次、善現!菩薩摩诃薩、爲諸有情作義利故,應當如是棄舍布施。何以故?善現!諸有情想,即是非想;一切有情,如來即說爲非有情。” 

  菩薩聽了這種法,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又去爲他人稱揚乃至以身命供養此法,這豈不是苦行嗎?如達摩九年面壁,也是一種苦行。所以善現又生起了疑惑:若舍身命是苦行,就能招苦果,那麼…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