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講錄▪P7

  ..續本文上一頁爲有,是故遣執。謂若諸衆生能如上所明如實了達,不觀一切法之相,不觀一切法之如,性皆是空,如此了達,不違二谛,合于中道。若著名相分別諸法,此是相,此是如;分言之、于六趣、四生、叁乘之中,計著此是六趣、四生、叁乘等之相,此是六趣、四生、叁乘等之如,乃至此是其名,此是其行,此是其果,如是計度,則違二谛,不符中道,即不見諸法之實相矣。亦即永流生死海中,而墮凡夫、外道之類,不得謂之菩薩矣。

  壬二 問答能觀正智

  癸一 問

  波斯匿王白佛言:“諸法實性,清淨平等,非有非無,智雲何照”? 

  此問答能觀正智中之問也。謂彼諸法實性,一味平等;二谛中道,非空非假,中道二谛,即假即空;以真谛故非有,以谛俗故非無;而菩薩之智應如何乃能照了之耶?

  癸二 答

  子一 總標

  佛言:“大王!智照實性,非有非無”。

  此答中之總標也。謂諸法實性,本來非有非無,智如諸法實性而照,即于真谛照其非有,于世谛照其非無,如是而照。

  子二 別釋

  醜一 雙照空有

  寅一 照空

  “所以者何?法性空故,是即色受想行識、十二處、十八界、士夫六界、十二因緣、二谛、四谛,一切皆空。是諸法等,即生即滅,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複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經九百生滅,諸有爲法悉皆空故。以甚深般若波羅密多,照見諸法一切皆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無始空、畢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般若波羅密多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

  由般若智照諸實性非有非無,此義雲何?謂諸法性本來空故,是即色受想行識等七句,顯法空也。謂既雲本空,則色等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士夫六界、十二因緣、二谛、四谛、乃至一切諸法,悉皆是空。士夫即是凡夫衆生,六界即是眼等六界,凡夫恒執以爲我故。十二因緣、二谛,至下當解。是諸法等五句,就諸法之生滅作用上明空也。諸法者,即指前來所明之蘊處界等,謂此蘊處界等諸法,即生即滅。所言生者,以無而有。滅者,暫有還無。以即生故則即有,以即滅故則即無。以此諸法頓起頓滅,刹那刹那無有住時故,生滅諸法,即有即空。亦複如是之言,顯此生滅之法,亦同前諸法也。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二句,謂心起一念,此一念中有九十個刹那。刹那者,最短之時也,此一刹那中尚具九百生滅,此種生滅非凡夫可以了知。何以故?凡夫心量,極粗動故,不可現知,然可比知。如今世之科學,有分析時間至極短,推見萬有皆動,然吾人不覺知者,以其轉旋迅速。由此一證,則知一切諸法,刹那生滅無有停也。諸有爲二句,結其空也,謂諸有爲生滅之法,由刹那生滅故皆是空。以甚深般若波羅密多二句,明以能照之清淨般若妙慧,照見一切諸法悉空。內空外空等十八句,顯所照之空也。內者,六根。外者,六塵。內外者,十八界。空者,虛空。大者,十方。勝義者,出世法。有爲者,因緣生滅之法。無爲者,非因緣生滅之法。無始者,本來之義。畢竟者,究竟也。散者,變壞之法。本性者,諸法自體自相,名所诠之諸法自相。一切法者,恐上所列未盡,故總言一切也。謂此內法乃至一切法,由般若照,無一不空,此明衆生法空也。般若波羅密者,能觀之智也。因者,叁乘賢聖所修之因。佛果者,由因而得之圓滿究竟果也。空空者,謂能空之空。此般若能觀智乃至能空空,由般若妙慧照之,亦複皆空。

  寅二 照有

  “諸有爲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 

  此下由般若智複照其一切皆有也。法集者,五蘊等法集積也。受集者,苦樂等五受集積也。名集者,能诠之種種名等集積也。此法、受、名叁,性本是假,世間諸有爲法不外此叁者,斯叁假有,世間諸法依之而有。因積者,一切善惡等因集積。果積者,由因積而成得之果。以此因果皆有,故六趣亦有,謂由前業因而趣得之果也。上明世間因果是有,次明十地等出世因果,由世俗谛及叁假故,亦皆是有。醜二 明我法空寅一 正明我法空

  “善男子!若菩薩住于法相,有我相、人相、有情、知、見,爲住世間,即非菩薩。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悉皆空故。 

  上來若人若法,即有即空,恐諸凡愚分別執我,是故此下別破我法二執,此即正破執也。言善男子,重呼大衆之名以警覺之也。謂若有求無上正覺者之菩薩,住于法相之中,于中若計實有諸法及我相、人相、有情相、知者相、見者相等,住于世間者,此人非菩薩也。所以者何?此等我法相,本唯凡夫妄執,菩薩所當如實了知是空而不住者,今既于空中執有,故非菩薩也。

  寅二 別遣我法見

  “若于諸法而得不動,不生不滅,無相無無相,不應起見。何以故?一切法皆如也。諸佛法僧亦如也。 

  若有菩薩于諸法中而得不動,所言不動者,了達諸法真如實性如如不動,故“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也。以生滅即是動,故不動即無生滅相。以本無故,亦無無相。于此如如不動法中,菩薩不應起見。何以故?一切世間諸法之性,皆是不可思議,真實如如。一切出世:若佛、若佛說之法,若依佛法而修行者,亦複如是不可思議。

  醜叁 聖智次第

  “聖智現前最初一念,具足八萬四千波羅密多,名歡喜地。障盡解脫,運載名乘。動相滅時,名金剛定。體相平等,名一切智智。”

  一切菩薩從初發心,鹹以般若鑒達諸法,及至勝解,亦由般若。次由加行般若,證無分別智,此智現前,曰聖智現前。最初一念者,謂世第一位之最後刹那所引之第二刹那,此第二刹那即是見道──即初地也──之最初一念也。得此一念,則遍證諸法實相而具足八萬四千波羅密多。言八萬四千波羅密多,即是對治衆生八萬四千塵勞。名歡喜地者,以從初發心至此位,是經初無數大劫,此一劫中恒懷求證無分別智,今既獲矣,得未曾有,故生出世之大歡喜也。障盡解脫二句,謂由初地進而地地斷障,乃至障盡而得解脫果──即是大涅槃果。然由初發而至佛果智,是依此般若法船而達其極,故曰運載名乘。動相滅時二句,別明等覺地也。十地之中,有無明斷,有果智證,此能斷所斷,能證所證皆是動相;至等覺位,于進入佛地時斷此動相,故曰動相滅時──此時謂第十地之後心,此心即無間道金剛喻定。金剛者、喻也,喻此定等佛叁昧,未有一法可破故,即此無間而證無上正覺故,此位亦曰無間道。體相平等二句,明佛果也。由前金剛位無間頓斷二障習氣,即證清淨法界,與十方佛一體平等,名體平等;其時能證清淨法界之四智菩提及諸德用亦等諸佛,名相平等;得此體相平等號一切智,而此一切智即能了衆生界之差別,故名一切智智,亦曰一切種智,亦曰無上正等正覺。

  庚二 廣贊護佛果慧

  辛一 贊說者無上

  “大王!此般若波羅密多文字章句,百佛千佛百千萬億一切諸佛而共同說。 

  此明說者無上,而贊此般若亦是無上也。文字者,章句之所依。此文字章句爲能诠,般若爲所诠,此文字章句中所诠義理是般若波羅密多,故曰般若波羅密多文字章句。此種文字章句,非我釋迦一佛所說,乃百佛、千佛、百千萬億佛及一切諸佛之所共說也。然此諸佛爲聖中之聖,故曰無上,其能說無上故,其所說亦是無上也。

  辛二 贊信受無上

  “若有人于恒河沙叁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以用布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于此經中,乃至起于一念淨信,何況有能受持讀誦解一句者! 

  此贊信受無上也。謂若有一人,持如滿恒河沙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供養叁千大千世界中一切衆生,不第供養而已,並令一切皆得阿羅漢果,此種功德,當爲不可思議也。然不如有一人在此經中生一念淨信之功德,謂若能于此經中起一念清淨信,則其功德勝前無量也。以此一念清淨信功德尚如此,況複有人能于此經常常受持一句,常常讀誦一句,常常解說一句者耶?由此一句而一章、一篇、一卷、一經,其功德當更超過一切也。此中言七寶,如余說,故不述之。

  辛叁 贊能诠無上

  “所以者何?文字性離,無文字相,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問前信受功德何以殊勝也。文字等叁句,答其所以也。謂信受者,離此能诠般若之文字性,亦是即此文字性而離文字相也。以文字性本來清淨平等,同于般若之實相。所言非法者,空文字相也。非非法者,顯文字性離相即真也。故文字章句即是真如法性,謂就文字般若而顯實相般若。此中文字以何爲體?乃以聲音爲體。而聲音以何爲體?則推歸心識。此心識之體相,亦是清淨真如。故此說般若之文字,亦等于此。

  辛四 贊智慧無上

  “般若空故,菩薩亦空。何以故?于十地中,地地皆有始生、住生、及以終生,此叁十生悉皆是空,一切智智亦複皆空。

  此下贊能修者無上也。菩薩以無分別智觀察諸法實性而證實相般若,以此般若空故,則求證般若者亦是空無。何以故者,征也。于十地中等五句者,明所以也。謂十地菩薩于地地中皆有叁生:一、始生,即初入地時;二、住生,即入地之後及出地之前也;叁、終生,即出地時。故十地合有叁十生。以此漸生漸滅,刹那刹那,故十地亦空;十地之行既空,由十地行所得之一切智智亦複皆空。

  “大王!若菩薩見境、見智、見說、見受,即非聖見,是愚夫見。有情果報,叁界虛妄:欲界分別所造諸業,色四靜慮定所作業,無色四空定所起業,叁有業果一切皆空。叁界根本無明亦空。聖位諸地無漏生滅,于叁界中余無明習變易果報亦複皆空。等覺菩薩得金剛定,二死因果空,一切智亦空。佛無上覺,種智圓滿,擇非擇滅,真淨法界,性相平等,應用亦空。善男子!若有修習般若波羅密多,說者聽者譬如幻士,無說無聽,法同法性,猶如虛空,一切法皆如也。…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講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