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考這其中的差別。
八、解釋惡道有無之疑
問:人類爲萬物之靈,對于功過恩怨有時還會顛倒,畜生愚笨至極,反而能夠報怨酬德,這是爲什麼?
答:恩仇報複,有可思議者,有不可思議者。明白恩怨而回報,這是可思議者;雖然不知其恩,而宿世有善緣者,見到自然心生歡喜;不知爲怨,半因宿世有惡緣者,相遇之時,自然心生忿恚,這屬于不可思議者。
殺業的果報,有快有慢,如果業緣來了,不問天仙人鬼,無處可逃。
假使未來之世,行殺生者生于人類中,被殺者生于畜牲道中,則有人類被蛇傷、犬咬、虎吞等諸事。
行殺者生于人中,被殺者生于鬼中,則此人有疠疫、奔屍、橫夭諸事。
行殺者生于人中,被殺者生于天中,則此人有災殃、疾病、暴亡諸事。
行殺者生爲良民,被殺者生爲官吏,則殺生者的果報會有牢獄、枷鎖、枉死等諸事。
若行殺者生爲軍士,被殺者生爲將卒,則軍士易有刀傷、箭斃、陣亡諸事。
又使行殺者生天中,被殺者生修羅中,或行殺者生修羅中,被殺者生天中,則有搖山、撼海、戰鬥諸事。
世人每每遇到患難,動不動就怨天尤人,而不知道所以會有這些果報,都是有原因的。
問:地獄之說,不過勸人爲善而已,難道還真的有地獄嗎?
答:人世間既有牢獄,冥府爲何獨獨沒有?佛教勸人爲善,難道是說瞎話,欺騙世人的嗎?
古人王龍舒曾說:「世人所以妄語大抵非欲趨利,即欲避害。佛視天帝之位如敝屣,金玉之寶如瓦礫,何趨利之有?視刀劍割體如畫空,猛火燒身如爇(燒)影,何避害之有?不惟不妄語,且無所用其妄語。」
世尊在無量劫前,曾轉世爲忉利天王,名善日光。那一個世界名珊瑚池,舉世好殺,世尊就變化爲夜叉,向世人索食,世人驚問,答曰:「但欲食殺生者。」每于殺生之所,取自己變化出來的人食之。舉世驚怖,盡戒殺生。佛陀說:「我雖化導無量衆生,然事出欺诳,仍受其報。」(出《大悲蓮華經》)。
由此可知,佛陀豈會妄言地獄之事。
問:地獄之說法,如果在陽世,就好象乞丐,經常處在饑餓的狀態;衣服破舊褴褛的人,便如同餓鬼;囚徒枷鎖羁身,即成地獄。豈能有劍樹刀山,也就是畜生宰割之時?豈能有镬湯爐炭,也就是畜生煎熬之時?
答:這種言論似是而實非。說人間也有地獄,可以;但說地獄就在人間,不可以!就像下愚之流,有時將人或比爲畜生,或罵人比畜生還不如,難道這樣說此人就真的即是畜生嗎!古時司馬溫公,以「君子坦蕩蕩爲天堂,小人常戚戚爲地獄。」作解禅偈語。蓮池大師深譏之,認爲這種說法的弊端會導致撥無因果。假如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成立,那經典所說的一切,變成都是妄語!
問:地獄之說固然有,但記載在方外之書,一般知識分子不應該挂在嘴上。
答:與其嘴巴上忌諱,不如身體先避開地獄,不要造地獄因,否則雖絕口不談地獄之說,卻身行下地獄之事,又有何用呢!
九、解釋吃素斷肉之疑
問:殺害衆生的命,罪固然很大,至于吃肉,應該無罪。而經上說吃肉一定會得惡報,則冥間法網太嚴苛了!
答:不單單是冥間,就是世間的法律也是如此。殺生就好比放火打劫的強盜,食肉譬如窩藏贓物,窩主與賊盜,半今八兩,有何差別?
世尊在《楞伽經》上,告訴大慧菩薩說:「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一切衆生,展轉常爲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臭穢不淨,不應食肉。諸天厭棄故,不應食肉。令口氣臭故,多惡夢故,不應食肉。入于空間林中,虎狼聞香故,不應食肉。聽食肉者,無有是處。」所以殺生與食肉都應該禁止。
問:處世當以遠大爲期,若拘于不飲酒、不吃葷腥,則接近愚夫愚婦了。
答:在愚夫愚婦中,能吃素者,少有一兩個,食肉者遍地皆是。豈有吃素者愚笨,食肉者就不愚笨的道理!試問,古往今來的奸惡之人有吃素的嗎?沒有吧!試問,魁劊屠兒、市井無賴,有吃素的嗎?沒有也!如此看來,則持齋者可知矣。
問:有人說我雖不吃素,但勝于吃素破齋的人;有人說我雖然破了齋,還勝于不吃素的人,請問誰好誰壞?
答:譬如古時候的官員,不吃素的人,就像考功名未被錄取;吃素而破戒者,就好比考上功名卻被罷黜者。暫時吃素而破戒,就好象剛上任就職,就馬上被放逐;吃長素而破戒,就好比久居高官厚祿,忽然想要告老還鄉一樣。
問:我雖然很想吃素,但美食在前,往往不能自主,怎麼辦?
答:當作五種不淨觀想,就一定能持續下去。
一者,種子不淨,肉食皆畜生之精血所成故。
二者,所食不淨,謂豬、羊所食,無非糟糠糞穢,人類所不食之物。
叁者,住處不淨,豬、羊終日處于大小便利之中。
四者,動物腹中不淨,謂牲畜肚子滿盛骯髒汙穢故。
五者,死後不淨,謂牲畜腐爛時,與死人無異故。
問:世間五種辛菜,都是從地上所産,爲何也要戒吃?
答:因爲這五辛都有臭味的緣故,能障礙菩提故,食之諸天厭棄故,煮熟吃會增長淫欲;生吃則容易引發瞋恚故,邪魔餓鬼聞到五辛的氣味,常舐其唇故。
十、收錄各種放生常見問題
問:放生有什麼功德?
答:放生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可勝數,簡單地舉其大要述說如下:
(一)無刀兵劫,免除戰爭殺禍。
(二)長壽、健康、少病。
(叁)免天災橫禍,無諸災難。
(四)子孫代代昌盛,生生不息。
(五)多子宜男,所求順遂!
(六)官祿亨通,一帆風順!
(七)喜氣吉祥,四季安甯。
(八)解冤釋仇,諸惡消滅,無憂無慮。
(九)合天心,順佛令,物類感恩、諸佛歡喜。
(十)得生天上,享無極之福,若兼修淨土,直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問:把放生的錢拿去救濟赈災,不是比較實際嗎?
答:戒殺放生的居士們對于鳏寡孤獨、貧窮苦難、饑迫寒凍之人也應當發慈悲心,隨分隨力予以救助。但貧苦饑寒雖令人同情,其生命尚不至于速死,而異類畜生若不立行救贖放生,則馬上被宰殺烹烤,而斷命于人口腹之中。
一爲境遇可憐,命猶可存;一爲千鈞一發,命危旦夕,孰急孰重,顯而易見。 所以《大智度論》上記載:「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是救命的行爲功德至大,非其它小善所能比擬。
問:對于種種有關放生的質疑批評,我應該如何回答?
答:就一句話——「將心比心」,把自己設身處地想成是異類衆生,你希望人家如何對待你,就是我們對待衆生的態度。
如果能以將心比心的慈悲心去看待每一條生命,所有有關放生的質疑批評,你都將迎刃而解,所有有關放生的謾罵與阻撓,都顯得過慮多疑,不夠慈悲!
問:你們一邊放生,別人一邊捕殺,有什麼意思?
答:天地萬事皆相對存在,有善必有惡,有忠必有奸,放生有放生的善報,捕殺有捕殺的惡果,我們放生的人作自己的功德,人家捕殺造自己的罪過,總不能因爲有惡人捕殺之罪過,我們便放棄了放生之善行吧!
問:很多人批評「放生就是放死」,這有什麼意義?
答:(一)死亡只是其中的少數,絕大部分的放生物命均得以重拾生命,回歸自然。若非放生,百分之百的物命均將遭受宰殺,總不能因爲少數物命死亡,而完全否定放生的善舉吧!如此豈不因噎廢食,愚蠢之至!
(二)死亡的物類至少也死得其所,死于大自然的懷抱中,也千萬倍強于被割被炸,經過火燒水滾的酷刊而死吧!
(叁)對于放生存活的物命,我們滿心歡喜其重拾生機,對于不幸死亡的物命,我們更寄予無限的祝福。因爲今朝在千載難逢的放生因緣中,已經皈依了佛門,今生報盡,永不再墮入叁惡道中,並且已親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必成道種,早日畜生報盡,早日轉世爲人,早日念佛修行,早日成佛證果,早日再回娑婆度衆多苦難衆生!
問:勸殺生的人轉行,卻害了人家生計,愛畜生不愛人,似乎不合情理?
答:士農工商千百種行業,每一種行業都可以賺錢,都可以養家糊口,豈一定非得以殺生害命做爲自己的謀生工具不可。要知道因果報應,分毫不爽,既造殺業,必遭殺報,如今雖暫得錦衣玉食,但未來果報現前,受苦償報,無有止期,且禍延後代子孫,真的是得不償失啊!
問:放生爲什麼一定要授叁皈依及念佛?
答:今朝千載難逢,我們與異類畜生有緣救其生命,但他們仍不能脫離輪回業報。我們更當發大慈悲心,爲衆生授以叁皈依,「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使其今生報盡,永不再淪入叁惡道中。
並且,在皈依法會上,出家法師與所有居士爲其誦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六字洪名早已盈盈灌注其八識田中,來生轉世爲人,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輪回之苦,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
問:有人說「吃素就是最徹底的放生」,他們告訴我吃素就已經足夠了,何必還要放生?
答:這是一個大錯特錯的觀念,有這種想法的人一定要趕快矯正過來,否則千千萬萬的人可能因爲這種邪知以訛傳訛,永遠不去放生了;千千萬萬的物命更將因此魔見喪失了放生被救的機會。
我們能夠吃素當然很好,但吃素只是消極地不再造新的殺業,不再積欠新的殺債而已。但累劫多生以來,我們所造的舊的殺業,所欠的舊的殺債早已數不清了,但還是要償還,還是有因果報應的;而放生則是積極地還債,救贖生命,償還以前我們所欠無數的殺債。
問:放生的對象有沒有限製?
答:沒有限製。舉凡天上飛的如鴿子、麻雀,地上走的如雞鴨、牛羊,水裏遊的如魚蝦、鲈鳗,土裏鑽的如螞蟻、蚯蚓,大到獅子、大象,小到蚊子、蒼蠅,只要有生命的個體,都可以放生。
問:能不能更明白告訴我,「吃素」與「放生」究竟有什麼不同?
答:就好比一個賭徒願意改邪歸正,首先必須要做的便是戒賭,不再造新的賭債(戒殺吃素),再來更要積極地還債,努力把以前所積欠的賭債一一還清(贖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
《護生手冊(海濤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