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又、大勢至菩薩報身,常在西方極樂世界,贊助彌陀接引衆生,而複應化于此土中,在法華經會上證明此經之威德力也。
庚二 顯持經人違順人相
辛一 標往古時節佛世
“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爲天、人、阿修羅說法: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爲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爲諸菩薩,因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說應六波羅密法,究竟佛慧。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衆生已,然後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後,于此國土複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
此釋古時佛世。此方佛教以音聞爲體。音王、音之有大威力者。威音王如來,爲古佛之別號。離衰、謂離一切衰惡之法。大成、謂成一切善法。威音王國中,亦以叁乘法教化衆生。應四谛法者,謂以求聲聞乘感佛,佛乃應以四谛法也。究竟佛慧,即佛之究竟智慧。言威音王佛爲諸菩薩說六波羅密法,以入于佛之究竟智慧。亦可以究竟佛慧四字,通屬上叁乘而言,言爲叁乘各各說法,皆令直趣于究竟佛智也。每四大部洲爲一個四天下,閻浮提即四大部洲中之一洲,爲一個四天下四分之一。故威音王正法住世之數,爲像法住世數四分之一。閻浮提,義言勝金洲,即吾人現所依止之土。以上詳釋威音王佛世,所以啓常不輕菩薩之出現也。
辛二 顯能行違順人相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贊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衆,亦複故往禮拜贊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此釋惡人益勢、善士增勤。謂增上慢比丘增益勢力,而修忍辱行之菩薩益勤精進也。正法既滅之時,所有善根成熟之衆生,已以佛法度脫,而善根未成熟者,當然尚無護持正法之力,故未知解謂已知解、未修證謂已修證之增上慢人,值此時最有勢力。去佛既遙,妄人之勢複熾,苟欲護持佛法,非有不避譏嫌、甘受苦痛、排除一切、高唱正義之極大勇猛勢力,何由使此佛法之將亡者存,將晦者曙、將絕者續乎!故爾時常不輕菩薩出世之因緣,至爲重大也。當威音王佛法衰微之際,比丘等四衆對于佛法,或信而不解,或解而不信,甚或不解不信,假托律儀。而常不輕菩薩,一心深信衆生皆當作佛之佛說,悉皆不敢輕慢,謂當作佛。在在處處獨標真義,統攝群機,遂使佛法果因之不至墜落。其奉持經法,實已能以一句攝無量義,豈止勝于但能讀誦經典者哉!
“四衆之中,有生嗔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如此經曆多年,常被罵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衆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爲常不輕。
此釋語加能忍、身害能受、及善名緣起。常被罵詈,或受杖石,經曆多年,不生嗔恚,仍一心深信衆生皆當作佛。此已攝盡忍辱、精進等波羅密。而其心中、目中,只見有佛,不見衆生,實能契于即生即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之境,更無一相之可安立,其清淨爲何如也!
“是比丘臨欲終時,于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爲人說是法華經。于時增上慢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爲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是菩薩複化千萬億衆,令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此釋勝果遂生、惡人從化。常不輕菩薩受持妙法華經衆生皆當成佛一句之義,既已盡其形壽。至臨終時,複受持威音王佛說授是經諸偈,故以此增上法力得六根清淨功德,增壽說法,降伏惡人,化令成道。壽命爲果報之主體,因行殊勝故果報殊勝,故果報主體之壽命亦與爲殊勝。大善寂力,即由清淨功德所發生之禅定力。
“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于其法中說是法華經。以是因緣,複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于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爲諸四衆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淨,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于四衆中說法,心無所畏。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诃薩,供養如是若幹諸佛,恭敬尊重贊歎,種諸善根。于後複值千萬億佛,亦于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
此釋善士增進。謂常不輕菩薩更值諸佛,受持是經,增進功德,終成正覺也。既久值日月燈明及雲自在燈王諸佛,因得自持是經並令人持,故功行圓滿,能證得是常清淨六根功德。常者、謂此功德修證圓滿,得究竟清淨永住不退也;爲初地菩薩法身、六根互用、圓通清淨之相。無所畏,謂無五怖畏:一、無不活畏,初地證無住身,得淨慧命,隨願應生,故無不活畏。二、無惡名畏,凡有所行皆利衆生,名稱普聞,故無惡名畏。叁、無死畏,菩薩法身常住,本無來去,既離我見,安有身相?故無死畏。四、無墮惡道畏,菩薩曆劫奉佛,修諸善法,遠離叁毒,除以大悲願力示現惡道方便度生外,余所修行與惡趣無一相應,故無墮惡道畏。五、無大衆威德畏,尚不見世間有一衆生能與菩薩相等者,況能勝過?但由悲願隨順應導,故無此畏。又、六根既常清淨,故聞一切法能持,得諸陀羅尼,常憶念不忘,叁德具足,亦即菩薩之說法無所畏也。
庚叁 會今古示違順人相
“得大勢!于意雲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爲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爲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大勢!彼時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嗔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于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複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大勢!于汝意雲何?爾時四衆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退轉者是。
四衆比丘等身爲佛徒,乃輕賤真能奉法之人,故其果報即以多劫不逢叁寶爲報。蓋必有如是之離善友緣,始能叁毒增上,惡業重重,以造成是千劫無間獄之苦因。故無間獄之苦報非酷,而不聞叁寶名之報乃爲真酷,以勝緣既絕,斯覺路永斷也。然此四衆等,卒因與常不輕有違反罵詈之緣,及曾與聞衆生皆當作佛一句經義之緣,能于罪報既盡之余,複遇釋尊受教,發心趣道。此既顯經力圓赅統攝之殊勝勢力,益顯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之果報爲至可驚危也。跋陀婆羅、此雲賢護,無定儀者。師子月及尼思佛,皆上首之名。或謂:菩薩度生,當以觀機化導爲主。常不輕菩薩值正法已滅之時,既知四衆不能明于佛義,曷爲作此驚人之行,故啓其怒詈、使造罪業而罹諸苦乎?不知隨機示教之方便善巧,乃諸佛果後大悲方便之秘密力,非未入地之菩薩所能行。常不輕菩薩,但以其所自信之法義如說修行,冀以自信者並使人信,爲尊佛法、爲宏佛法、爲昌明佛法、爲建立佛法,以是種種故惟重法而不重己,但顧法而不顧機,雖當時衆生有不能現時受益之處,亦有所不暇恤也。況在被化之衆生中,往往有具極劣根性,非先以大法激起其煩惱、令受諸毒苦之後,不能有順受化度之希望。如此增上慢比丘等,即以獲受罪苦之故,得降伏其我慢,終于報盡以後,遂能善根生發,聞法修行。此正逆行將護之法,適以速其度脫,否則雖再曆二百億劫,恐尚在沈淪飄墮中耳。
庚四 結勸衆人除違行順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诃薩,能令至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诃薩,于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此結勸衆人除違行順。以隨順是經者既疾得成佛,而違反是經者久亦成佛,故爲大饒益于諸菩薩。惟彼不聞是經者,則終絕于佛,以是知值正法已滅之後,若爲人說是經之一偈、一句,即爲能增益人以無上之功德也。
己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庚一 頌說經人違順之相
“過去有佛,號威音王,神智無量,將導一切,天、人、龍、神所共供養。是佛滅後,法欲盡時,有一菩薩,名常不輕。時諸四衆計著于法,不輕菩薩往到其所而語之言:“我不輕汝;汝等行道,皆當作佛”。諸人聞已,輕毀罵詈,不輕菩薩能忍受之。其罪畢已,臨命終時,得聞此經,六根清淨;神通力故,增益壽命。複爲諸人廣說是經,諸著法衆,皆蒙菩薩教化成就令住佛道。不輕命終,值無數佛,說是經故,得無量福;漸具功德,疾成佛道。
計著于法,謂妄計執著于小乘等教法也。其罪畢已,謂常不輕菩薩先世或有罪業,以今世受持是經,爲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故曰其罪畢已。
庚二 頌結會古今
“彼時不輕,則我身是。時四部衆著法之者,聞不輕言汝當作佛,以是因緣,值無數佛;此會菩薩五百之衆,並及四部清信士女,今于我前聽法者是。
結會今古,以示衆人違順之相。
庚叁 頌結勸衆人除違行順
“我于前世,勸是諸人聽受斯經第一之法,開示教人令住涅槃,世世受持如是經典。億億萬劫至不可議,時乃得聞是法華經;億億萬劫至不可議,諸佛世尊時說是經:是故行者,于佛滅後聞如是經,勿生疑惑,應當一心廣說此經。世世值佛,疾成佛道”。
億億萬劫至不可議,明劫數之久遠。言諸佛世尊經如是久遠之劫,時爲一說此經,而諸人乃時得一聞此經,顯正法難聞,既獲聞法應疾受持。以上既顯示古今人違順罪福之相,故行者如欲除違,應以彼四衆爲戒;如欲行順,當以常不輕菩薩爲法也。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序分及正宗分均已釋竟,以下爲流通分。共有八品:初二品──即神力、囑累二品,爲付囑流通。以後六品,爲禀命流通。此如來神力品,爲付囑流通之第一品;而在全經品第,則居第二十一。
如來、指釋尊及十方分身如來。變化無方之謂神,有大威勢之謂力。以有無方之變化,能令未信者生信,未解者領解,未行者起行,故曰如來神力。是經既爲難信難解之法,欲令流通,必先起信;欲資深信,必賴神通。故如來以身輪不思議化,起出舌、放光、摩頂等妙用,令知世尊具大神通,出言谛實,斯衆皆決信,付囑即爲有力,故付囑流通之中,先有此品。
《法華講演錄 釋經文 甲二 正宗分 乙叁 明一乘果》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