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講演錄 釋經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顯一乘境▪P16

  ..續本文上一頁斯義,常爲大乘而作因緣。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亦無限礙,恒爲一切平等說法。如爲一人,衆多亦然。常演說法,曾無他事,去來坐立,終不疲厭。充足世間,如雨普潤。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甘露、喻法義能使人心清涼,息煩惱熱。無有愛憎、冤親平等也。我無貪著、不悭大法也。亦無限礙、不存嫉妒也。無有貴賤種性、持戒毀戒、威儀具足與否、及是否外道、根性利鈍等差別者,以但觀善根隨順度脫,此總明說法平等也。

  子叁 合生聞獲益

  “一切衆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于諸地:或處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叁明;獨處山林,常行禅定,得緣覺證,是中藥草。求世尊處,我當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決定無疑,是名小樹。安住神通,轉不退輪,度無量億百千衆生,如是菩薩名爲大樹。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衆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異。

  此九頌半、頌禀潤各殊之性。蓋人天乘爲小藥草,二乘爲中藥草,菩薩爲大藥草,七地以前菩薩爲小樹,八地以上菩薩爲大樹,悉各因其本具之種姓而逢潤滋長也。

  “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種種言辭演說一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滴。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一味之法,隨力修行。如彼叢林、藥草、諸樹,隨其大小漸增茂好。此叁頌半、頌禀潤滋茂之因。

  “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諸世間普得具足,漸次修行皆得道果。聲聞、緣覺處于山林,住最後身,聞法得果,是名藥草各得增長。若諸菩薩智慧堅固,了達叁界,求最上乘,是名小樹而得增長。複有住禅,得神通力,聞諸法空,心大歡喜,放無數光度諸衆生,是名大樹而得增長。如是迦葉!佛所說法,譬如大雲,以一味雨,潤于人華,各得成實。

  此八頌,頌禀潤成實之果。

  癸叁 頌結成

  “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是我方便,諸佛亦然。

  己叁 結實

  “今爲汝等說最實事,諸聲聞衆皆非滅度,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此結成經說之實法也。佛再申言二乘非究竟滅度,及汝等所行已爲菩薩道,則迦葉等當知無上菩提非無己分,而正爲其所應作之事也。

  授記品第六

  第二周說法中,已說如來喻化、中根領悟、及佛重述成叁節,此應說第四節佛爲授記。授、與也,記、記別也。善與惡皆可授記,如將爲阿羅漢、將墮地獄之類。又或爲衆所知識之人,或爲甚深微妙之義,及或有廣大殊勝之因果,均應授記。摩诃迦葉四人,以有因果各各廣大殊勝,當爲授記,故有此品。

  如來方便說叁,則乘體有異矣。然若執著乘定有異之說,是必小乘種姓人不能成佛。今爲對治此染慢及顯示乘平等故,故說此品。

  能授者,爲有後得智中世俗智之佛;所授者,必爲可受記體性之衆生。若無此體性,則不能授之矣。故如舉外道妄執之無體性法以詢佛,佛雖一切智者,亦默置不答,以既無體性則不可記別故。

  戊四 佛爲授記

  己一 爲四人現前授記

  庚一 授大迦葉記

  辛一 長行

  壬一 授因記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諸大衆,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葉,于未來世,當得奉觐叁百萬億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廣宣諸佛無量大法。此記別大迦葉將來成佛之因行也。恭敬尊重贊歎,謂以身、口、意叁業虔誠奉佛。廣宣大法,則爲利他功德也。

  壬二 授果記

  “于最後身得成爲佛,名曰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此記別號。大迦葉本有身光飲吞日月之德爲本因,遂以彰其佛果。

  “國名光德,劫名大莊嚴,佛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此記國名、劫名、與壽量。光德者、亦以光明爲國之果德。正法、像法等,解均見前。

  “國界嚴飾,無諸穢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其土平正,無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爲地,寶樹行列,黃金爲繩以界道側,散諸寶華,周遍清淨。此記國土莊嚴清淨之相。

  “其國菩薩無量千億,諸聲聞衆亦複無數。無有魔事,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

  此記眷屬皆爲菩薩,及魔民皆知護法也。迦葉以修頭陀苦行爲因,故其果報上亦無貪著五欲、娆亂佛法之魔民魔事。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告諸比丘!我以佛眼,見是迦葉,于未來世過無數劫,當得作佛。而于來世,供養奉觐叁百萬億諸佛世尊,爲佛智慧淨修梵行,供養最上二足尊已,修習一切無上之慧,于最後身得成爲佛。其土清淨,琉璃爲地,多諸寶樹,行列道側,金繩界道,見者歡喜。常出好香,散衆名華,種種奇妙以爲莊嚴。其地平正,無有邱坑。諸菩薩衆不可稱計,其心調柔,逮大神通,奉持諸佛大乘經典。諸聲聞衆無漏後身,法王之子,亦不可計,乃以天眼不能數知。其佛當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光明世尊其事如是”。

  此中初一頌半、標告,次十頌半、頌記,末半頌、結之。

  庚二 爲余叁人授記

  辛一 請記

  爾時、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顔,目不暫舍,即共同聲而說偈言:“大雄猛世尊,諸釋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賜佛音聲。若知我深心,見爲授記者,如以甘露灑,除熱得清涼。如從饑國來,忽遇大王膳,心猶懷疑懼,未敢即便食;若複得王教,然後乃敢食。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過,不知當雲何得佛無上慧?雖聞佛音聲,言我等作佛,心尚懷憂懼,如未敢便食。若蒙佛授記,爾乃快安樂。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間,願賜我等記,如饑須教食”。此長行與偈頌,標請記之式與請記之辭。悚栗、敬懼之貌。長行敘大目犍連等叁人,懼不得受記及希得受記之狀。以下七頌,複分爲叁:初二頌,頌贊請。次四頌,頌喻請。後一頌,頌結請。諸釋法王,謂以釋迦爲姓者非止一人,而佛則諸釋中之法王也。深心、甚深懇切之心。見人受記,如受甘露,正明希望之深心。饑國、喻小乘匮乏大乘之法。大王膳、喻一乘妙法。疑懼未食,喻慮己無大乘之分,未敢領取修行也。言我等若得佛授記,則自爾欣當作佛,猶得王教食,而饑國之民始敢食于王膳。

  辛二 授記

  壬一 授須菩提記

  癸一 長行

  爾時、世尊知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是須菩提,于當來世,奉觐叁百萬億那由他佛,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常修梵行,具菩薩道。于最後身得成爲佛,號曰名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有寶,國名寶生。其土平正,玻璃爲地,寶樹莊嚴,無諸邱坑、沙礫、荊棘、便利之穢,寶華覆地,周遍清淨。其土人民,皆處寶臺珍妙樓閣。聲聞弟子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知;諸菩薩衆無數千萬億那由他。佛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處虛空爲衆說法,度脫無量菩薩及聲聞衆”。此授須菩提記中之因記、果記也。那由他、即世俗數量中億兆京

  禾亥之

  禾亥──但內典數量中,每一大數,均由前數自乘而得,如億億爲兆,兆兆爲京,京京爲

  禾亥之類──

  禾亥即那由他也。須菩提了知一切法空,故一切名相空,所謂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也。以了知法唯名相故,故佛果上之德號,曰名相如來。又善現誕日,宅舍都現空相,繼複現多數寶物之相,故依報之佛國土名曰寶生,所應之劫名曰有寶。人民居處,亦多珍寶臺閣,皆顯曆劫因行之德義。一切法既空,即一切事無不空,由是依空而住之大千世界亦畢竟空,則依此世界而住之佛與衆生之相更無不空。是故證第一義空之名相如來,爲衆說法亦常住于空。

  癸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比丘衆!今告汝等,皆當一心聽我所說。我大弟子須菩提者,當得作佛,號曰名相。當供無數萬億諸佛,隨佛所行,漸具大道。最後身得叁十二相,端正姝妙,猶如寶山。其佛國土,嚴淨第一,衆生見者,無不愛樂。佛于其中,度無量衆。其佛法中,多諸菩薩,皆悉利根,轉不退輪,彼國常以菩薩莊嚴。諸聲聞衆不可稱數,皆得叁明,具六神通,住八解脫,有大威德。其佛說法,現于無量神通變化,不可思議。諸天、人民,數如恒沙,皆共合掌,聽受佛語。其佛當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此頌約分爲二:初一頌、標告,後十一頌、正告也。

  壬二 授迦旃延記

  癸一 長行

  爾時、世尊複告諸比丘衆:“我今語汝,是大迦旃延,于當來世,以諸供具供養奉事八千億佛,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衆華、璎珞、塗香、末香、燒香、繪蓋、幢幡、供養塔廟。過是已後,當複供養二萬億佛,亦複如是。供養是諸佛已,具菩薩道。

  此釋授迦旃延記中之因記。迦旃延當于佛在時供養奉事,于佛滅後供養塔廟,後更值佛供養承事,始能具足菩薩修行之道。

  當得作佛,號曰閻浮那提金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土平正,玻璃爲地,寶樹莊嚴,黃金爲繩以界道側,妙華覆地,周遍清淨,見者歡喜。無四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多有天、人、諸聲聞衆、及諸菩薩無量萬億,莊嚴其國。佛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此釋授果記。閻浮那提,亦譯閻浮提,即勝金之義。閻浮提中有處出金,光最勝妙,故名。

  癸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比丘衆,…

《法華講演錄 釋經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顯一乘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