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記上▪P29

  ..續本文上一頁入如如所得”。正明五法,重重譬解,正令衆生遠離妄想執著。不了名相假立,種種計執,妄想自纏,起諸生滅。但了唯心,不見六塵,何來種種名相?不了假說顯示,男顯男相,女顯女相。名中不可得相,相中不可得名,正智觀察,名相互爲過客,則分別息而妄見離,不墮二乘。然正智離妄想,不立名相,亦非不立,所謂“文字性離,即解脫相”。離一切見,親證真如,一切相無所有,是爲初地菩薩。于是離一切所應證,離一切所能證,次第而至十地,神通功德,究竟圓滿,而仍不違本願,成熟衆生,普應普現,不假造作,如如不動,圓成一切佛事。

  癸二 通攝叁性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雲何世尊爲叁種自性入于五法?爲各有自相宗”?佛告大慧:“叁種自性及八識、二種無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時生,如日光俱,種種相各別分別持,是名緣起自性。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壞故,名成自性”。

  大慧問佛:五法及叁自性,各不相攝,抑五法攝叁自性耶?佛答:五法可攝叁自性、八識、二無我。此先攝叁自性:名相二法攝妄想自性。妄想所俱生心心所,待緣而起,如日與光,合緣起自性。正智、如如不可壞,攝成自性。成唯識論安慧菩薩所配,與此相同。

  壬叁 抉擇

  “複次、大慧!自心現妄想八種分別,謂識藏、意、意識、及五識身相者,不實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攝受滅,二無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聲聞、緣覺、菩薩、如來、自覺聖智,諸地相續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自心妄想現八識之名相,起八識之分別,然皆不實妄想,離我我所。得二無我正智者,正智、如如,無如是名、相、妄想分別也。

  壬四 別顯

  “複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相者,若處所、形相、色像等現,是名爲相。若彼有如是相,名爲瓶等,即此非余,是說爲名。施設衆名,顯示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名、彼相畢竟不可得,始終無覺,于諸法無展轉,離不實妄想,是名如如。真實、決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諸佛,隨順入處,普爲衆生如實演說,施設顯示于彼。隨入正覺,不斷不常,妄想不起,隨順自覺聖趣,一切外道、聲聞、緣覺、所不得相,是名正智”。

  此再別顯五法;依相立名,複依名相而有心心所之分別妄想,了知名相不可得,妄想亦無實,實證如如,自覺覺他,圓滿正智。此言須證真如乃成正智。壬五 結成

  “大慧!是名五法、叁種自性、八識、二種無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是故大慧!當自方便學,亦教他人,勿隨于他”。

  顯五法攝一切法盡,自覺覺他,勿隨外道而轉。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五法、叁自性,及與八種識,二種無有我,悉攝摩诃衍。名、相、虛妄想,自性二種相;正智及如如,是則爲成相”。前偈言所有大乘法悉攝于此五法等中。後偈五法攝叁性,同長行。

  己十八 佛如恒沙門

  庚一 問

  爾時、大慧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句:“過去諸佛如恒河沙,未來、現在亦複如是”。雲何世尊爲如說而受?爲更有余義?惟願如來,哀愍解說”!佛曾有言:叁世諸佛如恒河沙,此說實耶?抑有別義?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壬一 不如說受

  佛告大慧:“莫如說受!叁世諸佛量,非如恒河沙。所以者何?過世間望,非譬所譬。以凡愚計常,外道妄想長養惡見生死無窮。欲令厭離生死趣輪,精勤勝進故,爲彼說言:諸佛易見,非如優昙缽華難得見故,息方便求。有時複觀諸受化者,作是說言:佛難值遇,如優昙缽華。優昙缽華,無已見、今見、當見,如來者世間悉見。不以建立自通故,說言如來出世如優昙缽華。大慧!自建立自通者,過世間望,彼諸凡愚所不能信。自覺聖智境界,無以爲譬,真實如來,過心意意識所見之相,不可爲譬”。

  先誡大慧莫作是言。蓋諸佛數量非恒沙可比,以超世間所知數量故。爲令凡夫、外道衆生離生死輪回,勇猛精進,而說有此易見之數,非如難遇之優昙缽羅──此雲金蓮華──也。如來既不可比以恒沙之多,亦非如金蓮華之難值,此皆如來爲令衆生發心離妄想故而說,並非建立自通。如來自體,過叁界衆生心意識所見之相,無以爲譬也。

  壬二 更有余義

  “大慧!然我說譬佛如恒河沙,無有過咎。大慧!譬如恒沙,一切魚鼈、輸收魔羅、師子、象、馬、人獸踐踏,沙不念言彼惱亂我而生妄想;自性清淨,無諸垢汙。如來應供等正覺自覺聖智恒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諸人獸等一切惱亂,如來不念而生妄想,如來寂然無有念想,如來本願以叁昧樂安衆生故,無有惱亂,猶如恒沙等無有異。又、斷貪恚故: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盡燒時燒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與火大俱生故;其余愚夫作地燒想,而地不燒,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來法身如恒沙不壞。大慧!譬如恒沙無有限量,如來光明亦複如是,無有限量;爲成熟衆生故,普照一切諸佛大衆。大慧!譬如恒沙,別求異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無生死生減,有因緣斷故。大慧!譬如恒沙增減不可得知。如是大慧!如來智慧,成熟衆生不增不減,非身法故。身法者,有壞,如來法身非是身法。如壓恒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極苦衆生逼迫如來,乃至衆生未得涅槃,不舍法界自叁昧願樂,以大悲故。大慧!譬如恒沙,隨水而流,非無水也。如是大慧!如來所說一切諸法隨涅槃流,是故說言如恒河沙。如來不隨諸去流轉,去是壞義故。大慧!生死本際不可知,不知故,雲何說去?大慧!去者斷義,而愚夫不知”。

  然佛亦可以恒沙譬。如來安樂衆生本願,不以外道諸人獸等之惱亂而生惱,如恒河不嫌魚、鼈及輸收魔羅──此雲殺子惡魚──所惱亂而有妄想。如來法身如恒沙而不壞,雖曆叁世間而平等不動。如來光明及度衆生無量,亦如恒河無有限量。如來自覺聖智河中,皆是無漏功德,毫無有漏因緣,猶之恒沙是恒河之沙,非他河之沙。如來正智等同如如,無有增減,如恒沙之增減不可得知。衆生雖以極苦之法壓逼如來,而如來決不起煩惱,如沙中不能逼油出,皆以大悲心不舍衆生也。如來說一切法,皆順涅槃而說,隨聖智河而流,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如來者,恒常不壞,當處即是,坐斷叁際,更無來去,以是故,說佛可喻恒沙,然非不知生死本際之愚夫可知耳。

  壬叁 問答抉擇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衆生生死本際不可知者,雲何解脫可知”?佛告大慧:“無始虛僞過惡妄想習氣因滅,自心現,知外義,妄想身轉,解脫不滅。是故無邊非都無所有,爲彼妄想,作無邊等異名。觀察內外離于妄想,無異衆生智及爾焰,一切諸法悉皆寂靜。不識自心現妄想,故妄想生,若識則滅”。

  大慧問:衆生既不知生死本際,雲何而得解脫?佛告以:乃無始虛妄惡習滅也,知外境自心現而阿賴耶身轉;然並非如來藏斷滅,就于轉舍處知解脫。觀內外不起妄分別,非離去衆生而始無人法可得,即能取智、所取境皆虛幻無實,如是即轉如來清淨法身而染心自滅矣。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觀察諸導師,猶如恒河沙,不壞亦不去,亦複不究竟,是則爲平等,觀察諸如來。猶如恒沙等,悉離一切過,隨流而性常,是則佛正覺”。

  觀察恒沙諸佛,不來、不去、不壞,安樂衆生故,亦不究竟滅,是則平等觀也。猶如恒沙隨恒流而性常,喻佛隨類說法,法性不壞。

  己十九 諸法刹那門

  庚一 請許

  爾時、大慧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唯願爲說一切諸法刹那壞相。世尊!雲何一切法刹那”?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

  因佛常說一切衆緣起法,隨生即滅,不待他緣,故問若一定執刹那變壞,安有常住無爲?請佛分別:還是盡一切法刹那壞?還是有法非刹那壞?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壬一 直說

  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謂善、不善、無記,有爲、無爲,世間、出世間,有罪、無罪,有漏、無漏,受、不受。大慧!略說心意意識及習氣,是五受陰因。是心意意識習氣,長養凡愚善不善妄想。大慧!修叁昧樂,叁昧正受現法樂住,名爲賢聖善無漏。大慧!善不善者,謂八識。何等爲八?謂如來藏名識藏心、意、意識、及五識身,非外道所說。大慧!五識身者,心、意、意識俱,善不善相,展轉變壞,相續流注,不壞身生,亦生亦滅,不覺自心現,次第滅余識生,形相差別,攝受意識,五識俱相應生,刹那時不住,名爲刹那。大慧!刹那者,名識藏如來藏意俱生識習氣刹那,無漏習氣非刹那,非凡愚所覺。計著刹那論,故不覺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斷見壞無爲法。大慧!七識不流轉,不受苦樂,非涅槃因。大慧!如來藏者,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四住地、無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覺,刹那見,妄想熏心。複次、大慧!如金金剛,佛舍利,得奇持性,終不損壞。大慧!若得無間有刹那者,聖應非聖?而聖未曾不聖;如金金剛雖經劫數稱量不減。雲何凡愚不善于我隱覆之說,于內外一切法作刹那想”!

  平常說一切法,概括而言,有名無義,極爲儱侗。此中略表諸法:善者、謂與善心所相應等流而起法,惡者、謂煩惱不善心所相應等起,無記者、謂與不定遍行等相應等起。有爲、通上叁性,無爲、唯是善性。無爲乃一切有爲法之體性,有爲乃無爲之相用。無爲甚深,不可言說,藉有爲而顯,如是凡一切法有生滅、差別、遷流造作、及有作用義相者,即是有爲;常住、平等、不差別,曰無爲。又、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曰無爲;即一切相顯一切法,曰有爲;無爲、即真如也。世間、出世間,即凡聖之別:得證聖智,是出世間法。世、表遷變無常及表虛僞不實,落在此種時世世俗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