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一)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一)

  太虛

  ──二十叁年六月在甯波育王寺講──

  懸論

  一 緣起

  甲 近人學佛注重現生應用

  乙 中國名東震旦土即爲東方世界

  丙 依藥師琉璃世界建立新中國及人間淨土

  二 釋名題

  甲 分釋

  乙 合釋

  叁 稽譯史

  四 提綱要

  甲 智示藥師依正行果

  乙 悲濟像法轉時有情

  1拔除一切業障

  2十二神將饒益有情

  釋經

  甲一 敘請分

  乙一 敘述證信

  丙一 聞時主處

  丙二 聽衆法會

  乙二 禮請許樂

  丙一 敬禮

  丙二 啓請

  丙叁 贊許

  丙四 樂聞

  甲二 正說分

  乙一 示體相

  丙一 總標依正體

  丙二 別陳行果相

  丁一 行願

  戊一 總標大願

  戊二 別陳諸願

  己一 正報莊嚴

  己二 身光破暗

  己叁 智慧資生

  己四 導入大乘

  己五 得戒清淨

  己六 得身健美

  己七 安康樂道

  己八 轉女成男

  己九 魔外歸正

  己十 解脫憂苦

  己十一 得妙飲食

  己十二 得妙衣服

  戊叁 結成妙願

  丁二 果德

  戊一 說略指廣

  戊二 舉西喻東

  戊叁 贊伴顯主

  丙叁 勸信願生彼

  乙二 明機益

  丙一 藥師加被益

  丁一 聞名利益

  戊一 滅罪益

  己一 滅貪吝罪得能施益

  己二 滅毀犯罪得持戒益

  己叁 滅妒礙罪得解脫益

  己四 滅惱害罪得安樂益

  戊二 往生益

  己一 化生寶華益

  己二 或生天人益

  丁二 誦咒利益

  戊一 佛觀病苦

  戊二 光中說咒

  戊叁 持咒除病

  丙二 有情持奉益

  丁一 佛說消災周

  戊一 釋尊標示

  戊二 曼殊奉揚

  戊叁 釋尊重詳軌益

  己一 開示儀軌

  己二 指陳效益

  庚一 獲福益

  庚二 免難益

  辛一 百怪出現難

  辛二 一切怖畏難

  辛叁 他國侵擾難

  辛四 犯戒墮落難

  辛五 婦女生産難

  戊四 阿難問增益

  己一 佛問信不

  己二 阿難正答

  庚一 答應信佛言

  庚二 明不信獲罪

  己叁 重詳信益

  庚一 示不疑利益

  庚二 明希有難信

  庚二 結略說指廣

  丁二 救脫延壽周

  戊一 救脫示延壽法

  戊二 阿難問儀軌

  己一 救身病以延身命

  己二 救國難以延身命

  己叁 救諸難以延諸命

  戊叁 答阿難問延壽

  戊四 救脫重勸修度

  丁叁 藥叉誓護周

  戊一 列藥叉衆

  戊二 感恩護法

  甲叁 流通分

  乙一 結名奉持

   乙二 列衆信受

  【懸 論】

  一 緣起

  甲 近人學佛注重現生應用

  人生在世之大事,莫過生之與死,而最難解決之問題,亦唯生死而已矣。是以諸佛興世,無非將自己所證知的如何解決生死問題之經驗與方法,宣揚開示,使一切衆生依之實行,而得解決人生最難解決的生死問題。如釋迦世尊之降生爲娑婆教主,應此界之機,示現成佛說法等事;其所爲之目的,即使吾人由之而對生與死之問題獲得相當的或究竟的解決辦法。故吾人稱釋迦爲本師,通常皆目之爲“叁界導師,四生慈父”,凡佛弟子,皆奉爲根本之師,亦以現今世上所流傳之佛法,皆導源于釋迦佛也。但中國諸大叢林之大雄寶殿中皆供叁佛:中供釋迦,其左右兼供藥師與彌陀者,正顯釋迦在此界爲主中主,藥師、彌陀爲主中賓。主中主者,乃如如不動之無爲妙體,雖無爲而無不爲,一切諸法莫不依止此,一切作爲鹹皆歸向此,故能達生死本空而究竟解脫者,即爲主中主而更不須他求。然對世界衆生之未了生死者,從如如不二之妙體中,開出藥師與彌陀之兩大法門:將濟生之事,付與東方之藥師;度死之事,付與西方之彌陀。蓋東方位四方之首,居四季之春,生長萬物,故資生延壽之事屬之。西方位四方之叁,居四季之秋,萬象蕭條,故救死度亡事屬之。是知藥師、彌陀,乃從此界釋尊全體所起之大用,雖有消災度亡之別,攝用歸體,鹹不外乎無爲而無所不爲之釋迦佛;而體用別論,亦不妨列有叁佛也。中國自唐宋以來,于佛法注重救度亡靈或臨終往生,偏向彌陀法門,故以彌陀法門最極弘盛。中國人有不知釋迦與藥師之名者,而彌陀則人人皆知;可見唐宋後之中國佛教,遍于度亡方面,信而有征矣。由此之故,社會人民往往有認佛教爲度死人之所用,死後方覺需要,而非人生之所須,是甚昧于佛教之全體大用。近年以來,佛教漸普及于中國現社會各界人士中,種種經營建立佛教之團體,且依之修學者,不乏其人。尤其注重于應用到現代社會之新佛教精神,如辦佛教孤兒院、義務學校、施醫所等社會公益事業,改善家庭社會之生活,使一般人于現生中得佛法之益。過去偏重于薦魂度鬼之佛教,已一變而爲資養現實人生之佛教矣。然此資生之佛教,即爲釋迦付托與藥師之法門,而說明在此經中者。此于過去專重度亡之佛教,有補偏救弊之功能,尤合于現代人類生活相資相養之關系,故今有講此經之需要。但人生依是藥師、彌陀二佛,對于生死二事雖得相當辦法,然究竟辦法,仍在直達如如不動之主中主釋迦佛;此即真如法界,人人本具,各各不無之天真佛也。若能契會于如如理,則真如境內本無生佛假名,平等慧中何有自他形相!涅槃生死,等同空花,是則第一義谛中尚覓生死了不可得,何有生死大事之欲待解決耶!良以無始不覺,飄墮于如夢幻泡影之生死海中,旋轉無已,此諸佛所以出世,佛教所由建立也。由是而體達生死本空,了不可得,固毋須向外他求。若或生存之欲求未盡,則須仗藥師法門而消災除難,成就福壽,即此人生可得無上利樂。如由父母妻子之相資相生,即成家族;由各個家族相助相養,即成社會;由維持社會秩序,即成國家;乃至諸國互濟相資,即成全人類世界。不但此也,即宇宙間之形形色色,動物植物,皆有相生相養相資相成之關系,而構成有情與器世間也。

  複次、世界既有成住壞空,則衆生棲息其中,亦有生老病死,死生生死,生死流轉,故無生而不死或死而不生者。所謂:“死者乃生之始,生者乃死之終”;此正明生死不斷。而生時即有父母、妻子、朋友、家族、社會、種種關系,若能依此消災延壽之法門,作種種資生之事業,則生之問題解決矣;然死後須隨善惡業因,升沈于天上、人間、鬼、畜、地獄,若依出世叁乘教法修行,即得超越輪回六趣;或依彌陀法門而得生淨土,則死之問題解決矣。故人生時則有相資相生之關系,依佛教法,得消災延壽之益;臨命終時,則轉生善道,或往生淨土,乃至六親眷屬廣作佛事,水陸空行超度亡靈;而人世之生死二大事均有辦法矣。故于釋迦佛法中,濟生之事,須藉此經;度死之事,乃屬彌陀等經。今欲將唐宋以來偏重度亡之佛教,變爲適應今日現實人生之佛教,以逗近人學佛注重現生應用之機宜,乃提倡講演此經之第一因緣也。

  乙 中國名東震旦土即爲東方世界

  藥師佛所住之東方琉璃世界,乃以此娑婆世界爲標准而言。謂從此界東去經十萬殑伽沙──恒河沙──世界,有一國土,名淨琉璃,其佛名藥師琉璃光。此以佛眼視之,十萬殑伽沙世界外之世界,亦猶吾人視法堂前之舍利殿耳。而在凡夫觀來,渺渺茫茫,不可捉摸,非特想像不能及,即言說文字亦莫能到,入于不可思議矣。但依佛法而隨順凡夫心量,不妨將廣大之事,縮小而說:假如以釋迦佛降生之中印度當爲娑婆世界,則從中印度經東印度及諸小國,而至東震旦土──亦譯支那,真丹。震旦者,八卦東方曰震,東方日出曰旦,皆符萬物生長義──,則東震旦土即可視同東方琉璃世界也。不但此也,即此世界人類之思想、文化、道德觀之,吾人所居之東震旦土,亦與東方琉璃世界之藥師法門相符。蓋吾中國之思想文化,如孔、孟、老、莊等學說,及堯、舜、湯、武、周公等古聖先賢,皆重于人生道德之修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皆現生之事。若由中印度而西之天方、猶太、埃及、希臘、羅馬等古國視之,就其所倡之摩西、基督、回回等教,說世界人類爲上帝所創造,人生在世無別事,只求死後回複到上帝之天國,故其對現實人生更不求辦法,唯一之目的,在求上帝哀憐早生天國,故皆偏重于死事。由此將範圍縮小觀之,以中印度爲娑婆,由中印度而東震旦土,宛然東方之藥師琉璃世界也。且其注重資生事業,尤皆與藥師淨土極相符合;中印度而西至猶太、羅馬等,偏于度死之事,正近似于西方極樂世界之往生法門。由是觀之,今東方中華民族之東震旦國,其民族性,及古聖先賢之道德文化,皆與琉璃世界之藥師法門相宜,乃提倡講演此經之第二因緣也。

  丙 依藥師琉璃世界建立新中國及人間淨土

  依據前二義以合明之,謂此藥師經中,釋迦佛說東方有琉璃世界,其世界有藥師琉璃光如來,其世界如何嚴飾,其佛因地時如何發大願利樂有情而得此報,乃至于中有日光、月光等菩薩住其中。若近攝之爲東震旦土,即可視爲現今中國人民之理想國。如何實現此理想國?到佛教中所謂:“叁界唯心,萬法唯識”。依吾人心理中所想像之琉璃世界爲模型,如工程師之先有計劃圖樣,依之而施建築工作,則此東震旦土亦即可成爲琉璃世界。故願吾國人民,應以琉璃世界爲理想國,定爲趨向之標准,依藥師之本願而發願,使將來世界如何莊嚴集修衆行,則因圓果滿,琉璃世界實現匪遙矣。再推廣言之,以今世交通所及之地球人類,概依藥師如來如何發願修行而成琉璃世界之方法行之,則人類之理想世界,亦不無實現之希望也。故今日之學佛者,應將藥師如來如何發願修行之方法牢記于心!孤掌難鳴,衆擎易舉,集衆人之力量,方可轉此汙濁娑婆爲清淨琉璃也。以今日重重困陷于水深火熱中之中華人民,尤宜急依此法以求安全之出路。即今全世界人類,鬥爭熾然,人…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