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概要·第七章 淨土法門在中國的流傳▪P2

  ..續本文上一頁者,不取正覺。”

  (9)神足無礙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10)不貪計生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11)住定證滅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12)光明無量願:“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13)壽命無量願:“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14)聲聞無數願:“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15)隨願修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16)不聞惡名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17)諸佛稱歎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18)十念必生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19)臨終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20)欲生果遂願:“設我得佛,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21)叁十二相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就叁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22)一生補處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爲衆生故,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23)供養諸佛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24)供具隨意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25)演說妙智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26)那羅延身願:“設我得願,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27)一切嚴淨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特殊,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28)道樹高顯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裏,不取正覺。”

  (29)誦經得慧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30)慧辯無限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31)照見十方願:“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2)寶香妙嚴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中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3)蒙光柔軟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體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4)聞名得忍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35)脫離女身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複爲女像者,不取正覺。”

  (36)常行梵行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7)天人致敬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8)衣服隨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持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39)樂如漏盡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40)樹中現刹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士,應時如意,于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41)諸根無缺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42)清淨解脫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叁昧。住是叁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43)聞名得福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44)修行具德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45)普等叁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叁昧,住是叁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46)隨願聞法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47)聞名不退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48)得叁法忍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叁法忍,于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上述淨土叁經,再加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世親菩薩的《往生論》,合稱爲淨土五經一論,是淨土法門主要經論依據。

  第二節 淨土法門在中國的流傳和發展

  淨土法門隨著佛教經論傳譯到中國以後,逐步得到發展。雖然不同于禅宗和其他宗派的直系傳承,但由于它的影響很大,收機甚廣,容易令人信解修證,所以在不同時期、不同朝代、淨土宗的高僧大德層出不窮。爲信衆所推崇的有蓮宗九祖,或十叁祖。

  (一)蓮宗九祖

  一、慧遠大師(公元334--416年)姓賈,雁門樓煩(今山西甯武附近)人,精通六經及老、莊之學。年二十一,聞道安法師講般若經,悟而出家,以弘法爲己任。後入廬山,喜其清幽,遂結茅爲舍,講《涅槃經》,刺史桓伊驚其才,奏立佛寺,感雷雨運木以建東林寺,又鑿池種蓮,因號蓮社,集衆六時念佛求生西方,是爲中國蓮宗之始。在山叁十余年,雖帝诏亦不出,聞鸠摩羅什入關,即修書問道共商疑難,互證心得,道風遐播,群賢皆趨。初結社念佛時,即有一百二十叁人參加,悉屬法門龍象,儒家泰鬥,乃命劉遺民作文勒石以明所誓。終公之世,共入蓮社修淨業,蒙接引而得往生者甚多,東林寺遂爲南方佛教中心,與北方長安鸠摩羅什之逍遙園遙爲呼應。義熙十二年,睹佛再現,乃端坐入滅,年八十有叁。葬山之西嶺,累石爲塔,謝靈運撰碑文。遺著有:

  廬山集十卷。

  大智度論要略二十卷

  問大乘中深義十八科叁卷等

  慧遠之結社念佛,是依念佛叁昧法見佛而求往生。當時《觀經》尚未傳譯,所以其思想是基于《般舟叁昧經》。以叁昧是專思寂靜,則氣虛神朗,自發鑒照之智,得透徹幽微。然而種種叁昧中,念佛叁昧最功高進易。因爲如來是窮玄極寂,體神合變,隨宜應物,所以使入此叁昧著,寂然忘知,就所緣之境,成就鑒智,此是說明若一心專念,止寂他想,則鑒照之智自發,而得見佛之境界。慧遠圓寂後,道昞爲東林精舍之主,昙恒、昙诜等亦皆止于山中,宣揚遠師遺風。同時諸弟子或蓮社結衆,多遊化諸方,從而淨土信仰傳布各地。

  二、善導大師(公元613--681年)是臨淄人(今山東淄博市),生于隋大業九年,少年出家,看見西方圖,頗有所感,夙期往生淨土,受戒之後,和妙開律師共讀《觀無量壽經》,曉得此經的觀門是解脫生死之法。唐貞觀中,到並州去拜谒道綽大師,授予念佛往生的法門。進入長安,廣度民衆,寫了數萬卷《阿彌陀經》,畫了叁百卷的極樂淨土圖。最初住過終南山,常常來光明寺說法。晚年住過長安實際寺,又管理著龍門奉先寺洞的營造。大師爲人,護持戒法,未曾舉目而見女人,心不念名利。平生以乞食爲生,粗衣淡飯,受持峻嚴,而對人慈愛寬恕,信念堅強。在西京寺內,與金剛法師議論念佛勝劣之時,善導說:“念佛往生如果是真實的話,堂內的諸像就要放光出來,假如是虛妄的話,就要隨我墮地獄去。”這個時候,堂內的諸像,都放出光明來,這是很有名的故事。以長安爲中心,受大師感化的人非常多,其中企圖舍身往生的人也有。遺著現存六部十卷。

  觀無量壽經疏 四卷 又名觀經四帖疏

  往生禮贊記 一卷

  法事贊 二卷

  般舟贊 一卷

  觀念佛法門 一卷

  依經明五種增上緣義 一卷

  臨終遺示雲:“大聖悲憫,直勸專稱名字者,正由稱名易故,何以故?無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若舍專念修雜念者,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叁四。”

  叁、南嶽承遠大師四川綿竹人,年二十四歲,至荊州玉泉山就惠真披剃,公令居衡山設教,從其化者萬計,一以念佛開導之。聞慧日遊化廣州,遠往乞教,慧日…

《佛法概要·第七章 淨土法門在中國的流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