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真現實論宗體論▪P6

  ..續本文上一頁佛法中論明真實性時,必要首先否認。澈底證明無創造主宰的神,那才是宇宙事事物物的真實性。承認有創造主宰的神,在印度教派中,紛說不一:有說大梵天的,有說大自在天的,有說那羅延天的;近來公認這叁神爲叁位一體,以大梵天爲創造主,以那羅延天爲保護神,以大自在天爲破壞者。信奉這叁種天神的,或有偏重于大梵天,或有偏重于那羅延天,或有偏重于大自在天,或叁種神平行信奉。現在新婆羅門教,因此成了許多的派別。或說:這叁種神,是在世界作用之幻的方面說;唯一的只是真的大梵。然不論真的、幻的,而于現在事實上不能給予證明。印度教所信奉的神,與現在西洋基督教等所信奉的上帝雖不盡同,但信神爲一創造主宰全知全能的,卻是相同。這種以神爲全知全能的造物主,在佛教是絕對否認的!現在引龍樹菩薩的十二門論中一段破斥的話來作證:

  衆生實不從自在天作,何以故?性相違故;如牛子還是牛,若萬物從自在天生,皆應似自在天,是其子故。複次、若自在天作衆生者,不應以苦與子,是故不應言自在天作。

  問曰:衆生從自在天生,苦樂亦從自在所生,以不識樂因,故與其苦。

  答曰:若衆生是自在天子者,唯應與樂遮苦,不應與苦;亦應但供養自在天,則滅苦得樂。而實不爾,但自行苦樂因緣而自受報,非自在天作。

  複次、彼若自在者,不應有所須;有所須自作,不名自在。若無所須,何用變化作萬物,如小兒戲!

  複次、若自在作萬物者,爲住何處而作萬物?是住處,爲是自在作?爲是他作?若自在作者,爲住何處作?若住余處作,余處複誰作?如是則無窮。若他作者,則有二自在,是事不然。是故世間萬物非自在所作。

  複次、若自在作萬物,初作便定,不應有變,馬則常馬,人則常人;而今隨業有變,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

  複次、若自在所作者,即無罪福、善惡、好醜,皆從自在作故;而實有罪福,是故非自在所作。

  複次、若自在作者,衆生皆不應有所作;而衆生方便各有所作,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若自在從他而得,則他複從他,如是則無窮,無窮則無因。如是等種種因緣,當知萬物非自在生,亦無有自在。

  根據十二門論的破斥,觀察創造主宰的神,畢竟是不可得的。所以神爲一切事物的根本原因,亦是一切事物的究竟歸宿處,更是一切善惡行爲的標准;以及所謂承奉上帝的意志就是善的,違背上帝的意志就是惡的,一切都要以上帝的意志爲意志、上帝的行動爲行動;不依上帝而行,縱行萬善,亦不能生天等等的神話,都是無稽之談。這于佛經論中破斥的處所甚多。十二門論的破斥,雖就大自在天破,但亦可通破所余的創造神說。

  現代的科學思想,是絕對否認有創造主宰的神;而哲學的思想,則有多派承認有神,也有多派否認有神。機械唯物論者,說宇宙萬物是由原子集合而成;乃至生理、心理的作用,也都由于物質而出,所以更是不承認有主宰的神。又今流行的辯證法唯物論者,見到流動變化生滅萬物中,都是由物質來決定的,故也否認有創造主宰的神。各宗教說世界有個主宰的神,因明論中說到數論派說:人的肉體中,有個自在的神我。這在佛學固皆曾破斥,即現今的科學也都給予否認的了。

  總而言之:近代唯物論及佛法大小乘的意思,均否認有創造主宰的神;但佛法又不同于唯物論,而有超過唯物論的思想。這在以下就要說到。(演培記)叁 無特定本因性世間一切現起轉變的事事物物,都沒有一個特定本因性的,這即是現變事的真實性。然古今來許多宗教、哲學、科學等的思想家,總要在現變事物中,講出一種特定的本因。其間種種的學說:如古代希臘哲學和印度哲學,都曾經講到地、水、火、風。希臘最初講萬物生起的本源爲水,次爲火,次說爲空氣──風;後又有合此數種,而講地、水、火、風的。更進一步、講到極微細的原子,這與印度講四大極微爲萬有的本因義同。在印度有一派,佛典稱之曰順世外道的,其講法與西洋古今唯物論同。他只認四大極微爲萬有的實在本因,謂從地、水、火、風分析到極微細而再不可分析的,曰父母極微;由父母極微兩兩和合展轉而生起萬物。此派與印度其余各派──包括婆羅門、勝論、佛教等──完全不同,余派都承認有一精神的生命繼續生死,而此派講人等生物死後,便散爲四大極微,再沒有精神的相續流轉。這種思想在印度當時的一般宗教中,要算最特別的,故各派說他是順世俗之見的,稱之曰順世外道,紛紛駁斥,佛典中也有嚴厲的批評。

  不過,印度認有情死後無精神繼續的雖惟有此派,而承認四大極微可爲萬有一部分本因的,派別卻甚多。如勝論所講實句中的九種實之前四,便是地、水、火、風之四大極微;數論二十五谛中,亦有此四種微細的物質。佛法中大小乘各派,也有講地、水、火、風極微的,尤其是小乘中有幾派將四大分析到最微細的極微,認爲色法之實體。觀所緣緣論等便是專破斥此種主張的。不過小乘等非是說惟有此極微爲萬有本因,不承認除此外便無其他的本因;這與希臘哲學和印度順世外道等派,顯然是不同。

  近來、西洋科學發展所根據的唯物論哲學,只承認萬有基本存在的物質;由質發生動力,質爲根本。從粗的形質區別,有固質、液質、氣質叁。固質是地,液質是水,氣質是風,合即地、水、風。複次、力有熱力、有動力,佛典講火性爲熱,風性爲動。如此看來,質是地、水,火與風的熱性動性,即是力。科學發展的根本,謂質、力是生起萬物的本因,是不生不滅的,本來存在的;縱然萬物毀滅,而此本有質、力是不會滅的。與四大極微的講法雖不盡同,實際的意義則一。

  但因科學的發達,所講比以前更深奧微妙了。對于物質的分析,不是以大分小,是用一種能分化的藥品、器械等來分化。所分出的原質,現在計有九十二種。譬如說人的身體中,含有磷質、氧質、氫質等,由此等十四五種原質合成人的身體。質的特性,如佛經說的四大都以質礙爲性,故都是能占據空間的。假若此一質點占據了此一空間,彼一質點便不能進入。它又是有重量性的,所以都有容積性和大小的差別。力可以無重量,不占據空間;但因不能離掉質,故隨質亦占據空間。從原質再分析到更細的曰分子,以爲分子是更不可分析的最根本的實體,特指定爲萬有的本因,更與古來所講的極微相似。

  可是、複經研究,分子仍不是最根本的單位,仍能分析,遂以從分子分出的名爲原子。這原子、是采用古代希臘的舊有名稱。二叁十年前,科學家都認爲這原子是最堅確的實體;其合成地球的原子數目的多少,是可用數學算出來的。但近叁十年來,複有電子之分出,是依光學的發展,隨發光的電氣上,能將認爲不可分析的原子,分析成電子。有了這種現象後,複用特殊的方法分析研究,知道原子並不是單位的固定的實體,是先由一電核,另外有一個或多個電子圍繞;以合成各個原子。如各種原質中的氫原子,最少也由一電核繞一電子以成。電子電核、或名陽電及陰電。除氫原子僅由一電子圍繞電核外,其余各原子有二、叁、四個乃至幾十個電子圍繞不等。這許多電子集成的原子,可知爲混合的集團,不是單位的實體。它的集團,以現在的比例放大解釋起來,例如天文學家所說的太陽系,最中心的有一個太陽,外有八大行星和許多衛星環繞著;以星等所占的空間較環繞到的空間是很少的。電核如太陽,許多電子環繞如地球等圍繞太陽;便知原子中電核電子所占的空間是很少的,原子中沒有質的地方與有質的地方相較,總在幾千萬倍以上。以一萬倍來說,若一分是質,余九千九百九十九分便是空。如此看來,平常吾人所見的一木一石乃至一粒的金剛,覺有一堅密的固體,不過是由粗的視覺或觸覺感知如此;其實是很空疏的,和我們世界的太陽與行星間的距離一樣。

  佛法說:修得神境通後,于山岩石壁間都可通行無礙者,即可根據依無質礙入無質礙的意義而得。莊子謂“以無厚入有間”,這同以空虛合空虛是一樣。常人以粗識的觸覺感得是有礙體,若以細識覺之,則空的地方很多;所以得神境通者,便可通行無礙。在電子論未發明時,人總認爲物體是固定的,待電子說發明之後,知道原子中電核與電子的距離空間還很寬廣,雖說物體爲空的也無不可。近來新的物理學,已研究到物體是空了。佛法分析色質至最後之極微,或名鄰虛,意思即示人以色是空的,非教人認其爲物體的本因。向來研究物體本因的科學,分爲物理學、化學,物理學是研究力的,化學是研究質的。雖一粒一粒的電子還是質,而發現爲電的作用已都是力;故講電子,已可將質、力歸並于物理,而化學可取消的了。

  何況近二十年來,更有能子論者,發現電子的質可以化爲光,光即能力,不再是質。質可分化成能力,反之、能力可合成爲質;因此、質是根本可以不存在的。此種能子論,在現在的科學上雖未完全成立,已爲很有力的思想。力可分析爲各種能力的能子,新物理學講即是光波──無質礙的光的波動。光的波動又不是一整體的,是極微的光點,但不易測定,非如原子之可計算。這不過是由科學者的認識上區別出來的,新物理學者或稱之曰認識波。認識波漸與唯識義近,因爲它說物質上最根本存在的,即是認識上的波點,便如唯識所講的見分上的相分。關于這一說,還有許多人在反對,以爲是將向來科學的唯物論根本推翻了。不過,據近日物理科學的研究,許多前進的思想家,確已講到這一層了。

  總上所說,古來希臘、印度哲學家將四大極微等說爲萬有的本體,而據近代新的研究進展到今日,連最後的質體也失掉了。佛法分析極微,在悟色爲空,不是認作特定的實體來以之作爲萬有的本因;故此只是從假想分析至最後鄰近于空的假名。就緣生義來說,四大極微也是衆緣和合,不是實有的;欲執…

《真現實論宗體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