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真現實論宗體論▪P7

  ..續本文上一頁之爲萬有的本因實體,不能成立。故科學尋覓的結果,也漸漸覺到是空了。現在所假說的,暫以電子、能子爲最後實體,今後再追究下去,還是不能成立。

  複次、追究到色質歸空,有執虛空爲萬有的特定本因性的,如數論勝論都講到空:或說虛空但是無法,或執虛空爲實在之法──如實空論者──,能作萬有生起的本因。這種思想,印度有之,中國也有相近的;認爲從虛空中可以生世界萬物之類,虛空即是萬物的本體。然虛空不過是從無有色法所顯出來的,若是實體,則不應認爲虛空!而且、無形體的虛空,怎樣能發生有形體的萬物呢?所以這因果性決不能成立。

  複次、有執時或方爲特定的本因性的。時即時間,方即空間。現在的西洋學說上,多承認時、空的實有,說時、空是宇宙的架子;自然的變化,即是依時間、空間爲骨架。印度思想上也有認時方爲實體的,小乘有部也執時、方是實。印度有“時論師”,言從時發生萬物,如到此時某物生,到彼時某物滅,世界、衆生,都是如此。然依佛法澈底的說來,時間不過就諸法生滅變化上相待的假立,根本無有實體,所以不能成爲萬有的本因。

  方者,勝論九實中亦說方,方即前說的空間。空間的形成有叁度:一、是長度,數學上曰線;二、是廣度,數學上稱曰平面;叁、是高低上下,數學上稱曰立體。凡成爲一物,皆有此叁度,無論小至一極微,大至房屋、山河,都各有此叁度。佛法雖講十方,但東南、西北、上下六方爲正,余四只爲邊角。今分配六方即叁度,東西爲長,南北爲廣,上下爲厚。凡物體都有此六方,占定空間上的位置。佛法破極微論,亦有從必有六方分而破的。世人講到一定的方位,如言何方爲生,何方爲滅;“方論師”便以方位作萬有生滅的本因。依佛法說,方不過是色法分位的假立,有色法便有方,與假立時間的意義同。不能說它是固定的實體,可爲萬物生起的本因。複次、有執數爲能生萬有的特定本因性的,希臘哲學有一派便講萬物都出于數。在中國通常的思想上,如說氣數,劫數,興衰由數,在數難逃,含有命數已定的意義,爲時間、空間所決定,成立定數、定命。又老子曾說:“一生二,二生叁,叁生萬物”。這單就一、二、叁的基本數目,爲萬物的生因。西洋哲學也有近于此說的。然“一”究竟爲何?並未說明。且數不過是就萬物的變化上,或時間及形體的對待上而顯出來的,非有一實體的存在,所以不能認爲萬有之本因。

  複次、有執冥性、神我爲萬有生起的特定本因性的。冥性神我爲印度數論之說。冥性或譯稱自性,此處取冥性名。謂世間萬物尚未分別顯現之時,其實體即稱曰冥性,是本有實有的,不生不滅的;後以神我要求的關系,使其冥性生起五大、五微、五根等二十叁法。故能生的即是冥性,是依于神我的要求受用爲增上緣。在佛教大小乘論中都有破斥的,如十二門論等破其因中有果等。究之冥性乃爲認識上的假想,若未顯現而言實有,不可證明。又若自無實體,何能生萬有?故只是假想的一種計執,不能認作本因。

  如上說,數論的神我是受者我,僅可作冥性生起萬有的引緣,自己只是受用物,不能生起物的。勝論則不然,其我爲作者我,實句九種中的實我便是能作的。又尼犍子──即耆那教──的我,也是能作的。故勝論與尼犍子,同樣以神我爲萬有生起的特定本因。佛教的無我論、生空論等,便都破此等神我的存在,故神我實非萬物的特定本因性。

  中國對于萬有的本因,素來未曾如何講到。但比較基本的,如易經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兩儀指天地,太極指天地未有以前存在的物體,或稱爲元氣;如說太易、太素,仿佛即爲陰陽未分時的元氣。此究爲何物?不曾確定,不過由人假設的名稱,大抵認爲天地未有前的存在物體。但陰陽變化的萬物,是可以見到的,若說陰陽未分、天地未有前有一個太極,乃是推想的;事實究否有此,不能證明。因此、只能說其爲假,不能說其爲實在。由此、亦不能認太極爲萬有的本因。

  複次、有執“無”爲生萬有之特定本因性的。如中國曾有人說:“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此無與虛空義相近,在萬物的生滅變化相對上,亦可以見別的。然無既無物體,何能成有耶?惟可說是對有名無的相待相,不能即以無作有之因。不過從禅定心境說之,亦似有其意義。如修無想定者,厭患心有種種的分別,到心無分別,一切都無,成無想定。由定而起,從無有中心忽生起,萬物亦隨心起而現。這種定心境界,本爲一切無有,在無有中,雖自己的色身亦不知爲存在。由此、亦可見到從無生有之說,或出于修無想定。而從虛空生萬物,或出于虛空無邊定。道家所謂的虛無大道,即近似此二種定。言虛無爲萬有的本體,其根據爲定境,複加推想得來。西洋哲學派的觀念論,可分二種:一、即古代希臘柏拉圖主張的。他的觀念,即如佛法的名相之相,無論甚麼名都有一種義相。說義相是真實的,因爲義理是永恒而普遍存在的。如桌子雖滅,桌名所表桌之義相仍然存在。依義相填入質料以生萬物,與模子能出一切物件的形體一樣。這種觀念,又有等級高低不一,由低的至高的,至最後的觀念,普遍無所不包。後來、基督教等講的宇宙萬有最高神,便用此最後之觀念來說明。柏拉圖的觀念論如此。二、近百年前,德國黑格爾的辨證法觀念論,這是西洋很大的一派哲學。它特提說絕對觀念爲生起萬有的根本,而辨證法的解釋,謂萬物恒由矛盾對立的法則,生滅演變;然其根本的終結的絕對觀念,是不變的。所以、近人斥彼爲不澈底的辨證法,只是玄學的絕對觀念論或絕對唯心論。

  觀念一名,常人容易認有心理的作用,實與佛法名相之相義相當,是知識上的名義相。所謂絕對觀念,不過是對于形而上所有的相,是相待,也是心識上分別的相,可名爲最後之假相。也是一神教所講一神的變名,與一神教同樣的不能成立。總上諸說,可知古今中外種種所計爲生起萬有的特定本因性,都不能成立。因爲在一切現起轉變的事物中,是無法能找出一特定的本因性的。若虛妄計有,即成顛倒;能確認無特定本因性,乃順于真實性。(惟賢記)

  四 無世間進化性前曾講世間各種學說,也有談到無常無我的,但不認爲是苦、不淨;因爲認無常、無我才可進化,進化到後來,可望得到一種美善的結果。所以、現在要把世間的進化論打破,說明世間沒有進化之決定性,這才是世間的真實性,亦即是現變事物中之真實性。爲欲講明斯義,故從各種學說中參互錯綜、展轉反覆比較以說明之。甲、返于神本的退化論:有些宗教主張,宇宙萬有以神爲本,視世間一切都是退化的。如印度的婆羅門教,西洋的基督教……;都認爲原是神的天國,人間乃由退化而成。在他們的主張,是要人類通統返回神的本來天國去。比如基督教,是說上帝初造人類,人類的祖宗原是在天國裏享著很美滿的快樂;後因犯罪墮落人間,就生出各種不同的人來,成爲現在的人間。而佛典中,也從印度的傳說,說人種是由光音天來的。起初便由大梵天漸次的退墮到欲界人天;後由造了叁惡趣的業,就墮落到畜生等世界。然佛典不過取以說明一階段的流轉如此,而印度的一神教,則認爲是由天的退化而成功人的世界,故世間一切萬物皆以神爲本。其已退化的必以返到神的本來天國去,方有意義和價值。印度教徒以返回大梵天爲目的;基督教以耶稣爲人贖罪回到天國,爲他們唯一的希望。只求返到神的本位,故名返于神本的退化論。

  乙、返于自然的退化論:此如中國道家的老、莊哲學,西洋的盧梭社會學,都是主張返回自然去。認爲天生自然的人類世界,都是一律的自由平等,享有天賦人權;後來由于人們違反了人的自然性,故發生種種不平等不自由的煩惱和苦痛。這都是失掉自然性而退墮下來的現象,現在做人的意義,就要能夠返于自然。這在中國的老、莊學說,異常明顯。排斥一切人類所起的社會文化事業,皆由違背自然界的本性退化而成,都是不好的。故雲:“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因爲盜了聖人之法,大盜才能住世,所以非連聖法也廢除不可。人類的種種製度都不必要,只要返回自生自活的自然生活,老死不相往來,與草木居,與鹿豕遊,同歸于自然。視世間一切道德、法律等等,都是退化所成的東西,可以不必要。這在中西都有同樣的主張,都認爲本來的自然是極美好的,現在人間的不良是退化所成的醜態。所以、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返于自然。

  丙、唯心的進化論:這就是西洋哲學所謂的“觀念論”的進化論。在古來柏拉圖的觀念論底主張,就是說:心上的觀念,也有高低不一,由低等而進高等,以至進到最高的觀念。後來德國黑格爾的辨證法唯心論,就主張絕對觀念,絕對唯心,唯一無二無對待的根本觀念。此種觀念或譯做理念,也就是普遍的理性。後來發生一種矛盾的對立,就發生變化現象,由矛盾沖突的相對而演成第叁步的統一。于是再起矛盾,再起變化,就産生萬物起來。乃至經過一次一次矛盾對立的變化,而演變出人類的意識和社會,這是根本絕對觀念的發展。經過演變過程上所有的經驗,使他成爲一個走到最後功用充實的絕對觀念上去。這種矛盾的演變,都含有一種進化的意義。所以從柏拉圖和黑格爾的兩種觀念論看來,都是唯心的進化論。而黑氏主張由絕對觀念發展出來,又歸到絕對觀念,認爲一一變化,都有一種永久性的價值存在。

  丁、唯物的進化論:現在風行世界的科學思想和馬克思學說,就是這種主張。他認爲宇宙萬有都是物質所構成,離了物質一切事事物物都不能夠存在。故事物的最後根本,皆屬于物質。而物質的根本屬性,則有一種內在的動力,互相沖突,互相集合,而産生一切的萬事萬物。産生事物根本的原子乃至電子或能子,都是物質。由于動力的相沖突…

《真現實論宗體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