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對于現代人類的貢獻
太虛
──十八年五月在杭州各界歡迎會講──
一 緒言
二 科學的思想上一個宇宙觀的新信仰之貢獻
叁 工業經濟上一個人生觀的新信仰之貢獻
四 平權政治上一個公仆觀的新信仰之貢獻
五 結論
一 緒言
人類是宇宙萬有的自然界中之一部分,同時、在人爲界又是社會的及政治的動物表現。自然界、人爲界、且彌綸貫徹于其中者,惟是向心力與離心力之二種能力。此二力偏頗而沖突,則發生擾害困苦之變態;此二力均平而和合,則保持清甯快樂之常態。時時有小沖突,亦時時有小和合,時時有沖突,亦時時有和合;大沖突之極則,爲死亡消毀,大和合所至,則爲生存長成,而小沖突與小和合,則爲生存長成期中之嬗化。然和合爲常態而沖突爲變態者,以諸事物皆是和合,非和合則無事物,雖沖突亦依和合而有沖突,設非和合則且無事物,安有事物之沖突。但依和合而又有沖突者,則因所依和合非圓滿均衡,故有外內偏頗,偏故外有所不偏,而來對抗之沖突;頗故內有所不平,而起反抗之沖突。一切不圓滿之和合,有時藉衡突而成進步,亦有時以沖突而致萎退。沖突雖可使事物萎退,或至死亡消毀,然不圓滿和合,有進求較圓滿之趨勢,則沖突殆爲不可免之事;且欲令由不圓滿和合進于較圓滿,則又非沖突不爲功;故競爭爲自然之現象,而革命爲進化之策發。推究向心力與離心力,和合表現之自然界及人爲界,本無精神與物質之區別,然向心力之特殊發達,則表著爲精神之現象;離心力之特殊發達,則表著爲物質之現象。而物質則由側重向心力,故聚爲無數恒星系之世界;物類側重離心力,故散爲無數極微點之原子、電子。精神亦由偏富向心力,故郁爲悱恻強毅之情意;偏富離心力,故布爲精辟明確之理智。在人類之精神生活中,情意表現爲宗教,而文學、美術附之;理智表現爲科學,而哲學、工藝附之。人與人之和合相資,則成爲社會生活之維持;人與人和合之均衡,求減除其偏頗沖突,則成爲政治生活。佛學非宗教、文學、美術,亦非科學、哲理、工藝,而爲宗教、文學、美術、與科學、哲學、工藝之和合;以其精神爲情意理智之圓滿均衡,故謂之曰悲智圓融。佛法非精神亦非物質,而爲物質與精神之和合;以其宇宙人生爲向心力、離心力之圓滿均衡,故謂之曰法界無障礙。悲智圓融的精神,與法界無障礙的宇宙人生,總而言之曰圓滿均衡的和合;以和合故,而有宇宙人生,以和合不圓滿均衡故,而有偏頗沖突,亦以和合不圓滿均衡故,而求進化。佛學非他,即是由不圓滿之偏頗沖突的宇宙人生,求進化爲圓滿之均衡和合的宇宙人生,所用無量方便法門之綜合,當其在求進之過程上,則對抗沖突之競爭,與反抗沖突之革命,亦爲無量巧妙方法中所應有之方法。但用之須有“得其環中而應無窮”之巧妙,切忌笨拙板滯,反令萎退墮落。故吾向來謂佛學爲宇宙人生中,無論何時何地,皆通行之達道。但今以環遊之實地觀察,及與歐、美哲人智者討論之結果,覺得佛學對于現代之人類,尤有特別重大之意義。在現代人類之迫切需要上,佛學將有偉大之貢獻。近代人事之進展,當然以歐洲英、法各國爲母親,美洲不過其親生的兒子,日本等亞、非各國不過其或肖或不肖的螟蛉子。然近代人事之趨勢,實爲離心力的分散,故人類之精神活動,社會組織,政治權威,皆趨向分散;其動機在感不平而求平等,其目的在去強製而得自由。近頃雖現反對之傾向,有由新發生之向心力以趨集中之勢。然向爲離心力的分散趨勢中,一時一地之反動,猶趨下之水,以受撞激而騰躍耳。須得與近代的離心力偉大相等之向心力,且原來富有與向心力相等之離心力,綽然足以容納近代之離心力者代之而起,不能成爲離心力與向心力之均衡和合,亦不能更走上側重向心力之趨勢。因近代離心力之分散趨勢,雖亦已有百弊叢生之現象,然由近代分散趨勢所獲成績,誠有不可磨沒之價值;故多數人尚認爲過不掩功,而更有繼續進展之希望。因之、思想之重心,仍在科學而不趨宗教;經濟之重心,仍在工業而不趨農業;政治之重心,仍在自由而不趨統治。然此叁者,今已各各如老鼠鑽入牛角,愈鑽愈狹,而有打通一條活路出來之需要。在此需要上,唯佛學乃能給予滿足之貢獻。茲請分述于下:
二 科學的思想上一個宇宙觀的新信仰之貢獻
宗教爲人類精神向心力的情意之表現,科學爲人類精神離心力的理智之表現。近代人類精神,由向心力而轉趨于離心力,即發端于歐洲之宗教革命。由宗教革命而産生許多自由信仰之新教會,英國要求自由信仰之清教徒,且遷居新大陸,而爲建立美國之權輿。繼自由信仰而起者,則爲文藝複興。古文藝從宗教控製中解放出來,遂開哲學自由研究之風氣;同時、各科學亦由此萌芽。歐洲中古以來,文藝、哲學、科學等,本各統攝于耶教,繼由文藝哲學爲過渡,終乃悉分裂爲一科一科之科學,耶教僅以神之信仰儀式保殘喘;其余一切,若文學、哲學、美術、工藝、以至倫理、政治、教育、經濟等,無不皆脫離宗教。而重建于科學之上的科學,剖解了自然界的全宇宙,且改變了人爲界的全生活。于此科學思想的宇宙中,更不容耶教所謂創造且主宰萬有的神之存在;影響所及,全球各教所崇拜之同性質的神,當然亦隨此摧破。舊時以信仰集中一切思想力量的宗教向心力,至是爲之消滅。然由離心力的科學理智剖解之所存,數學中形數,理學中名相,化學中的質,物理學中的力,天學中的天文、氣象,地學中的地理、礦質,生物學中的植物、動物、人類,惟是各件之死的標本,無複全整之活的自然。雖達爾文于生物界,尋出演進之變化;孔德、斯賓塞、赫克爾擴充爲從原子演進,以至人類構成機械之宇宙;乃至如最近之層創論的宇宙觀等,皆不免露出縫綴科學的碎片以成之窮相,無以引起人心之信仰。倭铿、柏格森,別走非科學的途徑,又全與科學思想不相容受。宗教之神的宇宙既不存在,哲學之理智的、或反理智的宇宙亦不成立,但存下一堆科學的碎片,使全整活的人生,竟無棲托之宇宙。雖高唱美術之人生,亦不過如借酒澆愁之暫時頹醉于此渺茫空漠中!佛學乃貢獻與一個因緣生成即空假中的觀法,一塵一心皆是全法界。各因親生,不失多一之獨立衆緣,互成一多之交遍。既全合科學之思想,而又出于大覺圓智之明證,確爲法爾如是之活的自然,絕非攝合科學思想中的碎片以構成之死機械,何等豐富!何等優美!于是在科學思想上,乃能得著一個新宇宙觀的新信仰。
叁 工業經濟上一個人生觀的新信仰之貢獻
往者人類生活之所資,皆出于農業,社會生産力全基于農業作地,雖有工商,以農爲本;關于日用品之手工業,殆皆附屬于農業。商人既不需有分業之學習,而農人亦惟憑其遺傳之習慣經驗,從事農作,不需專門之知識。故國民之經濟,成爲官出于民、民出于土之簡單組織。蓋除軍政教化階級之貴族、官吏、士師之外,大抵可統括之爲農民農業,及農民兼操之水陸交通,以及牧畜等之副業,殆皆藉風調雨順等之天然恩惠,人力所能左右于天威之賞罰者甚鮮。由是、自然而然發生對于人力以上之天神敬畏,信仰唯一之天神,與信仰許多之天神、地祇、人鬼雖有區別,然大抵皆統一于至高無上之大神,故其精神仍集中于宗教。而近代自工藝革命發生于英國之後,迅速的遍及于全地球,汽機、電機之次第發明,水陸空之交通,海陸空之戰爭,土木建築、紡織、縫紉、舂磨、烹調、燈明、清潔等日常生活,無不皆用人力所造鋼鐵煤電之機器;馴至礦場、農地、農具、森林、牧畜、園藝等農事,商店之設備,商場之布置,商具之應用等商事,無不皆利用汽機、電機。及人工日新月異之改進,于是社會生産力之基本,從農業移至工業,亦即生産之向心力轉移爲離心力。即從事農、商者,除少數之地主、廠主、行主等資本階級之外,亦無不分化爲析而又析的專門職工。至于各項服役機器工作者,分而又分,專而又專,有終年工作于數尺之地上,唯照管一小機件者,殆爲機器之附件;而又無不憑其各種各樣之專門知識、經驗能力的工作以生活。故一方面組成各業專門職工之團體,一方面又各爲獨立自謀生活之個人。同時、人類所依以生活之全個自然界,又皆爲人工所造的機械力所征服、控製、管理、役用,于是人類精神亦發生嚴重之變化:一者、對于“各人自身權力”,發生強烈之信仰;二者、對于“衆人團體權力”,發生強烈之信仰。然此二者之反面,皆爲不複信賴天然恩惠以信仰天神。人生既無天神信仰上之來源與歸趣,縱的生命橫斷,遂只有現實之唯物史觀的身世。然各人自身的存在,皆不過數十寒暑,團體亦不過各人自身的聚集與赓續,實際唯各人的自身,除自身肉體的享用而外,更無人生的意義。各人之精神力,乃各各橫溢爲無限之物欲。加以近代生産力之進步,生産品之豐美,少數之資産階級遂恣其窮奢極侈之物質生活,而多數職工眼見由自身及衆人身力所造成之物品,反不能同享同用;又習知資産階級所以能有占有之力量,在于組成團體而握有政治、經濟、教育之權力,于是亦組爲無産的勞動團體,倡爲階級爭鬥,以期從選舉的、或革命的,奪取國家統治權力,施行無産專政。馬克思主義之唯物史觀,階級爭鬥,無産專政之叁大要素,蓋皆從工業中心社會之倫敦察驗而來。另一方面,則工業中心國家,爲搜括全球之工業材料,及推銷其工業出品于全球,組成強大之海陸空軍,侵奪弱小的國家民族爲殖民地、或保護國、條約國等,以爲商場及原料地。由此、有強國對抗強國,及弱國小民族反抗強國之民族的國際的戰爭。同時、反對資本的私産,與帝國的強權者,則爲無政府、共産主義。統言之,要皆爲近代工業革命後、所順成或反抗之趨勢,其根本則在只信有現…
《佛法對于現代人類的貢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