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唐代禅宗與現代思潮▪P2

  ..續本文上一頁,棒打不退,水潑不散,毒罵不怨、玩弄不恨,竟于世間一切骨肉恩愛、昏宦歡樂皆棄之如遺矢,而初未嘗以言說誘之、聲色炫之、名位系之、爵祿縻之、法令禁之、刑賞威之,此其中究有何故存耶?且嘗夷考其實,所謂以心傳心、心心相印者,卒不過曰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而絕無一點龜毛兔角之法以爲拈付。雖然、此所謂汝如是者,必在當人自薦得之;自未薦得,必莫知其所然,一旦薦得亦曰得心之所同然而已,甯有他物哉?得心之所同然,則佛祖、聖賢、天人、物我、飛潛、動植、中外、古今之心皆惟一,而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一星之火莫不依歸乎一心。如鐵屑之向于磁,如赤子之投于母,故自然刀斫不入,斧劈不開,而何有乎叁千人一心之王哉!故雖平易近人,僅令人自得其心之與佛與衆生所同然者,自肯自信,別無何種奇妙玄奧之義,而其道術自天上莫與比隆也。

  乙 反玄學的實用精神

  印度之婆羅門教,既包孕世間一切教宗學術之質素,引伸推演,發揚滋長,進而至于因明論、數論、勝論諸派,建想高深,立思幽奧,早爲大地諸玄學者冠。牟尼出世,順應以大小乘諸部之阿毗達磨經說。厥後、大小乘諸論師更剝繭抽絲相似而成爲毗婆沙論、俱舍論、成實論、瑜伽師地論、中觀論、成唯識論諸論。來支那于魏、晉、六朝之代,又和之以老、列、莊、易等清談之說,大含太空,細入微塵,蓋不唯探之冥冥、索之茫茫、出乎天天、入爲人人,而直探乎空空、索乎有有、出之神神、入之化化矣!得旨者、固將益妙其用,而失意者比比漫羨興歎,莫知所歸。逮達磨既以不立文字、教外傳心倡,至唐代六祖惠能更以目不識丁之人,以簡單渾樸粗俗質直之語,飏落玄學之士,使皆舌挢卷而莫之放。迨後、馬祖、石頭而下,不唯說法談理,貴專對當前特殊情形機會,用俗語、白話單言直指,務求實際應用之適當,而洗空一切言論學理之形式。且推此實用精神而見之行爲,故不適于支那唐代之傳來乞士律儀,亦迳推翻之而自建農禅之禅林也。昔一僧見趙州從谂禅師曰:阇黎玄乎?曰:玄之久矣。曰:阇黎若不遇老僧,幾乎玄殺!德山于燭光滅處,既得見龍潭之大用,遽取其所著金剛經青龍疏鈔投之火曰:“窮諸玄辨,如一滴投于大海;竭世樞機,若一毫擬于太虛”。而其平實爲人,唯在乎饑來吃飯困來眠而已。烏乎!此真實際主義之宗極,而何取乎近世詹姆士輩,囂囂然塗世人之目、亂世人之耳之口頭的實際主義哉!

  丙 反理論的直覺精神

  宗門之悟入方法,絕對廢除理論,專用直覺爲接機之化,固稍覽禅錄者無不知之矣。而新近法蘭西人柏格森,乃亦以直覺方法之哲學倡。按諸其實,彼蓋于意想中徒有所謂直覺之一心像,而初未能親得一度直覺之體驗,故雖能舉其名而莫能證其實。且于己既未嘗有所親得,則自不能施用諸人。而唐代宗門諸祖,則真能由直覺之門以開悟人者也。無位真人放光動地于六根門頭,無相法身迥脫獨漏于萬象光中;揚眉瞬目,擎拳豎拂;一喝叁日耳聾,一棒通身骨露。施之者唯欲親切了當,求之者不管喪身失命。虛空粉碎于句前,大地平沈于掌下,徹之者誠不自知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之爲何物。而其理亦微露乎尼總持對達磨曰:“吾如慶喜之見阿閦佛國,一見不再”。唐代禅師複有見色聞聲祗可一度之語。而挽近人以野遊興感、舉物圖形著稱直觀主義教育,而不悟秋毫一差,白雲萬裏,徒仿其形似之迹,其實在精神,早牿亡無存矣!劍去雲久,猶刻舟以求之;兔逝雲遠,猶守株以待之!誠有“一兔橫身當古路,蒼鷹一見便生擒”,與“後來獵犬無靈性,猶向橫樁舊處尋”之較也!

  丁 反因襲的創化精神

  嘗放觀東西古近一切教宗學派,當其發達之時,莫不有一種蓬蓬勃勃奮興前進之精神,長驅邁往,而不相因循襲守,所雲創造的進化的精神是也。然此創造的進化的精神,乃無有能及唐代之宗門者,約略言之:

  一、機教之創化精神  因機感而施教育,有因一個人之特性者,有因一時代一方俗之殊宜者。其因一個人一個人者不得而論,以論其因一時一方殊宜,則設化之時代既易,而施行之方法隨變。黃梅、曹溪不因襲乎達磨、慧可諸師,而希遷、道一尤迥然不因襲前人,百丈、沩山諸祖亦然。至五宗、七派之門庭角立,後代欲爭稱爲某宗某派之嫡骨兒孫,龂龂乎從其曲爲當時之門庭施設以分辯其宗旨之所存而執守之,此宗門之機教的創化精神,乃牿亡無存!至明代且大贻笑于俗漢,若黃宗羲輩。至今則錄臨濟、曹洞源流爲第幾世第幾世以禅宗自居者,無非掠取野狐涎沫向自家口邊,與禅者相濡以沫,而鮮有赩顔知恥者矣!

  二、傳承之創化精神  門宗常言:此事必智過于師乃可傳授,沒量之漢乃能承當。蓋葛藤一代增加一代,而機智一代複雜一代,蓋非過量智人,則鮮能不絆倒前人的葛藤堆裏,得一一透過,自造爐錘,以亭毒消息乎繁然雜出之機智,殺之活之殺活自由者。晚宋來只能利用一板定格式的死話頭烹煉學者,絕少出奇製勝之術。雖由學者機智之劣,抑亦無有能開創進化之過量智人以傳承祖位,故墨守繩規,愈趨愈下,一代不如一代,降至近今宗風掃地之狀也!

  叁、道場之創化精神  達磨以至曹溪,皆所至由自己創造一道場,各成一方之化,無有守承師之寺院者,師亦無有以寺院傳付責令守成者。至于青原、南嶽、石頭、馬祖、百丈、沩仰、南泉、趙州、黃檗、臨濟等等,尚掩耳不欲聞一言一句之傳授,唯以從自己胸襟流出爲貴,況肯受寺院産業以爲之守哉!深山廣野,所至學者從之,即成叢席,故無往非創化之道場。而後世顧拘拘唯以傳付一寺院之方丈位爲傳法,甚至有以法卷爲憑而涉訟爭寺産爭方丈者,師師徒徒習焉相忘,真不知其臉皮之多厚也!

  戊 全體融美的精神

  人生心行,往往難得中正。執空理者守枯寂,著實事者滯粗劣,此皆有蔽其全故著其偏,有昧其體故礙乎用者也。近之士君子之所優美,遠之佛菩薩之所圓融,雖意言上未嘗無此稱頌弗衰之一境;若今德意志入倭铿所倡理想主義之重行爲、尚活動、超自然、越思考的精神生活。而按之現實之際,則除宗門禅師之由大死而成大活者,此所謂全體融美之精神,亦終爲意言中之一理想之境而已。古德雲:叁十年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叁十年後,山還是山,水還是水。蓋至是、自然生活乃泯合精神生活,人境俱奪,人境俱不奪,不相掩而相遍。山河木石全露達磨之身,鱗甲羽毛俱彰.禅那之體,擎天覆地不離日用,搬柴運水總顯神通。虎嘯、龍吟,獅行、象步,咳唾、掉臂,皆大人之相好;嬉笑、怒罵,亦丈夫之調禦。空谷寒岩,活潑潑水流花放;名場利市,冷湫湫潭淨月明。無心于萬物,萬物常圍繞。鐵牛不怕獅子吼,木人起舞驚花鳥。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妩媚哉!此全體融美之精神化!微妙哉!此全體融美之精神化!融融泄泄,美美滿滿!

  己 自性尊圓的精神

  最近英吉利哲人羅素爾之哲學,世人稱之曰絕對的個性主義。一方面是絕對個一的實體,一方面是絕對普遍的理性。蓋略同一室千燈之喻,光光互遍全室,燈燈各住自位。然猶是意擬之假設,而未達親證之現量。余往者嘗說儒書中和之義曰:中者、萬有各極其性體而獨超對象,故爲宇宙之大本;和者、萬有交興乎業情而互應成化,故爲宇宙之達道。其說未嘗不仿佛羅素爾之絕對的個性主義,然親切多矣!而猶未入自覺證智之宗通法門。唯有唐代宗門諸德,砉然得通體悟入于空劫前湛湛不動之已靈,住第一尊貴之位,獨立孤峰,高視霄漢,直令叁世諸佛、曆代諸祖,莫不屏息退居下風,而同時複不尊佛祖、不重己靈。不是佛、不是心、不是物,與牆壁瓦礫渾通爲一。圓遍純徹,無內無外,般若清淨故,無二無二分。建一心爲宗,煥萬法如鏡,自在自在,平等平等。於戲!噫嘻!吾無以稱之,稱之曰自性尊圓的精神。如有沒智量漢欲得而實現之,盍其從事乎此!

  叁 禅林與社會思潮

  此所雲禅林者,謂禅宗之叢林也。叢林本借以譬喻之名,亦指其依處之辭。衆草衆木生長繁榮之處曰叢林,叁草二木從本元心地、受佛法化雨之潤而成其生長繁榮之妙,故喻之以叢林。抑是清淨和合如實修之僧,亦大都依止叢山林泉之閑靜處而住。換言之、叢林者即社會之別名。禅林則以禅宗之精神而創化爲最高尚、最潔淨、最優美、最和悅之社會者也。往者、格以域中帝王儒法之禮製,故目之爲方外,目之爲化外,而不知乃人生最真最善最美最適之群誼也。及今界封破而世變亟,帝製、軍國、君憲、富閥之暴惡,不複容其掩諱飾藏,遂漸失其固存之勢。而種種欲徹底以改造變化乎社會之新思潮,乃掀天揭地而來,舉一世人愕眙骀蕩莫知奚屆。吾因得取唐代的“禅宗叢林”之化,以獻乎社會思潮之海,用以爲社會思潮不可逾越之最大軌持與不可超上之最高標准;亦用以爲過之者獲其清甯之紀,不及之者祛其恐怖之情也。世有狂熱乎新社會思潮而火馳者乎!世有怯弱乎新社會思潮而愁歎者乎!盍稍稍回向其心而一覽吾說哉!

  甲 虛無主義的精神

  虛無主義的內容,非常複雜。考其源委,近代有歐俄的虛無主義,古代有中國老、莊的虛無主義,有印度外道的無因果、無罪福的虛無主義,及佛教小大乘的一切法但假名、一切法畢竟空的虛無主義法門。按其原理,有依據唯物論的,有依據自然論的,有依據唯心論的,有依據真實論的。課其目的,有欲撥反人類自然生活而洗除一切由人群積集所起之教法政製者,有欲反之無方體無形物之精神而洗除一切組織所現之宇宙質象者,有欲用畢竟空寂畢竟平等的法門以盡空一切和合的連續的對待的虛妄心境而究竟顯實者。論其方法,有但用意言否撥者──若老、莊及印度外道──,或兼用身力摧除──若無專製的立憲黨摧除專製,無君主的共和黨摧除君主,無…

《唐代禅宗與現代思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