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近代人生觀的評判

  近代人生觀的評判

  太虛

  ──九年春作──

  依照平常的做人習慣做去,在平常的人、對于做人本不發生什麼問題,所以也用不著什麼解決人生問題的人生觀;獨到了依照平常人習慣有些做不過去的時候,于是遂發生了:做人是什麼樣的?做人是爲什麼的?何必要做人?人是個什麼?可以不做人嗎?這種種的做人問題既發生,便紛紛擾擾的不安起來,乃皆欲得一個解決此種疑難的人生觀,現今便正是這種的時候了。但是此不過指庸俗的人而言,若在憂深慮遠、玄鑒妙悟的哲人,則隨時隨處皆自有其適當的人生觀;然一到紛擾不安的時候,則一般庸俗的人亦成了必要的需求。故此種人生觀,亦只將隱伏在泛常知識中的,采集之、顯出之而已。今各家所標立的人生觀,種種不一。由予觀之,循環單複,大約不出下列的四款,茲一一將他诠敘出來,亦可見近代各家人生觀的分齊了。

  一、人本的人生觀  這人字,含有人類、人倫、人道、人群的意思。要之、凡以天地間人的現成生活爲基本所生起的人生意義,即是此所謂人本的人生觀。此種人生觀,對于人何從生,何名爲人,但依據人類習常的情形行爲,指之曰人。生則禀之父母,死則歸之天地,此外即無須推究。即依此立地戴天的人類,目爲與天、地並稱的叁才。曰“天地之性人爲貴”─性亦性類,謂天地間芸芸萬類,以人爲貴──,曰“人爲萬物靈長”。其所以翹異于萬有者,固由形體,尤在性行。辦之以性行,故恒以勉赴此人類的性行爲標准,惴惴然恐幾微之間墜失其性貴、靈長的地位,下伍于禽獸也。然性行即系之于人倫、人群、人道,既爲人類中之一人,依茲一人爲本位而觀其各方面的聯合關系。基之以始生終死的關系,有父妻子女等一倫,兄弟等一倫;基之以承前啓後的關系,有夫妻等一倫;基之以分工互助的關系,有主從、師資等一倫,朋友等一倫。于此各種關系之間,所有適如分宜的理性,謂之曰性。依此理性所起的行爲,謂之性行。依人類渾括此各種倫理的關系,和合言之,謂之曰人群。人群以同情心爲性,是謂之仁,仁之中又有信、義、禮、智。蓋無仁不群,無信、義、禮、智則群不整理堅靳也。依此群性所起的行爲,亦謂之性行。推人類的本然者溥遍其群性言之,謂之曰人道,人道以自由、平等、博愛爲性,依此理所起的行爲,亦得謂之性行。以此推之四海而皆准、則普遍,俟之百世而不惑、則常恒,得此常恒普遍之理,故其心泰然安也。但身命危脆,死滅短迫,既遮撥鬼神之有,宜有以慰其長存永在之慕,于是舉出立德、立功、立言的叁不朽,而以名物文史保留其痕迹,俾得垂久。全依理性所成的行爲,謂之立德,可與天地人俱久。不全合人的理性──若唐太宗之類,頗有乖倫理性──,或不關人的理性──若發明造成各類有益于人類的器用等──,所成大有利益于人類人群的事業,謂之立功。關于上二類或其余種種但著之言語文字未措之行事者,謂之立言。則隨人群信用的高下以成久暫,此即所謂經營人類的曆史生活者是也。此種曆史生活中所存在者,分別說之:則曰德、曰功、曰言、曰名;總之、則言行的遺痕遺迹而已。其托之以存在者,雖在語文器象,而實賴于子孫民族人群,合言之、則社會的委形委蛻而已。故此種人生觀,其根底上必永遠的能保存人的社會不破滅,乃爲有意義、有目的、有價值,否則、到底還是一場無結果!然在此人本的人生觀,既依固有的天地間、固有的人而起義的,所以決不論思到未有人或人已無的際合外去的。此種人生觀,即是世俗中庸常之理,能于此安得落心的,對于人生便也不成何種的問題了。中國孔門一流的人,雖微有側重人倫的傾向,于人群、人道未能發揮圓滿,然大致也便可以代表此一類的人生觀了。

  二、物本的人生觀  物本的人生觀,約分叁組:甲、物質學的:若中國古來或說爲陰、陽二氣的,或說爲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印度若順世外道等說爲地、水、火、風四大極微的;其說亦散見儒道諸子。以爲人生者氣之偶聚,偶聚偶散,渺渺漠漠。宋儒亦嘗論氣之全偏純駁,以爲得其全者爲聖傑,得其偏者爲凡庶,得其純者爲人類,得其駁者爲畜類;極成于近世的元子組織論。依此則人與土石、草木、蟲魚、禽獸,固同其物質,但其元素的增減分合,其分量上有種種的不同而已。

  乙、物種學的:中國古來,若列子所說的青甯生程、程生馬、馬生人;若莊子所說的萬物以不同形相嬗;若賈誼所說的或化爲異類。其間似有“偶變的”、“進化的”二說,亦極成于近世的物種進化論與細胞生命論。依此則人與一切動物,或與一切植物,乃至與一切礦物,亦但有地位的不同,或程度的不同而已。

  丙、物類學的:中國古來若莊子等,往往比人世爲蝸角,比人生爲朝菌,比人類爲微蟲;又若晉阮籍比人生天地間如虱處裈。近世因天文學、地質學、物理學的進步,彼大地既爲太空無數星中的一星,地質積層既動以幾百萬年稱,而礦、植、動物之類,亦以幾十百萬計,則此世間有曆史來的人類,不大足證實其爲蝸角、朝菌、微蟲嗎?

  此物質、物種、物類,莫非唯物論的物;人生亦物中的一物,置人生于物中,而後有人生的名義,故皆謂之物本的人生觀。此種人生觀,或有因爲在此看透了沒有甚麼天、神、鬼、我等事,一心定志回轉到前面人本的人生觀,以專盡力于人群的事業;或由之看輕了物質,別求非物質的存在,進入下面神本的人生觀,我本的人生觀,或解脫的人生觀。但在此種人生觀的本位上說來,卻是瑕瑜互見,短長相掩。使人觀念精深,心量遠大,能察破群俗情僞,擺落功名富貴,得一較爲明確的理智系統,因任自然之巧,取宇宙萬有之利以爲人用。其弊也,則覺得人生無目的、無價值、無意義,遂百無聊賴,但縱放數十年的逸樂,聽數命,任運氣,或恣逞其暴惡,而以能早死爲佳。蓋不徒可以摧陷廊清後面神本的、我本的人生觀,而前面人本的人生觀上若叁才、叁不朽等主要義,亦皆爲之搖拔而不能直立。則但有終必與蟻犬、木石、大地、群星、同化爲遊離太空的元氣,聚而散,散而聚,起而續,斷而滅,夫亦尚何道德責任之可言、與福樂目的之可論哉──此即無因無果、無罪無福的虛無斷滅論!叁、神本的人生觀  先認定有一個無始終、無內外的宇宙本元創造者,及人生究竟主宰者的天神,由之遂說到宇宙人生的意義上來,謂之曰神本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是從何而起的呢?大概也有許多由上面人本的──若儒家的天地祖先等種種祭祀,物本的──若懸揣默想質元、生元,更有一唯一的本因、真宰等,及下面我本的──鬼靈神祗的唯一元因主宰等人生觀,展轉積累成就的。但直接的緣因,大約兩種:一、是人生的意外獲得、意外巧遇,或不能如志、不能自由,遂想到必是另有一創造人、主宰人在冥冥中擺布人的天神。二、是因見宇宙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海陸、草木禽蟲,及時節寒暑、陰晴變化等種種瑰特的情狀,森嚴的秩序,遂認定必有一創造宇宙、主宰宇宙,事事物物皆不能違越的天神,于是傾心盡意的向之歸依,而神的意思完全成立矣。

  此中的神,在古書上或稱爲上帝,或稱爲天,或稱爲天帝,或稱爲昊天上帝,或稱爲帝,要皆主宰的意思,而絕少創造的意思。說得最明顯的,便爲墨子的天志;其余道家的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皆是;而極成于婆羅門的大梵天、大自在天,回教的真宰,基督教的耶和華,此則皆詳言創造及主宰者也。此創造主宰的神,爲宇宙的本元與究竟,亦爲人生的本元與究竟。此各宗教的共同意義,則皆有此一“神”以爲奉戴,以爲依歸,以順從神所以生人的神意,孜孜做一個信順神的人,以邀神的恩眷,冀得到與神一般永久、一處快樂的效果。但其影響于人間,有種種不同者:一、因各教各認天神所以生人的神意各有不同,若墨翟、耶稣爲一類,以努力爲人類公益犧牲自己,便是得到神的天國的門路。儒家附此以盡力于倫理性的德行,爲生天的門路──忠孝節義等。回教自爲一類,以能盡力于同族,戰爭傳播,自蕃自衛,以爲入天國的方法。婆羅門又爲一類,大約一方面自私自尊其族類,一方面解除人世種種煩累以求與梵天冥合爲歸。道教又爲一類,以一方面煉自身的精氣神使能脫卻死的肉軀,另成長生的神仙,一方面在人間做些與人有益的行爲,作膺受天封的因地。二、因各教各認神的主宰權力有不同:或集重于獨尊專製的,則此中的一神教也。或泛重于分散統禦的,則此中的多神教也。一神教的顯者,若耶稣教;多神教的顯者,若道教。但此中卻無絕對一神教、或絕對的多神教者,何故呢?若絕對的唯是一神,則天子、天使、天魔、靈魂生天等義,亦皆不應有故;有則此亦不得不謂之是神,是神則神固不是唯一,特創造主宰的神是唯一而已。若並立的定有多神,則宇宙主宰者的意義應不能有,有宇宙主宰者,則非無一神之義,無宇宙主宰者,則便不能成立神本的人生觀。仿佛言之,則耶教等的天主,若獨裁政體的皇帝;道教等的天帝,若貴族政體的共主,或立憲政體的君主而已;至酋長式的多神教,則未足預選于此。

  然近古以來,更有于神的本身上所認不定之點:若新婆羅門教──吠檀陀──謂有幻的大梵、真的大梵,宇宙萬有皆幻的大梵所作。人能打破幻的大梵,始契合真的大梵;否則、便爲幻的大梵所宰製,不得歸入真梵。若一契真梵,則也別無幻的大梵及其所作的宇宙萬有,以皆即是真梵故。此則根本上取消人世,且幾乎根本上取消創造主宰宇宙的“神”──幻的大梵。其所謂真的大梵,則非複言思之境,而成爲一種解脫論矣。近世以各種自然科學的發達結果,既深致不滿于耶教等擬似人主人世的天帝天國,亦不以唯物的元子爲惬意,于是更從物的底裏進一層,說有非物的神爲本體。但神不是在宇宙萬有之外的,宇宙萬有皆即是神,…

《近代人生觀的評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