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社會觀▪P3

  ..續本文上一頁行。孫中山之說民族主義,主張擴充家族慈孝友恭親睦之德,成民族仁愛俠義誠信之德,推是而爲民族與民族平等和合之大同世界,大同之中固不妨容存衆多之小異。一民族之內,則選賢任能以自治,各民族之際,則講信修睦以聯治,天下爲公,謀閉不興,則不須另談民權主義,而民權主義已實現其理想于民族親睦之中矣。貨惡棄于地,不必藏之家,力惡不出身,不必爲其己;一民族共産如室家,各民族通財如戚友,天下爲公,盜賊不作,則不須另談民生主義,而民生主義已實現其理想于民族之中矣。今不以個人直接世界,以世界太廣闊,猶非今日之個人心量所能直接也。今以民族化除家族、黨團,以家族太狹小,不若民族之寬大,可有均等機會,發展各個人之賢能。黨團易偏激,不若民族之中和,可藉同化感情,調劑各個人之沖突也。今以民族化除國家,以國家基于武力強製,內而壓迫,外而侵伐,殆爲必有之過患;不若民族由自然演化而成,內則大抵含有父系毋系之血統關系,上溯之皆爲兄弟、姊妹、諸姑、伯叔,且言語、文字、風俗,教化、生活、習慣等相同,易生親和之感情;外亦可由互通婚媾,以戚友、鄰裏之禮義相往來。故由民族內親個人而外睦世界,以之個人構成民族、民族構成世界之社會組織。

  其破壞方面:一者、破壞獨親其親、獨子其子之狹小的家長、房長、族長、宗長之家族,去除各個人倚賴遺産及爲子孫作牛馬之生活,但擴充其血統天性與曆史文化之親愛感情,使全民族成爲一家之團圞骨肉,由各個人獨立人格以構成民族,由全民族共同生活以發達個人之民族,親睦天下;然此亦非經過破壞與建設之努力不能實現。二者、破壞各爲其個人自私之利益及偏見之目的,以之結合營求之黨團,由此種黨團以營經濟的、政治的、教育的事業,最足以造成懸絕之階級而惹起階級之爭鬥,故當代以爲全民族公同目的、公同利益之無黨無偏組織,完全廢止黨爭。叁者、破壞各由其執掌統治權者,以武力強製所造成之國民組織,以此種組織,對內則恣其搜括的、嚴酷的民衆壓迫,對外則肆其報複的、侵掠的國際戰爭,故當代之以自然演化所成之民族,內則自由親愛,外則平等和睦之組織,完全廢除軍備。

  其建設方面:一者、當開世界民族聯合會議,規定人類平等、民族平等之原則,以每一民族爲單位,得自由聯治、自由分治。並依民族單位,平等推舉代表以設立世界民族親睦同盟,調解民族與民族間之糾紛沖突。二者、就原有區域之習慣或天然形勢之便利,劃定民族疆界,但民族與民族間得以雙方自由同意、贈與或交換之,如今日此家田産得贈與他家,或交換他家田産者然,但須報告于世界民族親睦同盟。叁者、以民族自治之議會及政府爲單位,得聯合兩個以上民族成爲某聯治議會及某聯治政府。但加入某聯治或退出某聯治,概由加入或退出之民族自由決定,但于加入退出或轉移時,亦須報告于世界民族親睦同盟。四者、每一民族以內之各個人,不分男女,在經濟上、教育上、政治上完全平等,共同生産,共同用産,互相授學,互相求學,公正論事,公正行事。但于二十歲之下者,必須受教育,至五十歲之上者,得自由告休養,告休養者得受民族供養,要如今日一家之人然。五者、同姓不婚,久已通行,但民族社會應廢除原來姓氏,而以每一民族之名稱爲各人之姓,例日本民族中人以日本爲姓,蒙古民族中人以蒙古爲姓。由此更進步爲同民族不婚,而定爲必須與異民族以結婚,但得雙方民族之同意,或男子隨女子贅入他民族,或女子隨男子嫁入他民族,學齡以上悉聽自由。對于同族男女,則視爲同胞姊弟,自不相淫,久之使世界各民族同化成一世界民族,于是民族之名稱可廢,而過渡入世人和合人世矣。二、個人世界進步之世人和合人世  經過資本帝國主義與共産無政府主義大決鬥大破壞之後,本應進于世人和合人世,然因資本帝國主義太過于危迫,而共産無政府主義又太過于急激,各個人尚未能由平等教育普遍同化而成爲世界關系之個人,致亦未能直接和合成人類世界,故須由民族親睦天下以爲過渡。在民族親睦天下中,于平等之經濟政治上經過長期之平等教育,于普遍之通婚締交上經過長時之普遍同化,由是個個人皆成爲有全世界人類知識感情之世界個人,各各能直接參與全世界人類之一切行動;如此發達所成之個人,謂之世人。每人皆爲世界之中心,世界即爲每人之邊際,一人衆人,衆人一人,各各相遍,互互無礙;如此組織所成之社會,謂之人世。必由如此之世人,乃能和合成如此之人世,必成如此之人世,乃能有如此和合之世人。蓋此雖亦爲共産無政府主義所希望實現之社會,但若循共産無政府主義所取之途徑一往直前,則經過大破壞大擾亂之後,或則分崩離析,盡消滅數千年來由人類結合所産生之精神物質文化,複返于小部落之榛榛狉狉之原人生活?或則再由枭雄怪傑崛起于死傷荒落之世,團結流亡,練成勁旅,一手執劍,一手執經,順則與經,逆則與劍,以複于神權,君治之世界而已。在今代民治主義、自由主義之趨勢中,而忽起列甯黨、慕沙裏尼黨之極端專製,亦其先例也。故資本帝國主義者若能速爲覺悟,抛棄其資本帝國主義,與天下人類更始,即進爲民族親睦天下之社會組織,此其上也。否則、一方循其資本帝國主義以繼續前進,階級之懸絕愈甚,國際之戰爭愈烈;則一方之共産無政府主義,亦終必勇猛反抗,推倒資本帝國主義,實現大破壞大擾亂之恐怖時代。然我世界一部分覺悟之人類,欲期于彼大破壞後爲重新之建設,今亦不可不亟爲民族親睦主義之研究、宣傳並運動,以期能藉民族親睦天下之過渡,真個實現于世人和合人世之社會也。而實現世人和合人世之社會最需者,爲于自由的、平等的經濟、政治基礎上,施行完全教育以造成世界文化;由全世界書同文之世界文化,再施以世界教育,先使世界人類之施教育受教育者,同爲一般無二之教育,然後可造成世界人、而和合爲人世界。然在資本帝國主義之高壓強製中,與共産無政府主義之惡鬥暴動中,都無進行之可能,故非先爲民族親睦天下之過渡不可。世人和合人世之社會,亦爲無政府共産主義之所希望,但其進行之程序,猶側重破壞而鮮建設之方法耳。高德曼女士雲:我們所了解的組織,該築基于自由之上,那是用以確定人類幸福的機能之自然和自願的團結,那是有機的生長之和協,這和協能産生各種不同的色彩和形式,正如我們喜愛花的完全一體那樣。同理,自用人類的組織的活動,是由休戚相關的精神所浸潤,而其結果,是社會和協的完成,我們稱之爲無政府主義。事實上、無政府主義在他消滅了個人間和階級間的對抗以後,盡力在可能之內建築公共意趣的和無強權的組織,在現在的狀態下,經濟的和社會的利趣之對抗,致使各社會的單位中發生不息的爭戰,而且在橫梗了難製的阻礙。還有一種以爲組織不能培養個人自由,而反以爲是賊害個性的謬見,然而按之事實,組織的功能卻是幫助人格的發展和增進的,正如那動物的細胞那樣,由于相互的合作,以表示“完全的有機體”之形成的潛能。個人亦然,應和別的個人互相合力,以達到他們發達的最高形式。一個組織,其真實意義不能只是無用東西的結合,它必須是能自覺的、有智能的、個人的組織。不錯,一個組織的可能和動力的全量,是在各個人的精能的表示中顯露出來,因此、在論理上是:在一個組織中、其分子之強毅的自覺的人格愈大,其滯鈍愈小,而其各生命的原素愈濃厚。無政府主義是主張無裁製、無恐怖或者無懲戒和無貧乞的、壓迫的一種組織之可能。一個新社會的有機體,它能絕滅爲生存而起的可怖鬥爭,這種鬥爭,是能損壞人類中最優良的品性,而且擴大社會上的黑暗的。要之,無政府主義企圖達到的,是完成爲全體的、福利的一種社會組織。

  然此所雲休戚相關的精神所浸潤之世界人類和協,我以爲須經過將家族感情擴充爲民族感情,再將民族感情擴充爲世界人類感情,然後乃能實現,此即由民族親睦天下、再進爲世人和合人世也。而吾之對于世人和合人世之實現,注重于使用教育之點。皇皇君作“無政府主義與教育”一篇,證明生物有遺傳和習得之兩種物性:習得性完全可由教育改變;又證明人類中語言、文字、團體、私産等,皆系習得性,故皆可由教育而改變;又謂大同世界運動要自幼年的教育、或嬰孩的教育著手。然如何乃能使世界兒童得受此大同教育?如在壓製暴鬥之現社會中,無施行此種教育之可能,則仍須取徑于民族親睦天下之過渡也。

  又有頗知佛學之老梅君,作“無政府共産主義圓義”,謂雖比不得佛說圓融無礙、圓滿無缺,也得同于圓轉自如的圓義,比如向心力與離心力兩相拒攝調和所成之圓圈。其說無政府之社會組織,皆離心力與向心力拒攝調和所成。一曰、“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謂若不各盡所能去生産,試問將何從各取其所需?故析成“共同生産、共同用産”之二句。然以老幼殘疾亦須用産。又說“生存權利、勞動義務”之二句。二曰、“極端自由,完全自治”。叁曰、“欲望滿足,良心安適”;世人往往只圖極端自由,欲望滿足,不顧完全自治,良心安適,其實則舍自治不能自由,舍安適不能滿足也。四曰、“獨體爲群,群體爲獨”,亦雲“小己奮鬥、大群巨助”。按此亦即余世人人世之義。五曰、“消極破壞,積極建設”,亦曰“和平目的,激烈手段”。此其以九個二句相對成爲圓義,有從佛學中得來者。然激烈手段亦須爲從大悲心中不得已之方便,不可濫用。此皆足爲無政府共産主義之補偏救弊者,余故以佛法爲今後民族親睦天下、及世人和合人世之社會組織指南。

  (出寰遊記)

  

《社會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