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社会观▪P2

  ..续本文上一页选择之个人,从志同意合为一致之行动,故其党团又成严密之组织。斯所以英国为最先之工商社会,执列强霸权者百余年;美则为现今取代英国从前地位之最盛大工商社会,俱为近今之骄子也。然此铸个人成党团之英、美社会,亦非突然而致!试一寻其深远之来路:古代雅典之共和城市与初起之共和罗马,已为吸收之远因。复次、耶稣使徒从犹太逃至欧洲,初所组成之教会,亦为将人类训练成离开家族而自由聚集为有组织社团之习惯者。且英国人在千百年前亦为林中游猎、海中劫掠之野蛮,靠个人力量党团结合以生活,既而浸习罗马帝国、耶稣教会之文化,成立自由村落城市。及路德对于教皇革命后,风起云涌之新教会,亦为此种社会组织之基础。如美国之开创者,本为争自由信仰之一团清教徒,遁离英国向新大陆,其动机不在建国而在教团之自由。加以英国为近代工业之最先进国;美国则先为英人之殖民地,后乃吸收各国人民同化成美国民族,自然以英国风尚为其质素。工业之社会最能分化家族成独立个人,同时、又聚合众多个人成社团。且英美近代工商,本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而兴盛,故可不趋重于集中之国权。综兹各种因缘,使英、美社会成为基本个人而趋重党团之组织,非偶然也。

  然此种社会之组织,近百年来亦已弊端丛见矣。盖集合众多个人之利益与目的相同者,各组党团以自由竞争,在上既无抑富强、扶贫弱之公平限制,则凭借优者占胜利,失凭借者愈成劣败,自为必然之结果。加以近代科学之发明与工业之革命,其利器尽为竞争优胜者占有,劣败者惟有愈加低落,更无翻身腾达之机会。卒之、优胜者之人数愈少、愈骄横,政治上之各种权利亦为垄断;败落者之人数愈多、愈穷困,纵得法律之保障,亦难实施!以政府机关仰党团鼻息而成事,党团实权皆操于优胜阶级;非显然分为另一之劳动阶级,亦起组党团为直接之争斗,则空文之宪法已毫无实益。如美国工人缩短工作时间之运动,九十余年前已发生;到前五十一年,美国国会已通过八小时制,然政府尽管公布国会通过八小时制之法令,而各资本阶级社团所管之工厂全不遵行;直延到前四十五年,美国及加拿大劳动组合联盟,决议要在前四十三年之五月一日,采取直接行动之总罢工,以后遂从美国以至各国渐实行八小时制。此五月一日,乃永为劳动阶级之纪念日。由此劳动阶级益知非与资产阶级分离,而由劳动阶级向资产阶级采取直接行动手段以争斗不可。旦见资产阶级能利用政治权力以强制劳动阶级,因之、进一步欲由议会或革命之途径,向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设立强有力之无产阶级专政政府,土地分与耕者,工厂归为国有,废除商业,消灭私产,共同劳动以为生活,遂成近数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轰轰烈烈之运动。盖马克思虽为德籍之犹太人,但中年以后即居在英国,其阶级争斗、无产阶级专政之说,实皆根据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状况为材料以构成其思想,针对英国社会之病态以立论者。在有阶级党团争斗、而无集中国权政府之英美无产阶级,犹末见强大国权政府之过患,反觉以能夺得国权建设一强有力贤明政府为需要,故发生无产阶级专政之议;列宁等取而行之俄国,实非所宜。俄国需要之革命,缓进者为民主政治及社会政策,急进者为无政府共产,列宁党两失其宜,故于政治则退为变态之沙皇专制,经济则退为变态之新资产阶级,纯陷于反革命也。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之说,今后虽亦不必能行于英、美,然无产阶级采取直接行动之阶级争斗,已足为英国社会崩溃之致命伤!苟非资产阶级有非常宽大容让之觉悟,改组贤明公平之政府,融和且渐镕化劳资之阶级,平等劳动,平等享用,则终将两败俱伤于阶级争斗下矣。吾亲见伦敦无数失业工人,成为满街乞丐,而纽约亦有无衣食住之工人,夜则集候于公共会场门口以待眠息,日则叫卖其敝衣破靴于街道欲资一饱。而同时又眼见富人之极其骄侈淫逸,如此现象,其谓能久乎!美国虽比较平均富裕,而有工作之工人,亦能享有娱乐;然亦有一种不良之现象,则有工作之各业工人,把持工会,台高工价,限制无业工人入工会及得工作,以自保其较好之生活;而多数农人终年劳作所出农产,不足以换得需要之工作品。则城市有工作之工人,且将为第四阶级,而更生失业工人及农人之第五阶级。要之、此“各图个人之利益,互藉党团以竞争”之社会,今亦利尽而弊见矣!

  四、基本个人而趋重国民之社会组织  国为由掌握统治权力者,用军警之武力及政法之强制,以占领一定的土地,管束一部之人民所组成之社会,基础在于武力,虽谓由武力造成者可也。而与民族殊异,一民族而有两个以上系统之武力,即可分成两个以上之国,若汉末之中华分成三国,及美国南北战争时几分成两国者是也。数民族而惟一个统系之武力,亦可转成一国,若今日在民族则为日本、朝鲜、台湾之三族,而在国同为一个日本帝国。又若清朝在民族则为满、汉、蒙、回、藏之五族,而在国则同为一个大清帝国是也。然终以建国于一个民族之上,或由一强大民族威胁恩服数小民族者为稳固;若由一小民族凭武力以强制其他较大或相等之民族以成国,则终时现不安宁之状,此实为历来有国者之常态。国民之组成,或以家族及党团为重要基本,若中国、英美之组织:或则以个人为重要基本而组成之国民,或趋重有更高之和平世界,若中国平天下之国际观念;而或则趋重国权无上观念,以国民为最高之组织,成为帝国主义之战国世界。今所论者,为基本个人而趋重国民之组织,代表之者,乃在法、俄、德、日、意诸国。此等社会组织,亦谓之军国民,发达为近代之军国民社会者,首推法兰西之拿破仑、及俄罗斯之亚历山大第一,故法、俄实为组织成“基本个人趋重国民之社会”先进。继起之者,为德、日、意。此军国民之社会,本宜为崇拜英雄政治之专制者,故俄、德、日、意、在昔皆为帝制国。法之革命虽震动全欧,然初由雅各宾党专政而过渡为拿破仑帝国,继由他国之力恢复露易君国;二次革命后又成为拿破仑第三帝国;三次革命后虽终成为共和民国,考其实、则迄今犹袭极端之中央集权政制,而复辟党之势力至今尚存,且于宗教亦完全是天主教。又近年俄虽革命,亦将由列宁党专政而渡为斯太林帝国;意则将由黑衫党专政易为慕沙里尼帝国;日本犹为万世一系之帝国,更无论矣。德于欧洲亦为后起,以威廉第一及俾斯麦构成联邦政府,教育、司法、立法、行政、财政、皆有各邦分立之权制,完全统一者不过外交、军事。且国中工业亦发达在他国之后,时已有社会主义流行,当国者既能采社会主义为政策,复容社会党参议政治,故其后工业之发达虽超过英、法,而贫富阶级则不甚为悬绝,无法、英之短而兼英法之长,宜乎迈出一时!但国居四战之地,不若美之超然海上,南接仇法而北邻强俄,故其君相初则汲汲以战胜法国为鹄,鼓励全国人民之爱国心,造成国民之军国。胜法以后,威廉第二继之,乃起为拿破仑与亚历山大第一之雄图。欧战败后成共和,然被压于战胜国之军、政、经济之下,虽恨威廉第二而对于威廉第一及俾斯麦英雄之思,初未能已。要之、此数国于其弱败之际,则将爱国主义鼓励全国个人,练成军国民以期转为强胜;逮其强胜之际,则使其军国民行霸国主义,侵压他国民族以期操纵国际,实为其显著之现象。至其不基本家族而基本个人,理由同上述之英美,但其社会重心,不在党团而在国民之状况,亦可略言之:除中央或地方之政府所办学校外,几无教育,人民皆以能在政府机关任职为荣耀。除个人之私事外,凡事皆欲责之政府或求之政府,政治、法律、经济之制度,皆取整齐划一,铁道与大实业等归为国有,皆可见其与英、美不同。言其操练全国个人成健全分子,则在普及教育与发达实业,组织全国国民成尊严社会,则在遵守法纪与充实军备。德国除战败后军备不充外,其余程度皆较他国为高。法、日、俄、意亦皆有优越程度,故皆能迭称雄长于近今之世也。然究此种种社会组织之来源,则上古之斯巴达及马其顿帝国为其远祖,中之罗马帝国为其近宗,而巴比伦、埃及、波斯、阿剌伯、土耳其、成吉斯汗、莫卧儿等帝国,亦不无多少之影响。适逢近代科学工业之进步,由亚历山大第一、拿破仑、威廉明治、慕沙里尼等发愤图雄,乃完成此近代之国家主义。

  然正相反对之无政府主义,或双管齐下之无政府共产主义,反对其以国分割世界人类,以国钳束全国人民,以国挑起战争牺牲人类之生命,以国扩充军备加重人民之压迫,而主张废除国家、政府、军、警、法律、私产等,以成为个人自由联合之社会,平等劳作,共同生活。从法之蒲鲁东、俄之巴枯宁倡导后,今已盛传于拉丁、斯拉夫之各国人民,日本亦流行其思想。则国家主义、帝国主义之社会,亦急需改变其组织之型范矣。

  由上四类社会以论之,一、二类已成过去,三、四类虽犹在当令,然亦已著造成“悬绝阶级”、“战争国际”之弊病,为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欲起而革其命矣。然共产主义纵能以无产专政、破坏于造成悬绝阶级之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纵能以劳农暴动、破坏于造成战争国际之帝国主义,似皆未足以建设更进步之社会。然察之欧洲大陆,则战争国际不久将重演国际战争,其时、共产无政府主义,必将起而推翻资本帝国主义,而英国等亦随此风潮以俱陷。

  二 今后之社会组织今后人类社会之组织,当更从亚洲以演为进步之方式,将为下列之二类:一、家族世界进步之民族亲睦天下  欧战之后,高唱民族自决、种族平等之主义,虽未能见之实际,固已深影响于人心。而中国革命党在昔排满复汉之民族主义,至是亦进化为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及扶助世界上被压迫之弱小民族主义。近人进为之说曰:世界主义为民族主义之理想,民族主义为世界主义之实…

《社会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