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社會觀▪P2

  ..續本文上一頁選擇之個人,從志同意合爲一致之行動,故其黨團又成嚴密之組織。斯所以英國爲最先之工商社會,執列強霸權者百余年;美則爲現今取代英國從前地位之最盛大工商社會,俱爲近今之驕子也。然此鑄個人成黨團之英、美社會,亦非突然而致!試一尋其深遠之來路:古代雅典之共和城市與初起之共和羅馬,已爲吸收之遠因。複次、耶稣使徒從猶太逃至歐洲,初所組成之教會,亦爲將人類訓練成離開家族而自由聚集爲有組織社團之習慣者。且英國人在千百年前亦爲林中遊獵、海中劫掠之野蠻,靠個人力量黨團結合以生活,既而浸習羅馬帝國、耶稣教會之文化,成立自由村落城市。及路德對于教皇革命後,風起雲湧之新教會,亦爲此種社會組織之基礎。如美國之開創者,本爲爭自由信仰之一團清教徒,遁離英國向新大陸,其動機不在建國而在教團之自由。加以英國爲近代工業之最先進國;美國則先爲英人之殖民地,後乃吸收各國人民同化成美國民族,自然以英國風尚爲其質素。工業之社會最能分化家族成獨立個人,同時、又聚合衆多個人成社團。且英美近代工商,本由提倡自由競爭、自由貿易而興盛,故可不趨重于集中之國權。綜茲各種因緣,使英、美社會成爲基本個人而趨重黨團之組織,非偶然也。

  然此種社會之組織,近百年來亦已弊端叢見矣。蓋集合衆多個人之利益與目的相同者,各組黨團以自由競爭,在上既無抑富強、扶貧弱之公平限製,則憑借優者占勝利,失憑借者愈成劣敗,自爲必然之結果。加以近代科學之發明與工業之革命,其利器盡爲競爭優勝者占有,劣敗者惟有愈加低落,更無翻身騰達之機會。卒之、優勝者之人數愈少、愈驕橫,政治上之各種權利亦爲壟斷;敗落者之人數愈多、愈窮困,縱得法律之保障,亦難實施!以政府機關仰黨團鼻息而成事,黨團實權皆操于優勝階級;非顯然分爲另一之勞動階級,亦起組黨團爲直接之爭鬥,則空文之憲法已毫無實益。如美國工人縮短工作時間之運動,九十余年前已發生;到前五十一年,美國國會已通過八小時製,然政府盡管公布國會通過八小時製之法令,而各資本階級社團所管之工廠全不遵行;直延到前四十五年,美國及加拿大勞動組合聯盟,決議要在前四十叁年之五月一日,采取直接行動之總罷工,以後遂從美國以至各國漸實行八小時製。此五月一日,乃永爲勞動階級之紀念日。由此勞動階級益知非與資産階級分離,而由勞動階級向資産階級采取直接行動手段以爭鬥不可。旦見資産階級能利用政治權力以強製勞動階級,因之、進一步欲由議會或革命之途徑,向資産階級奪取政權,設立強有力之無産階級專政政府,土地分與耕者,工廠歸爲國有,廢除商業,消滅私産,共同勞動以爲生活,遂成近數十年來馬克思主義轟轟烈烈之運動。蓋馬克思雖爲德籍之猶太人,但中年以後即居在英國,其階級爭鬥、無産階級專政之說,實皆根據當時英國社會經濟狀況爲材料以構成其思想,針對英國社會之病態以立論者。在有階級黨團爭鬥、而無集中國權政府之英美無産階級,猶末見強大國權政府之過患,反覺以能奪得國權建設一強有力賢明政府爲需要,故發生無産階級專政之議;列甯等取而行之俄國,實非所宜。俄國需要之革命,緩進者爲民主政治及社會政策,急進者爲無政府共産,列甯黨兩失其宜,故于政治則退爲變態之沙皇專製,經濟則退爲變態之新資産階級,純陷于反革命也。馬克思無産階級專政之說,今後雖亦不必能行于英、美,然無産階級采取直接行動之階級爭鬥,已足爲英國社會崩潰之致命傷!苟非資産階級有非常寬大容讓之覺悟,改組賢明公平之政府,融和且漸镕化勞資之階級,平等勞動,平等享用,則終將兩敗俱傷于階級爭鬥下矣。吾親見倫敦無數失業工人,成爲滿街乞丐,而紐約亦有無衣食住之工人,夜則集候于公共會場門口以待眠息,日則叫賣其敝衣破靴于街道欲資一飽。而同時又眼見富人之極其驕侈淫逸,如此現象,其謂能久乎!美國雖比較平均富裕,而有工作之工人,亦能享有娛樂;然亦有一種不良之現象,則有工作之各業工人,把持工會,臺高工價,限製無業工人入工會及得工作,以自保其較好之生活;而多數農人終年勞作所出農産,不足以換得需要之工作品。則城市有工作之工人,且將爲第四階級,而更生失業工人及農人之第五階級。要之、此“各圖個人之利益,互藉黨團以競爭”之社會,今亦利盡而弊見矣!

  四、基本個人而趨重國民之社會組織  國爲由掌握統治權力者,用軍警之武力及政法之強製,以占領一定的土地,管束一部之人民所組成之社會,基礎在于武力,雖謂由武力造成者可也。而與民族殊異,一民族而有兩個以上系統之武力,即可分成兩個以上之國,若漢末之中華分成叁國,及美國南北戰爭時幾分成兩國者是也。數民族而惟一個統系之武力,亦可轉成一國,若今日在民族則爲日本、朝鮮、臺灣之叁族,而在國同爲一個日本帝國。又若清朝在民族則爲滿、漢、蒙、回、藏之五族,而在國則同爲一個大清帝國是也。然終以建國于一個民族之上,或由一強大民族威脅恩服數小民族者爲穩固;若由一小民族憑武力以強製其他較大或相等之民族以成國,則終時現不安甯之狀,此實爲曆來有國者之常態。國民之組成,或以家族及黨團爲重要基本,若中國、英美之組織:或則以個人爲重要基本而組成之國民,或趨重有更高之和平世界,若中國平天下之國際觀念;而或則趨重國權無上觀念,以國民爲最高之組織,成爲帝國主義之戰國世界。今所論者,爲基本個人而趨重國民之組織,代表之者,乃在法、俄、德、日、意諸國。此等社會組織,亦謂之軍國民,發達爲近代之軍國民社會者,首推法蘭西之拿破侖、及俄羅斯之亞曆山大第一,故法、俄實爲組織成“基本個人趨重國民之社會”先進。繼起之者,爲德、日、意。此軍國民之社會,本宜爲崇拜英雄政治之專製者,故俄、德、日、意、在昔皆爲帝製國。法之革命雖震動全歐,然初由雅各賓黨專政而過渡爲拿破侖帝國,繼由他國之力恢複露易君國;二次革命後又成爲拿破侖第叁帝國;叁次革命後雖終成爲共和民國,考其實、則迄今猶襲極端之中央集權政製,而複辟黨之勢力至今尚存,且于宗教亦完全是天主教。又近年俄雖革命,亦將由列甯黨專政而渡爲斯太林帝國;意則將由黑衫黨專政易爲慕沙裏尼帝國;日本猶爲萬世一系之帝國,更無論矣。德于歐洲亦爲後起,以威廉第一及俾斯麥構成聯邦政府,教育、司法、立法、行政、財政、皆有各邦分立之權製,完全統一者不過外交、軍事。且國中工業亦發達在他國之後,時已有社會主義流行,當國者既能采社會主義爲政策,複容社會黨參議政治,故其後工業之發達雖超過英、法,而貧富階級則不甚爲懸絕,無法、英之短而兼英法之長,宜乎邁出一時!但國居四戰之地,不若美之超然海上,南接仇法而北鄰強俄,故其君相初則汲汲以戰勝法國爲鹄,鼓勵全國人民之愛國心,造成國民之軍國。勝法以後,威廉第二繼之,乃起爲拿破侖與亞曆山大第一之雄圖。歐戰敗後成共和,然被壓于戰勝國之軍、政、經濟之下,雖恨威廉第二而對于威廉第一及俾斯麥英雄之思,初未能已。要之、此數國于其弱敗之際,則將愛國主義鼓勵全國個人,練成軍國民以期轉爲強勝;逮其強勝之際,則使其軍國民行霸國主義,侵壓他國民族以期操縱國際,實爲其顯著之現象。至其不基本家族而基本個人,理由同上述之英美,但其社會重心,不在黨團而在國民之狀況,亦可略言之:除中央或地方之政府所辦學校外,幾無教育,人民皆以能在政府機關任職爲榮耀。除個人之私事外,凡事皆欲責之政府或求之政府,政治、法律、經濟之製度,皆取整齊劃一,鐵道與大實業等歸爲國有,皆可見其與英、美不同。言其操練全國個人成健全分子,則在普及教育與發達實業,組織全國國民成尊嚴社會,則在遵守法紀與充實軍備。德國除戰敗後軍備不充外,其余程度皆較他國爲高。法、日、俄、意亦皆有優越程度,故皆能疊稱雄長于近今之世也。然究此種種社會組織之來源,則上古之斯巴達及馬其頓帝國爲其遠祖,中之羅馬帝國爲其近宗,而巴比倫、埃及、波斯、阿剌伯、土耳其、成吉斯汗、莫臥兒等帝國,亦不無多少之影響。適逢近代科學工業之進步,由亞曆山大第一、拿破侖、威廉明治、慕沙裏尼等發憤圖雄,乃完成此近代之國家主義。

  然正相反對之無政府主義,或雙管齊下之無政府共産主義,反對其以國分割世界人類,以國鉗束全國人民,以國挑起戰爭犧牲人類之生命,以國擴充軍備加重人民之壓迫,而主張廢除國家、政府、軍、警、法律、私産等,以成爲個人自由聯合之社會,平等勞作,共同生活。從法之蒲魯東、俄之巴枯甯倡導後,今已盛傳于拉丁、斯拉夫之各國人民,日本亦流行其思想。則國家主義、帝國主義之社會,亦急需改變其組織之型範矣。

  由上四類社會以論之,一、二類已成過去,叁、四類雖猶在當令,然亦已著造成“懸絕階級”、“戰爭國際”之弊病,爲共産主義、無政府主義欲起而革其命矣。然共産主義縱能以無産專政、破壞于造成懸絕階級之資本主義,無政府主義縱能以勞農暴動、破壞于造成戰爭國際之帝國主義,似皆未足以建設更進步之社會。然察之歐洲大陸,則戰爭國際不久將重演國際戰爭,其時、共産無政府主義,必將起而推翻資本帝國主義,而英國等亦隨此風潮以俱陷。

  二 今後之社會組織今後人類社會之組織,當更從亞洲以演爲進步之方式,將爲下列之二類:一、家族世界進步之民族親睦天下  歐戰之後,高唱民族自決、種族平等之主義,雖未能見之實際,固已深影響于人心。而中國革命黨在昔排滿複漢之民族主義,至是亦進化爲聯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及扶助世界上被壓迫之弱小民族主義。近人進爲之說曰:世界主義爲民族主義之理想,民族主義爲世界主義之實…

《社會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