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俗觀
太虛
且分國勢與俗尚來觀察。從國勢以施觀察,與從社會以施觀察,迥然不同。社會、乃觀世界人類在各地方各時代之如何組織;而國勢、則觀現今國際形勢上各個國家與國民強盛發達程度,並推測其國家與國民將來之形勢何若者。國際之形勢,于歐戰後嘗大有變遷:德、奧戰敗,奧分爲奧、匈二國,帝製推翻,成爲共和國;俄國則變爲共産黨專政之國;德、俄之間有波蘭、立陶宛、芬蘭等起爲獨立之小國;德、法之間亦有盧森堡小國之獨立;巴爾幹半島則有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捷克、希臘等諸國獨立;埃及雖仍在英國卵翼之下,名義上亦稱獨立;巴拿馬及愛爾蘭,雖未脫離英國,亦幾成獨立之勢;土耳其以國民革命而成爲獨立之新國;更有阿富汗、漢志等回族新建之獨立國,次第出現。歐洲之瑞士、瑞典、荷蘭、挪威、丹麥、西班牙、葡萄牙等,及亞洲之波斯、阿刺伯等,似無大變動;而中國及印度與南洋諸國,亦猶守歐戰前之舊狀;日、美之國勢頗有增進,英、法、比在戰時大傷元氣,至今未能恢複;意國從衰亂中有黑衫黨之崛起,頗呈一時之強勢;非、澳二洲,則大抵仍爲英、法等殖民地而已。歐戰後之大波瀾,當推俄國共産黨專政及組織第叁國際:初則惹起英、法等國之武力壓迫及經濟封鎖,繼則以第叁國際之鼓動英國等罷工風潮,及援助土耳其、中國等被壓迫民族反抗,幾造成世界勞工階級與弱小民族之聯合戰線,與英國爲首之資本帝國主義國際開戰。今則俄國亦變成資本帝國主義之國,波瀾漸歸平息矣。次之、則爲英、美爭霸:英國久執世界之霸權,前次歐戰,關于英、德之爭霸亦一原因,而戰後美國崛興,事事駕英國而上之;英不甘心退讓,遂現歐戰前英、德鈎心鬥角之趨勢。較小之波瀾,則法、意爭霸于巴爾幹,法之侵壓德、與德之反抗法,美之排斥黃種與日本之反抗,日本之積極侵掠中國與中國之反抗等,而英、美與法、德皆有造成第二次國際大戰之可能。蓋今日國勢之強固與民力之充盛,當以美爲第一。國民大多醉心于國家興隆之勢,絕無內亂之機兆,農産豐富,工商發達,數十年中必猶將蒸蒸日上。德雖戰敗,且于戰後海、陸軍實皆被奪于戰勝之國,割內地並失去國外殖民地,尤限製其國中軍備之恢複,及加以非常重大之賠款負擔,由法國等駐兵占領其邊界以威脅之,又曾因金融混亂,國民經濟受損失殊钜。然戰時實未受外國兵力之蹂躏殘破,全國人民知識能力之平均發達既超各國之上,又皆能克勤克儉以愛其國,農業之盡其地方殆足自給,機器工業之精良亦冠諸國;今被限製軍械之製造,乃移而製造民生日用之工業品,民用飛機之航空線遍于全國,而國民體育之注重與警察之施以陸軍訓練,亦足爲其軍力之替代。國民之負擔雖有每人每年二百馬克之重,乃以工作時間之分配得當,若一人之工作工資,均派于二人等,失業之人數反較英爲減少;以之自金融穩定之後,國民元氣即漸漸恢複。所苦者、過量之工業品,缺國外之銷路,並受賠款、外兵之侵壓,然由此反足以促成其全國民心之同仇敵忾,共圖向外反抗及向外開展,使之不生內亂。蓋戰敗國與戰勝國異,戰勝之國民若仍不得良好生活,而反受失業或被壓迫之困苦,則對于統治權者易起反對,發生內亂,英、法、意等皆有此內傷。而德國之國民則縱極困苦,亦推其罪惡歸侵壓之他國,力謀團結興複。余與德人談話,德人往往言德國已失其國民光榮之曆史,成爲他國殖民地;且以法之對德,有引日本之侵壓中國爲喻者,此可觀德國之民心矣。故歐洲諸國國勢之強固與民力之充盛,反以德國爲最,然亦最爲今後能發生歐戰之主因也。
國基之穩定,首在農業品之能自給。農業品能自給,則工業之材料可取之國産,商業之貨品可銷之國人,以之而國民皆有自足自安之心,則可不相侵掠而保持國際和平;戰時或戰敗時,亦易以自恃自保。若棄其農業之基本,專務發達工業及推廣商務,則一方面既須向國外尋原料,一方面又須向國外覓商場,由是不能不廣占殖民地及國外商場。成爲資本之侵掠國,則尤不能不置強大之海、陸軍備,以爲聯絡及保護商場殖民地之工具。久之、全國成爲一大工廠及一大軍營,斷其原料之供給則工無可造,杜其貨品之銷售則商無可運,由工商所換得之糧食,遂亦斷絕,故其仰給于外之國民,可立而斃也。英國國民,殆已成爲此等之國民,農地多已荒棄,農民穈集都市爲失業工人,日多一日。法國人民于戰後,一時亦有此種趨向。英國尤爲依靠殖民地與國外商場以生活者,其于國際戰爭,殆處可勝不可敗之勢。如一戰而敗,則國外之殖民地商場完全失去,則其僅爲工廠、軍營之本國,將立見其沈陷或滅亡也。前者、英國欲對于俄國施以經濟封鎖,然俄國基在農業,故並不能致其死命。德國在戰前雖亦成工、商、軍國,然農業同時注重,糧食差能自足,故戰時、敗時皆能自存。美國工商發達,而其全國之農地農産亦同時供給糧食原料而有余。故使之數國者,他日重見于大戰,美、德則雖敗猶堪退保,英、法則一敗將難自立,而英國之勢尤岌岌!蓋其英倫叁島,譬猶殖民地架上之一花盆,戰敗而架倒,則花盆即墮地而碎矣!況揆之國力,英之不易勝美,亦猶法之不易勝德乎!
日本今專事侵掠中國,殆欲爲東方之英國。他日中國複興,則中國爲亞洲之美,而日本將與英國俱例。意大利國羅馬之故都,慕索裏尼專政後,似將鼓勵其國民以上追古羅馬之盛況,然土狹而農、工、商業亦未臻發達之高度,以之海、陸、空軍備亦難與他國並駕齊驅。由亟欲伸張其國力,乃與法國競雄于巴爾幹半島,他日將聯德而敵法。俄國今爲共産黨專政之國,國民十分之七八業農,不惟無改進,且反日事摧殘,工商業亦無善況;專製既甚于沙皇時代,政治、軍事尤窳敗不堪。第叁國際之共産宣傳,以各國勞工及諸弱小民族曆受欺騙,今亦不能售其技矣。他日、其國民或將起更劇烈之革命,以覆其假號爲無産專政之政府。土耳其本爲回族強國,雖經積弱之余,其剛猛之氣未衰,因得戰勝希臘,複起爲自由獨立之國。然當國者力革回族之舊貫,仿效歐、美;或將振興如亞東日本,抑因回族反抗而重現衰亂,猶未可知也。要之、世界未來之國際戰爭,其主動者將爲英之對美,與德之對法。但英狡滑,先發之者或仍將在德,而日、意、俄、土諸國亦仍將爲參戰之一員。戰爭之結果,其勝利將歸德、美,英國縱不覆亡,其地位將降與今之西班牙等。
前次歐戰,美、日如能不爲英、法所愚,遠觀世界將來之大勢,知歐洲犬牙交錯之戰國形勢,萬難久保和平;當俄國革命已與德和之際,若能與德相約,不預聞歐洲之戰;乘英、法等力難遠顧之時勢,美則抛棄其在亞洲之菲律賓等,以其海、陸軍力盡收英國及拉丁族在南北美洲諸殖民地,並統合墨西哥及南美諸國共同成立一美洲聯邦政府;日則抛棄其侵掠中國之野心,表示真正與中國平等合作之態度,聯合出其海、陸軍力,驅逐英、法、荷等在南洋、印度之勢力,共同成立一亞洲東南聯邦政府;而歐洲亦可由德軍一勝而占巴黎,再勝而達倫敦,除外俄國,成立一歐洲聯邦政府;俄國及北亞則讓之俄國,成立一聯邦政府;西亞之阿富汗、波斯、阿刺伯、土耳其及非洲,則讓之回族以成立一聯邦政府;澳洲自成一聯邦政府;于是全球可分爲六大聯邦區,各有其充分之地力民力以爲休養生息,庶其可得百年以上之太平。他年再經一戰,則全球可混合爲一聯邦矣。古雲:天下定于一。以今日世界人類交通之便,文化、經濟等息息相關,其勢非速趨混一,不能安定。全球混一之道非一途,無政府、共産黨作全世界勞動革命之運動,亦一辦法。然使前次美、日能見及于此,以之造成全球混一之過渡時代,亦未嘗非可喜之事也。乃目光如鼠之日本,僅知爲英國守門戶之忠犬,代爲鎮壓南洋、印度,而一方則狺狺然欲以中國爲其到口之肥肉。美國亦徒骛協約國公理戰勝強權之虛名,欲從戰勝德國後、爲國際聯盟之盟主,以維持此後世界和平。卒之不惟爲英、法等所欺弄,且威爾遜以國際聯盟之失敗,憤懑以終,所謂公理戰勝強權之價值,一點毫無!惟有反增無數之國際怨毒仇恨,沖突紛糾,以釀成將來一戰再戰而莫決之戰禍,俾世界人類永陷于爲國家屠殺之地耳!美、日之所以昏愚如此者,以只知自私其國,不著想于世界之人類,故曾不能一爲其高瞻遠矚。竊願覽予言者,在將來遇有此等機會,勿再錯過也。
俗尚多端,且先從物質生活來說起。歐美之最良者,即關于遊行之道路、公園等。水則汽船、電艇,而美國多處之渡舟,可連汽車或火車渡過。陸則火車之鐵軌,遍布鄉市,各國相通;汽車道亦然。火車路以美國爲最多,然同路亦皆有汽車道;雖數千裏之遠行,如不乘火車而坐自用汽車,亦無不可。歐洲之火車亦有一二叁等,德國今提倡節儉,有唯二叁等者。美國之火車則皆一例,略如歐洲之二等,然有加價特定之座位、臥車,則尤勝歐洲之一等。不同者、美國皆爲統室,而歐洲則皆爲一等四人、二等六人、叁等八人之別室。繁盛市場,又有陸地之公用電車、汽車,及地底與空中之火車、電車等,美國于過渡亦有穿海底河底之火車、汽車道,余曾一一身曆之。航空路線今或以德國爲最多,惜猶未一乘飛機也。紐約、倫敦等,乘汽車有時因街道擁擠,較步行尤慢者,故唯以地道車爲最快。華盛頓之街道電車,其電線裝于地底。而紐約赴華盛頓之火車,亦有用電者,尤較清潔,故交通以美國爲最善。城市鄉村大抵相距非遠,而大小之公園遍處皆是:大公園若倫敦之海德、凡爾達,柏林之體爾、卡登等,有占地十數裏者,內有河流、樹林及汽車道等。花草等布置之精美,當以巴黎之盧森堡等爲善。有植物或動物等特別設置者,進門亦須購票,其余則大抵皆可無拘出入。再之、則爲公共之建築,若博物院、圖書館、學校、劇場、教堂等…
《國俗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