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革命當從革心起

  革命當從革心起

  太虛

  ──二十五年四月在常州中山紀念堂講──

  一 緒論

  二 革命的古義

  叁 革命的今義

  四 革命是果革心是因

  五 心的分析

  六 革心的可能

  七 由革心而成革命即內聖而外治

  一 緒論

  今天、因爲各界的要求,到此地文化中心的中山紀念堂來公開講演。以佛法的思想,對于中山先生的革命意義作進一步的認識,故題爲“革命當從革心起”。我覺得,現在的中國,無論政治、軍事、文化、建設等等,在進行上有很好底氣象,是中山先生的致力于國民革命四十年的結晶。然而、在國民革命進行上,到了何種程度?這還是如中山先生的遺訓一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坐在紀念中山先生之中山紀念堂裏的諸位同胞們,要下最大的決心,承繼中山先生革命的精神,完成中山先生革命的事業,這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所應注意的!在目前、大衆所注意的革命可以成功的重心,皆寄托于軍事、政治、經濟等等,這些確是重要;但革命的成功,還有種種的因緣也須顧及。我覺得、佛法道理,對于革命進行上,有很大的貢獻與幫助!

  中山先生在建國大綱裏面講,一個國家的建設,分物質建設和心理建設兩方面,尤其是心理建設,是一切事物建設的根本。可知革命應注重革心,亦即所謂“心理改造”。無論人類或是動物昆蟲類,都有一種心理作用。心理最深最隱的根源處,人類和高等動物或低等動物,一切平等。世間的事結果好壞,皆基于心理的好壞而決定。中山先生的信徒,及中華民國的國民,應當注意于此,路才不會走錯!不過、世間學者的主觀不同,對于事物的看法亦不同。如唯物論者或唯心論者的哲學家,他們對于心理的分析,事物的辯證,說法不同,主張不一。其實革命思想,古今有史以來的造就大業者,最扼要發動力,在心理上經過種種底變化作用,結果才完成革命的工作。所以、世間一種偉大事業之成就,要先有決心與宏願,否則、無從實現。如我今在武進佛學會所講的唯識叁十論,所討論的中心問題,就是關于心理的變化作用。通達變化的心理,運用他的變化的功能,應付變化的環境,勇往直前,卒立心理上所創造的將來大業,這就是心理建設的所在。

  二 革命的古義

  革命的名詞和革命的事實,在中國古書上、曆史上、已經實現過了。很顯著的革命,是夏至商、商至周的湯武革命。原來、革命是政治生命的根本改革,夏朝的起初是很好的,可是、到了夏桀王就不對了。他在深宮中飽受淫樂,置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所以、成湯在這個時代起來革命了,率領著人民,革除夏代不良的政治與事業,另造成新的朝代,救民水火。到了商末時代的纣王,又荒淫無道;于是、周武王率領諸侯興師問罪,消滅了不良的勢力,施行道德的周朝政策,使人民安心樂業,得以維持且發展國家民族的生命。所以說:“湯武革命應乎天而順乎人”。因爲、商湯、周武的革命,是吊民伐罪,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所以、革命是革除國家不良的勢力而樹立好的政治,此爲中國古來革命意義之所在,是不可輕視的史事。革命的命字是何意義?一、是古書上所謂“顧諟天之明命”的命。天命是政治的本源。比方、帝王稱爲天子,是天命他到人間做帝王,保國愛民,發號施令,一切的政治、軍事、法律、製度,均由天子一人計劃決斷。這樣、發動根源的天子,是要時時顧及“天之明命”的;若違反天命,就是要受天命的製裁和處罰,而甚至有生命的危險。那末、現今民衆時代的應天順民革命領導者,他就是爲民族生存而奮鬥而犧牲的偉人!天命的天之意義,是自然而然之民衆公共心理的意義,所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一切適合天人的自然法則,則可生乎天地之間,存乎人倫之類。如果違反自然的公理,則不能生存天地之間。如果違反時代的思想和環境的需要則等于自殺,一切沒有希望!二是政治製度的命令,在詩經大雅篇裏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是說:周國雖舊,至文王能以德及民,始受天命;武王革了商朝的命,而建立周朝的新製度,所以、周雖舊邦,但一切政治建設,不是從前纣王時代的樣子,救人民出水火,置國家于安全,把政治、法律等等另有一種新的建設。這是中國古代的革命人物與革命的思想一貫的表現。

  叁 革命的今義

  一、政治革命  講到現代的革命,大概有叁種意義:即所謂政治革命,社會革命,文化革命。政治革命、在東西洋各國,都有這種事實的經過;在歐洲數百年前,先有羅馬舊教蛻化到新的基督教,引起了思想上的大轉變,由英國立憲、美國獨立、激生法國大革命怒潮,由君主專製進到民主政府的成立。以後東西洋各國,或以戰爭或和平紛紛改變爲立憲或共和,這都是政治革命。

  我國自中法戰爭之後,有中山先生之大聲疾呼,鼓動國民革命,經過長期間之努力,以叁民主義的國民革命的精神與政策,推翻了叁千余年的君主之專製政體,于是國家政權的掌握在國民手掌之中。這不僅由于中山先生堅苦卓絕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亦由于中國國民黨的黨員,都能嚴守黨的紀律,忠實于叁民主義的政治革命主張;唯其如此,中國國民黨得成爲中國民衆的政治信仰中心。雖然、中國國民黨在中國政治革命史上有光榮的一頁,可是國際狀態如是險惡的現在,在暴日進逼如是深入的現在,在赤匪擾亂如是凶殘的現在,在民生凋敝百業流離的現在,距離革命的成功實現尚遠,如果國民黨不能負起建國治國救國的責任,實現國民革命的理想政治,完成國民革命的使命與工作,則政治革命的結果,尚不易測度!

  二、社會革命  社會革命、他比政治革命有更重要的意義,社會革命就是經濟革命。因爲近幾百年,由科學的發明,有種種的機器創造出來,一切手工業的製造均以機械來代替。以火力、電力供給機器的發動力,所以無論工業、農業,在從前需要幾百人或幾千人的力量,才可以出産的,現在只要一二人司理機器的關鍵,出産品還要增加和進步。靠手工業而生活的大衆,完全被機械劫奪去了。所以人類社會,自然的被分爲勞工與資本家的兩個階級;資本家的驕奢淫逸,和勞工大衆的窘迫困苦,乃有社會革命的暴發。政治當局,若能覺悟到勞工大衆生活困苦的情況,運用政治力量救濟工農,致力于各種事業之建設,此即我國國民革命中民生主義實施的一條正大光明之路。

  叁、文化革命  一個國家、民族,那怕是在最初的時期,都有他的文化。所謂文化,含義頗廣,我們自不能一一申述,惟擇其最要者,便是:言語、文字、思想、風俗、倫理、宗教。從原始時代的這些語言、文字、道德、宗教..,隨著時代的進化,積年累月,經過人類拿來做了改變自然界,而適合人類社會所需要的工具。文化的本身,與人類社會發生密切的關系;既有了這種關系,所以、到了不適用的時候,須要改革;文化革命的基因,即在乎此。今日思想界已混亂到了極點,從改革中,努力建設民族革命的文化,至爲重要。優秀的國民,皆應具有文化建設的精神,不然、在中國國民革命的叁民主義中之民族主義,豈不是毫無意義?孫中山先生的所謂,“叁民主義”的革命意義,如民權主義,這是政治革命;民生主義,這是社會革命;民族主義,這是文化革命,也即是心理革命。

  文化的含義很廣,不管他是東方文化或西方文化,舉凡政治、經濟、教育、道德、風俗、宗教、哲學、文藝,皆是文化。總而言之,文化支配了整個人類社會。但是、所謂文化革命,不要輕視了曆史的發展和時代的需要!采取科學方法,應用原有文化的各體系,創造適合現在人生的文化,這才是努力于文化革命的最忠實的革命先進。

  四 革命是果革心是因

  世間一切事物,皆從人心的思想轉變出來,所以、革命事業的指導者,呐喊著「革命先須革心”;因爲、心能給以新生命之源泉。我之所謂“革命當從革心起”,就是把心中舊的惡習氣革去,在革命的意義上,無論政治、社會、文化,便頓成新的善的生機,這才是偉大的革命。

  世界各國革命,各有其旨趣之不同。我國中山先生的革命論,爲複興民族,使淪落于垂危之中華民族,從水火之中救出來,得一蘇生之路;若能依從叁民主義革命的真理去做,則民族自然會興盛起來。然而、人心有好有壞,如果沒有好的心理,雖有政治、法律而不得其用。所以、如果要想革命有很好的結果,先要從人心理上建立好的基因。這不是說一說就算了,主持革命的中心人物,必須有此善心誠意,才能盡其應盡的責任,完成革命的事業。所以、革命的偉業,必須先從革心上做起。在佛法裏講,凡是要想有好的結果,先要發好的心以爲因,在人心方面有了改善,事業方面必定收獲好的效果。“革命是果,革心是因”;人心的改革,確是一切問題的先決問題。

  五 心的分析

  一、潛通的精神界  依據佛學,我們人類乃至一切動物--即一切衆生,有精神界的互遍相通的作用;它、隱潛在一切動作的內心底下。所謂精神,含義至爲廣漠;心理學上所研究到的,只是人之心的作用,或心的過程。如所謂潛在意識,即于人類及衆生的精神界,沒有顯然的區別。這種相通無礙的本心,即是佛學上所謂阿賴耶識,也即所謂“叁界唯心”。

  既有潛通的精神界,那末、一個人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一切人類,一個人的精神不安,亦能影響到大衆之不安。所以、往往一部份人惡劣的行爲和不良的習慣,普遍到整個社會群衆裹面去。因此、社會大衆的精神,興起了不安的紛擾,出現爲種種的災禍。如果有一種平衡的力量,保持潛通的精神界之安甯,世間一切便是慈祥和平的顯現。現今人們放縱的行爲,造作了許多無惡不作的惡業,從精神界的擾亂,乃出現爲外境的危險,而現前的天災人禍的劫難,遂一幕一幕地表演在我人的…

《革命當從革心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理革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