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房屋之高大以紐約爲最,最高之屋爲五十九層,二叁十層者觸目皆是;一屋中作住宅或辦公處者,動以數千或數百家計。然整齊則又推柏林,高低式樣大致相同,堅固精潔,鮮有過六層者。美國在紐約以外,住宅多同英國,如上海靜安寺路一帶之精美西屋。新屋皆設有電梯、蒸汽管、盥浴間等,居之甚爲安適。余于旅館、私家寄宿舍及家宅,皆曾住過,床鋪用具等無不設備完全,可以不須攜帶何物也。遊行居住,大抵以夏時爲宜,以不甚熱也。冬時則屋內暖而屋外寒,出必加衣而入必去衣。然南歐及美國西南部之加裏福尼等,亦有常年溫涼適宜,若江浙之初夏天氣者,故歐美人冬夏穿衣殆無大更變。婦女居屋中,雖冬日亦僅衣薄綢,袒胸露臂,唯出外則男女皆加一毛或絨之大衣耳。然婦女以狐毛等爲頸飾,于夏日仍有圍之者。男女衣服于作事殊便;然寒暑季爲體溫之調適者,轉在房屋而不在衣服,故衣服亦可簡單,不如中國之以衣服禦寒暑,四時須齊備多套。故西人之衣服須與其房屋連配,若非其房屋,則不宜其衣服矣。至于飲食,則余雖蔬食,同行者固隨其俗。據雲:肉食亦大抵單調寡味。余所食蔬菜,或生、或于水中煮熟,略加以鹽耳。大城市亦多有西人所開蔬食館,尤以德國爲夥,食之大抵無味,故中國之飯店,中外人皆樂就之。飲料常唯冷水,咖啡及茶皆加糖或牛奶飲之,其他則爲啤酒等。美國禁酒,但亦多私售。歐洲出酒之國,有提倡人人必飲者,如德國之飯館,多有不飲酒亦須加酒資者;然啤酒一杯,較茶一杯爲廉也。淡飯清茶之味,既非歐美人所知;珍錯筍蔬之烹調美味,尤非其所能也。故于衣、食、住、行,合言之,歐美于行及遊觀第一,居住次之,衣服又次之,飲食最劣,與中國適得其反。又可作如是觀:益去人以外者益優良,如大路、公園等;益近人以內者益劣惡,如飲食等。又中國之生活聯絡和合,例浴池中飲茶、整容、或食果點,皆可在于一處,西人則非分赴四五處不能得。又如整容、剪發、洗頭、剃須等,分作叁四事,各別給價,中國則一舉而理發、洗頭、整面、剃須、以至挖耳、捶背等次第作到。故除遊行、居住之外,日常生活之意味,究以中國爲豐美也。
次言男女之風化:其今此社會之組織,所重者一方爲個人自由,一方爲黨團或國民之責任,而對于家族關系獨輕。小家庭製,不過夫婦及未成年之子女而已。子女成年,須各爲獨立生活;父母雖老,子媳亦無奉養之義務;親子且然,他若祖、孫、伯、侄等更無論矣。男女成年以生活獨立之故,交際極其自由,且結婚、離婚亦非甚難。唯未成年者,則父母有教養之責,亦有拘管之權耳。除貴族富家之特別情形外,常人之以職業謀生者,大抵子女滿二十歲即須自謀生活,因之大學之男女學生,多有同時兼每日作工數小時者。男子未得相當職業足以瞻養妻兒者,往往叁四十歲猶未敢結婚。女子二十歲前未能覓得丈夫者,即須自身謀職業以生活。由此十六歲滿,即須赴跳舞場等處與男子交遊,藉覓丈夫。兒女婚嫁,非父母之責,各須自主。男子既以經濟關系不敢輕易結婚,對于女子,乃利用情欲沖動或金錢買賣以相淫亂,由此女子覓夫更非易事。于二十歲後猶未覓得丈夫,亦無相當職業以生活者,往往行同暗娼。或與有妻及未娶之男子,過臨時同居生活。美國謀生較易,然叁十歲未結婚之男女,殆過半數。然不淫亂者,男子二十分之一,女子十分之一耳,故近人倡試婚製以圖補救。歐洲各國生活較難,其隱情更可知矣。然女子十六歲後,交際男女,貿然邂逅,即可談笑、遊戲、跳舞、飲食及相往來于家內。此種情形,在以前之中國人,殆非老練之高等藝妓不能。即其已嫁、已生兒女者,猶大都別有其男友以作情人。至于尋常交際跳舞等,更屬公開,公共場中亦時時在照鏡擦粉中搔首弄姿。英美人頗存種族偏見,然于同爲白種之男子,固無所矜持。羅素論:有夫之婦雖或別有情人,然對于兒女仍留心撫育者,丈夫亦不必與之離婚,唯抛棄兒女乃可離婚耳。由此故將來妻雖別有情人,在法律上或亦不成離婚理由矣。猶怪者,聞法國凡爾賽林中,每年有若幹日,夫婦或孤身男女,多有在林中互相雜交者;唯平時及他處,則警察須幹涉之。然本爲夫婦或男女情人等,樂于林野中媾合,爲警察幹涉者亦時有所聞,此則殆遊獵社會之遺習也。他若叁十歲以上未嫁人之女子及寡婦,或已與人離婚之婦女,因職業或資産足以生活者,尤可過其不結婚之自由情愛生活矣。男子則未娶前須積資以備成家。娶後、妻則管理家務,生育兒女,故須負擔家庭經濟。即交結女友情婦,亦須用錢,故須不斷勞碌,千方百計以自求財利,無所謂親屬朋友情義,苟于法律、名譽無礙,取財更不瞻徇。且奢侈之物質,尤足引其無限之欲望,終身勤奮忙迫,大抵孜孜求財或用財以營物質生活耳。清靜閑逸之高尚精神快樂,殆非所知!曾習慣中國舊生活之歐美人,返歐美後往往感忙迫之苦,回味清閑之樂。由此、無論貧富,皆爲得財或用財所困,日常之生活,爲物欲充塞,絕鮮性靈之修養,有之、或唯到禮拜堂之片刻耳。故除少數特出之賢明士女外,以中國之舊道德評歐美之男女私德,大抵可雲男是文明盜,女爲高等娼也。然其對于職業黨團及國家民族之公德,則殊有可欽耳!學術思想,雖貴能標新領異,然同在一科之學者,視爲終身名聞利養之所關,對于位置之競爭,非常劇烈。有一新說之興起,雖可鼓動群衆,但同科學者間之嫉妒障礙,頗不易處。若無充足理由及反抗勇氣,即將爲吹毛求疵之攻擊所推倒。故一新思想有壓置數年,數十年而後能出現者;甚之、無名者所發明之學理,爲有名學者掠取爲己有以增重其名位,亦往往有之。資本家獎勵科學者之試驗研尋,其動機在冀其有所發明,能增進其實利;科學家極少能爲學問而學問。尤注重于實際之應用,此風以美國爲最盛,故其自創之哲學,只能有杜威派之實用主義。在中國人所知美國行爲派心理學之創始者瓦特孫,謂能測驗他人心理以施其管束,今已爲某大公司聘用,不複講其心理學矣。美術則圖畫、音樂、雕刻、堆塑、建築、陶鑄等,均極注意;對于美術品之考古,亦興味深濃。唱歌、演戲,跳舞等,同爲政府及社會之所重視,作者名利雙收,殆非操他業者所能企,故多有專心練習推陳出新之處。文學、則爲小說、劇本、詩歌等,而以劇本、小說爲尤重。中國于美術,輕爲末技,唯重文人之寫字,文學則唯貴詩歌之類,余皆賤視。故雖欲以美術、文學相誇示,然內容實不逮歐美之豐富也。唯歐美人于學術之趨尚,亦因祖國民族之觀念而異:如德國從有康德以來,至今其哲學猶笃守康德之流派,不唯美國之詹姆士、杜威等爲所輕視,即法、英之柏格森、羅素等,亦皆不正眼相觑;而法、英、美等,則于哲學各有趨新之傾向。在科學、則德國近有安斯坦等之新發明家,故有趨新之傾向,而法、英等則反宗奉笛卡兒、奈端等之舊說,美國之行爲派等科學,歐人皆淺視之也。
察其家庭社會,乃又爲一禮樂相應者。家庭間夫婦、兒女,早晚晤別亦皆接吻行禮,相問安好。雖代取一衣、一菜之微,家人侍役間亦時稱謝。與友人相見,不論男女生熟,大抵握手爲禮;以時致其不同之問安語,別則握手道再會。家中大抵有鋼琴等音樂器,童年以上男女,踏琴、唱歌皆習知一二。尋常宴會、茶會,座中男女相間,主婦居首位以陪尊客,時或歌唱、跳舞、奏音樂。富貴之家,食時或由音樂師奏樂。食菜次序及用刀叉等,各有儀則。吐痰、則輕咳藏于巾內,剔牙、亦須一手遮掩,洗手、盥口等必在屏處;男子吸煙必先敬婦女,詢其可否;座少則讓婦,婦女可安坐不謙:此日常禮樂之節,歐美各國大抵相同。英最拘謹,失儀即爲所鄙,而美國較爲疏懈。其人每如好動青年,喜诙諧以資笑樂,然亦仍以不失其禮節爲度,否則將被人所輕。無意間偶有過錯,則須乞恕稱謝,方免他人譴責。作事交友,貴心直口快,是非藏否,質言無隱,不樂爲吞吐之辭。意其成爲此等禮樂之風化,其初蓋從教會中來。以在昔諸國人民皆爲基督教之教徒,時時參預禮樂相應之教會,久而移化之家庭社會,遂浸成習俗。如七日之一休息,每年耶稣之生日節、複活節等,各國人民無不一致照行,雖不信耶教者,亦認爲俗尚如是,無所違異。蓋其初雖出于教會,今已與教會無關而成爲社會風俗矣。中國號稱禮樂之邦,甚實儒家禮樂僅行于孔廟及朝廷,朝廷僅少數大京官參預,孔廟唯秀才以上入學者能參預,且預行者亦只極少之時間,平時起居皆與之了無關系。至于民間則各隨其習尚之所在,以行其婚喪、慶吊、祭祖、敬神,除僧衆之大叢林外,鮮有禮樂可觀者。故中國有禮樂之名,無禮樂之實也。又歐美男女,工作則工作,遊戲則遊戲,各以全副精神赴之,其工作時間雖少,而工作之事業反多。尋常家庭中、絕鮮用婢仆者,故家事皆由婦人整理;即用侍役,主婦亦共作。廚室等均用機器,故快而且潔。出外間、則穿脫外衣等,大抵由男子服事女人,女人有一男子,即無異有一侍婢也。
(出寰遊記)
《國俗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