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由史觀▪P11

  ..續本文上一頁惟有進化之建設。政治正軌于是乎在,統治專權之弊于是乎除,民治自由之利于是乎得!是謂真民治主義之政治!其能成功,亦由真共和之世界教育爲之基也。

  第六章 結論

  前言真社會主義之經濟與真民治主義之政治,皆待真共和之世界教育而後成功。衛中博士嘗論及之,茲節其說。

  蓋政治活動爲人類活動之最高者,必其他諸學盡告成功,最終乃有圖謀政治成功之可言。迨至農工商科學文藝等漸次完成,則個人身心活動兩俱滿足──生物教育之發揮──,吾人之自我亦得以認識。然後舉其自我以獻于更活動之非我,此人民承認政治機關,敬畏政治機關之心理根據也。

  人民果以此種態度承認政治,則政治之良窳,不難憑人民有無敬畏之心以爲斷。惟此之所謂敬畏,與近代革新家所排斥者不同。以政府而不得不敬畏,革新家所排斥之敬畏也。政治機關誠高于自我而不能不敬畏之敬畏,此之所謂敬畏也。彼之所謂敬畏,乃迫于外而無根于內,是政府産生之果也。此之所謂敬畏,則起于內而表現于外,是構成政治之因也。彼之所謂敬畏實爲盲目之崇拜,必須沖決解除。此之所謂敬畏,則爲民治真正成功之證明,此而無存,則政治之窳敗可立而待。林肯有言曰:“不能于人之不願受治時治之”。此言政治機關不能得人民之敬畏者,不足以言治也。

  真敬畏者,乃一己之外而肢體、內而精神,相貫活動既達于極度,而適于己力不及之處,覺得人群更高之活動,于是、敬畏之而相援互助,以加益其已有活動之謂也──人群教育之發揮──。當其初生,內發而非外誘,爲己不必爲人;及其結果,則凡對人、對家、對社會、對政府,無不准斯道而厘定其關系。設有政治焉,舉凡內外、上下、智愚、賢不肖,俱皆一致輸誠,同聲敬畏,則不言民治而民治之精神必已貫徹全民而無疑。既知有無真敬畏、爲有無真民治之證明矣,顧所謂真敬畏者何由而養成乎?則不可不訴之真教育。

  真教育由農而工而商而科學而文藝等,用以明人與人之關系。人與人之關系,固非如禽獸與禽獸之關系僅限于身體而已,要當就人特有之精神關系而定,以顯其所以異于禽獸之點。顧是人與人之精神關系,隨其精神活動之程度而有若幹之差等──即相對家庭之個人、相對職團之個人等──,是又不能不以敬畏爲其結合之憑借。個人與個人如是,人民與政治機關亦如是。今先論個人與群衆之關系。

  生殖力爲能生人體之總力,實爲人生次于心力之最強大者。惟其強大,故一般不知有心力者,差能知有生殖力。惟不知有心力而只知有生殖力,故平時恒以生殖力代其心力,主動一切 。 性交則以生殖力之沖動爲本,殆若無心。夫以若無心之父母,生若無心之子女,則不能不藉名分之敬畏,強成若無心之家庭,遂非真敬畏之家庭。抑尤進者,生殖力固強大之感覺力也。其用與不用與用之當否,自與體力之盛衰有莫大關系;不加濫費,則其創生新體之隱力,必助長其已有之感覺力。感覺力長,斯易攝外來之印象,激生精神之活動。精神既富活動之憑借,則不難活動向上,求其更活動之機會矣──學齡內不可結婚之理見于此──。故真正之教育,原則上承認家庭之重要,事實上則求改變名分敬畏爲真敬畏,真敬畏之根底既固,則家齊而國治不難立致──即孔家孝弟爲忠信之本義──。然真教育果何恃而生人與人之真關系乎?曰:是在真教育之愛。愛非情欲,亦非性交,尤非生育。且性交愈頻,生育愈多,愛反愈減,故謂愛爲反性交、反生育亦無不可。是以愛之由來,不在要求與供應,亦不在肉體之關系,而在保存其強大之生殖力,以助長其精神之活動。欲有純摯之愛,不可不求極高之精神活動,欲求極高之精神活動,不可不求強大之感覺力,欲得強大之感覺力,不可不藉助于生殖之隱力──故大乘亦貴出家菩薩──。故首應注意營養與生殖,俾得因自然而從事新農工商而研究科學文藝,以成一工作教;工作教既成,則人人均得即其工作培養其活動。至迨各層活動內外高低均臻發達,則人與人相關之基礎乃得鞏固,家庭、社會──職團的亦即經濟的──、國家──區域的亦即政治的──之成功,乃有可望。

  真教育與社會之關系,猶不至此。勞資沖突問題,近代社會問題之中心也;風波澎湃,靡不振蕩。追溯其源,初不外勞力者不堪機械式之生活,奴隸式之工作,激起反響耳。若先施以真正之教育,俾因工作而得興會,因興會而生思想,感覺精神兩俱舒暢,則必能拯機械式之幹燥奴隸式之痛苦,而奠社會于穩健之基礎。且真正之教育,自始即提高作事之能率,則個人之生計不成問題,而斯農商科學等成功,更可使物質之發明不期而自至,則全社會之福利舉足以真教育爲保障,此真教育之能進善社會經濟者也。

  真教育之能建設真民治政治,尤在真教育之自由觀。政治革命所標,初不外自由、平等、博愛、解放、自主、自決等詞。然考其實際,世人所謂爭自由者,不過平民不堪權貴之強暴起而報複之,勞農不堪資本家之壓迫還以壓迫之,此殆如兩兒角力,互有起仆,以暴易暴,暴固依然──此共産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所以但能破壞而不能建設仍退還于強暴也──、果何有于自由?更何有于政治?是以欲求自由,不可不先明真自由,尤不可不明真自由之以何得成。真教育之培養個人之力,能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生物教育──,更到由內而外──人群教育──,俾于工作表現其心身活動者也。故其所求與其所得,盡屬工作以內之自由,而非工作以外之自由,乃于工作以內表現其最高活動之自由,而非于工作以外濫用其身體活動之自由。惟其有工作以內之自由,故不于工作以外爭自由。惟其于工作以內有表現其最高活動之自由,故遇有活動更高之非我,得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自由。惟不于工作以外爭自由,故人不我擾、我不犯人而不有人我傾軋之爭。惟其以最高活動相應相求,故人群之結合屬于力量而無兩體沖突之亂。且惟精神爲能感及精神,惟活動能感及活動,亦惟已有之精神愈高愈有更高活動之希望。人人以增高其工作活動相期許,人人以更高之精神相仰望 , 則個人之于社會,人民之于國家,無時不有其仰望,亦無時不感應以精神,政治尚有傾覆之虞乎!此真教育之能進善國際政治者也。

  衡以衛君之說,可知真社會主義之自由經濟,真民治主義之自由政治,必先施真共和主義之自由教育,乃能産生矣。然猶有進焉者,蓋人生于世之束縛而被囚也,始于身體之被囚,至社會之被囚而到心境之被囚,在此重重被囚中以自由本能之沖動故,由自覺、自營、自治而力求解放以得自由。故今必須首從教育自覺、至經濟自營、到政治自治,而獲解放之自由也。此人生世界之自由史觀原理,唯佛陀之自作自受一語盡之。自作自受,故往前之被囚,亦自心不覺而自作之且自受之耳。今後欲得解放自由,亦自心自覺而自作之且自受之耳。求之現實之以外假想的天神,無益也;求之現實以外之假想的神我,無益也;求之現實以外之假想的物體,無益也。唯有世界人生,自求之現實世界人生自心之自覺,由自覺而自營身體生活之事,由自覺而自治社會存立之事,乃可獲濟。是自覺自濟,亦曰自性自度。

  然依上來所言之社會經濟與國際政治,雖濟而猶未全濟也。蓋身體之疲病、衰老、淫死等患猶未能盡,而社會以強淩弱、以衆暴寡之事亦未全無也。若非更精進于教育,提高擴大而進化自覺心,則又將由身體被囚至社會被囚而到心境之被囚也。于此有二旋轉形式,一被囚之旋轉,一自由之旋轉。

  自由←──┐  被囚 ←──┐

  │     │

   自治    依境

  ┌─ 自覺   ↑   ┌─ 依身   ↑

  │  │   │  │

  └→自動───┘   └→依群───┘

  觀此、可知不當以養成相對自世界的自由個人之教育,能自由營人群社會經濟,能自由理人世國際政治,遽爲滿足,當更進求能爲相對衆生類的自由個人之教育,進求能爲相對全宇宙的自由個人之教育,進求能爲體達全宇宙緣成的個人,開發個人、實現爲全宇宙的完全絕對自由之教育。故成人後二十一歲至五十歲或六十歲,當辦經濟政治之事,而五十歲或六十歲之上──一部分專辦教育事業者,則二十歲以上即從事于此──,則當專辦人生世界進化之教育事。研究也,修養也,發明也,宣傳也,皆人生世界進化應注重之事也。

  佛陀之教育也,始于正見,終于正念、正定,而一貫徹于正欲、正精進。正業之經濟與正語、正行之政治,亦貫持于正見、正欲、正精進、正念、正定而精進不已。故今此人生世界,惟釋迦牟尼爲大教育者──覺他者──,曰天人師,當之無愧。自由乎!佛陀乎!師自由而佛陀,師佛陀而自由,個個成佛陀,人人得自由。大哉自由!至哉佛陀!十六年十二月在靈隱太虛。

  (上海群衆圖書公司出版)

  

  

《自由史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法救世主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