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草舍詩存別集
太虛
歌 偈
答八指頭陀所示公案
前叁叁與後叁叁,諸佛群生共一龛,弄巧文殊成大拙,惹人今古費疑參。
聽道階法師講法華經
得聞妙義障雲開,權實雙融法界恢,寶藏已知自家物,窮兒猶自費疑猜。
春風蛙曲六首
遊心物外禅初妙,惬意人前句轉神;拈卻一痕天水碧。寥寥孤月孰爲鄰?
春風春雨訪伊人,半榻茶煙洗客塵;直到形骸忘盡後,清談一室豁天真。
不從空劫出今時,藏密分明六合彌;腰下築拳憐鈍漢,大唐禅子本無師。
一宿曹溪覺永嘉,晴空霹雳忽交加;歸來領略閑風月,釣盡煙波算盡沙。
分不開兮團不圓,風流慣說脫空禅;等閑上下弄蛇手,雙赤膊來纏一纏。
文長向下付雲雲,善現談經帝釋聞;眼向瞎驢邊滅卻,家家骨肉樂天倫。
夢
立身已在最高頂,除卻太虛無上頭,但向太虛重進步,有人行處不堪遊。
和昱山禅友
十方馳驟不休休,其疾如風憐白牛,熱鬧場中閑探首,爭誇絕技蹋皮球。
白雲鍾聲與昱山同作十二首
有尊佛,不露身,透天地,出根塵。一部蛙聲新鼓吹,忽然驚起本來人。
寒谡谡,冷飕飕,蒲團坐,衲蒙頭。少林乞得安心法,不計人間春複秋。
塗毒鼓,不可聞;平地上,現古墳。要知祖父家中事,墨汁烏紗夜半文。
覺海立,空漚生;全翻轉,不留情。拈起手中柱杖子,東西南北任縱橫。
活潑潑,死佯佯;兩不取,沒商量,秦時鍍礫磚誰識,叁尺寬來八寸長。
把不住,推不開;攘攘往,熙熙來。泗州入定瓜州出,卻道君子也愛財。
休懵懂,莫癡呆;脊梁骨,豎起來。管教一旦翻身轉,地轉天旋六合開。
持戒律,犀角堅;究教理,牛皮穿。但能消得歸自己,也是如來清淨禅。
一句佛,親切持,定散貫,覺夢齊。谷底莺兒出喬木,梁間燕子簇新泥。
與君道,君莫驚!叁淨業,一心清。竿頭一步終須進,不是鴻毛身命輕。
丟丟丟,不須留;去去去,莫回頭。棄唾何堪取再食,回頭便是禍根由。
放歌贈懶石
一懶石,不是物。本非仙,亦非佛。本非妖,亦非怪。喚作人,舌爛壞。
光明說,卓特聞。忒磊落,誰與群!孤峰宿,浮塵裏。上下乘,莫能部。
奇而庸,狷而狂,龍飛翔,象放浪。淩太虛,塔無縫。金星歌,木叉頌。
閱春秋,經歲月。示肺肝,投膠漆。炎郁悖,涼飕飕。聲相應,氣相求。
臭味同,道誼密。互贈答,韻言積。團圞月,松梢挂。風雨叢,葡萄架。
語是謗,默是墮,將奈何,免斯過!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二十八宿雲宵遙,露天木落霜花飄。丈夫一試好身手,百萬軍中奪錦標。
聞者耳聾見者瞎,逼塞虛空真促狹,坐斷舌頭舌更長,佛祖來也棒叁十。
答余祖言聽楞嚴
一真無是無非是,悟徹心源覺始回;實相淨明華屋現,圓聞夕照妙門開。
漸修兼誦頂光咒,增進先抛掌酒杯。七趣五陰留不住,者條歸路絕疑猜。
答王介輿聽楞嚴經偈
心精非真非非真,習氣瀑流恒轉輪;此法佛常不開演,等閑人盡迷根塵。
一毛端上寶王刹,萬化光中常住身,聲色見聞刹那滅,旅中誰辨主亭人。
偶成二首
漫言大道木無生,實是無生無不生;了得人天若泡影,好從泡影說緣生。
若能行地無行迹,登地由來無地 ;天女曾詢舍利弗,汝阿羅漢得何曾。
贈永平寺
種桑麻者得麻桑,極目青蔥遍大荒;且造善因求善果,不須疑惑費商量。
佛化新開坦蕩途,人人在握有靈珠;四邊莫觸真般若,中道何曾落有無!
從來生者死之徒,生死同歸法性都;人法雙空無一事,遍行原不涉程途。
偶 成
截卻俱胝一指禅,東歪西倒夠胡纏;年來自笑貪心甚,飽食還期得穩眠。
和玉皇禅兄見懷韻
黑漆泥團忽打通,一多長短亦含容;踏翻宇宙浮漚上,逼塞虛空刹那中。
黃歇浦邊無住住,飛來峰頂不逢逢,若詢靈隱靈何隱?覓取羚羊挂角蹤。
漢臬別影
李隱塵、阮次扶、陳元白、全敬存、王澄齋、馬康侯、王吟香等諸大居士邀太虛過漢臯,
談如來藏緣起義者兼旬,今將返滬攝影留別,乃題一偈以證法喜飛夢漢江塵,
一談微遠因,影中同現影,身外獨呈身;
了了心無住,澄澄意更伸;隨流得其性,來往海之濱。
答王黻彜
惟心惟太虛,而無太虛量,存量以爲心,幻現太虛相;遂立太虛名,
還以翳心鏡,逐此相與名,甯識太虛性!太虛非形相,君何形相搜?
太虛非名字,君何名字求?太虛非聞見,君何聞見留?太虛非因果,
君何因果論?太虛非魔佛,君何魔佛分?太虛非大小,是君心小大;
太虛非太虛,是君心變帶。君雖不是渠,而渠實是君,故君渠與親,
莫能解其紛。君知渠是君,是君無複渠,無渠君亦無,惟心惟太虛。
憑吊沩仰寺寺基爲衆說偈
廬山绉而瘦,沩山皴且肥,善哉唐司馬,肉山名入微。
翠韻隴阡落,白煙林谷飛,冬樹未秋色,幽峰含明晖。
鍾磬遙響空,松杉寒映扉,燒痕辨遺址,梵宮是耶非。
臨風一隕涕,縱橫沾裳衣,諸禅願努力,重增佛日輝!
在沩山上供說法
當年踢倒淨瓶,今日揮來禿筆,要識大沩家風,牧牯锸鍬仍昔。
從爐煉聖烹凡,不辭金銀銅鐵,且來擔瓦挑泥,人人一齊著力!
訪雪峰太虛洞示芝峰
吾無隱乎爾,何處不呈身!世界亦非果,微塵焉所因。
題天童玲珑岩之水月亭並序
禅講律淨以究真,經忏齋焰以應俗,此互融交攝之中華佛化,惟天童具備之,楞伽總持之。今夏,余應請來寺講此經,淨心老和上導遊玲珑岩諸勝。上攀觀音洞,登水月亭,了然聖凡依正皆自心現量之旨。空清水碧,潭月圓明,徹見微塵佛國如帝珠網,光影重重涉入無盡。顧世人局脊一太陽系之內,計我計物,種種虛妄分別,其何足以窺普門之妙境哉?爰說偈以示來者,冀同遊楞伽性海雲。
衆生心海如來藏,諸佛法身常寂光,鱗甲羽毛體無別,山川木石用全彰。本來未有一絲隔,出進何須兩腳忙?水月重重普門境,現前親證絕思量。
滿四十八說偈回向外祖母張周氏母呂張氏獲增安樂墮世年複年,忽滿四十八,衆苦方沸騰,遍救懷明達。
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現實。
叁寶歌
人天長夜,宇宙黮闇,誰啓以光明?
叁界火宅,衆苦煎迫,誰濟以安甯?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
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谛總持,叁學增上,恢恢法界身!
淨德既圓,染患斯寂,蕩蕩涅槃城!
衆緣性空唯識現,南無達磨耶!
理無不彰,蔽無不解,煥乎其大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淨律儀,成妙和合,靈山遺芳型。
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焰續佛燈明。
叁乘聖賢何濟濟,南無僧伽耶!
統理大衆,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教旗頌
┌─┬─┬─┬─────────┐
│ │ │ │ 紅 │
│青│白│黃├─────────┤
│ │ │ │ 青 │
│︵│︵│︵├─────────┤
│佛│法│僧│ 白 │
│︶│︶│︶├─────────┤
│ │ │ │ 黃 │
│ │ │ ├─────────┤
│ │ │ │ 黑 │
└─┴─┴─┴─────────┘
若問佛法何所指?叁藏教诠五乘理。說明世間情器聚,循叁雜染轉五趣。
有情修學從何始?叁皈五戒爲基址。出世要依叁法印,五分法蘊證清淨。
大乘行果更難思,曆叁僧祇五位居。法相無量探精奧,叁性五法提綱要。
叁谛真俗中善巧,法華五重玄義妙。大方廣佛華嚴經,叁觀五教宣圓音。
叁身五智佛果證,淨密禅宗俱攝盡。願令佛法僧叁寶,速遍五洲常祈禱!
玄奘大師設利羅序並頌
夫佛教之所宗極者,天下無得而稱也。出形數之表,絕言思之路,涅槃菩提莫非增語,真如實際猶是假名。矧夫緣生礙色,幻化遺塵,高原鹿渴之波,流水空華之影,甯有智者受其诳乎?釋太虛曰:此言似矣,然未足焉。蓋緣起性空,故離一切相,離一切相故體絕聖凡;性空緣起,故備一切法,備一切法故德殊染淨。叁世諸佛,十方如來,常證性空,不離緣起,叁祇百劫,六度四心,四八妙相,相相無邊,六叁梵音,音音無盡。爲增長淨信故,凋彼色身;爲不舍迷情故,示斯靈骨。梵語設利羅,華信堅靈珠。采逾寶石,質比金剛,充盈天上人間,遍滿龍宮象窟,持以大雄大力,熏以大願大悲,元功默贊,恒有德之是親,變化無方,惟真誠爲能感;乃無始終慧光所晶結,不思議淨德所集成也。其從佛出家禀戒住世者,數居叁寶,位登四依,或證人空,或通法際,雖未成佛之所成,亦既見佛之所見,神昭奕代,德備群生,爲世福田,由來尚已!今者、異趣輪中蘊空同昧,豎身界內我執彌堅,不有超奇之勝相,難成仰信之淨緣。況末法之比丘,非應真之羅漢,命系死魔,須憑解脫,衣披壞色,猶縛根塵,離相求真,已屬知二五而蒙一十,趨無遣有,不幾避弱水而投烈火;鹹有覺性,未可錯疑,自非闡提,孰不加敬也哉!粵稽金龍噴浴于迦維,越棋叁十,白馬馱來于震旦,得年二千。從彼西北,漸茲東南,則康僧會吳都設壇,降釋尊之舍利;劉薩诃鄮山感夢,湧育王之窣波。均藉妙應之征驗,用爲弘顯之權輿。迨李唐貞觀間,有玄奘大師者,生具沖夷之德,簪抽髫龀之年,獨身萬裏…
《潮音草舍詩存別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