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十一篇)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十一篇)

  太虛

  一

  西方近代學說思想,並國勢以勃興。科學、哲學,風起雲湧,氣蓋全球,可謂盛矣!而哲學窮究宇宙之本體,示導人生之歸趣,尤異于科學之但究枝葉,僅求實用。是故博大精深,特在哲學。哲學之派別繁多,而旗鼓對立,厥爲唯心、唯物之兩系。主張唯心者,以爲宇宙萬象皆唯心變,所謂外物,都非實有。蓋雲有者,不越所知;諸所知者,不越眼、耳、鼻、舌、身五官之感相,色、聲、香、味、堅、暖、重、輕等是也。如是感相,隨覺官而變,隨時空而變,初無定性爲實外境。所謂物者,又不越色、聲、香、味、堅、暖、重、輕等相;意識于此聚集之諸相,分析之,綜合之,而賦以別別客觀獨立之觀念,由是覺其爲外物焉,如是而已矣。故唯心論亦稱爲意象論,觀念論也。若爾、則心未起時,宇宙萬有應盡空無。然心雖不生,物自相續,故知唯心義難安立。爲答斯難,巴克萊乃有上帝之說以濟其窮;新康德派有宇宙大心之說以廣其量。由是唯心之心,乃入玄漠。

  唯物論者,以爲宇宙之初,唯有雲氣。質點凝聚,漸成地球。物質化合化分,漸成生物。生物進化,漸有人類。人類進化,智慧以生,智情之用,厥號心識。所謂心者,既後物質以生,藉身體以存,緣外境而起,雲何可說離物有心?所謂心者,不過物質凝合所起之用耳。以是故說,宇宙本體,體唯是物。雖然、生物進化之論,今之學者既每謂其不通。無心獨存之星雲世界,又非有心之人類所能實證。若謂心意必麗夫身體以見聞,則固有離耳目而視聽者。必謂心意必緣外境而後起,則固有離外境而思慮者。如夢,如思,及諸變態心理,又如神鬼等事,彼所憑借所緣慮何物欤?若謂此皆幻覺錯覺,則當知所以成此幻覺錯覺者乃大有其因。若謂是皆迷信妄想,則當知所以生此迷信妄想者實別有其故。理由不充,疑惑不解,而徒斥他人爲迷爲妄,此甚非科學哲學家說理求真之態度也。是故唯物之言,只爲武斷。

  由前之說,唯心不成。由後之說,唯物不成。自余調停兩家,有中立一元之說,有相對二元之論,乃至其他多元論等,要皆徒增诤論,非能實證本體者也。宇宙之本體既終未明,則人生之正道亦終無由定。故西方學說,雖極繁昌,而扪象索空,概未有見于道也。然則人生宇宙,固終若是其芒乎?蓋凡情俗智,無以測至理之高深耳。必有大聖,斷盡無明,德智圓融,超然出世,然後乃能反照世間,達其性相,安立聖教,昭發愚蒙,是則我佛如來應正等覺之教是也。其教謂何?曰唯識教。所雲唯識者,識謂認識,能識即心,所識即境,一切所識不離能識,一切境界皆即心故。是故佛言:“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又言:“無有少法能取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時,即有如是影像顯現”。即以斯義,建立唯識。若爾、佛說何以異于西方唯心論耶?曰:雖說識所緣,但唯識所現于所緣緣中,別立疏所緣緣,不撥本質故。雖不撥本質,而謂本質山河大地器界根身,仍即第八阿賴耶識之所變故。雖說阿賴耶識內變根身、外變器界,而說此識隨業招感,轉識本識互爲緣生,不同上帝唯一獨尊創造萬物故。

  又說:“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不同主觀唯心論者推論所極成唯我論,又亦不同客觀唯心論者執一大心爲諸有情共所依故。如斯種種,不同彼說。勝義葳蕤,如諸經論。是故西洋唯心諸家之說皆不極成,獨佛唯識義理極成。唯識之理成,本體之義著。既證本體,方達人生。人生者,心識之流轉耳。如斯心識,隨業報以循環,隨善惡業而差別。由諸惡業,長墮叁途,由諸善業,報感人天。生命相續,無始無窮。既有業報之世間,乃有出世之解脫。斷惑證真,不造彼業,彼果自盡故。理斯二乘解脫生死,諸大菩薩得大菩提。世出世間,又唯心識之轉依耳。是故唯識之教,既證宇宙之本體,複示人生之正道,無上甚深,至極究竟。誠迷津之寶筏,黑夜之明燈也。茫茫世間,舍此焉怙?

  去聖日遠,正法漸衰,千余年來人習茍簡,微言勝義闇而不彰。西化東來,國人頻頻感于彼方哲學、科學之昌明,漸乃警覺而返求義理之佛典。于是唯識法相之教,乃漸漸顯著于世。西方之大有功于佛法,蓋如此也。若夫宣昭勝義,宏昌至理,袪唯物論之蔽執,救觀念論之窮蹙,使百家異說息其囂訟,五洲有情同趨正道,平人世之紛爭,開聖域之廣大,如斯偉業,非吾東方人崇信佛教多聞正法者之責而誰責欤?洋自從師受學,即早有志于斯,而愧微力之弗逮也。爰有太虛法師,法門人傑,學貫東西,大願精勤,說法無倦。近講法相唯識學概論,詳稽內外,義盡始終,明辯玄思,缜密無比。而于西洋唯心諸論所以不能成立,及法相唯識學至極成立之故,言之彌爲鄭重周詳,都無遺義。誠足以引攝群機,鹹歸正道,顯揚聖教,克宏偉業也。書成囑洋爲序,洋以淺學,奚贊幽深?只以景慕欣喜之余,用書所懷,以祝大法之由是宏通雲爾!甲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南充白衣王恩洋序于龜山書房。

  二

  人生宇宙問題,粗淺之有所實驗,是爲科學。迷謬之有所信仰,是爲宗教。虛玄之有所討論,是爲哲學。

  科學家由感覺與知覺,以經營統製世界之形形色色,視宇宙爲一大機械。人類者,大機械中之一分子,天演而進化,即趨機械以動;享受之幸福,即添機械之力。極其弊,以萬類爲刍狗,認血光爲文明,此其主義,號稱唯物。

  宗教家不慊于現世之狀態,由感情之沖動,崇拜一尊,以說明萬事萬物之本源,而遐想于將來之安慰。是以鬼怪龍天,皆足以應救世之主,而民族悲慘之背景,愈以顯現,此其威權,演爲唯神。

  哲學家用想像之力虛懸一的,而以理論供其莊嚴,或摭拾一二事實,用內籀法以推其結論。治學之方法各別,所得之原理亦異;群盲摸象,或曰唯物,或曰唯神,或曰唯心,而人生與宇宙,遂成爲學術上之大謎。

  佛法者,非科學而科學,非宗教而宗教,非哲學而哲學,其精義乃在法相唯識。蓋識體變似二分,見分爲能究之知識,相分爲所研之對象,已攝科學之全。世界有情,各以自識顯現根身器界,則宗教已失其立足之點。且也大地山河,華藏世界,乃各識共變,則不同于哲學之主觀唯心論。聰明愚魯,貧富壽夭,乃各識自變,則不同于哲學之客觀唯心論。前六識外,成立七八兩識,六識同時與八識變,則現象與本質不生問題。能緣二分與所緣叁分轉,則內心與外境不成角立,尤非意志唯心、經驗唯心、直覺唯心等所能夢見。

  是以人生者,即一類相續識種所變現之成績品耳。宇宙者,即此識幻影之分位差別耳。無所謂神,更無所謂物。所以解之則爲唯識境,形色質點之散聚,品類事物之繁赜,各得其條理與因素,初不必高唱創造,恣談文化。修之則爲唯識行,六度萬行,不過圓滿自心之菩提,而非乞靈于道德,政治與法製。證之則爲唯識果,變修羅爲菩薩,化地獄爲淨土,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初非有所奮鬥,有所進化。

  昔者、彌勒、無著,承文佛遺規,獅音一吼,魔外潛蹤。今之世變急矣,人心之陷溺極矣,死光誤作明星,鸩毒甘于醍醐,呼號慘痛之聲,震于耳鼓,憔瘁悲傷之形,映于眼簾。古人有言:作易者其有憂患乎?余于太虛法師之法相唯識學亦雲。是爲敘。甲戌除夕,張化聲敘于武昌佛學院。

  叁

  說文手持戈爲我。以手持戈,成世界無邊之戰爭,皆由有我。故我之一字,細析之,則手可名我執,戈名我所之法執,執我執法,爲世界一切有情生存競爭之起點。今世界第二次大戰將開始矣,吾侪悲天愍人,將何以救之乎?是唯依佛說一切法無我之理,實證一切法相皆唯識變,毫無實我實法存在于其間。無實我,則問爾有情之爭,爲誰爭耶?無實法,則問爾有情之所爭,果何物耶?既無能爭之我,則我空;複無所爭之物,則法空。我法二空,而猶有所謂生存競爭耶?無乃空與空爭,或虛空粉碎,吾不得而知耶?以是勝義,由空門入,告思簡樂略者,則有成實、叁論、禅、淨、密等宗,及中國之道,或儒明大義之宋學。由有門入,告思繁樂廣者,則有俱舍、唯識、賢首、天臺、律等宗,及中國之儒,或儒闡微言之漢學。如是由空有二門,入不可思議法界,微塵刹海,帝網重重,然皆破我執,除煩惱障,證生空智;破法執,除所知障,證法空智也。乃至修六波羅密,曆十菩薩地,得無上正等正覺,亦惟成就此一切法無我與一切法唯識之義而已。其漸修也,必經叁大阿僧祇劫,行菩薩道,是真菩薩,亦必勇猛精進,得大無畏。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不問劫之短長,究竟圓滿菩提,歸無所得。雖佛爲怯弱畏退衆生,開方便門,說帶業往生,見性成佛,即身成佛等。而其破我法執,證唯識性,則決非見小欲速者之所能焉。若自反我法執未破而談成佛,則當悟是魔。若自省我法執已破,則佛且不言成,何遲速之與有!觀音、地藏之未肯成佛,彌勒之待將來,吾侪應知慚愧,應如是學!慎勿欲超觀音、地藏,而過彌勒,所謂若雲有一法超過菩提者,應是魔說,過猶不及故。是故今日談世法,則一切法無我而已,談出世法,則一切法唯識而已。無我唯識,攝世出世間一切法盡。今世叁藏法師太虛上人,兼娴世典,囊括萬有,所著法相唯識學,是欲以一切法攝世出世間,如中國諸子百家,歐美哲學,融會貫通,皆歸唯識,而無實我亦無實法。戲論永息,正智朗耀,庶幾消泯全世界以手持戈起大戰爭之我,而作止戈爲武之大法王,吹大法螺,擊大法鼓,轉大*輪焉!吾籀讀深思,歡喜踴躍,遂合掌恭敬而爲贊曰:“世界第二次大戰,皆起于我法二執,今證唯識破我法,能爭所爭畢竟無”。民國乙亥春,弟子大圓沐手敘贊。

  四

  法相唯識,寓理幽玄,含義深遠,今欲平易說之,簡明述之,豈尋常之業哉?諺雲:“習俱舍于此世,修唯識于來世”。縱雖二世叁世相次學…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十一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西來演說集弁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