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永良君未到,因無被蓋,乃和衣而臥。
二十九日
今晨微雨,七時放晴。午後、偕周百朋先生訪問白夷廟。全遮放白夷廟有叁座,內均供釋迦牟尼佛像,廟作四方形,頂爲塔式,與緬甸寺略同,山麓與東北兩廊均有白夷僧。在廟中遇一白夷居士趙子同君,趙能漢文漢話,與談白夷的社會情形,及語言文字。據談:他們均信佛教,“僧人”由他們分日供養;“僧人”亦呼爲佛爺,先由土司送往暹羅或緬甸留學,他們讀書即由夷僧教授,故“僧人”爲白夷社會中心指導者。僧人派別亦多,有日中一食者,有早午兩食並許吸香煙者。供佛以花、水、果或豬油等,而燒香者甚少。
白夷文字母與西藏文字母讀法略同。他們從前不與漢人通婚,現時這種觀念已打破,然仍少有隨漢人至內地者。
白夷對滇緬公路甚熱心,並盼望政府多爲他們辦小學,使他們有機會讀漢字,改進生産衛生等技術,解除他們的痛苦雲。
沈景初處長今晚設齋歡宴本團。齋後、由沈處長介紹多土司來見導師。多土司約叁十余歲,原籍爲四川人,態度甚和霭。“八一叁”上海抗戰未勃發時,曾遊上海、南京。據雲:遮放有白夷七百余戶,約五千數百余人。散在山頭有“爺爺”等族,稱爲野人,不歸土司治理;下山“趕集”時,身帶長刀,惟極貧,除所住草蓬外余無長物。
叁十日
今日侵晨因月色甚明,四時即起整行裝。八時半,沈處長送導師上車,並陪往參觀市場。賣物者多爲婦女,異裝雜服,甚有可觀。十一時過畹町,此爲中緬交界處,過橋即爲緬界,有英國兵營。
畹町西南運輸處分站站長請本團至站茶點,旋即南行入緬甸界。叁時抵貴概,商店多爲印人所開,緬語稱印人爲“戛拉”,沿途見印人甚多。八時抵臘戍,西南運輸處楊華波科長來迎,至新車站休息,並聞仰光曼德裏已籌備歡迎,並派有代表來臘戍歡迎。旋嚴壽康處長及徐瑤庭科長、林炳章視察亦來,談二十分鍾後,即用自備汽車親送吾等至中國旅行社安寢;而轉逢和尚與周百朋、楊瑞田兩君,則至永茂和借住。
十二月一日
八時、仰光歡迎代表蕭劍川、王世安、宇挨貌叁居士來,謂仰光曼德裏華印緬聯合歡迎,在仰光並租定林振宗大廈爲導師住錫處;並商談到達時間。十時、發仰光、曼德禮歡迎會兩電,重慶中央國際宣傳委員會航函報告本團抵臘戍。十一時叁十分,隨導師至永茂和午齋。一時、導師答訪嚴壽康處長。旋臘戍佛教各界約定下午開會歡迎。四時半,由宇達項(縣政府秘書)、宇達尚(衛生局長)、宇坦培(閱報社長)、宇地(商人)等代表並汽車來迎。車至歡迎會,其主席宇炳那沙美已在門前迎接,吾等均將鞋子脫去,乃進會門。
歡迎會設在佛殿,殿中滿鋪細竹席,近佛處鋪有花毛毯。主席那沙美引導至佛前焚香,導師禮佛,吾等次第隨禮坐下,由那沙美與大師互致問答,並論中緬佛教互相弘法留學事,導師贈以杭州六和塔織錦,由那沙美接收,供于佛前。乃獻上果汁、汽水。這幕中緬佛教聯歡的盛會,在歡笑聲中閉幕了。我們回到中國旅行社時,心中猶有余歡,認爲中緬的佛教徒,因了滇緬公路的通車,得以弟兄一樣的攜手,導師紀有臘戍住宿詩。
二日
八時、仰光新光報記者宇羅興來訪。九時、英文晨報記者而愛姆亦來訪,由陳定谟君譯談甚詳。十時、導師至市區參觀,旋南渡華僑梁金山驅車來迎導師去參觀煉銀廠,吾等即整行李前往,四時半抵南渡,在梁君家略息,即乘車至廠參觀。廠址設在半山,規模宏大,聞每年可出銀九十余噸。吾等至廠時,見煉銀爐火正熊熊然,另一鋼管則如銀河下瀉,蓋此即出白銀處,旁有一英人管理。梁君更導引參觀配合好的礦料,謂須銀礦兩百噸,鐵沙二十噸,紅石四噸,磨成細末,糁合後始可镕化。該廠各部共有工人一萬五千余。時因天晚,遂同返梁君之招待室。旋有緬甸工商界來迎導師前往歡敘。會址爲一佛教禮拜堂,甚爲莊嚴。並懇請導師留宿堂中。導師致詞,婉辭而別。
梁君爲南渡巨子,雲南保山籍,熱心愛國,曾獨資建造滇緬惠通鐵橋,爲抗戰國際路線一大貢獻。梁君誠樸強健,富有創造事業精力。導師曾勉其更多多爲國效忠,倡辦白夷教育,溝通邊疆文化雲。
叁日
晨六時,梁君來招待所,送我們至知模,搭火車往眉苖。七時開車,八時一刻到知模,改搭火車。車行甚慢。爬過叁千五百尺之山頂。沿途所見佛寺甚多,二時、車抵眉苖,張岑達、黃心賢、陳逸天、伍炳歡、龍子英諸先生已在車站迎候。乃隨歡迎人衆,赴陳逸天住宅休息。
逸天先生爲廣東臺縣華僑,勤儉好學,來眉苗經商有年。暇余研究種樹等自然科學,曾在德國養雞專科學校畢業。住宅爲叁十余畝之花園,四周圍以鐵絲網,種有花木果樹多種;分隔雞欄,每欄中有雞房,設備甚好。計有美國雞六百余只,均系白色,每只雞年可生二百余蛋,色白且大。飼以牛乳、牛肉、大蒜數種,病時並爲打針。四時、曼德裏楊立成來電,謂五日爲緬甸國恥紀念,禁止集會遊行,請本團改六日前往。張岑達代表乃先返接洽。少頃、邱思聰先生代表芒市方裕之土司官來訪,謂“方土司官因來眉苗休養,貴團過芒市時未能招待,派本人代表致歉”雲。導師出名片,托邱先生問候方土司官,並擬明日奉訪。
五時、黃心賢、伍炳歡兩君邀我們遊眉苗湖,該湖爲叁角形,倚山築成,工人爲仰光等處囚犯。四時、由市區經過,據黃君雲:“眉苗爲英人避暑地,氣候甚涼爽,華僑僅有百余人;在瓦城、仰光則有十余萬。我有一次在鄉村乘木船旅行七日,沿途人煙稀少,唯遇一華僑。英人謂有太陽處即有英國旗。我謂沒有煙火處,即沒有華僑”。所言甚壯!
四日
早餐後,方裕之土司偕邱思聰秘書來訪。方土司官西裝革履,曾在南京等處遊曆;八一叁抗戰爆發時,始由漢口至香港,轉道返芒市。態度雍容,年約四十上下,談白夷情形甚詳。導師因白夷區僧侶,大多赴緬、暹留學,影響邊防,擬發起滇西特區佛教會,倡辦佛教教育,令滇西白夷僧侶入校受教,畢業後再轉教白夷,提高其文化水准,使其內向。方土司官甚贊同其說,並約本團五時晚餐。
十一時,赴黃心賢、伍炳歡兩君歡迎會。到緬僧宇阿新那、宇沙蓋耶,及眉苗士紳宇路亭、宇喜萬沙等。先由伍炳歡君致歡迎詞。次緬僧宇炳那雪哈與導師問答中國戒律情形。散會後,仍返陳宅午餐。
晚五時半,方土司官派車來接,我們即偕陳逸天、宇挨貌兩君赴方土司官約會。
方土司官住宅甚清雅,晚餐爲西式,菜可口豐富。席間談及白夷語言、文字、組織甚詳。方土司原籍爲江西省,明代始來雲南雲。七時、我們始興辭而別。
五日
今日爲英人允許緬甸自治紀念日,全緬甸人均于是日遊行狂歡。九時、陳逸天先生邀我們至門前馬路參觀,遊行者均著紅綠色裙子,並化裝緬王、緬後、太子、公主等,酷似中國演戲。一般小學生,舉手狂呼,其情甚熱烈。
午後、黃心賢、伍炳歡先生等,開來汽車,陪我們參觀佛教名勝。眉苗計有叁大佛寺,佛像均爲玉石造成。最先參觀的爲眉苗曆史最久之大佛寺,並遇宇炳那雪哈比丘,談論中緬佛教各種不同的情形。所余兩佛寺規模較大,巡禮後即匆匆辭別。內有一佛殿,僧舍多至十九家,與我國普陀山等房頭製度相似。禮佛時,導師之山水竹手杖,遺落宇炳那雪哈僧舍。晚、黃心賢先生往取,據雲業爲人攜去。四時、寄發海潮音社航信。晚、收檢行李,准明日清晨赴瓦城。
六日
仰光的大金塔,雖然聞名世界,但緬甸的佛教中心,則仍舊是在緬京。所以我們要訪緬甸的佛教,不得不先到緬京了!
今晨、由黃心賢、何若稽君等,汽車送我們乘火車前往。陳逸天先生昨晚陪定谟君往看緬甸電影,至十一時始返。今晨一時又爲預備早餐,竟夜未睡,盛情可感!十一時抵緬京,遙見佛塔高峙,金光四射,而鐵路兩旁僧舍林立。世謂緬甸爲“塔”與“佛僧”之國家,至此益信。抵車站,在華印緬歡迎之人衆中,導師手捧佛舍利塔,徐徐下車。由古緬王裝之少女獻花,及迎請佛舍利塔,坐于大象上前導,二千多緬僧及萬余之印、緬人士與僑胞隨行。萬人空巷,全京震動。閱一時,始達雲南會館。稍息,導師即到講臺向歡迎群衆致詞。
緬甸佛教的僧王,據說其實權已不如緬王時代,不過名義上仍保持尊重。午後一時,蘇知覺、杜瑞太諸先生,陪同往訪達到那邊僧王。僧王住錫所在,爲一古老的僧舍。我們抵達時,即跣足至樓上禮佛,而僧王已在坐迎候。僧王年齡甚高,方面大口,與導師互相慰問。
中緬佛教的兩領袖,在汽車的軋軋聲中,相珍重而別。
緬甸佛教爲單純的小乘教,著重比丘律儀,保存佛住世時乞食的遺製,與中國佛教叢林等組織不同。我們要知道緬甸寺僧的內部情形,故于下午四時半,即往僧人青年會去參觀。該會的會址,爲長方形的洋房,分上下兩層,樓上正中爲講室,樓下用布圍隔成僧衆寢室。該會爲青年僧衆組織而成,采用委員製,委員叁人,每四月輪流主席。現任主席爲宇禅得卡,副主席宇克那諾。吾等到會時,由宇禅得卡、宇克那諾招待,宇禅得卡主席問佛教傳到中國的曆史,及中國戒律情形,導師均詳爲解答。並贈以六和塔織錦一幀。臨別時,宇禅得卡盼望再能得導師的教言,導師答以有機會亦甚願再相研究。
七日
緬京佛教最大的佛寺,爲樸鴉己,及大光塔。早餐後,我們先赴樸鴉己(華語大佛寺)禮佛。樸鴉己爲一大佛殿,殿頂塔形,高聳插雲。佛殿有東西南北四門,每門到佛前深約二十余丈。兩旁有緬婦攬售鮮花、香、洋燭及象牙玩具等。佛身貼有金葉甚厚,據傳像系緬王戰勝鄰國請回供養者,故與緬甸其他佛像不同。我們依緬人習慣,跣足,獻花,燒香,然後禮拜,並購金葉貼像供養。
旋轉往恩多垩(華語大光塔)巡禮,該…
《佛教訪問團日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