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塔廊房塑有生老病死像,意寓警世,爲緬甸佛寺的特色。據雲:此塔與仰光大金塔色樣相同。塔內供有丈余之大玉佛像,右邊有鹿野苑說法假山景,塔前瓶中滿插禮拜者所供鮮花,唯地下不甚清潔。緬青年僧公開吸食香煙,已染有威儀不整等俗習。
十時、至小彌山麓瞻禮,遙見山上佛塔甚多,並巡觀緬王故宮一周。宮殿牆壁均系木製,飾以金色。十一時,返雲南會館午飯。
下午四時,中印緬代表聯合開歡迎茶會,到各界代表七百余人。首由某女士獻花,次由中緬佛學會代表楊立成致歡迎辭,陳定谟教授翻譯,導師將這次來緬訪問的意旨以及佛教世界運動,中國抗戰等情形,詳爲解釋。緬人歡迎詞,由世界佛教會秘書長誦讀後,裝以圓銀盒,由導師接收。
晚間、前緬王時某內閣之孫來訪,祝導師佛教世界運動成功,中國抗戰勝利。導師亦祝彼福慧增長,緬甸前途光明。
八日
石階山爲緬甸僧尼的中心區域。今晨、本團應該山各寺的邀請,前往訪問,同行者有何若稽、謝兆豐、王複炳等。半途、遇安那宇和尚等來迎。九時半,過阿華鐵橋(亦名石階橋,長一英裏半),抵石階鎮,即有各界代表學校及童子軍等歡迎。會場外挂有緬文歡迎太虛大師橫匾,由安那宇和尚引導至會埸。首由安那宇和尚及下議院議員直愛那女士等致歡迎詞,次請導師演講,然後即至會埸樓上午餐。
十二時,赴石階山參觀,該山離鎮約四英裏,有僧尼二千余人。今日爲全山各寺住持聯合歡迎,會場設在山下尼寺,門窗均挂有淡紅綢幕。由招待導至樓上佛堂,樓板上有細席,僧衆均坐椅上,居士及比丘尼俱席地而坐。先由某緬校長及緬僧用緬文分別讀歡迎詞,次請導師演講。導師以“佛法普及全世界,要佛教國家高僧大德共同努力,而中緬佛教應先聯合爲其基礎”雲。末後,緬僧誦經祝中國被侵略之戰爭早得停止。安那宇和尚更邀吾等參觀禅窟,導師有緬京禮大佛金塔小須彌山詩。叁時、赴緬甸最大佛塔瞻禮,塔爲緬王時所造,已有四百余年的曆史,甚爲壯觀。四時、至觀音寺參觀,寺爲中國普通寺院式樣,殿前供有關帝像。最後一進,正中爲觀音像,兩邊供真武、文昌,富有中國叁教調和的色彩。五時返雲南會館,並訪楊、蘇二君告辭。
我們到仰光的火車,是許百富居士爲導師挂的一輛專車,所以晚上八時即到車上休息。同行者,除本團外,尚有仰光歡迎代表邝金保、朱拙亞、許百富、陳洪富、陳步墀君等。舍利塔因緬僧請去供養,禮拜者不絕,至九時始請回車上。至此,我們久想訪問的緬京佛教,在此叁日中便匆匆的告終了!我們因時間匆促,對于摩憐大師沒有能見面,僅請中緬佛學會代表,送去雷峰塔織錦及致問的信。
九日
清晨四點鍾,楊立成、蘇知光居士等,來站爲我們送行。五時十五分鍾,于汽笛聲中,與緬京告別。
八點鍾,車停居脈站,站中擠滿歡迎的群衆,爭上車來禮見,導師均爲慰問,給以獅吼龍嘯等書。車箱外,華緬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搶著獻花、拜舍利塔。那種真誠,我們只有欽佩,沒有話可以形容得出。沿途經過各站,均有緬僧及華僑歡迎,或獻花、獻旗、贈水果,整夜的不能安睡。尤其到彬文那、束籲、彪關、彬直查四站,歡迎的人更爲熱鬧,並設有軍樂、茶果等招待。
十日
清晨四時,車抵仰光近郊車站,有緬文報記者上車來訪。他說:“今天先拜訪大師,甚爲榮幸”!並問中國的佛牙,導師告以中國佛牙因年代久遠,現在不知藏于何處?他說:“大師帶來的舍利,恐怕就是佛牙的一部份吧”!
六點叁十分鍾,車抵仰光總站,車站擠滿了歡迎的群衆。導師捧著舍利塔,我捧著香爐,在歡迎群衆中下了車。走出車站,在預備的花車上坐定。覺民日報所載詳情如下:
“太虛法師今天要到啦,這是昨晨本坡全體華僑最感興奮的和注意的事情!歡迎籌委會通知各歡迎者,須于五時齊集車站,以便依照秩序排列隊伍;印、緬人方面也同樣忙著。從晨四時起,每條街道都是嘈雜的人聲,每一個團體都是忙著招集隊伍,老少男女都起來,向車站進發。中華學校及共和學校的軍笛隊,更把華人區的空氣弄得緊張了,尖銳的軍笛聲音,吹進睡眠惺忪者的耳朵。六時許,所有隊伍都已到車站齊集了,負責人忙著編排預定的秩序,把廣大的車站前的曠場,變成人海,一隊隊向著指定的地點排著。華印緬混合著,這是東方民族融彙的一種表現,這是叁大民族的精神團結!成千成萬的人群,每一個人,每一隊伍,都有一個目標 ──“歡迎太虛法師”。
站內月臺上也有幾百人,聖約翰的救護隊動員了八十人,幫同維持秩序。曾外次長亦于五十分到場,榮總領事亦到了,和華印緬領袖忙著握手道晨安。由車站當局傳出來的消息,“火車停于第一號月臺,太虛法師專車是挂在最後之一輛”。于是預定迎接的五七人,內有曾外次長、榮總領事、李文珍、林鬧外、林世義、石和尚……,緬人方面有都咯盛、媽素陣、宇頂貌、宇坡萊、宇容陣、宇旺坡、宇山周、宇瑞堠………,印人方面有彥牙申、那爾、礁礁幹枝……等,向著車站東方移動。由聖約翰救護隊,手挽手圍起了大圈子,讓迎接者不致被群衆擠散。專車終于在六時卅分抵達。是時、群衆更加擁擠,陳步墀與林世義上車,將沿途贈獻的花籃攜上,法師便于萬人企望中下車,手捧舍利佛塔,由曾次長與榮總領事趨前迎接。華僑戰地記者,于是時攝取活動影片。法師下車後,與各歡迎者點頭爲禮。與大師同來者,有葦舫(秘書)、陳定谟(翻譯)、周百明,並有到瓦城歡迎之許百富、朱瑞石、陳洪富、邝金保等四人。法師與各歡迎者,由救護隊的引導,由月臺轉出車站。預備爲法師及放置舍利佛塔之花車,停在站外,該花車乃用新汽車裝置,上結以青白花朵,前面裝一美麗佛龛。法師等出車站,登車即坐于正中之沙發椅上,將舍利塔置于佛龛。大師身穿淡黃袈裟,頸挂念珠,滿面春風,向站外之歡迎群衆頻頻點首。
大師上花車後,由宇蚋敏宣讀長篇歡迎詞,詞爲緬文,凡數千言。各報記者紛紛趨前攝取影片。時有目漢寺府華僧道悟,上車獻花,並對法師朝拜。群衆中之緬人,亦有跪地朝拜者。宣讀歡迎詞畢,花車開始移動,仍由聖約翰救護隊,在車後隨行,並有馬警在前爲導。
所有遊行隊伍,一面編排,一面開拔,引導車,已至向塔,而後方隊伍尚在編排中。總共華人隊伍有八十多隊,印人有七隊,緬人有五隊。緬僧汽車有叁四十輛,大師花車之後,尚有數目極多之私人汽車隊。隊伍之長,延及二英裏,人數約在二叁萬人。引導車前挂青天白日中孔雀旗,表示華緬親善之意。並有一叢竹葉,紮于旗之上端。車中坐有蘇德隆、何金星、宇埃貌等。引導遊行路線,由車站、白塔路、廣東大街、南勃陀至大金塔西門。緬人救護隊,排在引導車之後,服裝整齊,別有精神。其余緬人及印人隊伍,亦均穿一色製服,嚴整可觀。隊伍本定到南勃陶第一部和尚寺前分散,但遊行隊伍卻一直隨行至大金塔西門。當遊行隊伍經過本坡各街時,萬人空巷,兩邊擠得水泄不通,樓上窗戶,亦塞滿觀衆,有許多人沿途朝拜大師。市區內之交通,暫時停止。華人住區,有升旗結彩者。全市約有十萬群衆,在瞻仰法師之容顔,法師于花車上,對街道左右之群衆點頭。九時許,法師始達大金塔之西門,而先頭抵達之隊伍,有分散于大金塔西方之曠地,數目繁多之汽車沿途邊停留。追隨上塔之群衆約千人,抵達金塔頂層,法師以香花神香朝拜四方佛像,由西而北而東而南,再轉西方由原路下塔。
法師下塔後,複登花車,戰地記者又在攝取新聞片,後由引導車導至備爲大師卓錫之協德園,隨行之汽車有數十輛。法師抵達協德園,即至二樓之休息室,負責人亦跟隨而至。室內置一辦公桌,上置電話等物,舍利佛塔置于椅子上。法師對歡迎者表示謝意,並請各自休息;由陳定谟譯成英語,華、印、緬各界領袖,遂退出。是時尚有緬婦趨前朝拜舍利佛塔,其敬佛心之切,可以想見。緬華佛教研究會,于是晨布施緬僧叁百于協德園。現在協德園已有緬人開設之茶店及其他小販,以應每日前往該園者之需求。
昨日下午叁時,協德園又開始熱鬧了!樓下大禮堂中央,于叁時二十分開始演緬劇,圍觀者有緬人僧俗及華人等。禮堂中、布有歡迎法師茶會桌子七十余,上蓋以白布。四時、茶會開始,青年社音樂隊,到場奏樂助興。出席者、有曾外次長,榮總領事、緬首相宇勃、森林部長宇素、市長宇容溫、前市長宇實、緬商會主席魯溫、大學教授魯氏、檢事官宇鎮貌、彥牙申、中緬佛教研究會主席都唅盛等中外聞人四百多人。法師入席,全體肅立迎接,法師坐于席之南邊,旁有葦舫法師及陳定谟教授。首由主席都宇盛致詞,略謂:“此次法師抵達緬甸,我們表示萬分歡迎!大師一八八九年于浙江省,弱冠即努力研究佛教,傳播佛教,爲佛教最出色之人物!一九一六到一九一七年,曾至日本、臺灣宣傳佛教,一九二六年,再度至日本。一九二七年,曾至德、法、英、美各地演講,建立佛教于歐、美國家。此次到緬甸後,再轉印度、錫蘭、暹羅等佛教國訪問,聯絡一切佛教國家,建立世界性佛教組織。本會表示萬分歡迎,並希望能將佛教傳播于世界”雲。繼即由法師致答詞,由陳定谟譯英語(略)”
法師致答詞後,即退席,全體肅立恭送散會,時已六時。昨晚協德園燈火輝煌,點綴盛景,小販亦沿邊排攤,整個協德園由無人而變成熱鬧區矣。
叁點鍾,曾镕甫次長、榮總領事等來訪,適我們出席歡迎會,未遇。
十一日
到仰光的第二日,我與定谟教授,分別整理文稿及發各方函電。上午九時有緬僧來訪。十時,導師訪曾镕甫次長,運輸處陳處長亦同時晤見。曾次長全家信佛,夫人小姐均出禮,並同攝一影。次訪榮室禮總領事,邝金保黨支部執委員,及辦理…
《佛教訪問團日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