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先君故後之尚賢堂紀事,頗增故人之思。時日本佛教青年會之常光浩然君,與本願寺僧鋤野光藏,亦來談話。先是、常光浩然曾至寓邀余出席在弗來斯老所開之嘉州日本佛教聯合會,蓋茲會將議決本年秋季在夏威夷島開太平洋沿岸佛教青年大會之事件,請余邀中國佛教青年團體派代表參加。余以弗來斯老在叁藩市與羅桑之間,如赴羅桑則可過弗來斯老,順便赴會,以羅桑之美國佛教徒某女士、意大利佛教徒某君,及印度教師郁哥達,曾邀請前往也。然後時以事竟未往羅桑,故亦回卻常光師等之邀請。然常光等後時電檀香山及神戶以余經過時歡迎登岸,亦足感也!旋入座午餐,費爾樸主席,以華語、美語申歡迎意,余答辭請高翰君翻譯。同席美、華、日人四十余,餐畢遊覽蔔技利湖景諸勝。四時、至大學某講堂講演,著名之東方學者蓋樂博士主席,蕭孝榮博士翻譯,聽者近千人。蕭君講時神情活潑,使全堂士女無不傾注,聞爲向來講演難得之盛況雲。會畢,那文君等邀至其家茶點休息。六時華轲君等赴柯克蘭某飯店之學生名譽會晚餐,華君主席,同席那文夫人、那文女士、山下進君、林同濟君、邝吉利君、華轲女士等卅余人。余有講演,由周銘叁教授翻譯。仍由華轲、那文二君以汽車渡海直送余回寓。次日、如幻同渡海灣經某電車站,卡司脫女士汽車接赴海文司夫人別墅,精舍佳山,林泉幽靜,一洗塵市之氣。繁陳佛像及中國古玩,頗信佛教。其丈夫乃一富豪,新故而族人方與爭産,律師戒其加入任何社團,故于佛學苑未能有所資助。二十九晨,彼岸君偕真如、自如來寓,贈予一昔年購自日本之梵漢辭典。下午、如幻師來同赴禅窟,六時聚餐,八時講演,到百余人,日、美各半,日本領事館副領事亦來聽講,曾住中國,能略知華語。是時余已定不去羅桑,到會之西爾司夫婦與華爾司女士、及花而白克女士等,遂分別訂期聚餐講演。
叁十日、有沙君志培及蕭君孝榮等來晤。下午、阮君岐山等請爲書字。八時、赴卡司脫女士等之靈智學會講演。柯克蘭日僧波多泰嚴訂于初叁日開會歡迎講演。叁十一日下午二時,花而白克女士請茶點,亦如幻之信徒也。劉君展伯邀如幻等同晚餐,餐畢至基督教青年會爲華僑講演,中西報主筆崔君約伯等皆在座,聽者除如幻皆屬華僑,約叁四百人,劉君爲譯成華語,講辭、次日由金山報次第登載。會中平時講基督教聽者極寥寥,余講佛教乃非常擁擠,一般基督教徒皆相訝異。留學生莫錫五君、趙柄林君、趙俊祉君等,各公司經理朱璧笙君、劉日初君、張天寵君、周倫卿君等,皆晉求談話。
初一日五時,西爾司夫婦以車來接予與如幻師同往晚餐,其兒女與華爾司女士等相見。憶昔年上海某報曾載美國舊金山某夫婦因信佛教,改用佛教儀式重行結婚禮,詢即西爾司夫婦。唯彼當時所信爲印度教,乃改行印度教儀結婚,非佛教儀也;今則已由印度教而轉信于佛教。起初一般人或誤印度教爲佛教,今則已漸明了矣,華爾司女士英籍而久居德,今寓于美,博學善辯,昔曾爲德皇所友。近年研究佛學,夏間亦將至日本並遊中國,聞中國僧之戒律較日本僧爲善,願久居中國雲。
初二日、沙君志培來同午餐,周君銘叁等來訪。
初叁日上午與如幻師赴波多泰嚴約渡海外,泰嚴之信徒某君以汽舟接至泰嚴之布教堂。先晉午餐,旋陪之遍遊柯克蘭之全境,若美洲土人博物院及某詩人之山舍等。歸堂晚餐,爲寫字多幀。八時講演,聽者皆日本人,有青年留學生數人,詢問中國近來有否青年佛教之運動等,渡海回寓深夜矣。
四日摒擋回國之事,彼岸君等又設齋餞別。
次日、林君華耀、沙君志培、趙君澄波等來寓午餐,擬于金山購一地建佛精舍,兼與劉君展伯等組佛學會,余爲草簡章緣起等。二時、彼岸君、真如君、自如君及周君銘叁、蕭君孝榮、那文君亦至,遂同送余登船。華轲君、費爾樸君等托那文君代送。至船後,龔總領事、高副領事、高翰君、館員某君及伏倫貝格皆到,領事館贈余蘋果一箱,真如君等贈以鮮花,高翰君等贈以風景冊,並在船與趙、林、沙諸君及彼岸諸君攝影多幀而別。四時船遂開行離美。
第八章 由美國回上海
余在紐約及叁藩市時,得克蘭柔夫人介紹之加拿大威廉君夫婦、赫德生夫人、愛金士夫婦與恰臘君等,函請往加拿大。余遊興漸闌,因循久之,終未前往。遂于四月初五日乘大來公司之範朋總統船回國,此船乃環行世界者,約叁月余一周,周而複始,常作自東向西之旋轉。船中侍者皆屬甯波人,故同船船客雖皆西人,華籍祗二叁語言不通之粵人,亦無何不便。
舟行七日而至檀香山,先有風浪,已而漸行漸熱,以檀島近于熱帶而船向西南行也。六時即泊檀島,下午五時即開,然以常光師致電于檀島之佛教青年會,又龔總領事致電于檀島之領事館,已宣登各報,迎余講演。故抵岸時本願寺開教使今村惠猛、佛教青年會幹事植田政市、美國佛教徒代表海脫叁君,偕能說華語之中島裁之君,已登舟來接。中島裁之余昔年曾于牯嶺及東京相熟,遂即握手道故,知其赴南美調查數年,亦初至檀島矣。君等說明來意之後,遂即偕之登岸,而曹恭翊領事與夏威夷大學漢文科李紹昌教授及商會黃霖代表,則以來遲一步,未能相值。余等乘汽車至本願寺之後,余以須先一訪中國領事館,由植田及中島二君同往。李君等以接余未遇,正回館躊躇,見余等來大喜。曹領事及夫人、李教授及夫人、黃君霖另與某某兩夫人等,同迎入館中休息。初植田等本約余午餐,至是相商,以檀香山十字架教會十時講演,十二時中華會館商會講演,一時華僑公宴,已先登報宣布,故植田君等即商于二時至佛教青年會演說,九時余,訪福斯脫夫人,夫人乃捐钜資建築印度菩提場精舍者,年已八十余,老邁龍鍾,且家産被奪族人,今依族人生活,迥不如前矣!惟語言間時提及達磨波羅而已。九時余,遂赴檀香山十字架教會之講演會,李紹昌博士爲余翻譯,威化牧師主席。講畢,出而討論者甚多,要求余以世界佛學苑文件一份存圖書館參考。並有曾遊住中國稍谙華語之葛本宜夫人、葛麗英女士等多人,與余談話。旋李君陪同參觀夏威夷大學及圖書館,博物院等,內有精妙之唐雕觀音像二尊,李君深惜國寶流于異邦,謂國中當提倡保護。余以一般新少年方在國中大肆摧毀,言下同深慨歎。余以民國十年自香港回滬,李君則乘船至美,適以同舟,故曾有數日之交誼,他鄉遇故知,倍形親熱,請余回國後贈佛書與夏威夷大學。美籍華僑某君,爲創立夏威夷大學者之一,時亦陪同遊覽。十二時、遂至中華會館即商會演說,到華僑二叁百人,楊棣棠君亦來相見。楊君力倡佛學,上海居士林曾刊行其論佛書稿者,爲國中佛學界所知名,與余亦屢曾通信,惜語言隔膜,不能暢談。開會,黃霖主席,李紹昌譯爲粵語,更加中島裁之演說。將近一時,乃赴華僑公宴,曹領事、李教授、楊君、黃君等相陪。曹君蘇人,亦熱心佛學研究,請余開佛學書數種。宴畢,植田中島及楊君陪余赴檀島佛教聯合會,日本、英、美、印度佛教徒五六十人,余略述遊曆經過,中島翻譯。英國人某君述倫敦佛教會曾來信談余在歐之行略,頗商論世界佛學苑之事。印度人某某博士猶熱心擔任聯絡印人共同發起。旋共同攝影,贈余雜刊多種,導觀本願寺講堂及佛教青年會等。日本曹洞宗別院監督駒形善教等,亦皆在堂也。叁時、由植田君駕汽車載余與楊君馳遊全市,遂同送登船。時有太平洋沿岸國民聯合會代表某君,亦來歡迎,並贈雜志四冊。未幾船開,植田君等猶在岸歡送。檀島雖祗一日,而演說叁次,且遊覽略周,何能不感謝日、華、美諸友之盛情耶?
此日船開後直駛神戶,約經二星期始停泊,二叁日後天氣又回涼,各船客初時不相聞問,久之漸稔,雖語言不甚通利,其中若華西大學德約翰牧師夫婦、與上海美孚行赫紫爾君夫婦等亦知華語,他若德國人由美回德之亨刺君,與美國人赴新加坡之克拉克此夫婦,尤與余善。曾爲攝影多幅。他若克龍君、德拉君、葛朗此君、來洪特君、來勃爾斯君等,皆逐日談敘。風浪時有時息,無足追記,惟行至太平洋之美亞中心界線,于地理上則東爲遠西之西極、而西爲遠東之東極,蓋出于歐洲人爲主之強爲分劃者也。而天時上以前逐日減時,至是乃減去一日,以十七日作十八日,而減後適與日本、中國之日期符合。蓋上海經印度洋、大西洋至紐約差十二時,紐約經太平洋至上海亦差十二時,恰恰一日夜也。
廿五五時抵神戶,神戶法隆寺性柏室田村至棠師登船來見,謂法隆寺管長即東南亞佛教大會會長佐伯定胤僧正,接檀島來電,知余道經神戶,先使其先至歡迎。明日佐伯師與日本佛教聯合會大西良慶師,亦當來船也。余深致謝,辭以次晨登岸。次晨、田村師來船陪余乘汽車先訪中國之領事館,周珏總領事亦舊交也;然周君適赴東京,僅由隨習領事耿君善[(臺-臺)+英]接見。旋與田中師至一百貨公司購物,並啜茗閑坐,即出遊古刹名勝多處,同午餐。回船稍坐,二時後,佐伯僧正與侍者四村至道來船,殷勤道故,知此時創刊法相宗聖典,持贈緣起章程數冊,余告以回國向人提倡。余謂與日本佛教聯合會同作世界佛學苑之世界佛教新運動,然君等則注意中日佛徒之親善,以期再開中日佛教徒大會,並請余致候王君一亭等;旋由四村至道爲余等攝影以留紀念。四時後船即開動,佐伯師登岸後遙立相送,舊誼新情,均足令余感懷也。廿九晨抵于上海,六時即泊大來碼頭,乃孫君厚在已派程仲英君、印心精舍已派體參苾刍至船埠迎接。七時後,共乘渡輪至海關新碼頭,則中國佛教會王君一亭,中國佛學會墨禅苾刍,徐君醒忱,普陀佛教會瑩照和尚,蘇州佛學會聞道苾刍,世界佛教居士林沈君桂秋等,皆在岸歡迎。余與同舟諸士女一一握手言別,遂與歡迎諸君至旅舍休息。余之遊記乃于是乎終。
然尚有數人須特別銘感者,在法則余君乃仁之逐日追陪,用錢不少;胡君詠麟、丁君肇青、楊君婁峰與信源女士及公使館齊代辦、陳秘書等,爲之噓拂翻譯;德貞女士之饋贈旅資。在英、比則陳濟博君之耗時費財,扶助月余;陳代辦、王公使之曲盡招待;于焌君之爲翻譯。在德則衛禮賢教授與詹君顯哲、丁君月波及公使館梁君穎文等,兼盡招待翻譯等之勞。在美則黃君恩孚、郭君秉文、沈君有幹、江君亢虎、沙君志培、周君銘叁、劉君展伯、如幻師、彼岸君等,皆以十二分熱忱爲之照應扶助。余以是乃獲寰遊法、英、比、德、美,將中國之佛教稍引起世人注意。抑余者尚難勝述,茲僅略及而已。海天萬裏,于是並祝康健!
(附注)“太虛大師寰遊記”,大東書局出版。其“佛學”、“雜觀”、“詩錄”、“投贈集”四章,已分別編入他處;此惟“緣起”“遊記”二章。今分爲八章,簡名曰寰遊記。
《寰遊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