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陳獨秀自殺論

  論陳獨秀自殺論

  太虛

  ──九年一月作──

  一 自殺果足爲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嗎

  二 最近代思潮果足爲自殺的救濟嗎

  叁 我對于自殺的批評

  四 我對于自殺的救濟

  八年十一月間,北京大學學生林君德揚,在叁貝子花園投水自殺,遂惹起多數人底恐慌,討論救濟方法。陳君獨秀于新青年之第七卷第二號上,亦發表了一篇自殺論,其恐慌的要點,就是認自殺爲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如雲:“自殺若成了一種普遍的信仰,社會便自然破滅。各國政府所深惡痛絕底,是共産主義和無政府主義,說他是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倒是真有兩個可以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他們卻不曾看見!這兩個思想是什麼呢?一個是獨身主義,一個就是自殺”。其救濟的要點,就是新理想主義,新唯物主義的最近代思潮。如雲:“古代的思潮過去了,現在不論他,所謂近代思潮,是古代思潮的反動,現在也還勢力很大。在我們中國底思想界,自然還算是新思潮,這種新思潮,從他掃蕩古代思潮的虛僞空洞迷妄的功用上看起來,自然不可輕視了他;但是要曉得他的缺點,會造成青年對于世界人生發動無價值無興趣的感想,這種感想,自然會造成空虛、黑暗、懷疑、悲觀、厭世、極危險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也能殺人呵!他的反動,他的救濟,就是最近代的思潮。古代思潮教我們許多不可靠的希望,近代思潮教我們絕望,最近代思潮教我們幾件可靠的希望”。現在我要批評底,雖自有我對于自殺一事底見解,但對于他恐慌和救濟底要點,自不得不先加一番審定。

  一 自殺果足爲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嗎?

  按:陳君認自殺爲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先有一個“自殺若成了一種普遍信仰”的因。然自殺一事,設若必不能成爲一般人的普遍信仰,則自殺固無破滅社會的危險,而對于自殺且亦無救濟底必要。陳君既未能證明自殺必將成爲一種普遍的信仰,遽認做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而有救濟底必要,何異偶然見一家或若幹家絕了後代,便起人類將斷種底恐慌乎?陳君以自殺和獨身主義並認爲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今就獨身主義觀之:既未嘗妨害其貪愛自身生活的生性,又能免離了人事上若幹的憂患,而獲專心致志以成就過人的德業,經世界若幹宗教家底實踐唱導,猶且能信仰實行底,不過占人類數千分中之一分。其余的數千分,化醇化生,固但有生齒日繁的現象,而初無人口減少之征。則獨身主義猶不能成爲普遍的信仰,況自殺乃根本上妨害貪愛自身生活的生性,又並其能造成德業受用善果的本身而毀滅之者乎?故自殺必不能成爲一般人的普遍信仰,亦不足爲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陳君認自殺爲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因視爲有救濟底必要,不得不謂之迂闊無聊的過慮!

  二 最近代思潮果足爲自殺的救濟嗎?

  按:陳君謂最近代思潮教我們幾件可靠的希望,應是指思潮趨勢表中所列:舉惡中有善,醜中有美,人性比獸性進化底數條而言。然此亦是暧昧不明、彷徨不定、疑惑不決的戲論,固不足爲自殺救濟者也。何則?此論果示人以有善、有美、有進化的人性而不當自殺乎?抑是人以惡、以醜、以獸性而當自殺乎?況善在惡中,即是無純善之善;美在醜中,即是無純美之美;人性較獸性進化,未離獸性,即是無純粹之人性;即此、已足令不願過苟且生活者自殺矣。且更進一步言之,如作者所雲:古代思潮是全美的,然近代思潮在當時、亦何嘗不認爲惡中有善,醜中有美,人性比獸性進化也。由作者在今時觀之,則古代思潮、既成爲不可靠的,近代思潮亦成了絕望的,則作者于最近代思潮所謂幾件可靠的希望,安知一轉瞬不又是一種不可靠的絕望嗎?是則益暗示人以應當自殺而已!故以最近代思潮有幾件可靠的希望,以爲自殺的救濟,不得不謂之唐喪無益的戲論!

  然吾雖未嘗得讀羅志希、蔣夢麟、李守常、杜威、杜威夫人等人對于楊君自殺的言論,僅就陳君所批評的以觀之,陳君的自殺論,固較羅志希諸人的見解高出數籌矣。而陳君跟著「自殺是破滅社會的危險思想所以必要救濟”底後面,更進一步討論:

  “爲什麼要維持這社會不讓他破滅,謂是一種狠難解答的哲學上疑問。厭世自殺的人,正是這一種疑問達到他心境最深的處所,感得人生沒有什麼價值,所以才發生一種最後的決心而自殺。這種自殺,是各種自殺的源泉。各種自殺,多少都受了他暗示底影響。這種對于人生根本上懷疑的自殺,只有能解答他心坎深處所藏人生哲學的疑問,才能夠改變他的人生觀,才能夠教他不去自殺;否則、對他種種的解說,總是沒有一看價值的,亦決非改良社會、減輕壓迫、所可救濟的”。這一段說話,卻頗爲中肯!但謂這種疑問,是由宗教上苟且心的空觀,及哲學上偏見的性惡所造成的,已屬不全不類。何謂不全?不單是空觀和性惡說所造成故。何謂不類?空觀和性惡說,不必造成爲什麼維持社會不讓他破滅的疑問故;且陳君似未知空觀和性惡說之真意義故。至其應用所謂最近代思潮的現實擴大、自我擴大,以對治空觀;惡中有善的、醜中有美的,以對治性惡;謂可以解答厭世的人心境最深處的疑問,則又顯出無他能爲底本相來了。何則?其自我擴大之義,分爲物質和精神底兩種:物質的自我擴大,是子孫、民族、人類,精神的自我擴大,是曆史;但那厭世的人,豈不知有子孫、民族、人類和曆史哉?亦以此即是構成社會的原素,固與社會一般的不須維持讓他破滅而已。然則這些子孫、民族、人類和曆史的有不有,與他什麼相幹呢?所謂種性不滅,亦屬子孫、民族、人類相傳相續而存在的。但是、現存的人,過數十年、百年而俱死矣,現存的人子孫,亦依然不過數十年、百年而俱死,如是死死相續,縱使相續而不斷滅,亦只成得個各各皆是無價值無意義的生活!況死死相續的人類,亦終有與這大地同歸滅壞的一日?安有所謂種性不滅者存乎?物質的滅不滅,兩無證明;藉使不滅,然物質不滅,亦何嘗可算得人生的意義價值?且所謂物質、種性、現實、自我、個體、全體、空間、人類、曆史、生命、精神,皆不過各種轉變上所生各種現象的記號。這各種轉變一旦完全停止,則此各種現象的記號,又安得不完全斷滅而唯是空乎──注意:此未是佛法的空觀──?作者乃曰:總算是有不是空,抑何措辭之滑疑閃爍耶?至用惡中有善、醜中有美、對治性惡,更爲無力!何則?善中雜一點惡,美中染一點醜,已不足謂之美善,而可謂之爲惡。況善在惡中,美在醜中,尚欲不謂之性惡,得乎?又且貪生,亦不必由于要維持這社會不讓他破滅,自殺、亦不由于不要維持這社會讓他破滅乎?

  陳君自殺論中所表列的原因,文明人、有教育的人、青年、老年人,關于知識信仰的有五類;婦女未婚的人,關于情緒壓迫的約有八類;都會裏的人,窮人關于經濟壓迫的有二類,說之頗爲詳盡,然大抵就周圍情狀以言。吾請更有以添補其缺,爲表如下:

  ┌投真…………視自殺如滅漚還水,所重者在還水不在滅漚。

  │尊我…………見色身非我而拘礙乎我,遂殺身以尊我。

      │  ┌成阿羅漢者患退失,自殺以入涅槃。

  爲己┤患失……┤

      │  └少婦患老醜失美貌,自殺以保形容。

      └報怨………得無生者償還夙怨以了舊債,如達摩報怨行。

   此四者雖近似厭世解脫,實非厭世解脫。

      ┌省累………爲避免連累他人而自殺

      │去礙………爲令他人得成功而自殺

  爲他┤

      │悟世………爲警覺世間沈迷而自殺

      └利人………爲利益他人而舍施身命

  此四者雖亦關于知識信仰,卻是純爲他的。

  佛教在于爲己之第四種,及爲他之第四種,是常行的;于爲他的第一、第二、第叁、亦相對的贊成;爲己的投真、尊我、患失,亦絕然反對。更有爲對治身見、破除我執,及舍身爲法、求福、消罪等等自殺者,此不具述。陳君于自殺的批評,分爲反對派與非反對派,于反對派首列:“佛教反對一切殺,自殺也包含在內,而且他們相信輪回,殺這世的肉身,無濟于事”!這幾句話,亦然而不然。一、未知佛教戒殺的原因,二、未知佛教對于自殺的分解。予謂叔本華說:自殺不是應該非難的行爲,乃是糊塗的行爲。因爲自殺,只能夠滅絕肉體,不能夠滅絕發生肉體的意志。又謂自殺底真正目的,在求得精神的平安。否定意志,是達目的底唯一方法;實爲佛教對于自殺見解之一種。而英國哲學家休谟之說,在佛教當亦予以相對的贊成也。但佛法隨緣而說,初無定相,用之當則一切皆佛法,用之不當則一切皆非佛法。今姑略述吾對于自殺一事底見解。

  叁 我對于自殺的批評自殺一事,不能籠統斷爲反對的非反對的,當分別其自殺因由之所在,乃能有所評斷。吾所不反對者,用身主義的自殺也;或用之以求悟真理,或用之流通正法,或用之以報償怨債,或用之以供給需要,或用之以增長福德,或用之以消除罪惡,或用之以伏斷迷惑,或用之以脫離苦惱,或用之以圓滿悲願,或用之以護持衆生;能善用其身以達到超塵世色身以上之高尚目的者,不論樂生與自殺,無何不可。否則,爲色身拘縳,或爲色身積聚成的社會拘縛,不唯不能用他,反爲他的奴隸而不得自由,則樂生固無意義,而自殺者尤屬糊塗。此種糊塗的自殺,則吾所絕然反對者也。然設使無下列叁種徹底的覺悟,則未有不爲糊塗的樂生與自殺者:一、吾人有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而未嘗生未嘗死的自體。這種自體,一、是不知不覺自然癡愛乎生存,而爲“生存所以然之故”的意志;二、是爲這意志所迷執而轉變出生存現象來的心體。這兩種,今假合稱爲:“有情性有生命者的自體”,徹見了這個自體,方知吾人一生所作的行爲,皆逃不了這個自體的範持保藏。若未能確然滅盡了癡愛生存的意志,則勢必仍爲迷執而隨著業行轉變出新的生存現象──生…

《論陳獨秀自殺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評善之研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