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陳獨秀自殺論▪P2

  ..續本文上一頁命的、物質的──。依止這個自體的見解,而求正當辦法,上者、即是由降伏而滅絕那癡愛迷執的意志,這就是超世間的出輪迥法;次者、即是多造些美的善的行業,使轉變出新的生存現象來的時候,漸進美善,以免比現在的更壞更歹,這就是處輪回的求進化法。

  二、身世本空,物心非有,所現的無非是接續的、集合的假相,所說的無非是分別的、虛妄的戲論,從來未嘗有人生,今亦何能有自殺?自且本無,殺于何有?本來無縳,複何求脫?

  叁、吾人的心體,本來沒有人物衆生、宇宙萬有的妄染,亦複本來具有人物衆生、宇宙萬有的妙德,能喚醒這昏睡在無明大黑夜中的本真心體,徹體覺悟,轉癡愛迷執的意志爲大悲方便妙用,于是乎全知全能,自由自在,常遍真實,圓滿清淨,得到人生究竟的真價值。

  那糊塗的自殺,本由不善用身,求生遇困而自殺,既不能斷絕貪戀生存的意志以成解脫,複不能造美善的行業以成勝進,便無第一種覺悟;于平等一如,橫見有自可殺,便無第二種的覺悟;不能以之爲徹究真心之用,便無第叁種的覺悟;且由之益深其癡愛迷執,而轉變愈加惡劣的新生存現象。故雖不能謂之有罪,而實爲一種可憫又可憾的行爲也!而反對殺他人及一切有生命情性之物者,其理由亦可知矣。佛法戒殺,原是戒殺他的;但廣義的他,雖殺身亦是所殺的他,而非能殺的自;欲殺其身的決心,方是自故;有這殺心,即是罪惡故;有這殺心能殺自身,亦即能殺他人故。但在有上面叁種覺悟的,遇正當作用自殺其身,譬之施用其所有的財物,亦依然是一種正當的行爲。但對于自身之外的他人,及一切有情命者,則絕對不得殺害;以各各的身命,有各各的自體所癡愛迷執,強加殺害,將益固其癡愛迷執乎身命的意志,並激發其抗拒報複之怨毒,糾結纏縛,展轉牽率,愈陷入惡劣的生活耳。然遇從因地上救不及時,爲解大衆的苦厄故,爲覺悟他人故,間亦權衡輕重而許有殺他之舉;對于內界,破壞癡愛迷執的意志組織,則必善用其殺而後可。所謂“護生須是殺,殺盡方安居”──參看叔本華之說──。

  四 我對于自殺的救濟

  那覺悟了的能善用其身的,我認爲沒有救濟的必要。至那不能善用其身心、善用其世界、反爲身心世界所拘礙而糊塗自殺的人,依照上說,將更轉變出愈加惡劣的新生活現象來的理由,便須救濟。而陳君于自殺原因中所列:二乃至十六的十五條自殺原因,自然可從改造新製度、新道德的新社會以爲之救濟。唯陳君視爲各種自殺底母親,所謂厭世及解脫爲原因的自殺,則正是今所欲改造正當的思想以爲之救濟者耳。茲分爲兩種救濟的方法:甲、消極的  一、破棄那單是肉體的、物質的、個人的、人類的、現世的、子孫的、一死個性斷滅的危險人生觀。這種的人生觀,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盜跖,死則腐骨,令人想到最後的結果,無論前乎我的人,並乎我的人,後乎我的人,親友我的人,怨敵我的人,疏閑我的人,除卻腐骨之外皆更無他有;欲令人不根本上發生人生毫無價值、毫無意義之決心者,尚可得乎?故此種人生觀,實爲發生厭世因自殺、及自殺爲解脫的思想源泉,以認爲一經自殺而死,個性即便斷滅,故以自殺爲解脫塵世也。近來青年底自殺,大都受此影響,此固歐洲前來束縛于基督教的反動。然今欲爲之救濟,雖不能再用基督教,而此種斷滅危險思想,則不可不速爲抛卻者也。二、變通那急躁的、狹迫的、零碎的、骛外的實驗主義──亦曰實際主義等等──,爲安詳的、遠大的、根本的、貫澈的實驗主義。現在杜威一派所講的實際主義,拿各種學理比爲銀行的支票,當時就要向社會去兌現,如在社會上一時發生不出如何效用來,便立即撕卻;這種急躁狹迫的思想,未有不壞事的。那青年的人,當時聽了一種言說,便天旋地轉、頭昏目眩的要向他處身的社會去求實現,一時實現不出來,又沒有法子奈何社會,于是憤恨社會的不良及自己的無用,便自殺了。故此種思想,若不變化而通之,其危險亦不爲少也。叁、化奮鬥的猛烈精神,爲溫和的勤勇精神。蓋奮鬥的力猛烈一分,抵抗我奮鬥的力亦猛烈一分,其結果,非殺了社會、或殺了自己不可。

  乙、積極的  一、認清吾人生死死生而未嘗生死的自體,則知世間塵網,非自殺其身可能厭離解脫的。且身世非可厭非不可厭,但在自己善以施用,施用得當,便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有意義及價值與否,但由自己決定之,不應當責備身之與世,身之與世原是不負其責的。若對于身世欲根本上厭離而解脫之,則當善用其身心以破除癡愛迷執生活的意志,非妄殺其身所能濟事。若欲去除現在不良的身世而進求比較現在爲善美的身世,則亦當善用其身心以造道德的善因,而求幸福的善果,尤非妄殺其身所能濟事。二、自殺者必須認清白了所要殺的自,究竟是個什麼?然後方殺;否則、所要殺的本是自,至殺了的卻又不是自,豈不白費一番辛苦嗎!但是究竟那一樣東西可喚作自呢?究竟有一些些可以喚作自的嗎?盡宇宙推求落來,總不過是些地水火風啦,色受想行識啦,鄰虛鄰虛的謝影啦,刹那刹那的變態啦,畢竟沒有一點可喚作自的。自且沒有,又何從殺起呢?說來真是一場笑話!有不丟下了自殺的刀,而撫掌呵呵的嗎?叁、認清了本無煩惱元是真覺的心體,則主位定而萬法順,左之右之,彼之此之,空之有之,虛之實之,生之滅之,是之非之,無不是向此究竟底目的地而進行的,無不是從此究竟底目的地而演施的,六方之外皆充塞,盡未來際無間歇,尚何容心于取舍爲哉!(見海刊一卷一期)

  (附注)原題“新青年自殺論的批評”,今依文鈔改。

  

《論陳獨秀自殺論》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評善之研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