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茜曰萬余戶。又獄囚幾人。茜曰常二十人已下。又曰。萬戶之內。有五品官幾人。茜日無。又曰。九品已上官幾人。茜曰數人。
景曰。六道之內亦如此耳。其得天道萬無一人。如君縣內無一五品官。得人道者有數人。如君九品。入地獄者亦數十。如君獄內囚。唯鬼及畜生。最爲多也。如君縣內課役戶。就此道中又有等級。因指其從者曰。彼人大不如我。其不及彼者尤多。
茜曰。鬼有死乎。曰然。茜曰。死入何道。答曰不知。如人知死。而不知死後之事。
茜問曰。道家章醮。爲有益不。景曰。道者天帝。總統六道。是謂天曹。閻羅王者。如人間天子。太山府君如尚書令。錄五道神如諸尚書。若我輩國。如大州郡。每人間事。道上章請福。天曹受之。下閻羅王雲。某月日得某甲訴雲雲。宜盡理勿令枉濫。閻羅敬受而奉行之。如人之奉诏也。無理不可求免。有枉必當得申。可爲無益也何。
又問。佛家修福何如。景曰。佛是大聖。無文書行人。其修福天神敬奉。多得寬宥。若福厚者。雖有惡道文簿。不得追攝。此非吾所識。亦莫知其所以然。言畢去。茜一二日能起便愈。
陸仁茜是趙郡邯鄲人,對經學稍有研究。他不相信世間有鬼神,常想試驗到底有沒有。他向修冥想的人學過,學了十幾年,都沒能見到鬼神。後來他搬家到向縣。
有一次,他在路上見到一個人,看來像是做大官的樣子,穿的衣服和戴的帽子都很大,騎著一匹駿馬,有五十幾個侍從騎馬跟隨著,那人眼晴看著陸仁茜而不與他交談。後來又見了數次,都只默默對望而已。如此情形經過了十年,他們也相見相望了數十次。後來有一天,這個人忽然停馬招呼陸仁茜說:“經常與您見面,頗爲仰慕,希望和您交個朋友。”
陸仁茜立即禮拜問訊說:“請問您是什麼人?”他回答說:“我是鬼,姓成名景,生前是弘農地方人,西晉時是別駕,現在是臨胡國的長吏。”
陸仁茜問:“這個國家在那裏,國王叫什麼名字?”
成景回答說:“黃河以北通通是臨胡國,國都在樓煩西北邊的沙漠。現在的國王是已故的趙武靈王,被泰山管。每個月都要派使者朝泰山,所以我經常路過此地,和您相遇。我能對您有些幫助,讓您可以事先知道災禍,而得以事先逃避,以免遭到橫死。除了生死的命運,及大災禍大福德的業報,不能改變之外,其他都是可以改變的。”
既然交了朋友,成景就把侍從常掌事贈送陸仁茜,要常掌事隨從陸仁茜,有任何事都要先告知陸仁茜。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回去告訴成景。兩人辭別之後,掌事就如侍者般跟著陸仁茜。新主人有任何問題,他都能事先知道。
大業年中,江陵的岑之象當邯鄲令,他請陸仁茜到他家,教他未滿二十歲的兒子文本書經,陸仁茜就把他和成景交往的情形告訴文本說:
成長吏跟我說:“我有一件事,不好意思講,現在既然與您結交,就不得不說。我們鬼神道也吃東西,但是都吃不飽,經常肚子餓,頗爲苦惱。如果能吃一餐人間飲食的話,肚子就可以飽一年,所以很多鬼都會去偷人類的食物。而我當官身分貴重,不能去偷人類的食物,因此請您請我吃一餐。”
既然陸老師這麼說了,文本就設了山珍海味要請成長吏。仁茜說:“鬼不想進入人住的屋內,就在屋外搭帳幕設筵席,把酒食放在屋外桌上好了。”文本就照著所說的去做。請客的那天,仁茜看到成景帶兩位客人來,侍騎有一百多人。客人坐下之後,主人文本向客人席位拜謝說,飲食做得不精致,請多包涵。仁茜也代成景傳達感謝之意。
文本設宴招待成景之初,仁茜請文本贈送他們金帛。文本問什麼是金帛,仁茜說,鬼所用的東西,和人所用的都不同,只有黃金和絹帛可以通用。不過假的金帛比真的金帛更適合鬼用。最貴重的假金帛是,把錫貼在黃紙上當作金,以紙張當做絹帛。文本就照他的話去做。
等到成景吃過之後,他就叫侍從騎士輪流吃。文本把原先准備好的金錢絹帛贈送給他,成景十分歡喜,感謝的說:“由于陸先生的緣故,麻煩您供給我這麼多,您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壽命呢?”
文本辭謝說不想知道。後來成景他們就告辭離去。
幾年之後,仁茜得了病,雖然不甚嚴重,但卻無法起床,這樣經過了一個多月,他就問常掌事到底怎麼回事。結果掌事也不知道,就去問長吏。長吏說在國內打探不出來,後天去朝泰山之後,再回報消息。
到了下個月,長吏親自來報告說:“你的同鄉趙武,在泰山當主簿,剛好現在有一個主簿的空缺,他就推薦你當這個官。所以他寫了簽呈要征召你,要是案子成了的話,你就得死。”
仁茜問有沒有什麼計謀可以脫免呢?成景說:“你原本應該可以活到六十多歲,而你今年才四十歲。如果就此死了,都是由于趙主簿硬要征召你之故,我去替你請求看看。”
成景當說客回來之後說:“趙主簿問起你,說你們以前是同學,彼此情深義重。他現在幸而得以當泰山主簿,剛好現在又有一個主簿缺,因此特別推舉你。他說你既然無法長生不死,既然早晚都要死,而死了之後未必當得成官,因此,何必貪戀這一二十年呢。現在文書都發出去了,沒有辦法收回。所以希望你下定決心來,不要再猶豫了。”
仁茜聽後,憂心恐懼,使得病情加重。成景就跟仁茜說:“既然趙主簿一定要你,我看你就親自前往泰山,跟泰山府君陳情,或許可以得免。”
仁茜問說:“怎麼才能見到府君呢?”
成景說:“一般而言,做鬼才能見得到府君。不過你可以前往泰山廟,度過泰山廟東邊的一個小山嶺,在山嶺的平地處,就是府君的都城,在那兒你就能見到府君。”
仁茜就把這件事告訴文本,文本就替他准備行裝。幾天之後,成景又來告訴仁茜說:“文書快成定案了,恐怕你去求情都不能免了。現在趕快作一尊佛像,好讓文書自然不發生作用。”
仁茜又告訴文本,于是文本就以叁千錢,替仁茜在佛寺的西面牆壁上,畫了一尊佛像。不久之後,成景來告訴他說,已經得到脫免了。仁茜向來是不信佛的,因此還有些懷疑。因此就問成景說:“佛法說有叁世因果,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成景回答說:“是真的。”
仁茜又問:“既然如此,人死了就應當分生到六道去,怎麼可能都變成鬼呢。譬如趙武靈王及你,現在不是都還在當鬼嗎?”
成景問他說:“你們縣內有幾戶人家?”仁茜說:“有一萬多戶。”“那麼獄囚有多少人呢?”仁茜說:“經常在二十人以下。”成景又問:“一萬多戶人裏,五品官的有多少人?”仁茜說:“一個也沒有。”又問:“九品以上的官有幾位?”仁茜說:“只有幾位而已。”
成景說:“六道裏面也一樣,能生到天道的,一萬個人裏頭,一個也沒有,就好比你們縣裏沒有一個五品官。得生人道的有幾個,好比你縣裏的九品官。下地獄的也是幾十人,就像你們縣裏監獄的犯人。而鬼跟畜生最多,就像你們縣裏完糧納稅服役的百姓一樣。而在鬼道裏,又分等級。”他指著侍從說:“他們大大不如我,而不如他們的,則又更多。”
仁茜又問:“鬼會不會死?”他回答:“會。”仁茜問:“鬼死後進入那一道呢?”成景回答說:“不知道,就好比人知道自己會死,但卻不知道死後的事情。”
仁茜又問:“道家的奏章作醮等,是不是真的有效果?”成景說:“道教供奉的玉皇大帝,是總管理六道的,也就是所謂的天曹。閻羅王就好比是人間的天子,泰山府君就好比是尚書令。記錄五道諸事的就好比尚書。像我的國家,就好比大的州郡。人間如果有什麼事,想與天曹溝通的話,道教就會上奏章請天帝賜福。天曹接受此奏章之後,就會下命令給閻羅王說,某月某日某人申訴某某事,你要秉持公理去辦,不可冤枉濫捕。閻羅王就會很恭敬的奉行,就像人間奉聖旨一樣。如果自己沒有道理的話,當然不會得到赦免,如果真是冤枉的話,一定會得到申張的。這樣,你還認爲道教的奏章建醮是沒有效果的嗎?”
仁茜又問:“那麼佛家的修福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成景說:“佛是大聖,不寫文書指示官員辦案。只要修行佛法,天神都很恭敬那些人,而且大多會得到寬恕。如果福厚的話,即使有那人要墮落惡道的文簿來,都不能去追攝那人到惡道去。此中的道理,我沒辦法了解,我也不懂佛法。”講完之後,他就走了。一兩天之後,仁茜能起身了,病也就痊愈了。
崔浩
後魏司徒崔浩。博學有才略。事太武。言行計從。國人以爲楷模。浩師事道士寇謙之。尤不信佛。見其妻讀經。奪而投于井中。
從太武至長安。入寺。見有弓矢刀盾。帝怒誅寺僧。浩因進說。盡殺沙門。焚經像。敕留臺下四方。依長安行事。
寇謙之與浩爭。浩不從。謙之謂浩曰。卿從今受戮。滅門戶矣。後四年。浩果無罪而族誅。將刑。載于露車。官使十人在車上。更尿其口。行數裏。不堪困苦。號叫求哀。竟備五刑。自古戮辱未之前有。
帝亦枉誅太子。又尋爲閹人宗愛所殺。時人以爲毀佛法之報驗。
後魏的司徒崔浩,是個博學多聞有才華謀略的人。太武帝對他言聽計從,是太武帝的得力助手,國內的人都以他作爲楷模。崔浩信道士寇謙之,非常反對佛教。他見到妻子讀佛經,就一把搶過來扔到井裏去。
有一次,他隨從太武帝到長安,他們進入一間佛寺,見到裏面有弓矢刀盾等武器。太武帝很忿怒,就殺了寺裏的僧人。崔浩更建議說,把沙門都殺光,把佛經及佛像都燒掉。于是皇帝就下命令,要全國都以長安爲榜樣。
寇謙之反對崔浩這麼做,但是崔浩不聽勸。寇謙之就告訴他說:“你以後食被殺,而且還會遭到滅門之禍。”四年之後,崔浩果然沒有犯什麼罪,就遭到滅族的懲罰。在行刑之前,崔浩被裝載在一輛沒有遮蓋的車上,官吏還叫十個人向他口裏放尿。這樣子走了幾裏路之後,崔浩不堪困苦,大聲號叫哀求。他生前一共受了鞭笞、杖刑、徒步、流放及死刑等五種刑,這是古來被判死刑者從未受過的羞辱。…
《冥報記白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