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冥報記白話▪P8

  ..續本文上一頁。願吾死後與公家作牛畜。言訖未逾一年而死。

  至二歲時。向錢主家牸牛産一赤犢子。額上生白毛爲路伯達叁字。其子侄等恥之。將錢五千文求贖。主不肯與。乃施與隰城縣啓福寺僧真如。助造十五級浮圖。人有見者發心止惡。競投錢物布施。

  唐朝汾州孝義縣人路伯達,在永徽年中,欠同縣某人一千文。後來他不承認有欠人錢,拒絕還債。一直到對方把契約找出來之後,他才和對方到佛像前發誓說:“如果我不還某公錢的話,希望我死了之後,當他們家的牛。”發過誓不到一年,路伯達就死了。

  兩年之後,債權人家裏的母牛,生了一頭小牛。這頭小牛的額頭上,有白毛寫成路伯達叁個字。路伯達的兒子及侄子都覺得很羞恥,想要用五千文把它贖回來,但是債主不肯。債主把這頭牛布施給隰城縣啓福寺的僧人真如,並且造了十五級的佛塔。見到這頭牛的人,都不敢生作惡的心,且都紛紛捐錢作布施的功德。

  唐王懷智

  唐坊州人上柱國王懷智。至顯慶初亡殁。其母孫氏及弟懷善懷表並存。至四年六月。壅州高陵有一人。失其姓名。死經七日。背上已爛而蘇。

  此人于地下見懷智雲。見任泰山錄事。遣此人執筆。口授爲書。謂之曰。汝雖合死。今方便放汝歸家。宜爲我持此書。至坊州訪我家通人。兼白我娘。懷智今爲太山錄事參軍。幸蒙安泰。但家中曾貸寺家木作門。此既功德物。請早酬償之。懷善即死。不合久住。速作經像救助。不然恐無濟理。

  此人既蘇之後。即赍書故送其舍。所論家事無不闇合。至經叁日。懷善遂即暴死。合州道俗聞者。莫不增修功德。

  唐朝坊州人王懷智,曾做過上柱國。顯慶初年死亡,當時他母親孫氏及兩個弟弟懷善、懷表都還活著。到了顯慶四年的六月,壅州高陵有個人,死了七天之後回魂,醒過來時背部已經開始腐爛了。

  這人在地府見到懷智,懷智在當泰山錄事。他就叫此人拿筆,記下他的口信。懷智告訴他說:“你雖然應該死了,但是我現在方便放你回家,不過你要替我帶這封信,到坊州交給我的家人,同時還要口頭上向我娘報告。”

  懷智的信上說:“懷智現在是泰山的錄事參軍,一切都平安康泰。但是家裏曾經向寺廟借木頭做大門,這是作功德的東西,請早點把木頭債還了。懷善馬上就要死了,無法長住人間,應該盡快印經造佛像來幫助他、救濟他。不然的話,恐怕是無濟于事了。”

  這人醒過來之後,立刻親自把信送到懷智家。信中所言之家事,都暗中吻合。而叁天之後,懷善就暴斃了。坊州的人,不管是在家衆或出家衆,全都努力加修功德。

  唐夏侯均

  夏侯均者。冀州阜城人也。顯慶二年病經四十余日。昏亂殆死。自雲。被配作牛。頻經苦訴。

  訴雲。嘗叁度于隱師處受戒忏悔。自省無過。何忍遣作牛身。受苦如是。

  均已被配磨坊。經二十日苦使。後爲勘當。受戒是實不虛。始得免罪。

  此人生平甚有膂力。酗酒好鬥。今現斷酒肉。清信賢者。爲隱師弟子。齋戒不絕。

  唐朝冀州阜城人夏侯均,在顯慶二年時,病了四十幾天,每天昏沈散亂瀕臨死亡。後來他自己說,當時他被發配去當牛,于是他不停的去訴苦。

  他向冥府官吏說,他曾經叁次在隱和尚那兒受戒忏悔,他也自己反省沒有什麼過失。爲什麼要罰他做牛,受這種苦。

  在上訴期間的二十日內,他都被分配到磨坊去做苦工。後來驗查他所說受戒之事確實不虛,才免了他當牛的罪。

  侯均這人脊背甚有力,喜歡酗酒,愛好打鬥。回陽之後即斷了酒肉,是隱和尚的弟子。有恒的吃素持戒,俨然是一個清淨信佛的善男子。

  唐王會師

  唐京都西市北店有王會師者。其母先終。服製已畢。至顯慶二年內。其家乃産一青黃母狗。會師妻爲其盜食。乃以杖擊之數下。

  狗遂作人語曰。我是汝姑。新婦杖我大錯。我爲嚴酷家人過甚。遂得此報。今既被打。羞向汝家。因即走出。

  會師聞而涕泣。拘以歸家。而複還去。凡經四五。會師見其意正。乃屈請市北大街中。正是己店北大牆後。作小舍安置。每日送食。

  市人及行客就親者極衆。投餅與者不可勝數。此犬常不離此舍。過齋時即不肯食。經一二歲。莫知所之。

  唐朝京都西邊市區,有個商人叫王會師,開了間北店。他的母親先死,服喪完畢之後。在顯慶二年時,他家生了條青黃色的母狗。有一天,這條狗偷吃東西,就被會師的妻子,用棍子打了幾下。

  結果這條狗居然講起人話來,它說:“我是你的婆婆,你是媳婦居然用棍子打我,這是大錯。我因爲生前對家人過分嚴厲,所以受到狗身之報應。現在既然被你打了,我很羞于住在你們家裏。”于是就出走了。

  會師聽到這件事後,痛哭流涕,就出去把狗捉回來。後來狗又走脫,他又去捉,如此四、五次之後,他見狗的去意堅定,于是就替狗在自己店面的北大牆後面,做了間小屋舍,讓狗安居,自己每天送食物去。

  市集裏的人,及過路的客人,和這條狗親近的很多。給它餅吃的,更是數不盡。這條狗經常不離開它的家,齋戒的日子裏,它就不吃東西。一兩年之後,這條狗就不見了。

  唐李信

  唐居士李信者。並州文水縣之太平裏人也。身爲隆政府衛士。至顯慶年冬。隨例往朔州赴番。乘赤草馬一匹並將草駒。

  是時歲晚陰凝。風雪嚴厚。行十數裏馬遂不進。信以番期逼促。撾之數十下。馬遂作人語。謂信曰。我是汝母。爲生平避汝父。將石余米乞女。故獲此報。此駒即是汝妹也。以力償債向子。汝複何苦敦逼如是。

  信聞之。驚愕流涕不能自勝。乃拜謝之。躬馱鞍辔謂曰。若是信娘。當自行歸家。馬遂前行。信負鞍辔隨之至家。

  信兄弟等見之悲哀相對。別爲廠枥養飼。有同事母。屈僧營齋。合門莫不精進。鄉闾道俗鹹歎異之。

  唐朝居士李信,是並州文水縣太平裏人。他在隆政府裏當衛士。到了顯慶某年的冬天,按照往例要輪調到朔州去。于是他就乘了匹赤草馬,並帶了匹草駒。

  當時已近隆冬,天氣非常陰寒,風雪交加。在嚴寒的天氣及厚雪覆蓋之下,走了十幾裏之後,馬就不走了。由于輪番的日子逼近,因此李信就用鞭子抽了它幾十下。于是馬就說出人語來,它說:“我是你的母親,生前由于瞞著你的父親,將一石多的米,給了你妹妹。所以現在受到馬身的報應,這匹草駒就是你的妹妹。我們用馬力來還債給繼承父産的兒子,你又何必把我們逼得這麼苦呢?”

  李信聽了之後,驚嚇流淚不已,急忙向馬兒謝罪,並把馬上的鞍辔拿下來說:“若果你真是我的娘,應該自己認得回家的路。”馬于是就自己往前走,李信背負鞍辔隨在馬後回家。

  李信的兄弟等人知曉此事之後,彼此相對悲哀。于是另外造了間馬房來安頓飼養這匹馬,有如侍奉母親般。他們並且齋僧爲母造福,全家都很精進的修行。鄉裏的人,無論是在家衆或出家衆,都對此事感到驚歎。

  唐倪氏妻皇甫氏

  唐兖州曲阜人倪買得妻皇甫氏。爲有疾病祈禱泰山。稍得瘳愈。因被冥道使爲伺命。每被使。即死經一二日。事了以後還複如故。

  前後取人亦衆矣。自雲。曾被遣取鄉人龐領軍小女。爲其庭前有齋壇讀誦。久不得入。少間屬讀誦稍閑。又因執燭者詣病女處。乃隨而入。方取得去。問其取由。乃府君四郎所命。府君不知也。

  論說地獄具有條貫。又雲。地下訴說生人。非止一二。但人微有福報。追不可得。如其有罪。攝之則易。

  皇甫見被使役。至今猶存。今男子作生伺命者。兖州有叁四人。但不知其姓名耳。

  唐朝兖州曲阜倪買得的妻子皇甫氏,曾經因爲生病而向泰山府君祈禱過,因此病情有起色。而她也因此被冥道差遣爲攝取人神魂的伺命。每次遇到差遣時,她就會昏死過去一兩天。辦完事之後,又恢複平常的樣子。

  她前前後後取了甚多人的神魂。她說,有一次她奉命去取同鄉人龐領軍的小女兒。由于龐家庭院前面設了讀誦佛經的齋壇,使得她很久都進不了門。後來誦經休息時間,她趁著拿蠟燭的人,進入病女房間時,跟著進去,才把神魂攝走。人家問她,爲何要取龐領軍小女兒的命?她說,是府君的四兒子要取的,府君並不知道這件事。

  皇甫氏說地獄裏井井有條,一切都有規矩。她又說,地府裏的人,告陽間人的狀,多得很。不過人只要有微少的福報,就沒有辦法可攝他的魂。如果這人有罪的話,魂魄就很容易攝得。

  這位在陰間當差的皇甫氏,現在還活著。另外在兖州地方當伺命的,還有叁、四位男子,只是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冥報記白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現果隨錄白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