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叁)▪P22

  ..續本文上一頁啊!”媳婦說:“可是這是我婆婆的意思啊!”陳醫生又說:“但你丈夫是不會同意你這麼做啊!”媳婦說:“丈夫的命是您救活的,所以我不需要他的同意啊!”陳醫生說:“不可以這麼做。”媳婦就強迫他,陳醫生接連的說:“不可不可。”于是就坐著等到天亮,並且拿起筆在桌上連續寫下了不可二字,後來陳醫生幾乎快要不能把持了,又再大聲的說:“不可二字實在是太難了啊!”于是就推開了窗門,站到庭院外面去;等到天亮之後才離開。後來陳醫生的兒子去求取功名,主考官正要刷棄不錄取陳醫生兒子的文章;忽然聽到空中傳來“不可”的呼聲,因此就再看試卷一遍;正又准備要刷棄不錄取的時候,又聽到了空中傳來“不可不可”連續的呼聲,最後主考官又再閱了這份試卷一遍,還是決定刷棄不予錄取;忽然又聽到空中傳來很大的呼聲說:“不可二字實在是太難了啊!”並且呼聲連續不斷,主考官因此而錄取了陳醫生的兒子;後來陳醫生的兒子,又考中了進士。

  【再析】

  以上所說的都是立心不私的公案,然而缺少了天理與人欲交戰的公案,所以才敘述這一件堅持于將亂的公案,以做爲後世的榜樣。

  故事五:

  金華人齊旺,到了五十歲,都還沒有兒子,相士說:“你的臉上有惡氣,必定做了虧心事。”齊旺說:“我在年輕的時候,曾經犯了邪淫,在別人看不到的隱密處所奸淫了別人的妻女。”相士驚駭的說道:“犯了這種的罪孽,應該是要絕子絕孫的啊!要知道邪淫的罪孽,最難忏悔了,必定要積有大善,才可以挽回天心啊!”齊旺因此而改過忏悔;開始的第一年,別人要做善事,他就樂于布施,而且絕不吝啬;相士說:“你做的還不夠啊!”再過了一年,凡是遇到了難做的善事,齊旺都第一個捐錢,而且所捐都超過一半以上,相士說:“你做的還是不夠啊!”第叁年的時候,齊旺就獨力的行善,不肯讓人了。相士說:“你臉上的陰□紋已經現了出來,你不必再擔心沒有兒子了。”齊旺後來果然生出了一個兒子,齊旺到了七十歲的時候,還能夠抱孫子玩呢!

  故事六:

  明朝的呂青,平日喜好談論淫穢之事,和偷看婦女;他到了卅歲的時候,家裏貧窮到了極點,兩個兒子相繼的死去;有一天,呂青忽然暴斃,見到了祖父很生氣的對他說:“我們家兩代積善,你命中該發巨萬的財富,沒想到你心愛美色,口眼都在造孽,福報都快要折盡了;我恐怕你會真的去犯邪淫的惡事,那麼我們呂家的後嗣,就沒有指望了;所以我才哀求懇請冥王,把你拘到陰曹地府來看一看,你便會知道利害了啊!”呂青說:“聽說奸淫別人的妻女,會得到絕嗣的報應,事實上我也很害怕會得到這個報應,所以我未曾犯過啊!”旁邊一位冥官說道:“豈只是絕嗣而已啊!”如果是女子主動來勾引,而自己就順水推舟不推辭;這個罪孽,就是只有絕嗣的報應;若是自己引誘逼迫人家,以及屢屢再犯的人;破害別人的倫常,使人家墮胎殺子殺丈夫,這些都是何等的大罪,豈只是絕嗣而已呢?對于邪淫的罪惡,在陽世間的法律處分太寬,但是陰間的法律卻是最嚴;凡是人一動了邪淫的欲念,叁屍神就會自首,竈君和城隍,就會據實的申奏;如果祂們隱匿或是漏掉,便是大過啊!你試看今天的發落,便知道了。過了一會兒,鬼卒們就帶了許多犯過邪淫罪惡的犯人來到殿前,他們都帶著枷鎖跪在地上,冥王厲聲的吩咐道:“某人變乞丐瘋啞,某人變娼妓眼瞎,某人兩世爲牛,某人十世爲豬。”冥王吩咐完畢,鬼卒就押他們出去投胎。呂青看了嚇得毛骨悚然;冥官說:“還有比這個更嚴重的呢!你千萬不要貪圖片刻的歡情,失去了人身;應該要避色如同避箭一般,而且要刻印文章勸世啊!”沒一會兒,冥王就把呂青放回陽間;呂青就刻印遊冥錄一萬張,以警惕世人,而且盡力的行善;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連續生了兩個兒子,而且家財萬貫,非常的富有;呂青于是就決定避絕塵緣,往南海修道去了。這是呂青的同鄉蔡菁,爲他所作的記。

  【結語】

  以上所述的兩個公案,都是忏悔邪淫所獲得的善報,作爲已經失足過的人,堅定他們的悔過之心,這也是轉禍爲福的方法啊!唉!淫,這個孽,不是用筆和言語就能夠寫盡說盡的啊!惟有每天盼望:無論是聰明的人,還是愚笨的人;未曾犯過的人,或是已經犯過的人;各自的深思反省,及早發現自己的天良,也就可以了啊!

  負他貨財,願他身死。

  【解釋】

  負欠他人的貨物錢財,不想償還;反而願他死掉,就可以不用還了。

  【分析】

  負,是缺乏的時候,借來急用;日子久了之後便不願償還了,如此一來就辜負他人借給我用的恩德。中誡經說:“負欠他人的錢財貨物,目前還沒能夠償還的話,應該要牢記心中,經常的想,要如何的還給人家才對;若是爲了想不償還,反而願意他人身死,以滅除掉自己欠債的事實,這種的存心,現在便是豺狼,來世決定難逃做狗做馬償還的果報,這豈不是愚笨到了極點嗎?”

  故事一:

  白元通欠楊筠四千五百文的錢,楊筠屢次的向白元通催討;但是白元通始終都沒有還。後來楊筠的家中,生下了一只驢,而這只驢卻忽然的說了人話,它說:“我是白元通,因爲欠了你家四千五百文的錢,而變成了今天這個驢子的樣子啊!現在西市賣驢子的店家,也欠了我的錢,剛好也是四千五百文,你們趕快把我賣給他,這樣我欠你們家的債,便可以了了啊!”楊筠的兒子聽了之後,就照著去做,而驢子賣到賣驢店之後,兩天就死了。

  故事二:

  漢朝的閻敞,在郡衙裏面擔任郡掾的官職;當時的太守名叫第五常,因爲有事被朝廷征召,就把他積存的薪俸一百卅萬,寄放在閻敞那裏,拜托閻敞代爲保管,閻敞就將這些錢埋了起來;後來第五常臨死之前,就把他惟一才九歲的孫子,召到身旁,告訴孫子說:“我有叁十萬的錢,寄放在郡掾閻敞那裏。”孫子長大之後,就去拜見閻敞,請求閻敞將祖父寄放的錢還給他。閻敞見到了第五常的孫子,又悲又喜,就立即取出錢來還給他;而且當時封存的標識,還是一模一樣,並沒有打開過。孫子點收之後說:“我祖父說只有叁十萬的錢,而現在卻有一百卅萬,這個多出來的一百萬,我不敢拿。”閻敞說:“你祖父應是在病危的時候說錯了啊!你就不必懷疑了。”說完之後,就把錢全部還給了第五常的孫子。後來閻敞升官,做到了刺史。

  幹求不遂,便生咒恨。

  【解釋】

  凡是向別人懇求拜托的事情,若是不能夠遂心如意,就發生了咒罵怨恨。

  【分析】

  君子能夠通達道理,而且樂天知命;因此不會隨便的向別人幹懇求托;如果輕易的向人懇求拜托,就已經不是正人君子了;倘使向人請托,而不能夠遂心如意,也只該自己好好的反省;若是因此而咒罵仇恨對方,那就真的成爲十足的小人了。

  故事:

  宋朝有位盧某,乘著黑夜,拿了一百兩的黃金,送給當時的宰相王旦,請求王旦幫助他獲得江淮發運的職位;王旦對他說:“你的才能尚不足以擔當這項職務,雖然我們是朋友,但是我不敢以私廢公啊!”盧先生聽了王旦的話,感到不好意思,就帶著黃金離開了宰相府。從此之後,他每天黃昏的時候都在焚燒咒語,希望王旦早死。有天晚上,他夢到神明呵叱他說:“王旦忠心爲國,你卻咒他早死,上帝因此降罪,很快就要處罰你了。”果然沒有幾天,盧某就死了。

  【再析】

  于鐵樵先生說:“向別人請托,我的情況雖然是非常的迫切,然而我所請托的人,或許因爲他的力量有所不及,或是情勢上有所不便;則所請托的事情,十件就有九件不能成功,而成功的只有一件,這也是情理之常;若是因此而妄生咒罵,怨恨對方,對方豈會因爲我的咒罵怨恨而一改常態,反過來體諒幫助我?這只是徒然的增加自己的煩惱障啊!這種人不但不知道天命,而且也不懂得人情世故啊!”

  宋朝的謝良佐說:“世上的萬事萬物,事實上都有它的定數;人力是計較不得的,我生平不曾向別人請托過任何的事情,也未曾向政府的重要官員,寫過一封的信;有人就勸我要這樣做,才有機會升官,我就對他說:“他怎麼能夠升我的官呢?我若是升官,也是因爲我有官命啊!””

  宋朝的範忠宣說:“人雖然是至爲愚笨,但是當他責備別人的時候,則顯得十分的聰明;人雖然至爲聰明,但是當他原諒自己的時候,則顯得十分的昏庸;要知道,人若是能夠以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以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那麼成聖成賢,也不怕做不到啊!”凡是請托他人不遂,便心生咒恨的人,應該要好好反覆的想想,兩位先生所說的話啊!

  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解釋】

  看見他人有失便不得意的事情,便說這是他平日的過惡,所召來的惡報。

  【分析】

  失便就是碰到做不成的事情,處在不得志的境地。天下的事情與境地,本來就是失敗容易成功難,逆境多而順境少啊!或是時運不濟,所行不順;或是偶然犯了過失錯誤,想改過後悔也來不及了;唉!世事艱難,成功不易,古今都有這種的感慨!然而卻有一種人,不近人情;平日的時候,喜歡爲了好面子而交往,然而在朋友遇到了困難,或是遭到了失敗,他就每每置身于事外,而且還在旁邊譏笑掣肘的說:“這全都是他自己不對所造成的!”唉!請這種人要仔細的反省,難道自己生平,從來不曾做錯過一件事情嗎?

  故事:

  明朝的時候,漢州人王生,平時喜歡指摘別人的過失,他的鄰居有人死了兒子,王生就指責鄰居說:“就是因爲你造孽,才會有此報應啊!”沒多久,王生生了兩個兒子,但卻都生病夭折了。鄰居就反過來譏笑他說:“我想你造的孽比我還要更嚴重,才會兩個兒子都死掉啊!”又王生的族兄,歲考的成績列爲四等,王生也指責族兄說:“你的文章太荒謬,那有希望優取呢!”不到一年,王生也參加了科考,成績竟然列在了五等,族兄反而譏笑他說:“想必我的族…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