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了凡弘法學會譯整
強取強求,好侵好奪。
擄掠致富。
巧詐求遷。
賞罰不平。
逸樂過節。
苛虐其下。
恐嚇于他。
怨天尤人。
呵風罵雨。
鬥合爭訟。
妄逐朋黨。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得新忘故。
口是心非。
貪冒于財,欺罔其上。
造作惡語,讒毀平人。
毀人稱直。
罵神稱正。
棄順效逆。
背親向疏。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
施與後悔。
假借不還。
分外營求。
力上施設。
淫欲過度。
心毒貌慈。
穢食餧人。
左道惑衆。
短尺狹度,輕秤小升。
以僞雜真。
采取奸利。
壓良爲賤。
謾蓦愚人。
貪婪無厭。
咒詛求直。
嗜酒悖亂。
骨肉忿爭。
男不忠良。
女不柔順。
不和其室。
不敬其夫。
每好矜誇。
常行妒忌。
無行于妻子。
失禮于舅姑。
輕慢先靈。
違逆上命。
作爲無益。
懷挾外心。
自咒咒他。
偏憎偏愛。
越井越竈。
跳食跳人。
損子墮胎。
行多隱僻。
晦臘歌舞。
朔旦號怒。
對北涕唾及溺。
對竈吟詠及哭。
又以竈火燒香。
穢柴作食。
夜起裸露。
八節行刑。
唾流星,指虹霓,辄指叁光,久視日月。
春月燎獵。
對北惡罵。
無故殺龜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余責,乃殃及子孫。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鸩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雖未爲,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于惡,惡雖未爲,而凶神已隨之。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悔改,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爲福也。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叁善,叁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附錄:廣勸流通文
附錄:印光大師開示
太上感應篇注講證案彙編白話節本卷四
強取強求,好侵好奪。
【解釋】
用強迫的方式取得財物,或用強求的方法要別人供給;或是喜歡用侵占的方式,或是喜歡用搶奪的方法。
【分析】
凡是財物是我本分所不該得的,卻一定想要得到,這叫做強。要別人供給財物給我使用,這叫做取;使用詭計暗中取得別人的財物,就叫做侵;使用勢力明取,就叫做奪;用這些方法手段所得來的財物,自己自然是難以消受;而且將來必定也會使得自己本命中所擁有的財物都失去啊!
鄭瑄說:“據我觀察,錢這個東西,是人人都喜歡的啊!而且是勢所必爭;骨肉之間,因爲錢而開啓了爭端;知名之士,因爲錢而敗壞了聲名;商人爲錢而丟了性命,市井小民爲錢而打鬥相殺;然而錢財總是忽然的來了,又忽然的失去了,地位也是迅速的顯貴起來,卻又迅速的變爲貧賤了;總而言之,錢財籠絡駕禦這個世間,大概是帶給人們的福報較少,而帶給人們的災禍則較多;我曾經仔細的觀察,錢這個字的形狀,是一個金,旁邊靠著兩個戈,這錢可真正是個殺人的東西;然而人卻多是不能夠覺悟啊!唉!錢啊!錢啊!以我的貧窮,求你活我而不可得;我對你也是無可奈何,拿你沒辦法啊!以我的貧窮,你就是想要殺我,那也是不可得啊!你對我也是無可奈何,你也是一樣拿我沒辦法啊!”
故事一:
趙國人衛公雄,年輕的時候,非常的貧窮,對母親的衣食供養,實在是撐不下去了,夫婦二人爲此而互相的哭泣;就在第二天掃地的時候,撿到一錠銀子,重二十五兩,因而生活才得以稍微的好過些;後來衛公雄做了宰相,薪水有一百錠的銀子;當他拿到薪水的時候,發現怎麼少了一錠廿五兩的銀子,正要准備明天質問管錢的官員;夜裏就夢到神明告訴他說:“某年某月某日,你已經先借用了一錠銀子了啊!”
【再析】
須知命裏雖然有財,若是時運未到,尚且不可以用人力獲致;何況命裏本來沒有財,而卻用強迫的手段取得錢財呢?
故事二:
昆山有位姓楊的老人,有一天,他坐在自己家門前,見到一位婦人路過,掉下了一枝銀簪在街道的石板路上;而且銀簪掉在地上的時候,還铿然有聲呢!楊老就急忙的上前查看,沒想到不見銀簪,卻見到了一條蚯蚓;楊老就在原地納悶,徘徊了很久都沒走;忽然有一位男子走過,就把地上的銀簪撿走了。楊老就高聲的說道:“這是我掉的銀簪啊!”那位先生知道楊老在說假話,沒理會他,就迳自離去。楊老則在後面緊追不放,那位先生只好拿出兩分銀子,教楊老一半用來買魚,一半用來買酒,並且對他說:“老先生!你就別再纏著我了,你用這銀子買酒煮魚吃,過個痛快的夜晚吧!”楊老回家之後,就叫媳婦煮魚,他正在暖酒的時候,鄰居的貓,突然沖過來把魚銜走了,媳婦就用手杖打貓,因而把酒給打翻了;而且還把盛魚的盤子也給打碎了!
【再析】
要知道銀簪化爲蚯蚓,楊老應該就要覺悟了;然而楊老實在是太貪心了,卻仍一昧的硬要強索;所以酒和魚他都無福消受,又怎麼能夠吃得到呢?唉!楊老實在也是薄命之人啊!小小的一件事,竟然就弄到這樣的地步,那麼其他的大事,不用問也就可以知道了啊!
故事叁:
浙江鄞縣有位姓陸的人,家中非常富有,但是爲人卻很奸詐;他的鄰居鄭氏有些家産,陸某就暗中用計侵占了鄭氏的家産;拆掉鄭氏的房屋,做爲自己的宮室花園,只留下鄭家所種的一棵好樹;後來陸某生下了一個兒子,到了五歲都不能夠說話;忽然有一天,兒子突然指著那棵樹就說了話:“樹啊!樹啊!你今天仍然還在啊!”家人聽了大吃一驚,小孩說完之後,就又啞了;陸某用盡了所有的方法醫治他這個兒子,但是兒子始終都不能出聲說一句話;後來兒子長大之後,荒唐好色,吃喝玩樂,把陸某的家財花光之後才死;大家都說:“這孩子是鄭氏的後身,投胎來向陸某討債的啊!”
擄掠致富。
【解釋】
用強力搶奪別人的財物以致富。
【分析】
官吏剝削百姓,私下竊取公帑,或是土豪劣紳重利放貸,這些都是擄掠的行爲,用這些方法而獲致財富,都是造了使人家破人離,妻啼子哭的惡業;所以用這種的手段所得來的財富,怎麼能夠安心的享有呢?難道沒有聽說過撲滿的道理嗎?漢書上把撲滿稱作“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悶葫蘆啊!它是用陶器做成的,上面有一個孔,只可以放錢進去;而錢進去之後,就拿不出來了。人們用它來存錢,等到錢存滿了,就把撲滿打破取出錢來,所以稱它作撲滿;當它在聚錢的時候,惟恐它不滿,等到錢滿了,就得把它打碎了才罷休;這時候撲滿破了,錢也空了,兩樣都變成了虛無的;所以藏的愈多,丟的也就愈多,跟撲滿沒有兩樣啊!
故事一:
宋朝的文潞公彥博出任長安司法首長的時候,有一天到了奔牛堰,那裏有一頭牛,忽然說了人話:“我與文彥博同朝做官二十年,今天我有何面目再見他啊!”管理奔牛堰的士兵,就把這件事情向文彥博報告;文彥博就命士兵把牛牽來,這條牛就伏在地上低著頭,眼淚流得就像下雨一樣。文彥博大聲的歎道:“我的同事,在世時因爲偷偷的掠奪公家的錢,今天才會得到這個報應啊!”因此就命家中管帳的人,拿出了二十貫的錢,給這條牛添加些草料吃。
【再析】
須知官府的錢,是人民所納的稅金,而文彥博的同事變成牛來築水堤,就是來償還他欠人民的債啊!看到了這件公案,就應當要仔細的想想啊!
故事二:
蘇州有位賣油人,有一天賣油的時候,經過了一個大富人家,看到富人家的一個五歲小孩,頭上戴著紅帽,胸前配著金鎖,于是心中起了惡念;就把孩子抱到偏僻的地方殺了;然後取走孩子身上的金飾,于是他突然的變得富有;後來生了一個兒子,長相與他殺死的那個小孩非常的相似,他心中就很討厭這個孩子;當小孩長到五歲的時候,正逢夏天,天氣很熱,賣油人偶然的睡了一覺,小孩拔下他插在發髻中的銀簪,就拿著銀簪在賣油人的胸膛刺著玩;賣油人以爲是蒼蠅在叮他,舉起手來一拍,銀簪就貫穿了他的胸部,當場就一命嗚呼了。
【再析】
看到這個公案,喜歡用金飾珠寶爲兒女妝飾的父母,真是應該要戒除這個習慣;就是有錢,也不能夠招搖,以免引人觊觎,而惹來了殺身之禍啊!
巧詐求遷。
【解釋】
用奸巧詐僞的手段,來求取自己的升遷。
【分析】
君子之人,一旦踏入了仕途,便應當要以忠直公正清廉,當作自己分內之事;若是爲了求取自己官位的升遷,而使用奸巧欺騙的手段,這種的心術實在是太不正當了啊!這種人在朝廷之中,必定不會忠于朝廷,做官也不會公正;若是出任地方的官吏,管理百姓的事務,他怎麼能夠廉潔自持呢?所以太上在此特別的提出了警示;況且一個人一生之中的功名利祿,生下來的時候,上天就已經注定了啊!即使他終身努力的營求,也是沒有辦法多加一點點啊!只會徒然的讓通達明理的人恥笑,被鬼神呵斥責備啊!
故事一:
劉宋孝武帝的時候,戴法興、戴明寶、巢尚之叁個人,當時在朝廷中,可以說是呼風喚雨而權傾一時;凡是經過他們所推薦引用的人,沒有一個被打回票不予任用;大家想,經由他們叁個人的引薦,官運一定可以亨通了;惟獨顧恺之不以爲然,他說:“人的官祿,上天早有安排,不是靠謀略和智巧,可以轉移改變的;惟有恭敬謹慎,嚴守本分;若是希望企圖僥幸,只是徒然的喪失了自己所該謹守的本分,跟官位的得失,一點關系都沒有啊!”
【再析】
有人看到了這件公案,就問我說:“然而現在常常有人運用智謀而得到官位的事情發生,這是什麼道理呢?”我說:“這也是他的命啊!若不是他命…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