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四)▪P2

  ..續本文上一頁裏有官祿,任憑他用什麼樣的手段,也是罔然啊!雖然用詭詐的方式,捕獲了禽鳥,只要是君子,就一定不會這樣的去做啊!”

  【嘉言】

  清朝丹徒錢邦芑嘗說:“人就算是有通天的本領,也是不能夠與定數相爭抗衡的啊!然而惟有積陰德這個方法,則必定可以挽回定數;而且是昨天做了,今天就有效果;早上做了,晚上就會生效;冥冥中的報應,最是快速;而且神明的鑒察,也是極爲的明確;這實在是最迅速的捷徑了,有心人只要一試便知啊!”

  賞罰不平。

  【解釋】

  賞罰若是失于輕,或是失于重,就是不公平了。

  【分析】

  若是獎賞有功勞的人,或是懲罰犯罪的人,稍微做錯了一點,便是不公平;而且公道既然不存在,人心就會不服了;這樣不但沒有辦法獎勵有功懲罰犯罪,並且反而會積怨招來災禍啊!

  故事:

  蜀漢諸葛孔明說:“我的心就像秤子一樣,不能夠爲人減輕一些,或是加重一些啊!”陳壽稱贊他說:“孔明可以說是一位盡忠益時的典範啊!雖然是仇人,只要有功勞,必定會獎賞;而犯法懈怠執行公務不力的人,雖然是親戚,也必定會懲罰;倘若肯認罪便是值得原諒的,就是犯的罪很重,也必定會釋放;而用巧言辯解自己的罪行,雖然所犯的罪很輕,也定斬殺不饒;所以當時蜀國所有的將領,都能夠爲國家賣命;雖然像魏延這種叛國之徒,當時在孔明的領導之下,也沒有任何的異議;而李平、廖立兩位將領,雖然遭到孔明廢除官職,判罰終身流放邊疆,卻都沒有半句的怨言;所以有權司賞罰的人,應該以孔明做爲榜樣啊!”

  逸樂過節。

  【解釋】

  安逸快樂,應該要有節製,不可以過度。

  【分析】

  安逸快樂,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啊!禮記說:“快樂不可以過度,欲望不可以放縱。”國語說:“人民勞苦的時候,就會想到善;逸樂的時候,則會想到淫!”目的就是不要使百姓耽于逸樂。孟子也說:“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也是不要使人民耽于安樂;況且是過分的安樂,而且又沒有節製啊!然而這個世界所謂的安逸快樂,最大的也無過于酒色財氣;現在的人,嗜酒就不顧身體;好色就不顧有病,貪財就不顧親人,鬥氣就不顧性命。當還沒有碰到這些境界的時候,也都能夠了解這種的道理,也都能夠勸化別人;等到自己遇到境界現前的時候,便糊裏糊塗的犯了;這就是看得破,忍不過啊!如果能夠體認“逸樂過節”四個字,則自己的習氣性情,就能改變;而這些酒色財氣很熟悉的境界,也就會忘掉了;修到了欲望寡心清淨的時候,便可以頂天立地了啊!

  故事一:

  志公和尚與梁武帝,有一次談論到音樂,志公和尚就請武帝命人從監牢裏帶出幾位死囚來做試驗。命令死囚每個人都捧著裝滿水的杯子,在殿堂下面,來回的走動;並且告誡他們說:“誰的杯子裏面的水,能夠不漏出來的話,我就寬免他的死罪。”說完之後,就命人演奏音樂來吸引死囚們的注意,看看他們會不會分心;結果等了很久,居然死囚們杯中的水一滴也沒漏出來。梁武帝就慨歎的說道:“你們有沒有聽到音樂啊!”死囚們都說:“沒有。”志公國師說道:“他們正在害怕要被砍頭,惟恐杯中的水會漏出來,又怎麼會聽到音樂呢?”

  【再析】

  人若是能夠像死囚一樣,恒常的保有畏懼之心;則逸樂之心,自然就不會生出來了啊!

  于鐵樵先生說:“就像搬運磚瓦一樣的精勤,又像臨淵履薄一般的兢業,自古以來聖賢豪傑之士,都是這樣的勤奮;而我是什麼人呢?竟敢如此的逍遙,過著安逸奢侈享受的生活啊!”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若是不願意自強,在還沒有緊急迫切,或是對自己關系重大的事情發生時,便會想要優遊自在的過日子;若是有志自強的人,則自身所應當要做的事情,就會無窮無盡了啊!只有覺得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那有多余的時間去玩樂消遣,如此自然也就不敢放逸了啊!

  【嘉言】

  宋朝的範文正公說:“我每天晚上就寢的時候,必定會計算一下今天國家給我的俸祿,和我今天白天的所作所爲是不是相稱;若是相稱的話,我就能夠安心的熟睡,不會感到慚愧和羞恥;若是不相稱的話,就會整個晚上不能安眠。”

  故事二:

  元朝的時候,有兩位太學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也同時考中了鄉試,又是同一天選官派任;一位被授以鄂州教授的職位,一位被授以黃州教授的職位;沒多久,黃州教授就死了;鄂州教授心中感到非常的恐懼,就把後事都料理完畢;但是過了幾天,仍然沒死。于是他就備好了禮物,前往吊祭黃州教授,在靈前哭道:“我和你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功名出處又相同,今天你卻先我而逝,就算我現在就死,也已經比你晚了七天啊!你倘若有靈,也應該托夢告訴我啊!”當天晚上,他就夢到黃州教授告訴他說:“你因爲凡事都很節省勤儉,所以你會活得很長壽;而我因爲享用過度,沒有節製,所以才會短命而死啊!”

  故事叁:

  梁朝的時候,有位虞姓的富人,臨著當街的大道建起了高樓,每天從早到晚,都與美女在高樓上面唱歌、飲宴、賭博、下棋;賭贏的人就會用手遮著嘴笑;剛巧有叁位路人經過虞家樓下,這時候,有一只腐爛的老鼠從老鷹的嘴裏掉了下來,正好落到他們的頭上;叁位路人就擡頭向上看,正好看到樓上的人在掩口而笑,他們就非常的生氣說道:“虞家的人有錢,也享受得太久了;我們並沒有侵犯他,而他卻羞辱了我們!”于是就聚集了群衆,把虞家的人全部都殺光。

  【再析】

  顧錫疇先生說:“縱然虞氏的高樓,不是臨著大街而建,也是會有奇禍的啊!所謂驕傲奢侈多災禍,而招禍的原因並非都是一樣的;然而驕傲奢侈的災禍,其中以女色之禍,最爲嚴重,也最爲快速;所以戒女色,最是重要啊!”務實野夫也講道:“皮包骨肉並汙穢,強作妖娆诳惑人;千古英雄多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塵。”人若是能夠懂得這個道理,再加上對本書的“見他色美,起心私之”,以及“淫欲過度”的注解,都能夠深入的了解,恭敬的謹守著教法及禁戒,能夠保持空性的觀照,也就不會沈迷于逸樂的享受而招來災禍啊!

  苛虐其下。

  【解釋】

  苛薄虐待自己的部屬或奴婢。

  【分析】

  做官的殘酷虐待自己的部屬及人民,或主人過分的處罰鞭打家中的奴婢,這都是苛薄虐待的行爲;在上位的官員,虐待下屬以及百姓的事情,本書在前面已經詳細的說過了,所以現在僅就居家主人對待仆人的部分加以說明。

  佛告訴屍迦邏越說:“一切世人對待自己的奴仆,有五件事情應當要了解。第一、應該先知道他們的冷熱饑渴,然後再叫他們做事。第二、若是有病,應當要爲他們醫治。第叁、若是他們犯錯,不可以隨意的鞭打處罰;應當先問清楚原因,然後再行處分;可以原諒的就原諒,不可以原諒的就教訓處分。第四、他們若是存有個人些許的私財,不可以奪過來據爲己有。第五、分給仆人東西,應該要公平,不可以偏心。”

  袁氏世範說:“奴仆的天資,多是比常人要差一些,所以常會做錯事情,而且又多健忘;有時候交待他的事情全都忘了。大多數的個性又很執著,常常會自以爲是。有的奴仆個性還很暴躁,說話沒大沒小,不懂得尊卑的道理;因此做家長的,在叫他們做事的時候,應該用寬大爲懷的胸襟來對待處置;多用教誨的方式,不要嗔怒生氣;這樣主人的心中,也會覺得安樂。即使是奴仆犯錯,應當懲罰教訓,也應該要平心靜氣的責問;既然已經懲罰責備過了,在使喚他們的時候,便應當要保持平常的臉色和口氣,這樣才不會生出其他的事情來。至于婦人的秉性褊狹固執任性,做家長的就應當要經常的誨喻教導。家中的子弟,也不可以擅自的責打仆婢;若是有事情發生,也應當要告訴家長。若是奴仆確實是一位頑劣粗暴不善的人,也應該要用妥善的方式把他遣走,不可以用嚴刻的態度對待他,恐怕這種人日後會挾怨報複啊!”

  于鐵樵先生說:“對待下人,苛薄虐待固然是不應當;而放縱他們,使他們肆無忌憚,則更是不應該啊!每每見到達官貴人家中的奴仆蠻橫不講理,而且還把奴仆捧上了天;他們外出的時候,都駕著快馬,穿著鮮豔的服飾,回到家中就賭博喝酒;或有賓客上門拜訪,則坐在那裏不起來行禮接待;或有親戚來訪,則予拒絕,不肯通知主人;這樣使得有身分地位的客人或親戚,憤怒的離去,身分地位較差的客人或親戚,則是飲恨難過的離開;甚至這些悍仆還會借故滋生事端,倚靠主人的權勢,對外詐騙錢財,而主人卻是充耳不聞;最後弄到了衆叛親離,因而得罪了多少的朋友,招致了多少的怨恨!所以千萬要謹慎小心啊!

  故事一:

  晉朝大詩人陶淵明教戒他的兒子說:“你每天的工作過于忙碌,很難有多余的時間來照顧自己;現在我派一位仆人來幫助你做些打柴挑水的工作,以減輕你的負擔;但是仆人也是別人的孩子,你應當要善待他啊!”

  故事二:

  宋朝楊萬裏的誠齋夫人,年紀已經七十多歲了;她在每年冬天的時候,很早就起床,到廚房裏親自煮了一鍋稀飯,讓每一位奴婢都吃過了熱稀飯之後,才教他們工作;她的兒子東山對她說:“娘,天氣這麼冷,您這是何苦呢?”誠齋夫人說:“婢女仆人他們也是別人的孩子啊!冬天的清晨,又是特別的寒冷,所以必須要使他們的身體稍微有些暖氣,才可以教他們工作啊!”

  故事叁:

  洪州司馬王簡易,得到一種叫做逆氣攻心的病;他病死之後又複蘇,告訴妻子說:“我從前使喚的小奴仆,有一次我處罰他,處罰的太過嚴厲,他因此而傷重死亡;我剛才到了陰司,就是被從前的那位小奴仆告的狀,並且看樣子是和解不成了;我現在得到的這種病,正是他作的祟啊!”妻子說:“他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奴仆,怎麼敢如此的大膽呢?”王簡易回答說:“在陽間,人是有貴賤的差別;但是到了陰間,則是一視同仁啊!”王簡易講完之…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