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順,他的生母丁貴嫔過世,他傷心的連水漿都不入口;每每哭到傷心處就昏倒了。梁武帝就告誡他說:“人的身體雖然死了,但本性是不會消失的,我還活著,你怎麼可以這樣的傷害自己的身體呢?”于是太子才勉強的吃了一點點的食物,從武帝告誡之日起,直到丁貴嫔出殡下葬的那天,太子每天只喝麥粥一升而已;太子的身體向來都很強壯,腰帶有十圍之寬,至今腰圍卻減少了一半以上;所以他每次入朝的時候,官員和百姓見到他,這副消瘦的樣子,莫不爲他傷心落淚。
【再析】
功格說:“父母親過世以後,若叁年內不下葬,只要延遲一個月,就爲十個過;埋葬不盡心力,或是因此而導致父母的遺體遭受到侵壞,爲一百個過;發覺之後,又不立即改正的,只要拖延一天,就爲十個過。”又說:“祭祀先靈,不遵守時間,就是不敬,爲一個過;若是因爲遊樂而遺誤了祭祀的時間,則爲五個過。”
故事二:
鄧左名每次掃墓的時候,必定會留連在墓地,直到第二天才回來。他說:“一年之中,到墓地的日子沒有幾天,所以我不忍心隨便的看看就離開了啊!”
【再析】
這真是至性之言啊!今天世俗之人,每年僅有在清明節的時候才去掃墓,其余的時間,都置親于荒郊野外而不聞不問;祭拜的時候,就率領了兄弟親友一大票人,放情的遊覽,盡歡而歸;所以清明節變成了不是去掃松,而是去賞梅;不是去省墓,只是去踏青而已;唉!供養不及于父母,妻子飽食又有何益?父母在生的時候,供養若是有虧,死了之後,花再多的錢埋葬,又有什麼用呢?
違逆上命。
【解釋】
違背了上面的命令。
【分析】
凡是一切處在下位的人,受命于上,都叫做上命;例如臣子受命于君王,兒女受命于父母,弟子受命于先生。而這些上對下的命令、指示、吩咐、差喚等,若是不合道理不可行的,也應當要婉轉的說明,先期的勸谏,表明自己不敢受命的原因;若是合乎道理應該做的,而奉行不力,尚且有罪,更何況是違逆呢?而違逆上命的人,也就是將來成爲亂臣賊子的開端啊!
故事:
明朝的陶安,是安徽當塗人,明太祖命令陶安負責治理黃州,並且告谕他說:“你要好好的照顧黃州的百姓啊!”陶安于是就恭敬的秉承了皇上的命令,到了黃州之後,就免除賦稅,節省徭役,勤于教育,減輕刑罰,百姓對他的施政,都感到心悅誠服。朝廷又召他爲學士,遷調他擔任江西省的參知政事,陶安對每一件事情,都是盡心盡力的去做,以副皇帝的命令;陶安死的時候,皇上還親自的爲他撰寫祭文吊祭他,並且還贈給他谥號,以福蔭他的子孫;陶安的兒子孫子,也都考上了功名,做到卿佐的職位。
【再析】
現在管理地方百姓的父母官,都是仰承國家托付給他治理地方的重責;有的竟然不盡責任,殘害百姓,一點都不體會君王元首希望他能夠好好教養百姓的苦心,這種違逆的罪過,實在是罪大惡極啊!在百姓來講,固然對他是莫可奈何,那裏會知道上天的鑒察是絲毫不漏的;所以百姓是不可以虐待,而上天更是不可以欺騙啊!
作爲無益。
【解釋】
所作所爲對自己毫無益處。
【分析】
世間的萬事,轉頭就空了;惟有自己積德行善,爲社會興利除害等等的事情,自己才能夠世世生生,隨身受用而沒有窮盡,這才是有益的事情。若是建大的房屋,買好的田地、衣服、車子,以及收集一切的詩畫古玩等等的事情,都是無益的作爲,而且還會喪志累身,一點益處都沒有;至于張燈結彩、歌舞演戲、喝酒抽煙、賭博嫖妓等等的事情,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有很大的害處啊!
故事:
宋朝的張詠,鎮守成都的時候,考慮百姓恐怕會因爲生活艱困,铤而走險當強盜,就實行一種平抑米價的措施;自從實行這種的措施之後,雖然遇到了荒年,或是收成不好的時候,老百姓也不會餓肚子沒飯吃了。陳堯佐在擔任廣南漕運的時候,發現當地土人的風俗,生了病卻不吃藥,反而向鬼神祈禱求病好,結果很多人因此而病死;陳堯佐就搜集了許多家中珍藏治病的驗方,刻在驿站館舍的石頭上面,供人參考;土人照著藥方服用之後,病就好了;因此而改變了土人生病求鬼的不良風俗,當地百姓的健康情形,也因而大有改善。蘇東坡在擔任杭州知府的時候,疏通了兩條河流,修好了六口深井,建築長堤,並且在長堤上面種植楊柳樹,以增加堤防的功能和益處,當地的百姓因此就把長堤命名爲蘇公堤。喻仲寬擔任順昌知縣的時候,當地的風俗,在生了女兒之後,多把女嬰溺死;喻仲寬就作了一篇勸戒的文章,並且召請了當地的父老到府中,殷勤的招待慰勞;拿出了所寫的勸戒文,非常誠懇的勸導父老們,盼他們能夠協助,改變這個不好的風俗,果然當地溺死女嬰的風俗,真的就因此而改變了。
【再析】
以上的作爲,都是有益的;因此要知道君子處世,貴在能有益于人,和有利于物;而不只是高談闊論,實際上卻沒有真實有益的作爲啊!至于我們則更應該修身正己,反省過失,改掉壞毛病;當知每天的時間,都快不夠用了,那裏還有時間造作種種無益的行爲呢?這都是因爲不知道,我們這個虛幻的身體,和這個虛幻的外境,在倏忽之間,就會消散磨滅的啊!惟有我們這個圓明的本性,縱然是經曆了萬劫的時間,卻是依然不變的存在,本來就沒有生,也沒有滅啊!現在的人,與其每天閑著無聊,打發時間混日子,何不向自己的心性,稍稍做些工夫呢?
懷挾外心。
【解釋】
暗中懷藏著外心。
【分析】
臣子欺騙君王,子女違逆父母,妻子背叛丈夫,兄弟彼此賊害,朋友互相傾陷,這些行爲都是懷藏著外心所造成的啊!然而懷藏外心,並不需要等待形諸于事實;只要這種的心念一動,別人雖然不知道,然而鬼神早就已經在譴責他的心了啊!
故事一:
宋朝的奸相秦桧,企圖與金人暗中串通,所以極力的主張和議。只要宋朝的將領與金人作戰的時候,稍微有點勝利,他就下令班師回朝;因此宋軍所占領的城市,隨即就失守了。又將嶽飛害死在獄中,後來有人到地獄,見到秦桧在無間地獄受苦。今天杭州的嶽王墓,鑄有秦桧夫婦的鐵像,跪在嶽王的墳前;到這裏的遊客,每次都會拿起木頭做的手掌,批打秦桧夫婦的鐵像,有的人甚至還對鐵像尿尿以泄憤呢!
故事二:
明朝的時候,越中地方有位先生,對待他的妻子非常的專情;然而妻子卻喜歡上鄰居的少年。兩人經常偷偷的眉來眼去,雖然妻子和先生同處一室,但是心裏面卻老想著隔壁的少年。後來先生病死了,守喪的期間還沒守完,就急著嫁給了鄰居的少年。晚上就夢到前夫跟她說:“我死了你再嫁,姑且不責備你;但是我在世的時候,你卻懷有外心,實在是可恨啊!”于是就拿起了鐵錘,捶她的背;不久之後,這位妻子竟就吐血而亡了。
自咒咒他。
【解釋】
自己詛咒自己,而又詛咒他人。
【分析】
這句是說詛咒而又沒有正當的道理可以訴求的人。凡是心中怨恨難平,而自己詛咒自己死,而又詛咒別人死,這就是小人、女子招來災禍的先兆;往往就會在還沒到死的時候,卻如自己所詛咒的,馬上就死的情形發生了,所以怎麼能夠不謹慎呢?
故事:
堰典的妻子,曾經與人私通;而且又偷了鄰居的一條手巾,鄰居因此而責罵堰典的妻子不要臉。堰典聽到了非常的生氣,于是就詛咒自己,又再詛咒鄰居說:“我太太如果與人通奸,以及偷了你的手巾,我就被雷打死;否則你就必會被雷打死。”沒過多久,堰典就真的被雷打死了,胸脅下面還出現了“癡人保妻”四個字;而他的妻子也被雷打死,胸脅下面也出現了四個字—行奸爲盜;意思是說:與人通奸而又偷竊。
【再析】
周朝的鄭子罕先生曾說:“有詛有咒,就是動亂的根本啊!”要知道每個人的生死,都有一定的命數;並不是愛他,他就能夠生,恨他,他就能夠死;現在卻有人自己咒自己死,而且又咒他人死,實在是迷惑到了極處,愚笨到了極點啊!
偏憎偏愛。
【解釋】
所憎所愛,有了偏差。
【分析】
偏憎或偏愛,所指的範圍很廣,凡是君王之于臣子,父親之于兒子,丈夫之于妻妾,主人之于仆人,這種的情形,常常都會有;而惟獨婦人對于前妻所生的孩子,和自己所生的孩子,偏憎偏愛的情形,特別的嚴重。所以從前曾子在他的妻子死了之後,終身都不再娶。曾子說:“殷高宗因爲後妻的緣故,而殺了自己的兒子孝己;周朝的大臣尹吉甫,也是因爲後妻的緣故,而殺了自己的兒子伯奇;我既比不上高宗,也比不上吉甫,我怎麼可能不會犯下他們這種的錯誤呢?”善哉!善哉!曾子說得實在是太好了,曾子就是恐怕自己會有偏憎偏愛的過失,而能夠保全爲人父親恩德的最佳典範啊!然而在妻子過世之後,就不再娶,這也是人情很難做到的啊!惟有求于再娶之後,能夠經常的體認曾子的話,或許就不至于因爲偏憎偏愛,而犯下了大錯啊!
故事一:
東海人徐甲,與前妻許氏生了一個兒子,名叫鐵臼;許氏死了之後,徐甲就再娶了陳氏爲妻,陳氏的個性凶悍又妒忌,想要殺掉鐵臼;自己生了一個兒子,因此就取名叫鐵杵,意思就是要以杵來搗臼;鐵臼因爲常常的被陳氏毒打,挨餓受凍而死;死的時候,才十六歲。鐵臼死了十多天,他的鬼魂忽然回家說道:“我是鐵臼啊!我媽媽已經向上天訴冤了,而且得到天庭的符令回來報仇,要使鐵杵也病死,並且跟我受痛苦的時間一樣長啊!”陳氏用盡了方法祈求鬼神消災,但是卻都無法解除這個仇恨;到了鐵杵六歲的時候,忽然肚子就脹了起來,全身感到疼痛,並且變成了青紫的顔色而死。
故事二:
周朝的時候,魏國有位慈母,她是孟陽的女兒、芒卯的後妻;她生了叁個兒子,而芒卯的前妻則生有五個兒子,但是都不愛這位後母(也就是慈母);然而慈母待他們,卻是非常之好;可是這五個兒子,卻…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