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很多等覺菩薩,一生就能遞補佛位。這些大菩薩的數目不是算數所能明白的,如果勉強說,可以說他們有無量無邊阿僧只那麼多。”——《阿彌陀經》。
(7)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往生極樂淨土,可以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阿彌陀經》。
——不同于此地有許多人面獸心、狼心狗肺、忘恩負義、賣友求榮、損人利己、頑固惡劣的人。
“極樂國土所有的衆生,沒有差別相,因爲隨順其他地方的習俗,才有天人的名字。”——《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5、教化主——阿彌陀佛
(1)成佛以來·已經十劫
“阿彌陀佛,成佛已來,于今十劫。”——《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
(2)無量光明·遍照十方
“那一尊佛有無量的光明,遍照十方國土,沒有任何障礙,所以稱爲阿彌陀佛。”——《阿彌陀經》。
“阿彌陀佛的圓光,如百億叁千大千世界。”“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念佛衆生,攝取不舍。”——《觀無量壽佛經》。
“當時阿彌陀佛,從其面門,放無量光。”——《大阿彌陀經》。
“我以智慧光,廣照無盡世界。”——《大阿彌陀經》。
“我于一切法,無有執著的緣故,所以得到常光一尋(八尺)。”——《般若經》。
——華嚴經的賢首品列舉了四十四門光明的原因——有歸敬叁寶、發四弘願、修戒定慧叁學或六度等。
“無量壽佛具有最尊貴和第一等的威神光明。其他諸佛的光明,所不能及。”——《無量壽經》。
“願我作佛時,頂中光明,勝過日月百千萬億倍。”——《大本阿彌陀經》的法藏比丘願。
又說:“願我作佛時,光明普照無盡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得大光明。諸天人民以及細小昆蟲,見我光明,莫不慈心行善,來生我國。”
甲、光照最遠·無有窮盡
“阿彌陀佛光最遠、最顯著。其他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諸佛光明,有的只照一裏、兩裏……或照二百萬裏。有的照了一個世界、兩個世界……或二百萬個世界。只有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千萬世界,無有窮盡。所以阿彌陀佛,又被稱爲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乃至超日月光佛。”——《大本阿彌陀經》。
乙、遇佛放光·苦障消失
“如果有衆生遇到阿彌陀佛所放的光明,業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長。如果在叁惡道受苦的衆生,見到這光明,身心都可以得到安息,不再苦惱,而且命終之後,都可以獲得解脫。”——《無量壽經》。
(3)壽命長遠·不可計數
“那一尊佛和極樂淨土的人民,壽命都長達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阿彌陀經》。
“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壽命長久,不可稱量和計數。”——《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
(4)弟子衆多·成就優越
“阿彌陀佛有無數的聲聞弟子,每一位弟子都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夠以手掌持一切世界。我(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當中,目連尊者的神通最好,他能夠在一日一夜間,明白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宿的衆生數量。假使十方的衆生都成了緣覺(體悟十二因緣而得解脫的小乘聖人),每一位緣覺的壽命都長達萬億歲,而且神通也都像目連尊者一樣,竭盡他們的壽命和智力,共同推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會中的聲聞數目,仍然無法算出其中的千萬分之一。譬如我們拿了一根很短的毛發,再將這根毛發切割成爲一百個等分,或碎得像微塵那麼小;然後再用這根像微塵那麼小的毛發去沾一滴海水,這根毛發所沾的水和深廣的大海比起來,何者比較多呢?像目連尊者的神通那麼好的那些緣覺所知道的極樂世界小乘弟子數目,就像毛塵所沾的水那麼少,他們所不知道的數目,就像大海那麼多。(更不用提到大乘的弟子——菩薩衆了!)”——《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往生極樂國土的衆生,大多是不退轉的普薩,其中有許多一生就能遞補佛位的等覺菩薩,他們的數量非常之多,不是算數所能知道的,只可勉強用“無量無邊阿僧只”來說明。”——《阿彌陀經》。
(5)德澤普被·智慧圓滿
“阿彌陀佛的恩德,以及他所布施的十方衆生,無有窮盡,而且深無邊際。那種善太廣大了,無法以語言來描述!他的智慧及教導弟子和衆生所留下的經法,遍滿十方無數的天上和天下,我們無法追究其本源。他的經卷數量很多,多得不可計數,無有窮盡。”——《阿彌陀叁耶叁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同得一切種智,猶如無量壽佛。”——《合部金光明經》。
“在後夜時,獲得像甘露那麼甜美的法,證得像甘露那麼清純的義理。我和衆生都同時證得這種妙覺,宛如阿彌陀佛。”——《金光明最勝王經》。
明 達觀
自知今日出娘胎,今日如何娘不來。
來去覓娘無所得,蓮華國裏一枝開。
明 博山
池邊行樹不全遮,袅袅金橋露半斜。
忽見化生新佛子,紅蓮開處噪頻伽。
明 妙意
珠水涓涓繞勝蓮,回環上下*輪圓。
苦空無我聲聲出,又寫如來相好篇。
珠光化鳥鳥和鳴,鳥語嘤嘤佛法僧。
功德水中無盡藏,相看總是性珠明。
明 楚石
家在西頭白玉京,老來難遣故鄉情。
每瞻雲際初叁月,先注華間第一名。
密密疏疏琪樹影,來來往往水禽聲。
紅樓紫殿春長好,縱有丹青畫不成。
明 沈朗倩
珍羅垂網引香臺,口滑迦陵幾喚回。
林下笑逢金色侶,共攜華襟候如來。
宋 北山
十八大賢居會下,功成五色雲西駕。
諸上善人都在那,聚頭只說無生話。
明 楚石
要觀無量壽慈容,只在如今心想中。
坐斷死生來去路,包含地水火風空。
頂分肉髻光千道,座壓蓮花錦一叢。
處處登臨寶樓閣,珍珠璀璨玉玲珑。
6、教育概況
(1)聽聞妙法·心開意解
“阿彌陀佛爲聲聞、菩薩、天人講解佛法時,大家都集會于七寶講堂,阿彌陀佛廣泛而且流暢地說明各種宇宙和人生的微妙道理,大家聽得法喜充滿,心開意解,證得道果”——《無量壽經》。
(2)香氣四溢·天人散花
“不久,四面八方,自然起風,吹拂七寶樹,發出美妙的旋律。無量奇妙的花朵,隨風四處飄散,自然供養佛菩薩等,經久不絕。所有諸位天人都拿天上百千種鮮花、名貴的檀香和萬種伎樂,來供養阿彌陀佛和諸位菩薩聲聞大衆。許多天人,遍散香花,演奏音樂,前後往來,無不心開意解,歡喜離去。這種快樂,真是語言文字無法形容!”——《無量壽經》。
(3)佛坐寶蓮·大衆圍繞
“當時,阿彌陀佛和諸位大衆,坐在七寶蓮花上面。極樂淨土的森林中,到處開放著新鮮的花朵,相間交錯,非常莊嚴。又有樹王,香風吹拂,發出和雅的聲音,演說無上圓頓不可思議的妙法。又有一種名叫“光明”的奇異珍香及許多塗香和寶香等。阿彌陀佛在很大的七寶蓮花上面,盤腿而坐,旁邊有兩位菩薩,一位是觀世音菩薩,另一位是大勢至菩薩,除了這兩位菩薩在左右侍立以外,還有無數菩薩,圍繞在佛陀四周,聆聽佛法。”——《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4)自我教育·進步神速——知行合一·法喜充滿
“有的衆生在地上講經、誦經,有的在地上受持和聽聞經法,有的在地上經行,有的在思惟道理或坐禅,有的在虛空講演、讀誦、受持、聽聞經法、經行、思惟道理或坐禅。有的衆生證得初聖果、二聖果、叁聖果和阿羅漢果,沒有證得不退轉的人則證得了不退轉的境界。大家各自憶念佛法、解說佛法、修行佛法,而且無不皆大歡喜。”——《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
明 楚石
須摩提國贊何窮,不與他方佛境同。
百味酸甜長滿缽,一身輕健任遊空。
初心便獲無生忍,具縛能教宿命通。
今古往來留傳記,盡塵沙界扇真風。
明 楚石
放下身心佛現前,尋常盈耳法音宣。
風柯但奏無生曲,日觀長開不夜天。
行趁玉階雲冉冉,坐依珠樹月娟娟。
凡夫到此皆成聖,不曆僧祇道果圓。
清 省庵
一自娑婆系業因,多生流轉實酸辛。
須臾出屋又投屋,迅速舍身還受身。
曾作王侯爭國邑,幾爲蝼蟻喪埃塵。
這回若不思歸去,依舊從前受苦輪。
彌陀經言。若人念佛。臨命終時。必生彼國。
又觀經言。念佛之人。生彼國者。蓮分九品。
七、樂
(一)音樂
1、極樂淨土·常奏妙樂
“彼佛國土,時常發出美妙的天樂。”——《阿彌陀經》。
——美妙的天樂,不鼓自鳴,所以能時常聽聞。世俗的音樂,總需要人演奏,所以常會間歇。再者,世俗的音樂沒有法音耐聽,聽多了,便會厭膩,甚至感到疲勞轟炸!
“天上一音之美,勝過人間帝王百千種樂。”——《無量壽經》。
2、音律優美·遠勝天樂
“世間帝王的百千種樂,從轉輪聖王至他化自在天的音樂,一級比一級殊勝。每級輾轉相勝千億萬倍。然而他化自在天萬種音樂,卻不如極樂世界諸七寶樹的一種音聲。極樂世界七寶樹的一種音聲,勝過他化自在天萬種音樂的千億倍。”——《無量壽經》。
3、萬種伎樂·無非法音
“極樂世界自然有萬種伎樂,其樂聲都是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可以淨化身心),是十方世界中,最美的音樂。”——《無量壽經》。
4、樂器懸空·不鼓自鳴
“無量諸天,奏出天樂;又有些樂器懸在虛空,宛如天寶幢,不鼓自鳴。”——《觀無量壽佛經》。
5、和風送香·身安得定
“極樂世界早晨時,四面八方都微微吹著和風,不拂逆、也不暴亂。吹到各種花卉,散發種種香氣,普熏整個極樂淨土。所有被風吹到身體的衆生,安和調適,宛如比丘得滅盡定。”——《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6、風動樹網·演妙樂聲
“西方極樂世界,有微細輕和的風,吹動了許多珍寶所做成的樹林,和珍寶做成的網路。這些樹林和網路裏…
《淨土風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