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觀音法會(七)解脫之路
成就之門圓滿回向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這幾天講了好多,也講了一些高深的法,沒有比這再高的法了。無我、空性簡單講了,大光明、大圓滿的境界也講了。歸根結底,主要還是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這叁種心,這是大光明和大圓滿的基礎。無論是解脫還是成佛,必須要有這叁種心。這是宗喀巴大師在《叁主要道論》裏講的,所有的大德高僧異口同聲講的就是這些。我們要有出離心,要有菩提心,要有證悟空性的智慧,這樣最終才能解脫,才能圓滿,才能成就。若沒有這些,說什麼都沒有用。爲什麼是叁主要道呢?就是主要的、根本的、必不可少的叁種心。有了這叁種心就可以解脫成佛,沒有這叁種心就不能解脫,不能成就,不能圓滿。
格魯派講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和我們《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裏講的加行,都是一個內容。《菩提道次第廣論》裏講的菩提道次第,和其他薩迦派、覺囊派講的前行,和我們講的加行都是一樣的,包括漢傳佛教也是一樣的。自宗甯瑪派叫加行,格魯派叫菩提道次第。雖然說法不一樣,但內容一樣。內地漢傳佛法講的也是因果、輪回、慈悲心、菩提心等。無論你修什麼,都要有這個基礎,否則就不能成就。
我講過,無論你修淨土宗、修禅宗還是修密宗,無論學哪一派,都是佛教,都是佛法,都一樣。最終我們修的大圓滿,比較直接一些,是當下圓滿。內地禅宗的境界也非常高,其實和大圓滿是一樣的,加行、正行的內容也是一樣的,只是竅訣、方法、傳承有所不同。無論你修哪個法門,是哪個宗派,這些都是必不可少、必須要修持的。只是有時候強調,有時候不強調,有這個差別。
我們弘揚大圓滿法,也有不注重加行,直接修正行的。有注重或不注重,強調或不強調的差別,其實都是這些內容,都是必須要學修的。
很多人對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根本沒有興趣,不學不修,只有小部分人在學修,那些不信佛、不學佛的就更不用說了。有的人雖然學修,但不是很認真,不是很精進。爲什麼呢?還是不明理。不明白這叁種心的重要性,不明白它真正的意義。
你若是要永遠地解脫煩惱,要成佛,就要圓滿福德和智慧資糧。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都是必經之路,沒有這些不能解脫、成佛。這些多重要啊!都是必不可少的。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每一個人都需要,尤其是我們學佛的人。
其實解脫、成佛,是所有衆生的願望。無論是人還是非人,無論是學佛人還是不學佛人,都一樣。今天簡單說一下。
什麼叫解脫?永遠地解脫煩惱和痛苦叫解脫。不是一時的解脫,是永恒的解脫。再也沒有煩惱,沒有痛苦,這就是解脫的狀態。誰不希求啊?這是所有衆生共同的願望。一說解脫,有的人就說這是宗教的話題,是迷信。其實不是。你先弄明白什麼叫解脫。這是所有衆生都向往的,是所有衆生的目標。
什麼是成佛?“成佛肯定也是宗教的一種說法,一種信仰吧!成佛可能是學佛人追求的目標吧!”不是。學佛不學佛的人,包括非人,只要是有靈魂、有靈性的衆生,都一樣追求,這是共同的願望。斷證功德圓滿,用通俗的話說就是福德圓滿、智慧圓滿,這就是佛。你不成佛,你的福德和智慧不會圓滿;福德和智慧圓滿了,你就是佛。這也是所有衆生都向往,都追求的目標。
解脫、成佛,佛說是所有衆生共同的目標。在解脫、成佛的方法上,所謂的佛法,佛講的就是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的智慧這叁個。有出離心了,有菩提心了,有證悟空性的智慧了,你才可以解脫,才可以成佛,才可以實現這樣的願望,才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這就是佛講的方法,我們凡夫所采取的方法都是錯誤的,都是背道而馳的。佛講了,這些凡夫衆生都不懂,都是愚癡顛倒的。所以,佛講的就是這叁個,這才是正確的方法。你有這些,才可以解脫、成佛,才可以達到目標,實現願望。
我們這些世間的凡夫俗子,不擇手段,采取了很多方法,但是我們不知道真相,我們所采取的這些方法都是背道而馳的,都是痛苦的因,都是煩惱的因,都是自己障礙了自己,自己消耗了自己的福報,福報越來越少了。這些背道而馳的方法都障礙了自己的心態,智慧打不開,邪思邪見越來越重,正知正見越來越少了,心裏越來越不清淨了,不亮堂了。智慧怎麼能打得開?打不開。現在我們要解脫要成佛,就要具足這叁個,沒有別的選擇。
若是你相信佛,就要相信佛的教言,相信佛教給我們這些解脫、成佛的方法。佛是通過這些方法解脫、成佛的,我現在可以教你。你自己也可以依智慧觀察,不是我說這是解脫成佛的方法,你就照這個方法去做。你知道了,相信了,然後按這個方法去做,你也能解脫,你也能成佛。佛是教我們解脫成佛的方法的。你現在信佛了,就要按佛的方法、要求去做。這叁個方法就是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
現在我們沒有爲衆生,好多人一講出離心,一講菩提心,一講證悟空性的智慧,都進入誤區了。一說出離心,那什麼是出離心呢?是不是要遠離世間了?是不是什麼都不能做了?然後到山上,到山洞裏自生自滅?是不是這樣?一講出離心的時候,都有這樣的想法:“有出離心了,就不能在這個世間生活了,不能再這樣了,我應該離開,應該要到山上、廟裏或山洞裏這樣修”。這是一個誤區,佛法不離世間法,包括出離心也是,你盡任務、盡義務是應該的,在佛法裏,這叫了緣了債,這樣你最後才能了生死,你不了緣、不了債,你了不了生死。盡責任、盡義務是一個學佛人應該做的。
出離心。有出離心能幹什麼?修出離心是爲什麼?出離心是怎麼回事?出離心講的是什麼?就是出離對世間的這種貪欲、貪戀。這個貪欲心,它是一種心靈的束縛。貪心、欲望就是這樣,沒有想要,有了還想要。有貪欲就是束縛,有貪欲就是壓力。有貪心和欲望,心裏絕對是束縛的,絕對是壓抑的,得不到解脫,無法解放。有束縛了,心就無法解放;有壓力了,心就無法輕松。修出離心就是讓你的心解放,就是讓你的心輕松,不要有壓力。
有貪欲就有束縛,有貪欲就有壓力。有貪欲就這樣,沒有要有,有了還要。比如說金錢,有一百萬還要一千萬,有一千萬還要幾個億。有幾個億了,要幾十個億,有幾十個億了要幾百個億。沒有滿足的時候。這是什麼?這就是欲望造成的。有欲望,心裏不會有滿足的時候,越有覺得越窮,越有越要。心裏有滿足感、有知足心,才是真正的富裕。若是心裏不滿足,有貪欲,即使有再多的錢財也不是真正的富裕。永遠沒有知足的時候,沒有滿足的時候。
權力也是,現在是縣長,還想當市長,當上市長了還想當總統,真正當上總統了,已經征服一個國家了,還想占領其他的國土。真正成爲了世界的主宰,還要占有其他的星球。現在通過科學,不是開始想占有其他的星球了嘛。權力也是沒有滿足的時候。這都是由貪欲造成的。可以有理想,也可以有願望,但是不能有貪心和欲望。貪心和欲望是一種心靈的束縛,心靈的壓力,所以我們要去掉貪心,去掉欲望。
沒有貪心、沒有欲望的話,能有理想,能有願望嗎?能有!沒有貪心一樣可以有理想,沒有欲望一樣可以有願望。這是可以有的,但是心裏不會有壓力,是隨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福報到了就有了,達不到肯定沒有。沒有欲望,沒有貪心,那完全是解放的心態,完全是輕松的心態。有理想,有願望,但是心裏不會有束縛。有貪欲的人和沒有貪欲的人,他們兩個有這樣的差別。理想和願望是可以有的,但是不能有貪心,不能有欲望。
還有一點,貪心和欲望是成就最大的障礙。我們現在爲什麼沒有多大的成就呢?也是由欲望和貪心造成的。我們爲自己的目標、理想去努力,但因有欲望和貪心,心裏就有束縛和壓力了,心裏一慌,一胡思亂想,判斷和選擇上就會有錯誤,就會出差錯,然後走上一條不好的道路。你爲了貪心、欲望,造了很多惡業,今生會走進絕望,將來要墮落惡趣裏,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若是心裏沒有這樣的束縛,沒有這樣的壓力,不著急,不胡思亂想,心態很穩定的話,在判斷和選擇上都不會出差錯。這樣無論你在世間還是在出世間,很快就能成功。沒有貪心、沒有欲望,成就就快了,不僅是暫時的成就,究竟的成就也就在眼前了,真的是不可思議。你放下貪欲的心,讓自己的心解放,讓自己的心輕松,這就是一個解放的心態,一個輕松的心態,然後你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和義務。
它不是逃避,不是消滅,都要明白這些。主要是心態,放下貪心和欲望,也就是放下貪欲心。貪心和欲望不好放下,那怎麼辦?就是紮紮實實地去修四外加行。你慢慢地明白了,真正生起定解的時候,相續中自然就沒有這樣的貪欲心了,自然就放下了。這個時候,解脫就在眼前,成就就在眼前。解脫的同時,也成就了很多自己想成就的願望。真的是這樣!
菩提心。一講菩提心,很多人又走入了誤區。這裏指的是世俗谛的菩提心,主要是願行菩提心、利他心。不能爲自己,要爲衆生。現在說得都挺好聽,“修行是爲了一切衆生啊!”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這是爲自己的。爲衆生,自己的功德和福德才能真正圓滿,這是一種方法。你發菩提心,不自私,真心地去對待衆生;不自利,真心地去利益衆生;這樣才能感化衆生、感動衆生。這個時候,自己的功德和福德當下都圓滿。
很多人還有這樣的心態,“我不爲自己誰爲我呀?我不利益自己誰利益我呀?”意思是現在學佛難道我不能爲自己啊?難道我不能利益自己啊?那我學佛有什麼意義?不是。你爲衆生、利益衆生是解脫自己、圓滿自己的一種方法。這叫竅訣。
還有人說,“人不爲己,天誅…
《2012觀音法會(七)解脫之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