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觀音法會開示之(一)六度之布施波羅蜜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是正月初八,也是觀音法會的第一天,這次我們主要學習六波羅蜜多。我們都是大乘修行者,都要學習大乘菩薩的學處。“法門無量誓願學,衆生無邊誓願度。”我們要學的東西,都集中在六波羅蜜多裏。如果我們把六波羅蜜多中的每一個波羅蜜都學好、修好了,可以說所有的,猶如煙海般的菩薩的學處都能圓滿。
“六波羅蜜多”指:布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禅定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多。這六個方面都是圓滿福慧資糧最殊勝的方法,其中前五個屬于福德資糧,第六個智慧波羅蜜多是智慧資糧,六波羅蜜多能圓滿這兩種資糧。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具足了、圓滿了,我們的自性、佛性自然就會顯現。因此具足、圓滿這兩種資糧是非常必要、重要的。
第一個是布施波羅蜜。布施,是六度萬行裏一個基礎的修法,也是最初的一種修法,是所有大乘學者都要學修的。布施波羅蜜在成佛的過程中是一個必經之路,若是布施波羅蜜沒有學好、修好的話,就無法能夠學修其它的波羅蜜。若是沒有學修六波羅蜜的話,無法能夠圓滿福慧資糧,也無法能夠顯現佛性,無法成佛。
我們做布施的時候,首先要有平等心,這很重要!——這是講布施的對境。我們給誰做布施呢?給一切衆生,這是第一步,這個也很重要!若是第一步沒有做到,就無法做到第二步、第叁步。
第一步是平等。我們現在也做布施,但是我們的心態、家庭、生活爲什麼沒有轉變、沒有改變呢?因爲沒有對治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等習氣。其實做布施,是直接能夠對治這些的。所以首先要修平等心,要斷除這些妄想、分別、執著。
當我們做施舍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只幫助貧困的人,不幫助有錢有勢的人;只幫助善良的人,不幫助凶惡的人;只幫助好人,不幫助壞人。這都是分別,都是不平等的。
慈悲心的基礎是平等,布施的基礎也是平等。若是心裏還有分別的話,你無法能夠做到布施波羅蜜,只會成爲一般的布施。我們爲什麼要去幫助衆生、愛護衆生呢?因爲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是善人還是惡人,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需要我們的幫助、愛護,都需要我們的愛心啊!
我們現在做布施,是因爲對方是殘疾人,是乞丐,是困難的人——這樣無法能夠平等地對待衆生。我給大家講過,衆生最可憐的地方,不是沒吃、沒穿,不是這些暫時的困難,而是愚癡與顛倒,煩惱與痛苦。除了佛菩薩之外,衆生都一樣。在這樣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去幫助、愛護一切衆生,這才是平等。
今天在街上遇到乞丐或者殘疾人了,我們幫助他們的時候,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呢?應該是:“他是衆生,因爲他愚癡顛倒,前世造業了,然後感受現在這個果報,他需要我的幫助,我應該幫助他。”這才是正確的。
佛法是對治煩惱、習氣的,若是沒有對治煩惱、習氣,就不是佛法了。布施也是一樣,若是沒有直接對治煩惱、習氣,那就不是佛講的布施,不是我們大乘學者要學修的布施,而是一般的布施了。一般的善心、愛心,可以說每個人基本上都有。
衆生需要幫助的時候,你能施舍給他,這就是布施,而且你的發心應該是正確的、清淨的。若是你有分別,如果覺得我可以幫助一些人,可以施舍一些衆生,但是對另一些衆生卻不能幫助,不能施舍。比如不能幫助那些惡人、貪官、強盜;不能幫助自己的仇人、敵人。這樣的施舍不叫布施。布施的對境是一切衆生——包括這些惡人、敵人、壞人、惡魔、鬼神等。不是爲了自己要得到什麼,而是爲了一切衆生能夠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利益,這是做布施的原因,這樣能直接對治我們的自私自利心。做布施的過程中必須要去掉這些。
拿什麼來做布施呢?大乘佛法裏,尤其是密宗裏專門有施身的修法儀軌——就是把自己的身體施舍給那些鬼神;把自己的身口意獻給上師叁寶,做上師叁寶利益衆生的工具,爲上師叁寶的事業做出貢獻;把自己的身口意獻給一切父母衆生,讓他們高興,做他們的服務員,做他們的奴隸——這是身布施。
真正做布施的人,真正的菩薩,是衆生的服務員,是衆生的奴隸。自己的身口意是衆生的,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單位,衆生怎麼對待自己都可以。我們不是發心、發願將這一切獻給衆生、布施給衆生了嗎?這不該是虛情假意的,應該是真心實意的吧!家人也是衆生,單位的同事也是衆生,素不相識的人也是衆生。對自身的貪著要去掉,身口意叁門是一個利益衆生、服務衆生的工具,它是屬于衆生的。你這麼想,心裏這些煩惱就都沒有了。在家裏多幹一些,多付出一些是應該的。
在單位多做一些事情也是應該的。因爲你的身口意是衆生的了,也是單位裏那些領導、同事的了,那還跟他們計較什麼?還跟他們談什麼條件啊?如果你在家裏、在單位沒有服從他們,沒有爲他們服務,沒有讓他們滿意,你的發心就是假的。在外面也是,什麼叫施舍?就是布施。在外邊你幫助別人,包括給別人一個笑容,讓個位置都是布施。
很多時候,我們家裏不清淨,身上不清淨,然後就想把這些衆生趕走或者讓他們離開。你的發心是純正的嗎?若是純正的話,你的身口意叁門,包括你的家都是衆生的。你爲什麼要趕他們走呢?爲什麼要讓他們離開呢?這就說明了你發心不正,發心沒有到位。真能施舍的話,你就會明白自己沒有權利、沒有資格讓他們走。你應該善待他們,應該與他們和睦相處,這主要是爲了斷除對身體的貪著與貪戀。
然後是受用。自己所擁有的這些,在適當、必要的時候要施舍給衆生——不管是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包括善根都要回向給一切衆生,爲了他們能夠得到暫時和究竟的利益。有的衆生特別貪戀自己的身體,有的特別貪戀自己的受用,有的特別貪戀善根。——統統都要放下,都要去掉!修施舍心、修布施,主要是對治這些煩惱,尤其是對治貪心和吝啬心。雖然做布施了,但是心裏還有吝啬,那還不是清淨的布施。
布施還有法布施與無畏布施。法布施,最好就是輾轉*輪,這個是成佛了以後才能做到的,之前做不到。講經說法也是法布施,但是沒有一定的修行,沒有一定的境界,也很難做到。我們能做到的是什麼?就是善根回向。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其它的地方都可以念佛號,念咒語讓衆生聽,這樣就能給他們種下善根,能跟他們結下善緣。
還有無畏布施,就是愛護自他的生命,有條件的情況下多放生。想得到財富、想發財,就要多做財布施;想健康長壽就要做無畏布施;想有知識、有智慧就要做法布施。你們也可以做法布施:在河邊或者在山上,在其它地方都可以念咒、念佛號。很多無形的衆生都能聽到,你可以和他們結善緣,給他們種善根,這也是法布施。將來我們成佛的時候,讓他們都能成爲我們的眷屬,然後可以度化他們。
“波羅蜜多”是到達彼岸的意思。那什麼是彼岸呢?彼岸是相對此岸講的:輪回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生死是此岸,不生不滅是彼岸,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能修布施,就能度過輪回的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一般的布施不是波羅蜜,要成爲布施波羅蜜,就要有空性智慧的攝持,能夠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做布施。什麼是叁輪體空?就是布施者自己、所布施的東西、布施的對境——衆生,都是無緣的,都是空性的。有這個見解,有這樣的境界,然後去做布施,這才是布施波羅蜜,才能成爲菩提果的因。
一個波羅蜜也可以具足六波羅蜜。比如說布施,也可以具足持戒、精進、忍辱、禅定、智慧等波羅蜜,這就是布施波羅蜜。
持戒。做布施也是有方法的,不是隨隨便便的。要如理如法地做布施,心態要平等,不能有分別心,要發大心,要爲一切衆生。在行動上,在實際中做布施的時候,一定要適當,否則也是不如法的。需要的時候,或者方便的情況下要做布施,做什麼樣的布施,都是有條件的。適當地去做布施,如理如法地去做布施,這就是布施的持戒波羅蜜。
精進。做布施的時候也是,若是心裏有障礙,心裏沒有舍下,那就不能做。做也沒有功德。很多的時候我們也放生、隨喜,但是發心都不是很清淨,不是心甘情願的。有的時候好面子,有的時候爲了一些贊美,這都是不清淨的。這樣做是不會有太大意義的。發心完全清淨,帶著歡喜心,心甘情願地做,這叫布施的精進波羅蜜。
忍辱。我們在做布施的過程中,肯定也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肯定會有很多外在、內在的障礙。不顧一切障礙,不顧一切艱難困苦,盡心盡力地去做布施,這叫布施的忍辱波羅蜜。
禅定。做任何功德,做任何布施,都要一心一意,誠心誠意,不虛情假意。能夠表裏如一、一心一意地做,這叫布施的禅定波羅蜜。
智慧。有空性無我的智慧來攝持,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來做布施,這叫智慧波羅蜜。
布施。不管是身布施,還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要發自內心的做。若不是發自內心,不是表裏如一地做,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首先要觀察自己的心態與發心,這個很重要。
你做上供下施的時候,有沒有直接對治這些煩惱?有沒有對治妄想、分別、執著?有沒有對治自私自利?有沒有對治對身體、財物,對法的貪著?若是沒有,那就是不如法的,就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能舍掉分別執著,自私自利心,能舍掉對身體和財物,對法和善根的執著、貪著,那就是布施。若是沒有舍掉這些心態,我們在表面上做的再多、再好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我們做…
《2010年觀音法會開示之(一)六度之布施波羅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