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 因果不虛(六)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因果不虛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要解脫成佛,就要取舍善惡:斷一切惡,行一切善!我們講了這麼多內容,修了這麼多法,就是爲了明白善惡,取舍善惡。明白了善惡的標准,就是開悟,就是見性。取舍善惡,斷惡行善了,就是成就,就是圓滿。
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就是掌握善惡的標准,進而取舍因果。善惡的標准在佛法裏,只有佛才能講清楚善惡因果,其他任何衆生都講不清楚善惡因果。盡管羅漢、菩薩都是成就者,都屬于聖者,但是他們也講不清楚善惡和因果,他們只有依佛的教言才能給衆生講善惡和因果。天魔外道就更講不清楚善惡和因果了。他們所掌握的都只是一些粗大的善惡和因果,根本無法了知細微的善惡和因果。
學佛修行就是斷惡行善。我們的修行層次越高,對自己的要求應該越嚴,取舍善惡的標准也應該越高。我們講人身難得課程的時候,特別強調人身特有的價值和意義。其實人身特有的價值和意義就是明白善惡,取舍善惡。因爲其他道的衆生都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樣的機緣和條件。既然我們得到了人身,有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緣和條件,就應該抓緊時間、全力以赴地斷惡行善。
我們通過學習壽命無常的課程,知道了人身隨時都會失去,所以在死亡來臨之前,我們一定要分秒必爭地學佛修行,明白因果,取舍因果,讓自己解脫成佛。佛也講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我們的身心不清淨,有汙染,首先要身心清淨,要斷十惡業。就是做清潔,打掃衛生,清除叁門上的這些汙垢,斷掉這些惡業;“衆善奉行”,就是去做善事,尤其去做無漏的善業(十種善業有有漏的,有無漏的。若是沒有無我和空性的智慧攝持,就是有漏的;若是有無我和空性的智慧攝持,就是無漏的);“自淨其意”,這樣身口意就莊嚴了,清淨了;“是諸佛教”,這就是佛教,就是佛法,就是佛法裏講的最終成就。
即使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同時現前給我們講法,也沒有別的內容可講,也會講善惡與因果,因爲無我、空性、大光明等,都包括在善惡裏了。不能輕視善惡,對于渴望解脫,真心想成就的人來說,這些非常重要。
如果你認爲除了這些法之外還有更殊勝、更重要的法,那就錯了。在佛法裏再也找不到比這更殊勝的法了。若是你非要去找,就要離開佛法了,這樣就更找不到了。掌握善惡標准是非常難的,要全面地掌握,更是難上加難。只有你成佛了,才能全面地掌握善惡。那我們現在學修因果不虛是不是沒有意義了?不是!這也是有次第的,需要先大致地了解、掌握,這也是一種學修方法。
你修行的層次越高,善惡的標准也越高,這都需要過程,到時候你就會明白,就會做到了。關鍵是認真、堅持、不虛僞、不懈怠地學修。現在你能掌握多少算多少,能做到哪算哪,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就行了。假如你要從這裏走到實修中心,一共需要一百步,你應該先邁第一步,然後再邁第二步、第叁步、第四步……慢慢地,最後邁到了一百步,這個時候你已經到實修中心了。
不要給自己施加壓力,不要因爲好多地方做不到就懊惱,沒有必要。但是,無論你修行的層次、境界如何,認真、精進地聞思修行,是你任何時候都要做到的。
業時刻都跟著我們,與我們形影不離。“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無論是善業還是惡業,都不會浪費的,因緣成熟的時候,它們就會主宰我們的痛苦和快樂。以前造過的惡業,現在通過忏悔可以忏除,別讓它緊緊地跟隨自己。現在,你是選擇感受痛苦,還是選擇享受快樂?如果你不願意感受痛苦,願意享受快樂,就應斷惡行善。我們不能讓惡業跟隨自己,要讓善業跟隨自己,而且要保護好所修的善業,不要讓它們毀壞了。
毀壞善根有四個原因:一是生起嗔恨心或邪見;二是宣揚;叁是未做回向,沒有回向攝持的善根也會慢慢地毀壞,或者果報只能成熟一次而不能增長;四是不正確地回向。現在你還可以繼續修善業。善業越多,你享受的快樂越多;善業越大,你將來享受的快樂越大;善業越純淨,你將來享受的快樂也越清淨。
離間語。一個完整的離間語惡業,也要具備四個條件。
1、對境:是指能溝通的人或衆生。從佛法方面來說,在教派與教派,同一個教派的傳承與傳承,一個傳承裏的寺院與寺院,道場與道場以及團體與團體之間等,挑撥離間,破壞關系,都屬于是破和合僧,屬于五無間罪之一。尤其是在密乘傳法的上師與合格的弟子之間進行挑撥,或者在兩個合格、和睦的金剛道友之間製造不和,果報比下無間地獄還嚴重,將來要下金剛地獄。
一定要注意,給自己留點後路!無論是今生還是來世,搞這樣的破壞對你只有傷害,沒有利益;即使有利益也只是暫時的、眼前的,也許很快就會變成災難。不相信你就看看!
大家真的要注意啊!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追隨者,而且皈依了同一個上師,在同一個壇城,是生生世世的一家人,沒有必要勾心鬥角,應該搞好關系。外在的任何魔、鬼、人等都破壞不了,毀滅不了佛教,只有我們佛教徒內部不團結,互相排斥,互相誹謗,才能破壞、毀壞佛教。現在世界上有很多宗教,其中佛教界是最不團結的。當時佛祖弘揚的教法是慈悲的教育,但是現在我們這些佛教徒不用說慈悲一切衆生,連內部關系都搞不好,讓人笑話啊!
有些人還專門破壞佛教內部的關系,這屬于破和合僧。這種人罪孽深重,造下的罪是彌天大罪,將來要墮入無間地獄。每個教派只是傳承不同而已,應該和睦相處,各學各的傳承,各修各的傳承,互不相幹,沒有必要互相排斥和誹謗。
從世間的角度來說,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地區與地區、單位與單位、團體與團體、人與人之間(包括朋友、夫妻、同事、同學、親戚之間)等挑撥離間,破壞關系,這樣做會直接或間接地傷害無數衆生,傷害的不只是衆生的身體,還有心靈,罪過也非常嚴重,接近無間罪。佛經中沒有講這樣的行爲是無間罪,只講了五無間罪,因爲我不是佛,我不敢說這是無間罪,但是我能說這個罪業非常嚴重,可以說是接近無間罪的一種罪業。
2、動機:有挑撥離間的想法或念頭,以貪心、嗔恨心和愚癡破壞彼此的關系。有些人爲了報仇、報複,爲了傷害對方,這是因嗔恨心而挑撥離間;有些人爲了得到暫時的利益,這是因貪心而挑撥離間;有些人被別人操縱、利用,糊裏糊塗地跟著別人說離間語。另外,比如有人說:“你去挑撥離間,這也是一種善,將來能解脫。”把這種行爲視爲善事等,這些都是因愚癡而挑撥離間。
若是主觀上是有意地、故意地挑撥離間,這樣就會造完整的罪業。若是無意當中說錯了,不會造完整的罪業。
3、行爲:親自說,打電話說,寫信或者通過其他的渠道說。
4、結果:對方知道了,明白了,無論是否造成破壞都一樣,既然有這樣的行爲,就會犯罪、造業。這與破和合僧有一點區別,破和合僧是真正造成了破壞。
大家都應該仔細觀察,自己有沒有犯這樣的錯誤?若是犯過這樣的錯誤,我們要盡快忏悔,把惡業和自己的相續分開,否則就要感受四種果報。
1、異熟果:在惡趣中感受痛苦。以嗔恨心說離間語,一般情況下要墮入地獄;以貪心說離間語,則轉生餓鬼;在愚癡的狀態下說離間語,則投生旁生。或者根據煩惱的程度、動機的大小、次數的多少,分上品、中品、下品。上品下地獄,中品投生餓鬼,下品投生旁生。
2、等流果:投生爲人的時候要感受的果報,分爲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兩種。同行等流果是今世與前世所造的業相同,前世喜歡說離間語,今生也喜歡說離間語。比如有的人從小就喜歡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感受等流果是眷屬仆人之間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擊等等。比如說,有些上師的弟子、官員的隨從、家裏的傭人等不和,而且上師、主人再怎樣費盡唇舌說教,他們非但不聽從,反而進行辯駁。主人指派傭人做一件簡簡單單的小事,可是說了兩叁次,他們還是充耳不聞,直到主人惱羞成怒、聲色俱厲地加以斥責時,才慢慢吞吞、極不情願地去做,做完後也不向主人彙報,態度一貫惡劣,這些也是主人前世挑撥離間的果報。所以,應當對自己所造的惡業生起追悔之心,努力化解自他之間的怨恨。
國王與臣民不和,國王下命令,臣民經常反對、造反;上師善知識與弟子不和,上師善知識給弟子講道理,但是弟子不接受;老板、企業家與員工們不和,老板有很多計劃宣講給大家,但是沒人聽從;在親朋當中,自己說話沒有分量,兒女之間、婆媳之間經常鬧矛盾,朋友、同學、親戚之間經常有爭鬥,需要調解等。這都是說離間語的果報。
3、增上果:是成熟在外境上的果報,就是出生在懸崖峭壁、深淵狹谷等難以行走的地方。比如在城市裏,有的人本來只走幾步就可以到公路了,但是因有其他建築阻擋而需要繞一圈;有的人不願意爬樓梯,但是所在小區沒有電梯,只能天天爬樓梯,七樓、八樓、九樓……有的人想經常去公園轉一轉,但公園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去一趟需要好幾個小時;出行的時候,有的人開汽車,有的人騎摩托車,有的人騎自…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因果不虛(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