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 因果不虛(七)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通過意念造下的惡業,就是意惡業。
意惡業:貪心、害心、邪見。
貪心。完整此惡業,也要具足四個條件。
1、對境:是他人的受用或財物;
2、動機:主要是貪心;
3、行爲:是起心動念,就是心裏有這樣的想法、念頭;
4、結果:是相續中存有這樣的念頭。
對于他人的財物,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若是這些財物歸我所有,該多好啊!並且叁番五次地思量,用什麼辦法才能將這些財物據爲己有。諸如此類,凡是對別人的財物或受用生起謀求的心態,都屬于貪心。這樣非但什麼都得不到,還會毀壞自己的福德。別人當官、升職了,住別墅、開寶馬了,這是人家的福報,我們不應該盤算,應該隨喜贊歎,同時應該忏悔,這都是自己往昔沒有修福報,沒有積善根的果報。怎樣忏悔?就是敞開自己的胸懷,改變自己的心態,這就是止惡行善。這樣,你很快也能升官發財。
在我們學修的過程中也是如此,看到人家學得好,修得好,有成績,有成就了,應該隨喜贊歎,不應該損害人家的善根與福德。若是你隨喜贊歎別人的善根和福德,你也能得到如是的善根和福德,這多好啊!一定要這樣轉念!功德無量,福德無量,誰都可以具有。他有了,不是你就沒有機會了,你也可以同樣擁有。
貪心的惡業也要感受四種果報,僅僅是起心動念,後果也會非常嚴重。
1、異熟果:主要在餓鬼道裏感受痛苦。根據煩惱的程度、動機的大小和次數的多少,可以將其分爲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下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中品墮入餓鬼道,感受餓鬼的痛苦;下品投生爲旁生,感受旁生的痛苦。我們都很難發現自己的起心動念,很難發現內心裏的貪心及對他人的算計。這樣做將來要墮入惡趣的!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啊!
也許很多人都不太相信,一個起心動念就能下地獄,能嗎?太容易了!地獄的衆生猶如整個大地的微塵,人僅僅如指甲上的微塵!差別爲什麼這麼大呢?就是因爲下地獄太容易了,得人身太難了。沒有惡口罵人,也沒有去殺、去搶,僅僅一個這樣的起心動念,就要墮入惡趣,就要下地獄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真的,要注意!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門,由心造作的業是不能輕易轉變的。墮入惡趣以後很難出來,終于出來獲得人身了,還要感受叁種果報。
2、等流果:是投生爲人的時候要感受的果報,分爲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同行等流果即今世與前世所造的業相同,前世有貪心,今生也有貪心。比如有的人從小就喜歡算計他人,生生世世不間斷,不停止造如是惡業,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算計別人會毀損自己的福報。感受等流果就是凡事不能稱心如意,經常事與願違,遭遇不幸。若是對他人能隨喜贊歎,不貪、不算計,就能稱心如意。
3、增上果:是成熟在外境上的果報,將來轉生于莊稼荒蕪、地勢惡劣、痛苦層出不窮的地方。
4、士用果:指造了貪心惡業,如果不及時忏悔,惡業與日俱增,生生世世輾轉延續漫無邊際的痛苦,惡業越來越增長,依此終將漂泊在茫茫無際的輪回之中。
害心。對他人痛恨在心,滿懷憤怒之情地想:“我應該如此地傷害某某人。”“如果我能通過某種方式傷害到對方,多好啊!”見到他人擁有榮華富貴,心裏就不高興,並且暗自詛咒:“如果這個人不安樂,不幸福,沒有這樣的功德,該多好!”當別人遭遇不幸,遭受挫折時,在一旁幸災樂禍。諸如此類,凡是心裏對他人生起損惱都屬于害心。
一個完整的害心惡業也要具足四個條件。
1、對境:是他人;
2、動機:主要是嗔恨心,也就是害心;
3、行爲:沒有其他的行爲,嘴上沒有說,實際上也沒有做,只是起心動念;
4、結果:心相續中存有這樣的念頭。
僅僅是想一想,也要感受四種果報。
1、異熟果:害心主要是由嗔恨心引起的,將來要墮入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或者以煩惱程度、動機大小、起心動念的次數,可以分爲上品、中品、下品。上品下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中品投生爲餓鬼,感受餓鬼的痛苦;下品投生旁生,感受旁生的痛苦。完整這樣的惡業也要具足四個條件。對境是他人;動機主要是嗔恨心;行爲是起心動念,沒有其他的行爲,嘴上沒有說,實際上也沒有做;結果是心中存有這樣的念頭。僅僅是想一想,將來就要在惡趣裏感受痛苦。過幾天我們就要講惡道的痛苦,那真的是難以忍受,不可想象啊!一旦從惡趣中出來,投生爲人的時候,還要繼續感受叁種果報。
2、等流果:同行等流果是今世與前世所造的業相同,前世總有害心,今生也總有害心。比如有的人從小就有這樣不好的念頭和想法,滿懷惡念,無緣無故地想或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這都是與生俱來的,是前世害心重的串習。感受等流果,就是出生在多災多難的地方,或者居住的地區多災多難。無論在何處,都不斷地遭到傷害,危機四伏,經常擔驚受怕。如有些人晚上不敢一個人在屋裏,也不敢出去,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心慌、害怕,恐怖、畏懼不斷,心得不到安甯。
3、增上果:會出生在多災多難的地方,無論在哪裏,都會不斷地出現傷害自己的人。
4、士用果:造了害心罪業,若不及時忏悔,惡業會不斷地累積與增長,將來要感受巨大的痛苦。
邪見。分爲無有因果之見和常斷見兩種。認爲行善無功、作惡無過的觀念就叫做無有因果之見。總的來說,邪見可以分爲叁百六十種或者六十二種等等(《如意寶藏論》中有詳述),但如果將所有的邪見歸納起來,完全可以包括在常見和斷見當中。所謂的常見,就是認爲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等觀念。斷見,就是認爲一切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後世、因果不虛及了脫生死等均不存在等觀念。我們如果認爲他們的宗旨千真萬確並且隨之而行,或者,雖然沒有隨行,但認爲佛的經教、上師的言教、智者的論典等不是真實的,滿腹懷疑或者妄加誹謗,這些都屬于邪見。
在此處主要指無有因果之見,就是不相信因果。這幾天我一直在講因果,很多人雖然嘴上沒有說,但心裏在懷疑,這就是沒有因果正見。這裏講的是粗大的邪見,沒有提及細微的邪見。邪見是意念,是心裏的念頭,不需要語言和行動。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對號入座,自己對因果有沒有生起邪見。完整的邪見惡業也要具足四個條件:
1、對境:是因果,是否有邪見就看怎樣認知因果;
2、動機:是愚癡,因爲愚癡才會産生邪見;
3、行爲:就是起心動念;
4、結果:在相續中有這樣的想法、念頭。
在十種不善業當中,要數殺生和邪見這兩種罪業最爲嚴重,如雲:“殺生之上無他罪,十不善中邪見重。”對于某個人而言,即使相續中生起了一刹那的邪見,也將失毀一切戒律,而不能列入佛教徒的群體中,也不算是閑暇的人身。一旦相續已被邪見染汙,從此以後,即使是奉行善法也不能踏上解脫之道,而且造罪也沒有忏悔的對境。
邪見同樣要感受四種果報。
1、異熟果:即在惡趣中感受痛苦。邪見本身就是愚癡,以愚癡而造的業,一般的情況下是墮入旁生道,感受旁生的痛苦,但邪見者必須要下無間地獄,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這裏也根據煩惱的程度等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但基本上都是墮入無間地獄。這些邪見者在惡趣中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很難出來,即使好不容易出來,投生爲人的時候還要繼續感受果報。
2、等流果:指投生爲人的時候要感受的果報,分爲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兩種。同行等流果是今世與前世所造的業相同,前世總有邪見,今生也總有邪見。比如有的人小時就有邪見,有常見和斷見,尤其對因果有邪見。感受等流果是往往陷入惡見之中,常常被欺诳攪得心煩意亂,無法自拔。今天來人講這個,明天又來人講那個,海內海外的,經常讓你的心得不到安甯,邪思邪見不斷地出現在心海、意海裏,這都是邪見的果報。
3、增上果:是成熟在外境上的果報,就是轉生到物資稀少、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4、士用果:指造了邪見惡業,如果不及時忏悔,惡業與日俱增,最終要感受無盡的、巨大的痛苦。
十種惡業中,身惡業與口惡業相比,身惡業容易發現、斷掉,口惡業很難發現,更難斷掉。而口惡業與意惡業相比起來,口惡業又比較容易發現、斷掉,而意惡業卻很難發現,更難斷掉。大家應該有正知正見,時時護持好叁門,不要讓惡業汙染了它們。尤其要警惕意叁種惡業,僅僅是起心動念就會造下極大的惡業,將來就要感受無盡的痛苦。時時觀察、發現身口意惡業,這就是學佛;時時觀察,進一步斷掉身口意惡業,這叫修行。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是學佛修行。
只要一生起惡分別念,就必然是不善業,因爲貪心、害心、邪見這叁種意惡業不可能轉變成善妙動機。因此,這些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沒有開許。
…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因果不虛(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